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哲学论气之道

道以气为本

“气”是中国文化的最深层底蕴,“道气论”将“气”视作宇宙本原。天地万物均由元气聚合生成,气以聚、散两种基本形式存在,其中弥散之气是“气”的本原状态,气聚则成形。张载谓:“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说的是太虚虽无形无相,但并非空无,而是布满了气,气聚则为万物,万物散则为气,复归于太虚,故气是太虚(宇宙)的本原。

以气为基,气可分阴阳、五行,则阴阳的本质是阴阳之气五行的本质是五行之气。而阴阳之气、五行之气同样具有或聚或散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医门棒喝》所云:“当知万物化生,虽出阴阳五行之陶冶,实由浑元一气之转旋气凝而成质,质消还为气,气无形而质有形。”由于气的本原性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都以气为基来构建理论框架,百家之说也因此“元气”而有了最根本的连接纽带而互相呼应,交织成一个整体。

从这个角度上看,“气之道”就是中医学的根本道。《素问·宝命全形论》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说明元气不但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也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天人一体,首先是一此本原。《素问·五常政大论》的“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则指出“气”运动不息,是化生万物的本原。自然界的万物生长、发育、繁衍和变更是与“气化”的过程相一致的。

《素问·天元纪大论》更提出:“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其天人相感之意更表露无遗。张景岳《类经·摄生类》云:“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故气在天地之外,则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内,则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雷雨风云得以施,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藏,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将天人一气的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本根论之三
气是宇宙的本原
时空一体宇宙观
论 气(一)
藏云;唐太子的藏魂 (四)
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疏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