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工技术 | 【大国工程巡礼】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即将通车,创多项世界之最!

大国工程,凝聚心血。

强盛国力,时代风采。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群、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世界最大核电站……一个个超级工程拔地而起,背后是一位位工程人不辞辛劳的默默付出。国庆期间,施工技术推出“大国工程巡礼”系列报道,回顾我国建设超级工程的不凡旅程,为您揭开工程背后的细节。

 喜迎十九大,

港珠澳大桥进入“决战期” 


近日,港珠澳大桥最新喜讯传来,港珠澳大桥将于2018年1月1日大陆全线通车,2018年3月前香港段通车。通车后,香港到珠海的交通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以内,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砌起了从愿景走向现实的大道。

先来看央视纪录片《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由桥岛隧和粤港澳连接线组成。

在茫茫伶仃洋海面上,大桥建设者们已建立起两个大型人工岛与隧道、桥梁相连,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因为其综合技术难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也被称为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

整个港珠澳大桥的桥面铺装工作堪称世界范围、规模最大,铺装历时一年,总铺装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双向六车道的桥面看上去非常壮观。

△桥面工程

西人工岛是岛隧中转的第一站,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它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两座大型人工岛之一。

△西人工岛

△与西人工岛连接的隧道入口


港珠澳大桥: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横跨伶仃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建设难度极高,即使在国外顶尖桥梁专家眼里,它也是“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项目”。

  • 人工岛: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

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钢筒的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而重量达到550吨,相当于一架A380“空中客车”。

一系列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两个人工岛的筑造,创造了世界工程的奇迹。

  • 沉管隧道:最长、埋深最深  滴水不漏

港珠澳大桥主体采用“桥—岛—隧”方案建设,包括两个面积为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为国内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6.7公里,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隧道由33节预制沉管以及一个长约12米重达6500吨的“最终接头”拼接而成,而33节沉管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最大排水量8万吨,仅仅这样一个单个标准管节比一艘巨型航母排水量还大。

从2013年5月2日首节E1沉管开始浮运安装到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34次“深海之吻”,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四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等一项项震撼人心的世界纪录。

如果说岛隧工程是建筑工程领域难以企及的皇冠,那么海底隧道就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该如何在深海航道区修建海底隧道呢?

经过研发,工程人员第一次做到了海底隧道“滴水不漏”,在岛隧工程的设计建设中,形成的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达到400多项。

  • 桥体:使用寿命最长 抗灾害能力强

此外,这条被外国工程师感叹其工程难度“直逼技术极限”的海上“巨龙” ,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超出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20年,而这些数字,也成就了港珠澳大桥在当今世界大桥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可别小看这多出的20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几乎用了世界最苛刻的标准,比方说平均长度130余米、直径2.5米的深海桩基必须保证10cm以内的平面偏差和1/250以内的倾斜度,但凡对桥梁工程技术略有研究的人,都会为以上几个数字而惊叹:技术和质量要求太高啦!




▪  钢材用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了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  桥路面寿命是高速路3倍

港珠澳大桥地处海面,因此长期处在高温、高湿和高盐的环境当中,如何做好防水、防锈和防腐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设计要求,大桥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要达到15年,是普通高速公路路面使用寿命的3倍。



珠澳口岸人工岛夜景



▪  石料精度堪比面粉

要想铺设桥面的沥青混凝土特别坚固密实,其中加入石料的精度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石料越细分就越能发挥沥青的功能,沥青混凝土越密实,桥面也就越坚固耐久。据了解,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石料的加工达到了75微米,相当于平日大家吃的面粉差不多。据称,目前使用的这条加工设备,是专家在世界各地寻找相关设备,并且将多个国家的设备组装而成的。



▪  为了保护“海上大熊猫”,“把石头凿了几层楼深”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目前仅存活千余头,被誉为“海上大熊猫”。港珠澳大桥的九洲航道桥施工区域还因穿越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而做出相应调整。为尽量少占白海豚生存空间,此次特地将承台深埋在海床底下,这种“把石头凿了几层楼深”的施工法在世界上当属首次。



▪  不仅结构结实,而且造型漂亮

港珠澳大桥除了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外,在景观设计上也有特点。比如,港珠澳大桥三座通航斜拉桥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和自然的融合。像青州航道桥桥塔,采用了简洁的“中国结”造型,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三座桥塔则为海豚造型,而最靠近珠海情侣路的九洲航道桥则是风帆造型。三种桥塔的造型实现了功能与景观的完美统一,也成为了港珠澳大桥的标志性景观。



海底40多米 手机通话无障碍


在40多米深的海底行车呼吸是否畅通?遇险了怎么逃生和求救?这些,涉及和施工人员都考虑到了——

  • 桥面若出事故  5到7分钟可救援

港珠澳大桥按时速100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大桥建成通车后,如果从珠海方向出发,从珠澳口岸人工岛驶上大桥,经全程行驶22.9公里到达西人工岛,从该人工岛缓缓驶入海底隧道,再从东人工岛驶出,驶上大桥香港段。

△海底隧道入口

为保证隧道内行车安全,隧道分左右两个行车洞,中间有1个服务管廊,三者之间各自封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港珠澳大桥隧道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王强介绍,该隧道的最大功能就是控制风险,便于逃生救援。大桥建成后管理人员将在人工岛上设立海上救援平台,如果海底隧道内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在3分钟内就能到达,桥面上发生事故,5到7分钟内也能赶到。

  • 海底呼吸顺畅 手机通话正常

在40多米深全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里行车,司机和乘客是否感到不适?遇到紧急情况是否能打通电话?这可能是建成通车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介绍,沉管隧道两个行车洞,空气流通方向按照车流方向由洞顶上的多组大型悬挂式射流风机呈送,风机既可以吸入洞外的空气,也可以排出洞内的汽车尾气。

△海底隧道内部

一桥飞架三地,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大桥时代。“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



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 

施工技术与您共同见证!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

我们为祖国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

一曲《我爱你中国》

献给祖国!

深情满满,令人动容


来源:央视新闻,网络。施工技术综合编辑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通车时间为……
【重磅】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今日贯通!江门人将可“穿越”海底去香港!
课程资源•时事地理|超级工程: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
又一超级工程开创世界先例!难度超越港珠澳大桥
【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为什么中间一段必须修隧道而不能全部架长桥?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交流汇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