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园文化:“文”容易, “化”可就难了


在线订阅

这里的“文”指的是文饰、装扮、包装之意, 侧重外表的改变;“化”指的是内部的变化、内涵的变化、本质的变化。可以说, 一个是显性文化, 一个是隐性文化。

由于隐性文化看不见、抓不着, 所以校园文化一般都抓显性文化, 比方说, 校训和校徽展示、文化长廊和建筑景观设计、主题活动和特色竞赛开展, 等等。这些东西并非没有用, 但仅抓这些方面是不够的, 比方说, 学校里老师的工作态度如何?师生关系如何?老师有没有研究的兴趣?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等等, 更加重要。

校园文化建设最大的难点, 是“文”而不“化”。比方说, 现在的校园文化同质化现象很普遍, 最明显的就是校训雷同。校训涉及办学理念和精神层面, 如果连这些都雷同, 还怎么谈学校的特色发展?那么, 究竟如何才能使校园文化富有特色, 真正成为学校的内在精神呢?

首先是“接地气”。校园文化最好是从学校的精神土壤上自然生长起来。要想接地气, 学校领导就要“体察民情”, 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了解家长们的职业结构、文化水平, 掌握教师的教育素养和心理状况, 并且敏锐地发现师生中的文化幼苗, 努力加以培植。

其次是“慢慢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了解自我, 具有自知之明;关键是学校领导真正熟悉本校情况, 能够走进师生的内心。当然, 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之前, 最好拿出方案向师生征求意见, 不要急于行动。经验告诉我们, 校园文化建设是慢功, 急于求成往往会失败。

最后是“坚持”。文化是积淀出来的, 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是文化的泡沫。所以, 看准了的东西就要坚持, 不摇摆, 不跟风。当然, 这有个前提:校长不能频繁更换。频繁更换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很不利, 因为校园文化与校长的素质与个性有很大关系。校长换了, 校园文化有可能就变了。

(本文选自《中国德育》)

加好友,订阅《教育资讯》
把时间交给阅读

教育资讯》——让日理万机的您用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式把握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教育资讯》每周一期,全年五十期,主要包括最新动态、办学思路、学校管理、校长工作、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教育、教育科研、市场信息等内容。同时,每年我们赠送十期专题信息,如:质量管理、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品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为便于学校有关部门和图书馆收藏借阅,还推出了《教育资讯》合订本。

《千秋视野》——向您介绍教育前沿和学校管理最新的研究和实践,分享我们对学校乃至与教育相关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和观感,记录我们对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咨询实践的总结和钻研,以求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拓展思路。

《千秋视野》每季度一期,全年四期,自创刊以来,受到众多校长的欢迎和肯定,许多学校把它作为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读本,以期系统提升其认知水平和业务素养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言录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不等式
创建和谐学校文化之我见
新建学校同样可以拥有一流的文化
【治校方略】七个向度 | 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提升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一校园文化研究概述
茶亭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