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后航拍仙境清东陵

作者:王建

在盛夏的七月,携妻带子回到了久违的故乡遵化,虽然老家的村庄早已划归到天津,但打心底里还是自认为我是一个遵化人,因为我在这出生,在这长大,在实小读小学,二中上中学,记忆抹不去的还有小时候五金厂家属院里一起长大的伙伴,混浊的沙河,雄伟的龙山,繁华热闹的gao er(遵化方言,市中心的意思),gao er就是遵化的正中心,也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商业餐饮大都集中于此,千百年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以此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关延伸.....


遵化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长城,东通辽沈,西望京畿,南邻津唐,据史料记载,历史悠久的遵化于五代后唐时期建县,清康熙年间因建清东陵升县设州,称古佑北平,县城号称“畿东第一城”,遵化之名来自“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遵化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自古便以“风水宝地”被世人所称道,也正因如此,清代帝王也将陵墓选址于此,从而留下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在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我的老家,距清东陵七公里的天津蓟州区东李各庄村,以前隶属于遵化,因为引滦入津工程建设,七十年代未划给了天津。

为了保护水源,这几年加大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水的力度,村西淋河边的耕地都种上了白杨,从上帝的视角看下去真的很美!

村庄一角

在家的几天,天一直阴着脸,23号开始雨就下了个不停,24号下午晴了一会儿拍了几张家乡的照片,晚上下起了大雨,25号的早晨冒着小雨准备从清东陵上高速返回陕西,过了石门山口雨一下子就停了,向北望去,金星山、昌瑞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凑巧这次出来带着无人机,急忙开车向东陵驶去,拍下了仙境般的东陵美景!

清东陵主神道上的石牌坊、大红门、顺治圣德神功碑楼,孝陵石牌坊是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画。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飞、瓦垅、吻兽、云墩、雀替均为石料雕制。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仍完好无损。

大红门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也是长达6公里的孝陵神道起点,进入大红门,也就跨进了大清朝200多年的风雨历程。

昭西陵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始建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入葬地宫。昭西陵是清王朝皇后陵中级别最高的陵寝。


孝庄文皇后(1613-1688)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号称“蒙古第一美人”,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在历史上的口碑甚好。    在清朝入关的困难时期,她辅佐三代朝政,两代幼主,被称为“兴国太后”。与慈禧截然不同的是,站在皇帝身后的孝庄皇后,只为大清国辅佐幼主,甘愿作出努力和牺牲。如果没有孝庄皇后,就没有康乾盛世。       75岁的孝庄病逝(1687年),留下入葬清东陵的遗嘱,让康熙皇帝很为难,康熙修建了一座殡宫“暂安奉殿”,将他祖母喜欢的慈宁宫原样拆建而来。直到雍正二年雍正帝才决定“临时就是永久,暂安便是长眠”,于是在暂安奉殿原址改建为很有特色的昭西陵。终于帮助了父亲,也圆了孝庄的梦。

清东陵的金星山不仅是顺治帝孝陵的朝山,也是乾隆帝的裕陵、同治帝的惠陵和以前的道光帝的宝华峪陵寝的朝山。《昌瑞山万年统志》描述“前金星山特起一峰,丰而不烛,形如覆钟,端峙正南,有执笏朝天之势,形家目如金星。”金星山高大雄伟,端峙孝陵之前,其山形既像一口倒扣的金钟,又像一个"金"字。此山与昌瑞山、影壁山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成为孝陵地面建筑的中轴线。更为奇特的是这座山与周围的山毫不相连,孤峰兀起,高耸云天。据说从北面登山较为险峻,登临峰顶时便可一览陵区全景。

龙门湖与金星山,龙门湖位于清东陵南端,西南与天台山相连,东北是金星山,小时候游泳戏水捕鱼捞虾的水库现在成为了清东陵旅游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云雾笼罩下的顺治帝神功圣德碑亭和神道,让东陵充满了神秘色彩!

清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体会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 

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资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和艺术感受。由于该陵的营建准备不足,加之顺治皇帝停灵待葬,工程急迫,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在内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是清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际样对称布置,于是当时的建筑设计人员就根据神路走向顺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现出灵活多变、步移景换言之的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和才智。

定陵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它的神道在七孔桥南与孝陵神道相接,一直西行,直至西大河东岸北折,第一个建筑是一座五孔平桥,每侧栏板7块,然后是涵洞一座、五孔拱桥一座、望柱一对、石像生(狮、象、马、武将、文臣)共五对、冲天牌楼门、神道碑亭、西侧有神厨库院一座、北为三路三孔石桥,桥北东西相对朝房各一座,东西相对布瓦卷棚顶值班房各一座,正中为隆恩门,隆恩殿仅月台南东西三面有石栏杆,大殿本身取消了环绕的石栏杆,殿后为三座门,定陵裁撤了二柱门,其余与祖陵同。1966年,拆除了西朝房和西配殿。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后计有7年半的时间,净耗白银三百一十三万四千五百四十七两之多。 


定陵陵址是由江西巡抚应*及吏部尚书柏*等人相度的,咸丰也曾亲临阅视,认为平安峪"左龙蜿蜒,右虎训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属上上吉地"。

普陀峪定东陵与普祥峪定东陵

普陀峪定东陵是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的陵寝,位于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陀峪,东距裕陵妃园寝0.5公里,西与普祥峪定东陵之间仅隔一条马槽沟。 


慈禧陵与慈安陵在规模、规制上完全一样。尽管陵寝的修建规制崇宏,典制齐备,在有清一代诸后陵中均属上乘之作,但西太后并不满足,她利用独自掌权之机,以年久失修为借口,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令将菩陀峪万年吉地的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将宫门、朝房、小碑楼、神厨库等建筑揭瓦大修,地宫各券及石五供也在维修之列,重修工程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在慈禧死前几天才告结束,历时13年之久……


重修后的慈禧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装修豪华,富丽堂皇。三大殿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行梨木。梁枋及天花板上的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是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壁雕有寓意 "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并全部筛扫红黄金。三殿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盘绕半立体镀金铜龙。封护墙干摆到顶,拔檐上雕"万福流云"图案。大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无论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上,均浮雕各式龙凤呈祥、海水江崖图案,尤其是殿前的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把丹凤凌空、蛟龙出水的神态刻画得维妙维肖,是一件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这扫金的墙壁、贴金的彩画,镀金的盘龙以及精美的石雕艺术杰作,把三殿装点得金碧辉煌、精美绝伦。这促豪华的装修不仅在明、清两代看陵中绝无仅有,就连紫禁城内刀难以见到。


慈禧的棺内葬有大量价值连城的随葬品,结果引发了一场盗陵灾难。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慈禧陵,劈棺扬尸,掠走了全部珍宝。盗案发生后,溥仪派人进行了重殓,现在仍保留着重殓时的原状。

慈禧和慈安陵

乾隆裕陵,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历继承父祖之业,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武功十全,拓疆两万里,使清王朝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丽堂皇,雄伟与豪华程度已不必多言。且不说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超过了康熙的景陵,单是这座陵寝门前小小玉带桥的奢华与精美,在历代皇陵中可谓独树一帜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 )告竣,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乾隆和此前的顺治、康熙、雍正等朝的几代帝王陵寝,其中所用的相当一部分木料和石料,是拆毁明代建筑物和明十三陵而得来的。清朝在入关后,就曾下令捣毁、劫掠过明十三陵,并焚烧过明定陵、德陵等陵寝。有实证可考的是,顺治的孝陵木材多用旧料,而旧料来源就是大肆拆毁明代建筑。其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就被后人证实是来自北京西苑明世宗嘉靖年间所建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这一殿二亭所在位置,正是明世宗做道场的地方,大殿前原建有丹馨门和锦芳、翠芳二亭。清初在兴建顺治孝陵时,将清馥殿及二亭拆除,不但将其楠木材料用来兴建孝陵,就连天花板也拿到孝陵使用了。此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陵寝,都相继拆毁了大量明代建筑,乾隆还以修复明十三陵的名义,将定陵等大殿改大为小,偷梁换柱,把上等的木料和石料拿来建造了裕陵。清东陵地宫对外开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余三座都在裕陵体系中。这就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乾隆的葬身之所,去探究他在人生旅途的终止处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裕陵地宫对外开放至今已经十几年了,仍然充满着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

西大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清东陵怀古
清东陵:书写两百年清史的文化遗产
刘新田:徒步清东陵,行走在一个王朝离去的背影里
研读《清东陵史话》
一百年前的遵化清东陵,实拍!非常震撼
真相大白天下:揭开清东陵扑朔迷离的八大谜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