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东陵:书写两百年清史的文化遗产

1928年7月5日,孙殿英盗掘东陵
图为清东陵鸟瞰(局部)


原载:《文史参考》2011年第9、10期
作者:周冉


公元1651年,清代顺治帝外出狩猎,行至今河北省遵化境内,翻身下马,眺望良久,他摘下白玉扳指,小心翼翼丢在地上,庄重告诫随从:“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朕寿宫。”十年后,就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清王朝在关内的首座皇帝陵——孝陵兴建。此后200多年间,15座清代帝后陵寝陆续出现,埋葬在这里的帝后们书写了大清王朝的大半历史

宋代以前,历代帝王都各自选地建陵,一个帝王自成一个陵区。北宋起,同一朝的帝陵开始集中于一个或两个陵区。明代开始,帝王陵寝在同一个陵区建有公共神道,长者居中央,其他各陵按辈份先后依次分列左右,尊卑等级分明。清代基本延续明代制度,但后妃一般在帝陵旁另建陵墓。清朝自皇太极建立以来,历经275年,先后开辟了3处皇家陵园,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清东陵是清入关后的首位皇帝顺治亲自选中的万年吉地。
古代相度兆域,讲求前有照山,近前有案山,背后有靠山,堂局严密开阔,这些在清东陵都可以找到。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2500平方公里,坐北朝南。后依昌瑞山(靠山),南靠金星山(照山),二山中还有一座名为影壁山的小山(案山),三山近乎一条直线。

东陵以昌瑞山为界分“后龙”和“前圈”,以北为“后龙”,以南称“前圈”,是陵寝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川平,东、西各有一泓碧水缓缓流淌,整个地形形成完山拱卫,万水朝宗之势。明代崇祯皇帝曾看上了马兰峪的风水,但没来得及建陵就亡国了。

顺治孝陵:取料明殿 不藏金银

位于清东陵陵区正中最显著位置的孝陵即是顺治皇帝的安息之地,孝陵也是在这里兴建的第一座清代帝王陵。
1644年皇太极的第9子、6岁的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扶持下,由沈阳进北京京登基,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在位18年,死时年仅24岁。他留给后人最熟悉的故事,除了亲近汉人的治国理念,最著名的就是他与董鄂妃的爱情。

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6岁时嫁给小她两岁的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阴差阳错的是,顺治与这位弟妹坠入了爱河。襄亲王短命,结婚第二年就死了,顺治随即立她为董鄂妃,入住承乾宫。

董鄂妃与顺治感情极好。顺治在《端敬皇后行状》中曾回忆:他下朝时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尝。董鄂妃常陪顺治批阅奏章,时常劝他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先后娶了包括孝庄皇太后在内的五位后妃,都是蒙古族。顺治的第一位皇后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在顺治十年(1653年)时被降为静妃。第二位是孝庄的侄孙女,顺治仍想把她废掉,而独宠董鄂妃,这让孝庄太后十分不满。

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妃被册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第二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不久,孝庄便以自己身体欠安为由,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忙碌于孝庄病榻,健康不断恶化。董鄂妃的孩子活了不到300天就夭折了。

董鄂妃自此一病不起,三年后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董鄂妃的死对顺治帝的打击是致命的。按清制,只有在皇帝和太后的国丧期,批奏才可改用蓝笔,以27日为限。而为了悼念董鄂妃,顺治帝用蓝批达四个月之久,这在清代独一无二。他追封董鄂妃为“孝贤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亲笔写下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回忆斯人生前的点滴。顺治帝还私自剃度试图出家为僧,遭到孝庄太后的强力阻拦,只好作罢。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这位痴情皇帝在病中去世,距董鄂妃之死不足五个月,死后有8子、6女,官方的死因是天花。

顺治帝死时年仅24岁,尽管他生前曾亲自选定万年吉地,墓地却没有修建。顺治病逝后急修山陵,工期短,材料不够只好借助其他建筑的成料。如今在墙外皮脱落后,可以看到刻有年号的砖石,专家推测它们分别取自悼妃陵和孝献皇后陵的剩余砖料,更有一些木件有改制或拼凑的痕迹,很多取自明代建筑清馥殿。

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清馥殿位于明代西苑,是嘉靖皇帝行香问道之所。孝陵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的楠木梁,正是这座建筑9间大殿楠木料改制而成。后来康熙帝在清馥殿原址上修建了弘仁寺。当年香火旺盛的清馥殿不复存在。

孝陵背靠昌瑞山主峰,前朝金星孤山,中间以一道天然影壁上为案山,三山在一条直线上,其间由一条宽12米,长5.5公里的砖石神路贯穿,形成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康熙三年(1664年)主体工程告竣,定名为孝陵。孝字,满文为孝顺阿,意为以孝治天下。从南到北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后来的清帝陵墓也以此为主体规制。

孝陵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是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的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穿过大红门,迎面是碑楼。碑楼中立有两通高大的“圣德神功碑”,碑上分别用满文和汉文镌刻着顺治皇帝一生的功绩。

入大红门沿神道往北的龙凤门七孔桥,是东陵近百座石桥中最大的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选料奇特,顺栏板敲击,会听到五种音阶金玉般的声响,人称“五音桥”。神道北端巍峨的隆恩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孝陵的主体建筑。

康熙三年(1664年),顺治帝入葬陵寝内,与他同穴的有一位皇太后,一位皇后。孝慈皇太后佟佳氏,是康熙帝的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则是顺治帝的最爱。按照满人在关外时的习俗,三人均是火葬。按照顺治帝:“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的遗诏,陵寝中并无陪葬,正因为如此,孝陵成了东陵中惟一没有被盗的陵寝。后来曾有盗墓者不甘心,在挖了几天之后,最终放弃,盗洞并没有打通地宫。

孝陵是清东陵陵园总体格局的奠基之作,后世的陵寝都是以此为核心向两边延展,但有一座却是例外。

风水墙外的孝庄昭西陵

按照清代的墓葬制度,清东陵的所有陵寝都被围绕在高大的风水墙中,但位于大红门外东侧的昭西陵却是例外。昭西陵埋葬的,是清代开国时的一位传奇女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名本布泰,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很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13岁的本布泰嫁给了努尔哈赤第8子、34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给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9年后,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封大福晋哲哲为皇后,本布泰、海兰珠和另两个女子为妃。科尔沁姑侄三人中,庄妃本布泰不是皇太极最宠爱的一位,也不是地位最尊贵的,却是最幸运的一个,因为她的儿子福临后来继承大统,成为大清入关后的首位皇帝。

清崇德八年(1643年),征战一生的皇太极因病去世,死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庄妃笼络睿亲王多尔衮拥立了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为帝,使各派达成妥协。8月,福临登基后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叔父多尔衮为摄政王,这一年庄妃30岁,多尔衮31岁,这样般配的年龄使人产生了不少遐想。

多尔衮后又升为皇父摄政王,他不仅自称皇父,更可自由出入皇宫内院。尽管正史中并未提到,野史中却出现了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后世的学者多有争论。《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的跋文中,还记载了有内阁学士曾亲见过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诏书,但也仅是孤证。

顺治八年(1650年),39岁的多尔衮狩猎时坠马而死。死后,顺治帝以其独断专行,迫害其兄豪格,与其母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为由,剥夺其封号,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多尔衮才恢复名誉。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后世的史学家分为两派,吵得不亦乐乎,但大多承认他们关系暧昧的事实。

顺治帝死后,8岁的玄烨继位,改年号康熙,太皇太后又担任起哺育第二代幼主的重任,在清王朝开国的政治舞台上十分耀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本布泰病逝,卒年75岁,谥号简称为孝庄文皇后。

按清朝早期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前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本布泰生前曾嘱咐康熙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而她心恋康熙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便无憾了。

这个遗嘱给一向孝顺的康熙出了个大难题。他只得违背祖制,在东陵边修建暂安奉殿,未建地宫。因孝庄生前对所住紫禁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小殿十分喜爱,康熙命人拆掉,移到陵区重建成享殿。孝庄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并未建地宫。这一放就是37年。康熙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陵寝,是年农历二月初三动工,年底建成,因位于沈阳努尔哈赤昭陵西称为昭西陵。

昭西陵终没有入清东陵的风水墙,有民间传说是因为孝庄生前下嫁小叔子,与皇家礼仪不合,后世的子孙为了惩罚她,将她的陵寝放在东陵大红门外,为子孙看守皇陵。昭西陵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陵寝有两道围墙,更别具匠心地采用了庑殿顶设计,是古建筑中最尊贵、最高级的形式,而其他陵寝多是歇山顶。

昭西陵无论是规制上还是细节设计上,都称得上是一座超越皇后标准的豪华建筑,足见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主任徐广源解释说,“(昭西陵)其实和昭陵是一个体系,如果把孝庄文皇后葬在风水墙内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她后代的地位低,所以就葬在风水墙外,通过一墙之隔划分出两个体系。”昭西陵其实是东陵中地位最高的一座陵寝,后世子孙们到东陵祭拜时必须经过大红门,先从辈分最高的昭西陵拜起,孝庄太后终其一生受到的是后世的尊敬而不是唾弃。

陵寝规制承上启下的康熙景陵

景陵是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但规制上總体是以孝陵为蓝本,局部有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摒弃了尸体火化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古代帝王一般都是登基不久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但康熙登基时只有8岁,不仅年幼而且国事繁忙,国力拮据,无暇顾及。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21岁的康熙不得不开始考虑陵寝的修建。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之女,康熙四年(1665年)入宫为皇后,时年13岁,这是孝庄太皇太后拉拢赫舍里家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后来擒鳌拜的过程中,赫舍里家族成为皇帝的坚实后盾,为除去这个危害国家根基的权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帝与赫舍里皇后少年夫妻,感情十分融洽,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承祜不幸夭折。康熙十二年(1674年)皇二子胤礽出生时,赫舍里难产,在孩子出生后就去世了,死时年仅22岁。康熙帝悲痛万分,对这个儿子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他曾因对其宠爱两次将胤礽立为太子,后又两度废掉。康熙四十七年(1710年),55岁的康熙帝痛下决心废掉皇太子时,曾痛哭着数落太子罪行,其中一条便是“生而克母”。赫舍里皇后死后2年,景陵破土动工。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立钮祜禄氏为皇后,但不到半年这位新皇后就去世了。史载钮祜禄氏文化素养较高,可“览史披图”,与康熙志趣相投。她死后,康熙伤悼不已,亲自将孝昭梓宫送至武英殿安置,谥号为孝昭仁皇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孝诚、孝昭二位皇后入葬时景陵基本完成,但隆恩殿仍在修建。景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那样对称布置,便根据神路走向因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呈现出灵活多变的效果。

第二位皇后死后,康熙十多年未立新后,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皇贵妃佟佳氏病重,在临终时被晋升为皇后,一天之后撒手人寰,以皇后身份入葬景陵。之后34年直到康熙帝死时,后宫不立皇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玄烨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死后葬于景陵。他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用棺椁土葬的皇帝。除皇帝外,景陵中还入葬3位皇后,一位皇太后(雍正帝生母乌雅氏),一位皇贵妃。墓主人之多、地位之尊贵(景陵葬皇后最多),随葬品之丰富,为清陵之冠。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墓时没有放过这座有众多墓主人和随葬品的陵墓,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第二次盗陵狂潮开始,景陵被劈棺抛尸,全部随葬珍宝失窃。著名的九龙玉杯后来虽被追回,却得而复失,至今去向不明。遭洗劫后的地宫内棺木散乱、尸骨狼藉,大门洞开了7年之久,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堵了盗口。

1952年7月14日大雨如注,电闪雷鸣,景陵的圣德神功碑亭触电起火,碑亭化为灰烬,至今未复建。

迷雾重重的乾隆裕陵

康熙帝在位61年,是清代子嗣最多的皇帝,共有24子20女,晚年却深受多子之苦,八王夺嫡的历史被如今的影视剧一再演绎。这场皇位争夺战中,皇四子胤禛最终胜出,成为后来的雍正皇帝。这位事必躬亲的勤勉皇帝没有遵从“子随父葬”的昭墓制度,而是另建西陵,开辟了皇家陵寝的东西分立,这给他的儿子乾隆帝出了一个难题。

乾隆本应该追随父亲葬于西陵,但考虑到以后子孙必定效仿,这样东陵就会被逐渐冷落,如果追随祖父入葬东陵,又不忍将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为了平衡东西二陵的关系,嘉庆元年(1796年)太上皇弘历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隔代埋葬。

除了西陵,当时还有臣子进言在东北奉天清王朝起家的地方建陵,但很快被乾隆否定了,最后入选的是东陵界内的几处吉地。乾隆还曾考虑过父亲雍正考察过的九凤朝阳山吉地,几经挑选最后锁定在东陵境内孝陵以西的胜水峪,但这里美中不足的是“左边贴身界气之砂稍低”。乾隆七年(1742年),皇帝把几位风水官召集在一起,最后商定胜水峪尽善俱美,为最佳龙穴,“左边贴身界气之砂稍低”的不足,可以用人工培补来弥补,第二年动工兴建,乾隆十七年(1752年)完工,历时9年,共耗银203万两,定名“裕陵”。裕陵是在清王朝国立鼎盛时修建,陵堂开阔,建筑宏伟,用料十分考究。

裕陵地宫有4道汉白玉石门,共8个门扇,每扇门重达3吨,分别雕有栩栩如生的菩萨立像。地宫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72平方米,墙壁上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有佛像、法器、佛花等,共有藏文29464字,梵文647字,犹如一个宏大的地下佛堂,堪称“石雕艺术宝库”。裕陵大殿东暖阁辟为佛楼,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宝,以后的帝陵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乾隆墓中的随葬宝物,除了书画、古砚、钻石、象牙、珊瑚雕刻的文玩外,最值钱的,是乾隆在世时由东南亚各国进贡的金质佛像和宝玉佛珠。据说佛像的莲花座,都是用锡兰产的各色钻石镶嵌而成的,每座佛像都价值连城。还有一把传世的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削铁如泥。如今陈列在清东陵的乾隆陪葬品,大多是金器、玉器和东珠,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墓时,裕陵渗水六七尺,这些小物件成为盗墓贼水中捞月时的漏网之鱼。

孙殿英盗裕陵时,顺利打开了前3道石门,第4道却始终打不开,只好用炸药炸开,打开后发现,地宫中最大的一座乾隆棺椁从棺床上移动下来,牢牢抵住了石门。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固定在棺床上,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且棺内放满了奇珍异宝,十分沉重,要移动到石门处绝非易事。后来乾隆帝的内棺被重新摆放在正面棺床上,到了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开启地宫时,又是乾隆帝的内棺顶住了石门。

有人说,乾隆棺椁是因地宫渗水漂浮过去的。清东陵研究专家徐广源回忆,裕陵地宫自开放以来,每到阴雨连绵的夏季,地宫里都有大量渗水,一天不抽水,就积水尺余,几天不抽水,则可没人。但是地宫内的积水主要是从地面的石缝中渗出,平缓上升的水面,不会产生波浪水流,更不会有冲击的力量。乾隆棺椁顶门之谜至今无法解释。

乾隆孝仪皇后百年不腐

裕陵地宫内葬有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共6人。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的元配嫡皇后,37岁去世,二人感情深厚,相伴时间却不长。乾隆后来又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史载乾隆在南巡期间经常微服私游、纵情声色,乌拉那拉氏苦谏无效,反而倍受斥辱,一气之下自断长发,却因为忤逆圣意使乾隆勃然大怒,被打入冷宫,第二年去世,死后仅以皇贵妃礼仪安葬,灵柩也未能进入乾隆裕陵地宫。值得一提的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位皇后如琼瑶笔下那般穷凶极恶,残害后宫妃嫔。

孝仪皇后是其死后的追封,她便是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令妃”魏佳氏。魏佳氏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是内管领魏清泰之女,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出身并不十分高贵的魏佳氏能够赢得皇贵妃的荣宠,与她生养子嗣最多不无关系。魏佳氏共为皇帝生了四子二女,其中包括皇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皇后那拉氏被打入冷宫后,魏佳氏代替皇后统领后宫,为人谦和得体,深得乾隆喜爱,但乾隆一直没有为魏佳氏正名。

乾隆四十年(1775年)49岁的魏佳氏死去。嘉庆帝登位后,才追赠其为孝仪皇后,与乾隆一同入葬裕陵。这位有汉人血统的皇贵妃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东西,死后却母凭子贵,入主裕陵,极尽殊荣。更令近代人惊奇的是,这位在琼瑶笔下温柔可人的女子离世153年后,依然留给世人一张美丽的容颜。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乾隆裕陵、慈禧陵之后,寄居在天津张园的废帝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进行善后处理时,发现了一具奇异的女尸:女尸身穿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损,丝毫没有腐烂;两腮和嘴下多皱纹,牙齿没有完全脱落,面目如生,笑容可掬,年龄约在50岁左右。根据年龄和尸体丢放的位置判断,这具女尸应为裕陵中的孝仪纯皇后。

清代,皇家并不刻意追求地宫和棺椁的密封,也不注重尸体的防腐。棺椁虽然漆了49遍之多,在密封和防腐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主要用以表示死者的尊贵。孝仪皇后尸体为何不腐,至今仍是一个谜。

乾隆的妃子中还有一位也特别有传奇色彩,那就是传说中的香妃,关于香妃的墓地位置起码有三种说法,即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东陵。历史学家认为香妃就是清史档案中记载的容妃,容妃27岁入宫,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在圆明园逝世,终年55岁,无子嗣。她是乾隆唯一的维吾尔族妃子,入宫28年,留下无数传奇:通体溢香,能歌善舞,以27岁大龄入宫却得到了很多妙龄少女无法企及的宠爱。传说容妃死时,年近八十的乾隆老泪纵横,不能自已。容妃死后葬在裕陵西侧的裕陵妃园寝,这一点已被史学界证实。

慈禧陵奢华程度超越乾隆大墓

早在公元1619年,爱新觉罗的先祖努尔哈赤曾血洗叶赫古城,据说,叶赫部首领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巧的是,加速大清三百年基业灭亡的,正是来自叶赫那拉氏的女人慈禧。

1881年,年仅45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暴毙。对慈安太后的死,当代与后世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清宫史上的又一疑案,但不管怎样,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开始操控这个庞大而孱弱的帝国,一直到她死去。1908年10月,慈禧太后因病亡于西苑的仪鸾殿,卒年74岁。

11月9日,慈禧太后盖着金黄色柩布的灵柩被缓缓抬出,一个名叫亨利·博雷尔的荷兰记者描述:“慈禧太后的送葬要经过东直门附近那天,街上人山人海,极度拥挤。送葬队伍首先是披着黄绸、色彩鲜艳的轿子,然后是白色小矮马,最后是高大威严的骆驼。”葬礼沿用几千年来中国的古老礼仪,陪葬品却是一辆优雅的欧式布鲁厄姆车,即一种驭者坐在车厢外的四轮马车,还有两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欧洲马。从紫禁城到清东陵,庞大的送葬队伍整整走了五天。

位于东陵咸丰定陵以东的慈禧陵和慈安陵称定东陵,慈禧陵居东,慈安陵居西。慈安陵单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单称为菩陀峪定东陵。起初,臣子们上奏的建陵方案是将两宫皇太后同陵同穴,慈禧大怒,后改为同陵不同穴,老佛爷还是不满意。最后才定下这个两座皇后陵的方案,1873年8月,两陵同时开工,光绪五年(1879年)六月同时完工,各耗银200多万两。

慈禧生前曾从北京乘轿途经二百多里,到遵化观看“万年吉地”的风水。为了取得寿宫穴位的吉利,她把手腕上一件希世珍宝“十八颗珍珠手串”摘下来,投入地宫金券的金井之中,做为镇墓之宝(后来命人取出)。慈安死后,慈禧唯我独尊,陵寝完工16年后,她又以陵寝殿堂渗漏为由大兴土木,拆除重建三大殿。当时正值天灾频发,甲午战败、割地赔款,重修慈禧陵寝耗银150万两,劳民伤财,工程历时13年,直至慈禧寿终正寝才结束,与之毗邻的慈安陵相比之下逊色不少。

慈禧陵重修后成为清皇陵中最奢华的一座陵寝,号称“三绝”。一为“金绝”。三大殿共用叶子金4592两。殿内外彩绘3177条金龙,64根立柱上缠绕着半立体铜鎏金盘龙,墙壁图案均用黄金装饰;二为“石绝”,石料全都采用上好的汉白玉。隆恩殿的栏板,采用浮雕技法雕刻成前飞“凤”后追“龙”的图案。76根柱头雕刻“一凤压两龙”造型,寓意着慈禧至高无上的权力;三为“木绝”,三大殿的梁、枋全部用黄花梨木制成,这种濒临绝种的木材,纹理细密、木质坚硬,寸木寸金。慈禧定东陵地宫比乾隆更为奢华,地宫珍宝不计其数,直到地宫封闭前夕,还不断往里面安放各种稀世珍宝,价值高达白银亿两,奢华至极。

慈禧生前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曾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中描述了入殓时的慈禧:

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价值1000万两;口内含夜明珠一粒,可分开可合拢,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以照见头发。

脖颈上有朝珠3挂,两挂珍珠,一挂红宝石;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棺内还有两个翡翠西瓜,两个翡翠甜瓜约值220万两。

棺内底部铺金丝织宝珠锦褥,厚达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上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盖在尸身上的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用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缀有820粒珍珠,价值16万两白银。最后为了填充棺内的空隙,殓官员又倒入了4升珍珠宝石。

1979年清理地宫时,专家发现被拆光珍珠的经被。遗憾的是,笔记里记载的这些绝世珍宝几乎没人见过,专家认为这些陪葬品到底有还是没有,恐怕是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最后建成慈禧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横跨整部清代历史。

东陵大盗孙殿英逍遥法外20年

皇家墓冢中陪葬的珍宝不胜枚举,自然引来了层出不穷的盗墓事件。清东陵最著名的盗墓者,莫过于外号“孙大麻子”的军阀孙殿英。

1928年,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声称要裁减军队。军阀孙殿英大字不识几个,电报都要别人念,花钱也没有账本,就在墙上画着长短不一的横线。孙殿英担心手下的杂牌军被裁掉,决定先趁着自己手头有兵力搞点钱,也好以后自立山头。

这一年7月,孙殿英以剿匪为名,深夜直奔清东陵,兵分三路同时挖掘慈禧陵、乾隆陵和康熙陵。由于他的手下事先在市井中搜集到了东陵的工程图,他们很快找到墓道入口,将老佛爷的墓室用炸药炸开,固若金汤的慈禧陵轻易就被打开了。据说,这些士兵撬开棺椁时,慈禧的面部栩栩如生,犹如活人,此时她已过世20年了,士兵们吓了一跳,但转瞬间尸体便腐化了。老佛爷的华丽陪葬被一抢而空,甚至被扒掉了上衣,尸体被抬出棺椁,随意丢弃在一边。乾隆裕陵和康熙的景陵同样在劫难逃。匪兵进去后,将棺椁宝物抢劫一空,尸骨随意丢弃。

7月11日,经过七天七夜的疯狂盗掘,孙殿英部满载西去。据说在盗陵之前,他以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这30辆大车能装多少宝物啊?8月初,孙殿英手下到北平销赃时被擒,盗陵事件才东窗事发,全国哗然。

盗案披露后,许多民众团体纷纷电请国民政府,呼吁究查主谋。在全国声势浩大的声讨声中,蒋介石声称要严惩主犯。8月10日,以国民政府委员刘人瑞为首的调查人员,前往东陵开始调查。

得知消息的孙殿英连忙从东陵赃物中挑选一批向上敬献,孙托戴笠将乾隆墓的九龙宝剑,送给蒋介石,不料被戴笠手下马汉三占为己有,后来戴笠追回宝剑,带上了那架葬送他性命的专机,后来人们在专机残骸里发现了这件已经被烧得不成形的绝世宝剑。1951年,在南京各界的强烈要求下,戴笠墓被夷为平地。这把已是废铁的九龙宝剑又一次作为戴笠的陪葬品重见天日,被一股脑倒进墓前的池塘中填埋了。

孙殿英还拿出许多宝物贿赂高层,据说,乾隆颈上的108颗朝珠,代表十八罗汉,最大的朱红色两颗,孙在天津时送给了戴笠;翡翠西瓜孙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慈禧嘴里含的夜明珠,则送给了宋美龄,后来成为其绣鞋上的装饰。(衲注:此说存疑,详见本号今日第二条《宋美龄受贿,拿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东陵被盗一个多月始终无人管理,国民政府虽派过大员勘查,却无善后办法。寓居天津张园的末代皇帝溥仪闻讯后痛苦不已,即在张园设灵祭奠,电召北京皇室宗亲以及清室遗臣速来津,一连两天召开“御前会议”;70余晚清遗老赴东陵,办理善后事宜,将帝后简单重新入殓。

东陵盗案于1928年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此后即归于沉寂,调查结果语焉不详。孙殿英却不断加官进爵,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庞炳勋投敌组织新五军;日本投降后,又成为“曲线救国”的“忠臣”,被委派为先遣军总司令。在解放河南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前的东陵大盗被生擒,后死于战犯收留所中。

在孙殿英之后,东陵又迎来了包括附近居民在内的一波又一波盗墓者,他们在这里进行地毯式搜索,穷尽了值钱的随葬品。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杜绝了这里猖獗的盗墓事件,盗洞被一一堵上。然而此时,当年皇家陵墓郁郁葱葱的植被也早已不复存在,清东陵也几近盗无可盗。1961年,清东陵被国务院列为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拨专款,将荆棘丛生、残破不堪的陵园逐步修葺更新。1978年,东陵专家在时任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的支持下,开启裕陵地宫,清理后对外开放。1979年慈禧陵对外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游人如织的热门旅游场所。

2000年,清东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指出,清东陵荟萃了前朝建筑艺术的精华,达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峰。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陵地,清东陵在各陵寝的建筑做工、用材、装饰及建筑物的配置等方面,皆反映了清代的经济由盛到衰的历史;从陵制的更易上可觅出宫廷政治斗争的蛛丝马迹;大量艺术作品的题材深刻反映了清代文化风貌。

现在,清东陵成为现代人凭吊古人,触摸清王朝历史的一个最直观去处,这块埋藏了清代半部历史的万年吉地,没能庇佑爱新觉罗的子孙们江山稳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王朝终将被历史带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清东陵
雨后航拍仙境清东陵
刘新田:徒步清东陵,行走在一个王朝离去的背影里
慈禧、乾隆、康熙陵寝地宫真相,慎入!| 清东陵
清西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大聚会的地方!(高清大图))
清」甄嬛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难不成是为了允礼?当然不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