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视中国传统的女性人格形象

《西游记》中神魔的人格化使我们可以将神魔在人性人情上归入人的一类,从而对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外貌,性格,命运,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关照,为我们深刻认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尚、社会心理以及封建妇女的普遍命运,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形象材料。

有人将西行取经的过程称为“苦海茫茫的色戒过程”,这是就小说中涉及到的女色而言的,孙绍先先生甚至称小说中的男性得了“女性恐惧症”。仔细审视作品中的女性,发现除了八戒,那师徒三人对她们实在大都有敬而远之的嫌疑。李卓吾批评本在第五十五回末总批道:“人言蝎子毒,我道妇人更毒。或问何也,曰若是蝎子毒似妇人,他不来假妇人名色矣。为之绝倒。”他又追加一句,“又批:或问:蝎子毒矣,乃化妇人,何也?答曰:以妇人犹毒耳。”这也许反映出时人女性观的一面,或者说,吴承恩亦可能对妇人的地位不甚看重,那么作者吴承恩的女性观到底如何,还需要大致了解传统女性形象。

(一)可敬

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女性多以“可敬”的形象出现。从人首蛇身的女娲——造人的始祖到最初人首兽身形象的有不死药的西王母,从权利等身的婚姻女神赫拉到勇敢智慧的雅典娜,通过人们敬畏的目光,我们找寻得到“可敬”聚焦在神力、权威和代表向上升腾的不朽生殖的生命力上。那时的人类懵懵懂懂,对女神的敬畏其实源于人类自我的意识赋予。到了足够文明的阶段,除了金枝玉叶贵妇女官,“可敬”的重头戏角色让给了贞女烈妇。杨门女将是英勇善战,而寡妇满门而能坚守妇道,恐怕也是留的青名的原由。前文提到的《明史》中的张烈妇也属此类,而死抱“失节事大”誓死守节的人,就极可能姓氏上了牌坊,有口皆碑,成为街头巷尾稗官野史里被谈论的“可敬”一分子。但这种“可敬”的赋予人是道学先生和统治者们。久之,天下皆以其真得“可敬”而可敬起她们来,而实质上,“可敬”者的幸福早就失去,享受人身自由、个人尊严的权利被剥夺,《女戒》、《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是她们一生谨遵的道德律令。

当然也有假的“可敬”者。性欲、占有破坏等心理驱力表面上被压制,但一有发泄口也会喷薄而出甚至很猛烈的不计后果。所以她们明里也或守活寡或守节,背地里出格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如《水浒传》之潘金莲,自英武的武松出现,个人的欲求也渐炙,求之不得转而得其次,与西门庆有染,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她们在欲求与社会规范之间束缚、压抑自我,在心理上自慰,而一旦倒向压抑着的欲求,则会声名扫地,遭人白眼,赎罪的十字架常缚心头。

(二)可爱

“可爱”一词若形容人类,好像天生就是为女性创造。“可爱”,可以爱,有可爱的地方,这在女子表现为女性美。

一是外貌可爱。这一点在世界各时各地大体相通,英雄难过美人关即是说人美的魅力。中国有四大美女,或纤细,或丰腴,美得各具妙处,这是体态之美,想必容貌也出众。《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便是一个娇小美女子,作者罗贯中对她的着墨在这个打打杀杀的男性主导的空间里也颇多。在文学上,花枝招展、朱唇皓齿、莲步蛾眉、玉骨冰肌,等等,形容女子之美的词语不胜枚举,从中人们的审美视角表露一二。

二是气质可爱。如恬静贤淑,体贴温柔,顺从持家等等。

总之,人们希望女子美,纷纷表示自己的看法,不管男女。汉代班昭《女诫》:“女以弱为美”。唐代的宋若莘之《女论语》:“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摆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对女子举止神态进行规范。到了清代的李渔《闲情偶寄8226;选姿》:“女子有一媚态,三四分姿色,可抵过六七分;试以六七分姿色而无媚态之妇人,与三四分姿色而有媚态之妇人同立一处,则人只爱三四分而不爱六七分,是态度之于颜色,犹不止一倍当两倍也。”于是他得出:“媚态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说的明白些,即说有媚态有娇相才好。

纵观漫长历史社会人情,各时期的女性美确实围绕某些“眼光”发展。从“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到“东施效颦”,再到唐女普遍的丰腴体态,我们突然发现男性才是真正的审美者。

你看,《西厢记》中张生:“休说那模样,则那一双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莺莺的缠足小脚,所谓的三寸金莲,在张生看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裹足的痛苦及带来的不便只有裹脚的女性才体会的到。而女性美也是要男子看的,宋玉笔下的神女、曹植笔下的洛神是才子梦中的窈窕佳人,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罗敷更是美的令男人失态。文人雅士喜欢用女性说法,并希望女子的魅力是不自觉流露出的。商人们更乐意以美女做招牌,胡女美姬,能歌善舞,涂脂抹粉的活跃在酒肆瓦舍里。其他男人也习惯在闲暇时以女性为谈资。女性美实质上受制于异性——男子的审美欲求,结果女性丧失了主动选择美趋向的权利,待人老珠黄,“可爱”就告别了她们。

(三)可怖

“可爱”与“可敬”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古有说法,“女子无才便是德”,全社会对女子一降生时就做好了“三从四德”“女红刺绣”“贤妻良母”的教化准备。“善良”“贤惠”至今仍是男子求偶常挂嘴边的要求。以“善”为主,以“美”为辅,女子如此才够理想。而当“善” “美”颠倒,对此类女子,人们却不那么安心。

凡是英雄,人们都偏爱有加。佳人配英雄,和和美美是好,若成为英雄的绊脚石,则会招致人们的非议与不满,偏是这种情况多,“英雄难过美人关”似乎成为必然,“女人祸水论”为此走俏了数千年。妲己,褒姒,西施,貂禅,杨玉环,陈圆圆……一位位英雄大丈夫因美色或亡身亡国,或起战争,致使社稷不安,生灵涂炭。所以女子越美越让人不安,倘若美而妖,那简直可怖了。许仲琳《封神演义》中的妲己就被定了个狐狸精的角色,妖娆妩媚,阴险狠毒,终致商亡。

如“女人是老虎”的传唱,老虎吃人,女人当然也不能轻易接近,纵然红颜薄命,人们一般对其有同情但仅是同情。刘备不是险些因孙权之妹误事吗。人做不得曹操那么有控制力的枭雄,但也不要学西门庆,耽迷女色成花下鬼。《羿善射》有这么一句:“天下狠心莫过于夫人矣!”因为嫦娥先害前夫河伯又偷羿的不死药在后,成仙后竟显身唱歌奚落自己可怜的丈夫羿,难怪偃羿要仰天长叹并终身不娶了。

作家们有意无意地塑造着恶妇妒妇形象,虽说是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经过了加工创造,但客观上易使人们以为原来如此。奇怪的是,“人是杂色的,没有纯粹黑色的,也没有纯粹白色的。在人的身上渗合着好的和坏的东西——这一点应该认识和懂得” ,他们从来偏爱两端,忽视中段,笔下的女子或是碧玉闺秀,美善兼备,或美的妖娆,一身都是问题。看惯了才子佳人的读者眼中就只有恶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奎高 || 闲聊李渔 | 连载二十五:李渔眼中的美女之“态”
UC头条:老照片: 日军慰安所排队等候, 女子卧床媚态毕露
━═╬※ 女 性 的 媚 力 与 魅 力 ※╬═━
果然是油画巨匠,安妮·克里斯汀·罗达画美女,妩媚而动人!
尤物足以移人”。由《闲情偶寄》谈谈女子的风韵,附图
李渔《闲情偶寄》:女性的“美”与“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