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金瓶梅》

初读只觉淫乱不堪,结束方悟人生百味。

心中有佛,看人人,人人皆佛。

心中有色,看人人,人人皆色。

……

早在很多年前,佛印就告诉世人这个道理了。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苏轼还因此又吃了一亏,还受到苏小妹的取笑。


在我没有接触《金瓶梅》的时候,我就早有耳闻,关于它的传说大多都是“禁书”,“黄书”,“淫欲之书”,给我一种低俗,淫逸,肮脏的感觉,觉得自己听说过它都是一种文化上的耻辱。那时只要听说有谁看过此书,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我都会觉得此人思想不纯洁,品行不端正,不可深交,避而远之为最好。


谁曾想,多年后的一天,我竟然变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了。书不仅看了,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看完了,而且还大肆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看了“黄书”;因为我要为它正名,我要为它申冤,我要为它做我力所能及的贡献。至于我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去看这本书的,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在此说明一下。


应该是在去年冬天的这时候,那时候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当差。老总是个爱书之人,他偶然间听说我平时也看书。有一天我正好碰到他了,闲聊两句后就和我谈最近看过的书,同时也推荐我也去看看,说到最后他很认真的问我,“小张,你看过《金瓶梅》吗?我摇着头说,“没有”,同时脸上有种似有似无的烫。他看着我羞愧难当的表情拍着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你应该去看看《金瓶梅》”。“什么?金瓶梅?他竟然让我去看“黄书???”我直愣愣的站在那里,脑海里浮现出一堆对于《金瓶梅》侧面评价的最恶毒的词语来,我同时也等着他的下一句,让我看总得有个能说服我的理由吧。他盯着我看了一眼好像明白了我的疑惑,然后很认真的和我解释说,“那书是一本好书,我身边看过它的朋友都这么说,我也准备认真的看看它,以前都是听说”。然后他又语重心长的说,“看书是用心去意会而非只是表面,而且它也绝非世人言传的那样不堪入目,既然能被流传,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有时间抽空看看吧”。我半信半疑的敷衍着说着,“好的,我一定抽空看看。”说完之后,我以最快的移动步伐逃离了出来,心中还在想,“老总竟然让我看黄书?!”,内心的抗拒力依旧很坚挺。直到有一天我选择了“反叛自己的内心”。


今年四月的一天我选择了离开工作了五年之久的地方。离职后找工作受阻,顿时失去了应有的方向,也没太多的心思再去看书,就这样一晃半年多过去了,离职时啥样,现在依旧啥样。万般无奈之下,想着寻求一本书丰富一下内心。于是乎我想起了《金瓶梅》,在我发现它免费可以下载时,心中不免有些惊喜,看来得来全不费钱财啊,这么一本充满非议的书,竟然沦落到了免费的地步,欣喜之后难免有些失落。同时对它的价值提出了质疑,到底是如世人所言那样“不堪入目”?还是如读者评价那样“金典名作”呢?


下载好之后我就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天,后来又被搁置了。一来觉得没有现在的白话文好读,有很多词不知道什么意思,看起来有点费神,二来又觉得除了讲西门庆生活富足和淫乱不堪之外再无其他,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昨天百无聊赖之际再次打开它,下定决心一定要看完它,不然又得跨年了,抱着这种心态,粗略的看了多半日。


看到了李瓶儿有了孩子之后的忍气吞声,潘金莲费尽心机的百般使坏,还有西门庆亲力亲为的左右讨好,瞬时才觉得这是这本书暴风雨来临之前最后的安宁,一种莫名的求知欲瞬间被勾起。回想前半部分的各种描述以及铺垫,无非都是在衬托,暗示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的结局。


书中每个人物的语言描述,心理活动,穿着打扮,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在读者心中留下印记。从最开始讲西门庆的豪情大方、淫意成性、财大气粗,再到讲潘金莲的不安分守己,内心淫荡,嗜性成瘾,心狠手辣,等等。越是描写的详实贴切越能够凸显出各个主人公最后的“罪有应得”,同时也让读者初时恨得咬牙切齿,中时又伤的扼腕叹息,末时又觉得本来就该有这样的下场,在情感上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最后在纵观整个故事的初始和结束,会觉得像是在讲述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国家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而不单单局限于故事本身所描述的环境。


当我看到了李瓶儿孩子的死,李瓶儿的死,方才觉得西门庆也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也没有当初我想象中的那么坏。他为她守灵,他为她哭泣,他也会睹物思人,他也会听曲落泪,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汉子,他也是一个很值得人尊敬的丈夫。直到最后他也死了之后,他的那些狐朋狗友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反衬出他不是那么坏的一个人,他虽贪婪美色、践踏人妻、淫意成奢,但他本性并不坏,对于朋友的求助,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鲜有推脱。人无完人,只是他的各个特点太过于鲜明,喜欢他的人喜欢的忘乎所以,不喜欢他的人恨得牙痒痒。从这个方面思考,也就不难理解他死之后的各种因他起而又因他落的人情世故了。


他突然的死一开始让我顿时觉得诧异,死的太突然了,我带着疑虑往下看看到了作者后面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方才明白一个道理,荒淫无度只会折寿,凡事都有定数。他的死也暗示着接下来所有人的命运,一个处于人生巅峰状态的人,突然一下子就没了,而且没得还很合理。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缜密的思绪和过人的胆识。


对于西门庆而言,虽然第一个孩子没啦,到正室也快要生了,这对于谁来讲都是一件极好的事,而他的突然离世给整个故事营造了一种很紧迫、紧张、压抑、恐惧的氛围。他刚死,他的孩子出生了,这边刚死了人,那边刚生了孩子,而且外面还有各种需要应酬的人和事……看似很乱的一个过程,但在作者笔下又是那么的有条不紊,让着急的读者也能心平气和的慢慢品来,凡事都急不得。而在这其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比如原本看似很守本分的家人们,此时都开始彰显出恶人最真的一面了,这让读者心头一惊,原来每个人看似简单的背后往往都是极其的复杂。


看到最后我发现一个问题,一开始越是叫嚣的人,后来越是死的悲惨。就拿潘金莲来说,她的死让所有的读者都觉得大快人心,死的理所当然(我恨不得她早死),以及那个媒婆,坏事做尽终遭天谴。还有陈敬济,他是西门庆的女婿。他的命运可算是大起大落,一开始和丈母娘撕破脸皮,最后逼得正室上吊自杀,被丈母娘告上公堂,紧接着沦落为乞丐。不久后偶遇他生父的朋友,我本以为这下他应该会发达了,可谁曾想他自己依然选择沦落,那位故友看到他不求上进又不忍心弃之不管,最后迫于无奈送他去了道观,希望他能潜心修道。我也本以为这就是他的宿命了,可没想到精彩的还在后面,先是勾引西门庆再嫁的第三个老婆,结果反被打入牢狱准备受死,我以为这就是他的结局了,可谁曾想天有不测风云,又有贵人把他救了,而且还给他又娶妻,他的人生看似已经定格了,我想他也累了,想要好好的生活了,可上天不这么认为。他最终的结局是被他人斩首与卧榻之上,在死之前还和潘金莲的丫鬟春梅鱼水之欢呢,不得不说这样的死法算是便宜了他。不过他是整个故事中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死之后有一个妓女自愿为他守寡,也许这真的就是爱情吧。


最后死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潘金莲之前的贴身丫鬟春梅,有其主必有其丫鬟,主子好色淫荡,丫鬟也是如此。她的死和西门庆的死有些许的雷同,都是死在自己的色性上。最开始和西门庆有过房经历,这倒是必然,古代都这样,后来和陈敬济有染,最后一次救陈敬济的贵人就是她,因为她的身体依旧忘不了他(原谅我说得这么低俗,但事实就是如此),最后给他本钱做生意,还为他续娶一房。


我原以为春梅嫁入豪门之后能本分些,最开始她做的那些事的确让人觉得她是个知恩情的人,是个不计前嫌的人,值得众人赞赏,可后来的发展可以说是让我万万没想法,我原以为她会安稳的孤独终老,没想到她死性不改,最终落得个惨死。


看完这本书,我完全推翻了我之前对于这本书的认知。这本书虽然有大量的夸张的性描写,到并不能淹没它给世人带来的警世以及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通过对市井人物的描写也反应出了当时国家和一个状态,作者巧妙的用西门庆的一家类比国家,从最开始的强大富强到最后的没落。同样这本书让也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伟大的作品《百年孤独》,同样这都有“乱”的一面,留给世人的启迪与感受都是长远而又深厚的。


有时候,评价一本书的好坏,不能仅听世人的一面之词,想要真的了解本质还需自己亲自去鉴赏。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学识与阅历会影响到对某一事物的判断。就如同十年前我坚决不读《金瓶梅》,提其它都觉得羞耻,可现如今我却以读过它而为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读只觉淫乱不堪,结束方悟人生百味
《金瓶梅》:一部奇书
【金瓶梅解读】《金瓶梅》:“色空”视野下的审美意蕴探析 | 古典名著
3.2大明野史《金瓶梅》——试论大明王朝挨光的难度系数
重读金瓶梅
左江“左道”《金瓶梅》携众散步人性大观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