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明朝诚孝张皇后为例,浅析明朝的选妃制度

以明朝诚孝张皇后为例,浅析明朝的选妃制度

说起雄才大略这个词,我想,大家心里肯定想的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盖世帝皇,可我今天想说的是,雄才大略从来不是男子的专利,古时候仍有不少女子,足以看清天下须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女子不得不提,她就是秦始皇的曾祖母秦宣太后。

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而且大大发展了国力,“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

秦宣太后开创了后宫女子执政的先河,到了前汉时汉高祖发妻吕雉更是心性胆略、能力胸襟一点也不输男儿,汉时多有杰出女子为后为妃对朝政影响颇大,如孝文皇后窦漪房、孝武皇后卫子夫、光烈皇后阴丽华等,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唐太宗皇后长孙无忧,及至千秋女帝武则天,她们的一生都为华夏做出了不朽贡献,留下了千古美名。

可是同时,秦宣太后也开启了后宫与外戚联结相专权的先例,这在家天下的时代,无疑是一种颠覆,历代因此多有动荡发生,更有甚者让国家一步步走向了毁灭。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有感于历代后宫专权外戚势大之祸,专门为大明订立了一系列的选妃制度。终明一朝,确实没有出现因后宫所生出的太大动乱,这无疑说明朱元璋所订立的一系列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我们就来以明朝诚孝张皇后为例,来说说明朝的选妃制度。

1. 明朝所选之妃多出自低等阶层

《明史》有载: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父麒以女贵,追封彭城伯。

诚孝张皇后,明朝松江府人。其父张麒,字国祥,在洪武初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继位开始时期,是一个管理粮食相关的小吏,也就是勉强维持生计,周遭都没有邻居、亲戚去搭理的。

张皇后就是在如此父亲的教育下长大的,活脱脱一个民间女子,这样的女子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是一个传奇吧!可在明朝,历代皇后多是这样的出身。《明史》载明祖之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皇明祖训》中如是记载:凡天子及亲王、後、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在后妃的人选上,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

有明一代,除成祖徐皇后外,后妃“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明史·外戚恩泽侯表》),有的后妃甚至连身世都搞不清楚。后妃选配的地域,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附近,明中叶以后则主要限于北京附近。还有部分妃嫔由周边小国定期进贡,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不得不说,这是从根本上抵制了外戚这一群体,且因为这些女子的来历,多是出自低等级层或者番邦,加之明太祖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皇明祖训》有载:“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是以明朝的后宫专政、外戚专权就没有存在的土壤。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政权在血海中夺得,岂能容忍他人觊觎、染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命运的大起大落使得他极度自卑又极度自尊,这种矛盾的心态,导致他比一般帝王更加看重皇权皇位,对他人更加猜忌,这之中后宫与外戚自然是他考虑的重中之重。

2. 明朝的选妃范围极其明确

诚孝张皇后,他的父亲也就是小粮官,也就是所谓的正儿八经的人家,家世可是无比清白。张氏被封为世子妃时,才被加官为燕地兵马副指挥。

朱元璋时曾规定从天下士民中采选宫女,入宫之秀女应在在13至16岁,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的女子才有资格参加选秀。

医者,这在满是女子的后宫,可是无比危险的所在,《皇明祖训》有言:“凡宫中遇有疾病,不许唤医人入内。”连正规医者都有明文规定,不许找来历不明的人入宫来,毕竟懂医者几乎都懂药理,要是心有怨气,立马就是大害,君不见历代后宫大戏哪怕不懂医者也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

巫者,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解字》)古时候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大多是相信世间有神鬼的,而神鬼与凡间的沟通,正是通过巫者这一类人,是以不仅为了维护自己才是上天与凡间的唯一使者这一身份,又因为历代断之不绝、为害甚大的巫蛊之祸,是以不许巫者入宫;

商贾,这一类人,在人们印象里,都是惟利自重的。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 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

之得(《论贵粟疏》),而且那时候,国家所行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加之商贾多有算计,这样的人留在朱家子孙身边,朱元璋肯定不安心的;

百工,这些指士农商以外的其他。古代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说,这一点怕是朱元璋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的,不然也不会有如此一条。

3. 明朝选妃过程极其规范

近期热播的《大明风华》中,张氏在任太子妃时,为儿子也就是后来明宣宗选拔嫔妃,那一个个从各地来的女子,其衣食住行的每一丁点,可都被宫人详细记录,以作考评。

事实上,明朝宫女选秀过程甚是复杂。用现在的话说,差不多得经过海选、面试、初试、复试、试用等过程才能入得宫内。

清人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上记载过明朝宫女的整个选秀过程。那是明代天启元年,明熹宗曾派各路人马到全国物色13至16岁五千名女子。负责选秀的内监在看中了某家女子之后,会付出一些银币作为聘礼,然后责令其父母在某年某月里把她们送到京师。待所有的美女云集京师后,然后分组。

分组后的第一天依然由内监来察视挑选,首先从整体外形上将一批女子淘汰,比如稍高、稍矮、稍肥、稍瘦的均排除在宫女之外;第二天则挑选得更为仔细了,内监会从五官入手,检查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等是否有不周正的,若有一处不周正即淘汰,看了五官还得听声音,侍侯皇帝老子或者妃嫔们,不能话都不清楚。因此,被选者被要求说出自己的籍贯、姓名、年岁等,若声音混浊、嗓音粗浊,或应对慌张的即被淘汰;第三天,内监又有了另外的考核标准,先是拿尺量女子的手足,然后让她们行走数十步,对那些腕稍短、趾稍巨,或者举止稍轻躁者加以淘汰。

如此三天下来,差不多只剩了千人左右。稳婆会将她们依次引入密室,进行更详尽的观察和挑选,比如探其胸部,嗅其腋,扪其肌理,再次筛选出三百人。

这三百人被禁在宫中生活一个月有余后,相当于现在的试用期。在这一个多月里,稳婆等人会根据其性情、作风、智愚与贤惠及帝王的喜好,再选出“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五十人为妃嫔诸人。

就是这样,过关斩将,一个备选女子才能进入帝王家,在那把人心当战场的大明后宫,艰难生存,可能一生都难得见君王一面,最终孤独而终,也难怪大明一朝民间女子对于选秀女这件事多是持消极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为后世朱氏子孙,可谓费尽心思,而事实也正如最初预料,大明一朝始终无后宫外戚之忧。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曾经说过:“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的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历来,政治文化的形成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出自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客观现实的思考与认识;二是过去时代政治文化的积淀和遗传。作为明代后妃制度的制定者朱元璋,其上述政治文化观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治国方针和政治情感,说到底其核心都是不遗余力地维护皇权、扩大皇权和巩固皇权,使朱家皇朝的统治千秋万代,传之永远。

参考文献:《明史》《皇明祖训》《大明风华》《史记》《明懿安皇后外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明朝妃嫔是出身最低微、最与世无争的皇帝妃嫔
朱元璋为什么非要让后妃殉葬?因为他有难言之隐
在古代明朝后宫有何制度?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
古代皇后大多出自名门贵族,为何明朝皇帝的皇后,多选自民间?
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回眸 | 明朝后妃为什么大多出身平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