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按摩手法—完整技术

近来很多人提问关于按摩方法,整理了一份按摩手法的完整技术干货给大家,字数较多,建议大家认真研读并实践,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本文共约11830字,约需12分钟可读完。

              

                       第一节 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术和规范化动作,在宾客体表进行操作来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一种技巧,称为按摩手法。

手法是按摩强身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及适当地应用,对治疗和保健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保健和治疗效果,在适当的穴位或部位上运用相宜的手法,是按摩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保健按摩手法的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所谓

“柔和”是指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适宜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压力必须保持一致,既平稳又有节奏。

“持久”是指操作手法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运用,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使手法的刺激积累而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所谓“力”不是指单纯的力量,而是一种功力或技巧力,而且这种力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对象、部位、手法性质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

“深透”是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其刺激能透达至深层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应该指出的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深透五方面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持续运用的手法逐渐降低肌肉的张力,使手法功力能够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手法具有良好的“深透”作用。

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手法名称也不统一。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按摩手法可归纳为:摩擦类、挤压类、摆动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六类手法。如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手法结合起来应用,就组成了复合手法。常用的复合手法有:按揉、点揉、拿揉、牵抖、压颤、叩击等。


(一) 摩擦类手法

以指、掌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体表做直线或环形移动称为摩擦类手法。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1、 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

(1) 操作

1) 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用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 按摩时可使用介质,以利操作,并能增强作用。

(2) 分类:推法可分为拇指推、多指推、掌推、肘推

1) 拇指推: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操作部位,眼经络循行路线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推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2) 多指推:用食、中、无名和小指的指面着力进行推动。

3) 掌推:用手掌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可根据被按摩部位与受力大小的不同,用掌根或鱼际推。

4) 肘推:肘关节屈曲,用肘尖(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动。

(3) 应用:本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2、 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运动,称为抹法。

(1) 操作: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连续不断、缓和、灵活,来回抹动的距离要长、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防止抹破皮肤。

(2) 运用:本法具有开窍镇静、清醒头目、行气散血的作用,常用于头部、颈项部。


3、 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

(1) 操作:

1) 保健按摩师肩、臂、腕均应放松,肘关节微曲,指掌自然伸直,做环形的抚摩动作。

2) 摩法可做顺时针摩动或逆时针摩动,但一般以顺时针方向摩动为主。

3) 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一般指摩法宜轻快,频率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掌摩法宜稍重缓,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左右。

4) 按摩时可使用介质(如按摩油),以利操作,并能增强作用。

(2) 分类:

1) 指摩法: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部微曲,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随同腕关节做环转移动。

2) 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将手掌平放于体表一定部位上,以掌心、掌根着力,随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转移动。

(3) 运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散瘀消肿、调节肠胃蠕动的功能。


4、 擦法:用手掌紧贴体表,稍用力下压做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称为擦法。

(1) 操作

1) 擦法操作时动作要稳,不论是上下摩擦或左右摩擦,均必须直线往返移动,不可歪斜。

2) 摩擦是往返距离要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不能有间歇停顿。

3) 压力要均匀适中,不可向掌下用太大的压力,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4) 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使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性。

5) 按摩时可使用介质(如按摩油),以保护皮肤,有利操作,增强功效。

(2) 分类:

1) 小鱼际擦法:用小鱼际着力摩擦,又称侧擦法。

2) 大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摩擦。

3) 掌擦法:用全掌着力摩擦。

这三种擦法由于接触面的大小不同,其所产生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侧擦法的接触面最小,故产生的热量最高,掌擦法的接触面最大,故产生的热量较低,大鱼际擦法所产生的热量则介于掌擦法与侧擦法之间。

(3) 运用:本法可提高局部体温,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5、 搓法:用双手捧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1) 操作:

1) 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一定部位,然后用手相对用力,做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循序上下往返移动。

2) 搓动时双手紧贴被按摩的部位,用力要对称。

3) 搓揉动作要快,但在体表的移动要慢。

4) 操作时不宜将肢体过于夹紧,同时腕关节要放松,使搓揉动作灵活连贯。

(2) 应用: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具有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疏松肌肉、消除疲劳的作用。


(二) 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称为挤压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点、拨、捏、拿、捻和踩跷等法。


1、 按法:

(1) 操作:

1) 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2)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忌用暴力。

3) 在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当慢慢地减轻按压的力量。

(2) 分类:

1) 指按法: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经络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压,其余四指张开起支持作用,并协同助力。

2) 掌按法:腕关节背伸,用掌面或掌根着力进行按压。若欲增加按压力量,可将双掌重叠进行按压,或将肘关节伸直并使身体略前倾,以借助上身体重来增加按压力量。

3) 肘按法:肘关节屈曲,用肘尖(即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进行按压。

(3) 应用: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根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2、 点法:用指端、肘尖或屈曲的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点压在一定部位称为点法。

(1) 操作:点法是由按法演化而来,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着力深透的特点,其动作要领参加按法。

(2) 分类:

1) 拇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压一定部位。

2) 屈拇指点法:拇指屈曲,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一定部位,操作时可用拇指端抵在食指中节外缘,以助力。

3) 屈食指点法:食指屈曲,其他手指相握,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点压一定部位。操作时,可用拇指末节内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

(3) 应用:本法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调整脏腑功能,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


3、 拨法:用指端、掌根或肘尖做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拨动称为拨法。

(1) 操作:

1) 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其余四指轻扶于肢体旁,以助用力。

2) 拨动时着力部分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肌腱、韧带一起滑动,如弹拨琴弦状,故有弹拨法之称。

3) 用力要由轻而重,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若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弹拨。另外,根据需要,对耐受性较强的下腰部、大腿后侧等可用肘尖拨;对肌肉薄、耐受性差的部位可用掌根拨。

(2) 应用:本法具有解痉止痛、梳理肌筋、调和气血的作用,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4、 捏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一定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称为捏法。

(1) 操作:

1) 用拇指和食、中指指面,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夹住肢体或肌肤,做相对用力挤压,随即放松,再用力挤压,并循序移动。

2) 操作时,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不可用指甲掐压皮肤。

3) 移动应按经络、穴位或肌肉外形轮廓循序进行。

(2) 分类:用拇指和食、中指操作,称三指捏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操作,称五指捏法。

(3) 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5、 拿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一定部位,称为拿法。

(1) 操作:

1)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肌肤逐渐用力内收,并将肌肤提起,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提捏动作。

2) 腕部要放松,使动作柔和灵活。

3) 用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抠。

4) 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连续而有节奏,不可突然用力。

(2) 分类:

1) 三指拿法:用拇指和食、中指着力提捏。

2) 五指拿法:用拇指和食、中、无名、小指着力提捏。

(3) 应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


6、 捻法:用拇、食指捏住一定部位做快速地搓揉称为捻法。

(1) 操作:

1) 操作时腕部要放松,动作要灵活连贯,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滞。

2) 拇、食指的搓揉动作要快,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但移动要慢,即所谓紧捻慢移。

3) 按摩时可用介质,以保护皮肤,增强作用。

(2) 应用: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滑利关节、畅通气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


7、 踩跷法:用单足或双足踩踏肢体的一定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称为踩跷法。

(1) 操作:

1) 宾客俯卧,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各枕头,使腰部虚空。保健按摩师双手扶住预先设置好的横木,以控制自身体重和踩的力量,同时用足的不同部位踩踏宾客的腰部及下肢。

2) 本法适用于体格健壮、感觉迟钝(用手法操作达不到刺激量)的宾客。

3) 弹跳时保健按摩师的脚尖不可离开宾客腰部。

4) 嘱咐宾客呼吸要与弹跳动作配合,即下压时呼气,弹起时吸气,切忌屏气。

5) 踩踏的力量和次数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掌握,尽量使被按摩者感到舒适,肢体热感强烈为好。若遇被按摩者难以忍受或不愿配合,应立即停止,不可勉强。

6) 做其他动作时,要均匀、柔和、连续而有节奏。

(2) 分类:

1) 拇趾踩法:拇趾钩屈,用拇趾尖着力踩压,适应于腰骶关节两侧。

2) 足侧踩法:用足小趾掌侧着力踩压、拨压。踩腰部两侧时,两足心相对做上下对称的分离震颤动作;踩腘窝时,用单足踩压,再用另一足钩起其踝关节。膝关节屈曲放松,术后全膝有热感为佳。

3) 足掌踩法:用足掌面着力,作揉拨、踩压、晃动动作。在腰骶部踩时,两足可以重叠加以震颤;仰卧位踩时,两膝部下垫枕头,两足分别同时踩压,揉拨两膝关节上下。

4) 足跟踩法:两足跟部着力踩压,踩环跳穴时,为了加重刺激,需单足用力,同时肩扛横木或扳横木。在做揉拨、踩压、扭转等动作,或踩腰骶关节时,可用背扛横木,两足跟着力向后下方做蹬推动作。踩气冲穴时,需要单独缓慢踩压,单足用力,术后有热感为佳。

(3) 应用:此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弱者不宜使用,具有舒通气血、解除重浊、缓解深部疼痛等作用,主要适用于背腰及下肢后侧。


(三) 摆动类手法

用指、掌或腕关节在前臂的摆动带动下,做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法。本手法包括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等。


1、 揉法:用指、掌和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称为揉法。

(1) 操作:

1) 操作时,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回旋运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揉动。

2) 压力要轻柔,动作要灵活。操作时,既不能有体表摩擦,又不能向掌下用太大的压力,以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3) 动作要有节律性,揉动方向以顺时针为主。

(2) 分类:

1) 指揉法:拇指揉是用拇指指腹着力进行揉动,主要用于某一点、某一线或面积较小的部位。其得气感较强,应用面较广。多指揉是用多指指腹进行揉动,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或交替进行。

2) 掌揉法:全掌揉是用全掌着力吸附于体表做大面积的回旋揉动,可单掌、叠掌、对掌揉动。掌根揉是用掌根部分着力进行回旋揉动,多以两手重叠加重手法刺激量。鱼际揉是用大小鱼际着力进行回旋揉动。

3) 前臂揉:肘关节屈曲,用前臂背面尺侧近肘部着力进行揉动。若以鹰嘴部着力为主称为肘揉法。

(3) 应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积导滞、缓解肌痉挛、软化疤痕的作用。


2、 滚法:用小鱼际侧部或指关节部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摆动、旋转运动,使滚动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操作部位上,称为滚法。

(1) 操作:

1) 肩关节自然下垂,肩臂部不要过分紧张。上臂与胸壁的距离保持5~10cm左右,距离过于近影响手法发挥,距离过远易疲劳。

2) 肘关节屈曲至120°~140°。角度过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转摆动活动,角度过小则不利于腕关节的屈曲活动。

3) 手腕要放松、腕关节屈曲幅度要大,使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左右,即当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约80°左右,腕关节伸展时向内滚动约40°左右。

4) 滚动时,小鱼际及掌背小指侧着力点要吸附于操作部位上,不可跳动、顶压或使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并应避免手背撞击体表操作部位。

5) 滚动时手背部接触范围为手背尺侧至中指。

6) 操作时,指掌均应放松,手指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并拢或伸直。否则,会影响手法的柔和性。

7) 手法的压力要适量而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

(2) 分类:

1) 侧掌滚法:用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上,掌指关节处略为屈曲,通过腕关节做主动连续的屈伸运动,带动前臂的外旋和内旋,使掌背部在宾客体表一定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本法具有刺激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柔和的特点。

2) 握拳滚法:手握空拳,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腕部放松,通过腕关节做均匀的屈伸和前臂的前后往返摆动,使拳做小幅度的来回滚动()滚动幅度应控制在60°左右)。

(3) 应用:滚法压力较大,接触面较广,适用于肩背、腰及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缓解肌肉和韧带痉挛、增加肌筋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3、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着力于一定部位,运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1) 操作: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虚掌,运用腕关节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运用本法操作时,要求紧推慢移,即腕部摆动要快,而拇指移动要缓慢。

1) 沉肩: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能耸起用力。若肩部未放松,操作时上肢部宜产生疲劳感,并使动作受牵制。

2) 垂肘:应使肘部的位置略低于腕部、肘关节不能外翘,腕部尺侧要低于桡侧,以使拇指着力于操作部位上。

3) 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在腕关节放松的状况下,使腕屈曲至70°~90°,否则影响腕关节的灵活性和手法力量的深透。

4) 指实:拇指自然用劲,使拇指罗纹面着实吸定于操作部位,不能离开或来回摩擦。

5) 掌虚:除拇指着力外,掌与其余四指均要放松,自然屈曲,切不可挺劲。

总起来说,本法的动作要领贯穿着一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着力于罗纹”,使手法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刺激柔和有力,刚柔相济才称得上一指禅功。

(2) 应用:本法具有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经穴。


(四) 振动类手法

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称为振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等。


1、 抖法:

(1) 操作:

1) 被抖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肢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2) 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且牵引力适宜,节律均匀。

(2) 分类:

1) 上肢抖法:宾客取坐位或站立位,肩臂放松。保健按摩师站在其前外侧,上身略为前俯,用双手握住腕部,慢慢将其向外侧方向抬起至60°左右,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抖动似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

2) 下肢抖法:宾客仰卧位,下肢放松。保健按摩师站其足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宾客两踝部将其抬离床面约30cm左右,然后做连续的上方抖动,使大腿和髋部有舒适感。

(3) 应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松解粘连、梳理肌筋、滑利关节等作用,可用于四肢和脊柱。在实际应用中本法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操作的结束手法。


2、 振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做强烈的震颤,称为振法,又称颤法和震颤发。

(1) 操作:

1) 指、掌紧贴体表或穴位上。

2) 手和臂做强力静止性用力,身体其他部位放松,呼吸自然。

3) 动作要连贯,使震颤持续不断的传递到体内。

4) 频率要求达到每分钟300~400次。

(2) 分类:

1) 指振法:中指伸直,着力于经络和穴位,食指加压于中指指背,肘微屈,运用手臂的静止性用力,使肌肉强力收缩,发生快速而强烈的震颤,集功力于中指并传递到体内。

2) 掌振法:用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棒夹住机体两侧做震颤动作。

(3) 应用:本法具有镇静安神、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可运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穴位,一般常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


(五) 叩击类手法

用指、掌或特制器械有节奏地叩打体表,称为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法、叩法、击法、啄法等。


1、 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曲,用手腕部屈伸带动虚掌着力于受按摩部位,平稳而有节奏地反复拍打的手法称拍法。

(1) 操作:

1) 手法动作要平稳,操作时手部要同时接触被按摩部位的皮肤,使拍打声音清脆而无疼痛感。

2) 拍打时腕关节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均匀用力。手法要灵活而有弹性,双手顺序而有节奏地交替进行,亦可单手操作。

(2) 分类:

1) 四指拍打法: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平放拍打部位。

2) 指背拍打法:保健按摩师五指自然屈曲,用腕部屈伸带动手指以指背拍打被按摩的部位。

3) 虚掌拍打法:保健按摩师五指并拢成空掌状,在体表进行拍打。

4) 五指散拍法:保健按摩师五指散开、伸直,顺肢体或肌筋的方向于按摩部位进行拍打的方法。

(3) 应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的作用,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2、 叩法:以空拳或指掌尺侧叩击按摩部位的方法称为叩法。

(1) 操作:手法持续有序,手腕灵活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用力均匀而缓慢。

(2) 分类:保健按摩师两手半握成空拳,以腕部屈伸带动手部,用掌根及指端着力,双手交替叩击被按摩部位,或以两手空拳的小指及小鱼际的尺侧叩击被按摩部位;或者以双手掌相合,掌心相对,五指略分开,用手部的指及掌的尺侧叩击被按摩部位。

(3) 应用:本法具有通经活络、疏松筋脉、消除疲劳的作用,可用于头、背、腰、臀及四肢部。


3、 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手法,称击法。

(1) 操作:

1) 击法是叩击类手法中用力较重的一种手法,用力快速而短暂,刚中有柔,速度均匀而有节奏。击打时不能有拖、抽动作。

2) 用力大小应视被击打部位肌肉是否丰满及宾客体质强弱而定。年老体弱及儿童禁用此法,有精神病及心脏病者慎用此法。

3) 腕关节要挺住,不能屈伸,利用肘关节屈伸力量击打。

4) 棒击法属强刺激手法。特别要控制击打的力量及方向,棒的方向应与击打部位的肌肉纤维方向平行。腰骶部应与脊柱垂直,用力由轻到重,适可而止。击打3~5次即可,棒与身体接触面要大,应以棒体的大部分平稳击打被按摩部位,不能用棒尖。在肺区或肾区慎用击法。

(2) 分类:

1) 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宾客体表,如雨点下落。

2) 拳击法:保健按摩师以单手或双手握拳,在臂力带动下,以空拳着力于被按摩部位,一起一落,有节奏地击打。或者以反拳(拳背)着力于被按摩部位,用贯力缓慢而轻松地击打,双手交替进行。

3) 掌击法:保健按摩师手指自然分开、微屈,腕关节伸直或背伸,以掌根或小鱼际部位着力在被按摩部位,进行击打。

4) 棒击法:保健按摩师以桑枝棒、按摩棒或磁疗棒等工具,用棒体平击被按摩部位。

(3) 应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安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4、 啄法:手自然屈曲,以腕屈伸带动指端着力,垂直于被按摩部位,呈鸡啄米状的手法称啄法。

(1) 操作:

1) 保健按摩师五指微屈曲成爪状或聚拢呈梅花状,以指端着力,用腕部上下自然屈伸的摆动,带动指端啄击被按摩部位,形如鸡啄米状。双手交替进行啄击。

2) 手法要轻快灵活而有节奏。

3) 腕部放松,以腕施力,均匀和缓,手指垂直于体表。

(2) 应用:本法具有安神醒脑、调和气血、解痉止痛等作用。轻啄法起抑制神经作用,重啄法起兴奋神经作用。本法主要用于头部。


(六) 运动关节类手法

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屈伸法、拔伸法、摇法、扳法等。


1、 屈伸法:使关节被动屈伸运动,称为屈伸法。

(1) 操作:

1) 操作应缓慢,力量须均衡、持续,决不可使用暴力、蛮劲。

2) 伸屈应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2) 分类:

1) 颈部屈伸法:一手扶于宾客前额部,另一手扶于其枕部,做颈部前屈后伸活动。

2) 颈部侧屈法:双手掌分别置于头的两侧,进行左右侧屈活动。

3) 肩关节屈伸法:一手扶于宾客肩部,另一手握其腕部,做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

4) 屈肘过度后伸肩关节法:以右侧为例,宾客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后伸。保健按摩师左臂肘窝抵住宾客肘下部,左右手十指交叉置于其肩上部,继而用力向上抬其肘使肩关节过度后伸。操作时,应使宾客肩关节尽量内收,以防损伤肩周软组织。

5) 肘关节屈伸法:一手握宾客肘部,另一手握其腕部,做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6) 腕关节屈伸法:一手握宾客腕部,另一手握住四指,做腕关节的屈伸活动。

7) 腰部屈伸法:宾客仰卧,双腿自然伸直。保健按摩师立于宾客足侧,并用大腿前侧分别顶住宾客的足掌部。然后,用双手分别握其腕部,用力牵引,使其坐起。稍顿,在宾客主动后仰(倒)的同时,保健按摩师随之前倾伸臂,使宾客恢复卧位。如此反复做腰部屈伸法。

8) 髋、膝关节屈伸法:宾客仰卧。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一手按住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掌部,使髋、膝、踝关节同时屈曲,随即伸直复原。

9) 膝关节屈伸法:宾客俯卧。保健按摩师立于宾客一侧,一手扶其腘窝上部,另一手握其踝部,做膝关节屈伸活动。

10) 踝关节屈伸法:保健按摩师一手托宾客踝部,另一手握其足掌部,做踝关节屈伸活动。

(3) 应用:本法具有滑利关节、理筋整复、松解粘连的作用,主要用于颈、腰及四肢关节。


2、 拔伸法:应用对抗力量对关节或肢体进行牵拉,使关节伸展,称为拔伸法。

(1) 操作:

1) 操作时,动作要平稳而柔和。

2) 用力要均匀而持续,力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力,不可用突发性的猛力牵拉。

3) 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适当控制拔伸力量和方向。

(2) 分类:

1) 头颈部拔伸法: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后,用双手拇指顶按枕骨下方,掌根分别夹住下颌部助力,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一手扶住宾客枕后部,另一手用肘窝部托住其下颌,手掌扶住对侧颞部,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

宾客仰卧,头颈部在床沿之外。保健按摩师坐于宾客头前方,用一侧肘窝部微抱其下颌部,另一手掌置于其枕部,两手协同用力,做颈部拔伸法。做颈部拔伸法过程中,应使宾客头部保持中正位或稍前屈位,在拔伸颈椎的同时,还可结合做颈部缓慢的环转活动。

2) 肩关节拔伸法:

宾客坐于低凳上,上肢放松。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后外侧,用双手握住其腕部和肘部,逐渐用力向上拔伸,嘱宾客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以牵拉之力相对抗。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用一侧膝部顶于其同侧腋窝部,双手握其腕部,用力向下拔伸。

宾客仰卧。保健按摩师臀部半坐于一侧床边将一足跟置于宾客腋下,双手握住其同侧腕部做徐徐拔伸,并同时用足跟顶住腋窝与之对抗。稍顿,再逐渐使其肩部内收、内旋。

宾客取直立位或坐位。保健按摩师立一侧,双手握宾客腕部,先轻轻前后摆动上肢,待肩关节放松后,保健按摩师猛然上提其上肢,做肩关节拔伸活动。

3) 肘关节拔伸法:一手握宾客上臂下端,另一手握其腕部,两手相对用力做肘关节拔伸活动。

4) 腕关节拔伸法:一手握宾客前臂下端,另一手握其手部,两手相对用力做腕关节拔伸活动。

5) 指(趾)关节拔伸法:一手握住被拔伸关节近侧端,另一手捏住远侧端,两手相对用力做指趾关节拔伸法。

6) 腰部拔伸法:宾客俯卧,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或宾客仰卧,由助手抓住宾客腋部以固定其身体。保健按摩师两手分别握住其两踝关节上端然后,逐渐用力做腰部拔伸牵拉活动。

7) 髋关节拔伸法:宾客仰卧。保健按摩师立其足侧,双手握其足踝部,使其髋膝关节屈曲,然后快速将其下肢向下牵拉。本法可双侧同时操作。

8) 踝关节拔伸法:宾客仰卧或坐于床上。保健按摩师用一手握住其小腿下端,另一手握住其足掌部,两手协同做相反方向的用力拔伸。

(3) 应用:本法有整复错位、矫正畸形、增大关节间隙、减轻压迫刺激的作用,常用于扭错的肌腱和移位关节的整复。


3、 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活动,称为摇法。

(1) 操作:

1) 摇转的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并在正常关节生理许可范围之内,或在宾客忍受范围内进行。

2) 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平稳,摇动速度宜缓慢,不宜急速。

(2) 分类:

1) 颈项部摇法:保健按摩师用一手扶住宾客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双手协同做相反方向的左右环转摇动。

2) 肩关节摇法:保健按摩师用一手扶住宾客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做环转摇动。

3) 肘关节摇法:保健按摩师一手握宾客肘部,另一手握其腕部,在肘关节屈曲位的基础上做环转摇动。

4) 腕关节摇法:保健按摩师一手握宾客腕部,另一手握其四指,做腕关节环转摇动。

5) 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摇法:保健按摩师一手握宾客掌或指的近端,另一手捏住手指远端,在稍用力拔伸的同时作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环转摇动。

6) 腰部摇法:

第一式:宾客端坐、保健按摩师用一手搂压住宾客一侧肩部,另一手抱于其同侧腰部u,然后做腰部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第二式:宾客取站位,双手高举握杠,放松腰部;保健按摩师双手握宾客腰部,做顺时针摆动。

7) 髋关节摇法:宾客仰卧,髋、膝屈曲。保健按摩师一手托住宾客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做髋关节环转摇动。

8) 膝关节摇法:宾客俯卧。保健按摩师立于一侧,一手按宾客腘窝上部,另一手握其踝部,在关节屈曲90°的基础上做环转摇动。

9) 踝关节摇法:宾客仰卧,下肢伸直。保健按摩师一手托宾客足跟,另一手握其足掌部,在稍用力拔伸的同时做踝关节环转摇动。

10) 跖趾关节摇法:保健按摩师一手握宾客足掌,一手握其趾,在稍用力的情况下,作趾关节环转摇动。

(3) 应用:本法适用于颈项、腰部及四肢关节,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整复错位的作用。


(七) 组合手法

组合手法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手法复合而成的按摩手法。常用的组合手法有按揉、点揉、拿揉、压颤、叩击、牵引等。


1、 按揉:按与揉相互配合运用的手法称为按揉法。

(1) 操作:在按法的基础上增加缓慢的环转揉动;或在揉法的基础上增加向下按压的力量。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2) 应用:本法为临床最常用复合手法之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既有按法的效用,又有揉法之功效,增加了手法的刺激性,但不会增加不适感。


2、 点揉:点法和揉法相互运用的手法称为点揉法。

(1) 操作:保健按摩师以指点而不滞,柔和、深透。

(2) 应用:点法是刺激较强的手法,配合揉法,既可缓解强刺激带来的反应,又能使手法既深透又柔和,即刚中有柔。本法适用于肌肉丰厚之处以及骨缝处。


3、 拿揉:做拿法操作的同时,配合揉法一起运用,称为拿揉法。

(1) 操作:用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抠,拿而提起,不能有体表摩擦,动作灵活,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2) 应用:本法主要适用于四肢肌肉部位,既有拿法的效应,又有揉法的功效。


4、 压颤:压法与颤法结合运用的手法称为压颤法。

(1) 操作:在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时,同时配合颤法,可边压边颤,也可时压时颤交替进行。

(2) 应用:本法可加强手法刺激的效应,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5、 叩击:叩法和击法结合运用的手法称为叩击法。

(1) 操作:轻击为叩,击法、叩法结合,即轻重交替进行,协调灵活,连续而有节奏,可采用二轻一重或三轻一重等的方式。

(2) 应用:本法既有击法的重刺激,又有叩法的轻刺激,轻重交替,节奏感强,松弛舒快,作用十分明显,多为结束手法。


6、 牵引: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又称迭法。如:

(1) 操作

1) 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颈肩部肌肉;

2) 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

3) 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4) 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

5) 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2) 动作要领:要根据肌肉走行方向决定牵拉动作。

(3) 作用及应用:缓解肌肉痉挛,用于放松肌肉和分解神经根处的粘连。

(4) 注意事项:根据肌肉走行及痉挛的情况进行牵拉。


                    第二节  按摩注意事项


一、 按摩师注意事项

二、 被按摩者注意事项

1、 一般饭后30分钟之内不宜按摩,且进行按摩前不宜做剧烈运动;

2、 孕妇的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等及小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按摩;

3、 按摩后饮温开水300~500ml,以加速排泄。

三、 场地注意事项

按摩室内温度要适宜,按摩环境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避免被按摩者受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摩法(图)
立滚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说丨掌握这几种手法,您也可以成为推拿“小高手”!(二)
推拿常用手法
中医推拿疗法
中医治疗技术手册丨推拿类技术-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