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农业正在远去

什么是传统农业?一般说来,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并且依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地产量的特征,在漫长的农耕文明社会进程中,勤劳的农民们积累了丰富天文地理、农具制造、选种育种、积肥施肥、水利设施、病虫防治、土壤改良、能源利用、轮作套种、农牧结合等方方面面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

不得不说,传统农业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值得尊敬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农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习俗,在我国的两千多年农耕文明史上逐步发展积累、形成华夏文明重要的一部分。

世界工业革命之后,农业机械和化学肥料的诞生,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农业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化学肥料增加了产量,同时为规模农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传统农业因其对人的依赖度高、生产规模较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低,而逐渐被称为落后生产方式的代名词,并逐渐被所谓的现代农业代替。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即提出“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宏伟蓝图,希望用现代化的农业解决中国人的口粮问题。60多年间,我国在大部分地区普及了农业机械、普及了农药化肥、普及了高产种子、普及了农业水利设施技术和农产品储藏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现代农业在诸多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粮食产量高

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60710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平均单产5385公斤/公顷(359公斤/亩)。实现了常说的8%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二、机械化程度高

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千瓦,农机化水平达到61%以上。其中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仅有4个省份低于40%,贵州不到20%;就作三大主粮中小麦基本全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三、产品利用程度高

2014年全国大口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3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工业中的份额基本稳定在16%左右,农产品加工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之比已由2010年的1.71提高到2014年的2.11,有力带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四、化肥、农药使用频率高

在全国粮食增产丰收的同时,化肥、农药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前我国的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综合利用率仅为30%左右,60%的化肥都变成了污染物,留在了环境当中。

我国在50年代一公顷土地施肥仅8斤,现在施肥高达868斤;全年农药年产170万吨,平均每亩需要2斤;每年有50万吨农膜残留土壤中,餐膜率40%。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正在打规模侵蚀着良田耕地,农业污染现在已经占到所有污染物中的半壁江山。201312月,国土部副部长王世元在介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时表示,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已达到5000万亩左右。

现代化是把双刃剑,现代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成就,如果不是农产品安全、转基因问题、抗生素泛滥、中草药没落、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严重等等一些列问题摆上桌面,现代农业将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又一成功铁证。

然而,就在现代化势如破竹征服一切的同时,我们却在试图用“有机农业”、“自然农法”、“绿色食品”、“进口食品”等来保证我们的孩子的饮食安全与健康;于是乎,我们情不自禁地怀念起那些看似落后的“传统农业”,我们发现:传统农业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传统的农耕文明正在逐渐消失。

一、传统的留种习惯正在改变

千百年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农民都有留种的习惯。今年的种子,如果收成好,会挑选质量好的小心保存起来,当来年的种子,省下种子钱。因此,传统的农民,就是经验丰富的遗传育种专家。有些种子,比如常规水稻,使用二三代还会保持比较好的性能,农民留种的话可以省下不少买种的钱。

这些年在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外大型种子企业寡头已经成功诱导或者迫使农民完全放弃了留种的习惯,不仅是农作物,禽畜、水产等多个农业领域均受到了冲击,养鱼要买育苗,养猪要买种猪,就连普通老乡家里的几只鸡鸭都是买的幼崽来养。走到乡村,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捉虫刨米的场面已经很难看见。

农业种植企业和农民对于小麦、水稻、玉米、土豆等主粮种子企业的依赖严重威胁到13亿人民的口粮安全,2015安徽万亩隆平稻种绝收事件以及备受争议的转基因问题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传统的农耕技术正被抛弃

传统的农耕技术是经过数千年的积累而成的,历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农民们发明了围田、梯田架田桑基鱼塘抗旱耕作水稻栽培、、粪药、溲种法嫁接术促成栽培、家畜阉割、驴马杂交等等一些列技术,掌握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耕种规律,发明了、耙、扁担、镰刀、锄头、簸箕、翻车、水车等等诸多农业器具,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重要体现内容。

传统农耕技术被抛弃一方面是因为效率低,一天锄个两亩地累得腰酸背痛,而除草剂可以在顷刻间解决锄草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产量低,利用传统的粪肥显然没有化肥尿素来得快,而地膜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增加作物的生长速度。

种植如此,养殖业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在欧洲众多国家被禁止的鹅肝养殖生产技术在国内大行其道;为了餐桌上美味的鹅肝,幼小的鹅就要接受塑料管喂食专门的饲料,促进鸭子肝肿大,一只3斤的鹅子能让鹅肝长到1斤重,剩下的只有脆弱的身躯和骨架。更有风言风语说到肯德基、麦当劳的供应商能养殖出三条腿四只翅膀的变异鸡,让消费者人心惶惶。

以上姑且不论真假,我们却真正切切地看到:养鱼的不吃自己卖的鱼,养鸡的不吃自己卖的鸡,养猪的不吃自己卖的猪,种菜的不吃自己卖的菜。这与千年以前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天下第一大讽刺。

三、传统的农民队伍走向衰退

改革开放初期,铺天盖地的工业化带来丰厚的收入诱惑,百万大军下珠江。现在想起来那一部分人大部分已经五六十岁以上,年近不惑,而或花甲,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后来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对土地有感情,这一代人要么在城市成家立业,要么早已回归老家,勤劳地用自己记忆中的耕种技术伺候着眼前的那片土地。

接下来的二代、三代农村子弟们逐渐失去了对那片养育自己的土地的信心,他们要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去不返,要么通过读书高考一跃进城,要么举全家之力在县城或者镇上买个房子做点小生意,而或过着大城市打工、小城市买房的两栖生活。总之,农村的凋零不可避免地从人开始了,年轻人、男人继续在进城奋斗的路上,剩下的只是386199部队。

留守在农村的老一辈,虽然保留着农耕的技术和习惯,但由于年纪的原因也干不动了;幼小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十五六岁,也就开始东南飞了。尽管老一辈外出的人大部分具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在外面干不动了会回来养老,但对于一头扎进城市的80后、90后们来说,脱离农村与农民的身份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即使回到老家,也不会像老一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为那一碗饭受罪了。

四、传统的优质耕地面临残废

在我们考察调研过的诸多农村及农业项目中,除了国内几个主要粮食主产区(譬如华北平原、江汉平原这样适合机械化种植的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撂荒场景,大量的优质水田变身沼泽或者干脆直接当旱田用,种点省事儿的作物。

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原因,许多优质的耕地严重盐碱化或者污染超标、肥质退化、土质板结、产量不再、积重难返,许多企业试图通过改良土质来实现有机农业变得越来越难。

更有甚者,某些村庄周边的荒山,一到冬天就被村民们一把火烧光,为的只是自家的牛羊来年有草吃。不少承包荒山种茶叶油茶的老板由于一开始不熟悉村民们这种习惯,而导致前功尽弃的。

五、传统的乡土淳朴民风不再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由于人口没有流动性,人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讲的乡土社会,虽然物质不够丰富,但社会有序,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依靠着延续几百年的礼治习惯,维系着乡村的秩序。淳朴的乡土民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淳朴的农民”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形容词组合。

然而近些年来,城市化、外来人口、影视剧、网络等等新事物冲击着乡村的优良风气。首先是城市扩张、工矿厂区等占地拆迁激起了农民们对拆迁款的欲望,因为钱多了,诱惑多了,因为分钱导致各种家庭内部的矛盾、孝道等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各种现代影视剧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新事物也勾起了乡村年轻人的探索和模仿欲,费孝通先生所讲的“男女有别”也出现了危机,村里的大龄光棍与别人家媳妇相互勾搭,十来岁的男男女女动不动见网友、同居、堕胎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由此来带的离婚率高居不下,农村里的性开放程度可能不亚于城市。

对于那些具备得天独厚、天生丽质的资源条件,率先开发乡村旅游的农村来说,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社会,过度的商业化开发,距离游客心目中的乡村本质越来越远。

六、传统的乡村环境保护堪忧

尽管新农村建设、村村同公路、美丽乡村的国家三农政策一轮接一轮,在农村破天荒地修建了硬化水泥道路、公共厕所、卫生所、健身设施,农村面貌为之改观不少。

但是,由于大量工业产品进村,熟料袋、玻璃瓶,甚至卫生巾垃圾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农村又不同城市,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和处理厂,只能任由垃圾堆积如山,而或直接扔到地里,每年翻来翻去还是消化不了。我们在做湖北一个县的城乡统筹规划时,县长特意强调了,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垃圾。尽管各地也在做“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但是垃圾桶经常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村收集的效果并不明显。

七、传统的民间手艺文化消失

农村过去在应付物质匮乏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民间的手艺技艺,这些手艺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继承了传统的民间文化。

随着工业品的下乡,不仅一些传统的盖房、木匠、修碗、呛刀磨剪子等传统技术没人去弄,一些传统的炸年糕、红白喜事、祭祀、拜年等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失。

说多了都是泪。1931年,日本的冈田茂吉先生发表了诗歌《从一片朽叶领略自然轮回的法则》,歌颂了大自然的意质,赞美了土地。

无独有偶,1947年,中国的费孝通先生经过深入的调研,写了《乡土中国》,揭开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魅力。七十年快过去了,如果费孝通先生还活着,势必会对中国的乡土社会萌生新的见解,也会为正在消失中的乡土社会感到遗憾。

20159月,王君柏教授的一篇《乡下,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文章在网上流传,重新勾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农村的深度观察和思考。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推动着一场乡土复兴的人文运动,我们也看到了众多的农业投资者将成为这场乡土复兴运动的中坚力量。

本文摘自《做庄:现代庄园经济的创新法则》一书。作者任启方,专注战略定位与策划,多年房地产、新农业、文商旅、产业园等领域工作经验,国内多家权威财经媒体专栏撰稿人。欢迎添加作者微信shineren0106进行交流,邮箱12294589@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的五大战略目标与途径
试论工业文明时代农村题材文学创作 娄炳成
论述百练:农耕文化与共同体建设
重建农耕文明 振兴美丽乡村
保护、传承、弘扬海宁农耕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乡村振兴呼唤文化复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