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北宋皇城:雕版始荣,藏庋大丰(下)

皇宫藏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留典籍,以及相应的阅读,同时它们也成为了编纂书籍的底本,北宋由此而有了《太平御览》等四大类书的编纂,这可谓是浩大的文化工程。这些书籍的刊刻,使得内府的雕版数量大为增加。宋景德二年五月,真宗皇帝巡视国子监,他问道此处所藏雕版的数量,国子监祭酒邢昺回答说:“国初印版止及四千,今仅至十万,经史义疏悉备。曩时儒生中能具书疏者,百无一二,纵得本而力不能缮写。今士庶家藏典籍者多矣,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从宋初建国到景德二年,仅仅四十多年的时间,国子监版片数量就增加了几十倍之多,其实北宋官府刻书不仅仅是国子监,几乎其地方的各级衙门都有刻书的活动,李致忠先生在《宋代刻书述略》一文中,把宋代的刻书机构“按其投资和经营的性质”大体可分为官刻、私刻和民间刻三大系统,为了能够清晰直观的看出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李先生在该文中列出了如下一个表格:

 


由此可见,宋代的刻书活动已经渗透到了公私的各个方面。对于宋代的藏书与刻书,还有太多的相应史料,在此无法一一引用,可惜的是,如此丰富的藏书,在靖康之难时,存在国子监的书版全部被金人抢走,在向北运输的途中,这些书版毁坏了不少,而到南宋之时,新建立的国子监又开始刊刻书籍,由此而使得这种藏书与刻书的风气得以延续。


昨天这个广场上满是观灯人


雕版的黄金时代已然远去,而爱书人对那个时代的神往却并不因此而消减,我来到了开封,当然想能够探寻到北宋时代的藏书之所,而开封图书馆的张家路老师告诉我,开封一地自宋朝以来多次被黄河淹没,到如今北宋的皇宫早已没有了痕迹。这个结果当然令我大感失望,但张老师又跟我强调,开封人特别执着,每次黄河淹没城廓之后,没有多少年,当地人就会在原址上再建起一座城市,因此说,明清时代的建筑遗迹就是完全罗列在北宋城廓之上。我觉得这也算是个好消息,能够探寻这样的遗迹也同样等于踏在了当年的北宋藏书之所上。


而今的开封市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所打之牌就是北宋皇城,这里建造起了御街。张老师告诉我,这条御街就是建在北宋御街的原址之上。我问其何以为证?张老师正是研究地方文献者,他说北宋都城的地图,其中轴完全跟今日的开封主街能够叠合,这倒是一条有力的证据,于是我跟着张老师来到了这条著名的御街之上。而今此街的两旁全部改造成了仿古建筑,显然这里的业态跟宋代已经太不相同,但能在原街之上建造起来,也算一种奇迹。而御街的顶头位置,就是今日的龙亭公园,这里在北宋之时,就是皇家的御花园,而其前方的位置,也即北宋皇宫原址。


皇帝的表演


龙亭公园的前面建成了巨大的广场,我来到开封的这一天,正是阴历正月十六,张老师说,我幸亏错过了昨天,因为这里举办灯会,其热闹程度达到了全城总动员,不要说过车,连步行都无法穿过。而今这广场中心依然竖着巨大的造型彩灯,而灯的后方聚集着不少的围观者。张老师说,这里每天早晨举办北宋皇家表演,于是我挤进人群,看到那一位位的帝王来做自我介绍。虽然我从这些演员身上看不出皇家气度,然而他们表演的认真程度,却能够看出大国之军的自信心。


龙亭公园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两个湖据说宋代时就已经存在,但我查得的史料,则称两湖的形成乃是到了后世,当时很多人到这里来取土,渐渐挖成了两个大坑。张老师告诉我,湖的下面有许多的瓦砾,乃是宋代及其明代藩王府的遗物,我透过水面望下去,果真看到成片的破碎青砖。


隐隐看到了古砖


来北宋都城,看到的都是残砖碎瓦,这当然让我不能惬意,张老师闻我所言,他顺手向身后一指,说完整的在那里。顺其所指,果真在龙亭公园的斜对角有一处体积较大的仿古建筑。看来他只是跟我开个玩笑,然而张老师却认真地跟我说:“这就是李师师的住所。”


皇城遗址沉在了水下


李师师名气太大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跟徽宗之间的关系,当然皇帝若浩浩荡荡地去找妓女,即使在开放的北宋,似乎也不能这样子明目张胆,但这个小问题当然不能阻止皇帝的行动,于是他秘密地派人从皇宫挖了条地道直通此楼之内,而今我目测皇宫遗址到此楼的距离,估计超不过三五百米,这样说来,通地道之事完全有可能。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道君(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


李师师的居所竟然建得如此宏大


由此可以猜测,徽宗就是从地道来到李师师家,以至于让周邦彦无法躲到门外,他只好藏在了床底下。而此次皇帝的到来,到是没有跟李师师行云布雨,只是把南方下来的新橙子拿来让李师师尝鲜,周邦彦离开之后忍不住写了一首《少年游》,该词的前面三句是:“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正是因为周邦彦的这首词,让他倒了霉,徽宗皇帝立即问李师师外人何以知道剥橙子之事?这个故事总算是以好的结局收场:经过一番曲折,周邦彦终于成为了朝中最高级别的乐官。但这个故事也间接的印证了李师师的居所距皇宫很近。


御街的另一端


来到开封市图书馆时,我跟张老师还在八卦着李师师的故事,同时也感慨在这里难以看到北宋皇城的老痕迹,而本馆马慧萍馆长却告诉我,如果想看到自北宋以来开封城的变迁遗迹,她可以带我去参观。有这样的好消息,当然令我喜出望外,于是我请马馆长安排,希望明天能够到此拍照,然她却告诉我说,这里仍然在考古发掘之中,对外开放还要再过几年,但为了能够让我拍照到这处重要的遗迹,她会找有关部门去打招呼。


第二天下午,马馆长说,已经与那里联系好,她将带我同往。当时正赶上她在局里开会,于是我跟该馆文献部主任阙梦亚以及张家路老师,由馆里的另一位张老师开车,前往城摞城博物馆。


广告牌


来到此馆门前时,我在侧墙上看到了广告牌,上面写着“聚焦大宋文化博物馆,重现‘城摞城’奇观――开封大宋文化博物馆,为感动开封而来!”看来“城摞城”只是当地人的口语,而其正式名称则为“大宋文化博物馆”,然而来到该馆的门前时,其正式名称则为“宋东京城新郑门”,而在此处,又见到了马慧萍馆长,她介绍我认识了该馆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介绍称,该馆规划面积很大,而今只是发掘出了北宋时的新郑门,故而暂称此名。


暂时的名称


不开放告示


根据安排,我们进馆之后,先坐在影视厅内观看了十几分钟的节目介绍,而后带我等进入发掘现场。


坐在这里看介绍片


此时已近下午五点,现场的工作人员正在陆续收工,我对这种现场发掘颇感兴趣,真想跟这位老师说,能不能先别让他们撤离现场,让我拍几张照片,显然我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有些过分,于是未曾张口。


不等我拍照,工作人员就下班了


没了人影


施工方式


由这个红线标牌能够看出,从清到宋每一代的叠压


这位老师颇有耐性,他带着我等一行人边参观边介绍,这让我了解到了不少新的考古知识。这位老师介绍称,自北宋以来,开封城被淹过多次,每次被淹掉之后,都会留下两米多厚的泥沙,后来者就会在这原址之上重新盖起房屋,这样的奇观在他处难以见到,而从发掘现场的立面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层一层的历史积淀。尤为有趣的是在这里的最上层,还发掘出几乎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我等几人都在感慨这种房屋面积之小,以其来推论出这里当年是贫民聚焦地。


挖掘出的房屋


房屋都很小


灶台


不同时代的叠压方式


明显的截痕


参观完现场,这位老师又带领我等去参观文物展室。这里面陈列着几百件从现场挖出的文物,尤让我等感兴趣者是这里摆放的一些礌石,其实礌石就是古代的炮弹,因为这里是城门,所以由此可以挖掘出这些石制之物,但我觉得把这些石头打造成圆形,远不如带棱角的杀伤力更大,然这位老师却称:如果弄成锐角,则不能抛得很远。


当年的炮弹


在展室里,还看到了古人制作的象棋,以及一块砖砚,还有着其他许多有趣的物体,将古代的军事物资与生活用品摆放在一起,给我以别样的矛盾冲突感,而也因为有这些实物的存在,使得今人能够穿越过清、明、元,直接到达那曾经灿烂辉煌的北宋。


生活虽然困苦,但乐趣不减


有意思的物品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店】开封书店街:以此为名,天下仅有(上)
雕版印刷.ppt
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籍版本的主要类型、名称的入门知识
中国古代的三类刻书业
中国古代书籍刻印是怎么一回事?活字印刷不行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