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中)——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世界

3. 照亮学生寻求知识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孩子们的无知,在自己身上显示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他说:“教师的智慧就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 ,二是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我们说必须上好课,它的含义首先是使少年的智力生活中不仅只有课内学习。要是做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就成为少年精神生活期望的源泉,教师成为这个源泉很好的开掘者和保护者,而书籍成为吸收文化的宝库。”

其中,对于课堂教学第一项任务:“传授一定的知识”,我们不仅早已达成共识,而且似乎有点学习过度。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部分初高中学生,每天学习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长达15至1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我们很少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也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血汗和泪水,白天加黑夜”仍然是我们部分学校推崇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应试教育”发挥到极端,尤其是一部分的名校或超级中学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对于第二项任务,我们的部分学校似乎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这又恰恰是学生能否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第二项任务,其实质上就是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力——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这是学生一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部分学校似乎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给我们的孩子们创造学习力的机会,浪费了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显然是不利于孩子们将来的持续性学习。

不言而喻,对孩子们来说,教师就是一个知识的引路人,就是一个心灵的守护神,就是一个智慧的启迪者。教师是春天的播种者,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播撒的是智慧的知识种子,照亮的是前进的人生旅程!因此,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和未来,我们教师一定要多给孩子们提供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多阅读、多思考、多启发,帮助他们养成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

 4. 从学生的已知东西讲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经验的老师一般都是从学生的已知的东西讲起,善于从已知的东西中在学生面前揭示出能够引起他们疑问的那个方面,而疑问的鲜明的感情色彩则会产生一种惊奇感,引起学生探索奥秘的愿望。

这段话中,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新课改中提出的基于学情的课堂教学。我们不妨看一个例子:

一位教师在执教《认识角》这一课时,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认识角,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角”;(2)会比较“角”的大小;(3)通过辨别生活中的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位教师上课伊始就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异口同声说出了不同:“圆形没有角,其它三个图形都有角。”这位老师在得到这样的结论之后,仍然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设计,从什么是角,如何辨别“角”开始教学环节。从开课导入到“正确认识角、区分角”,就花去了近30分钟时间,最后“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难点环节只用了仅仅6分钟,其设定的教学难点自然也就没有解决。

上述课例中,我们知道这节课难点没有突破原因主要就是对学情的掌控不够。教师导入环节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了解学情的环节,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做拔高调整,很快进入下一环节,保证难点的突破。可见,一节高效课堂必须充分尊重班级学情,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如果老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不关注学情,无视学生“已知的东西”,那样将会非常糟糕:要么重复教学,要么走向形式,要么学生出于游离状态。不言而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眼中有“人”,“从学生的已知的东西讲起”,“引起学生探索奥秘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驾驶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具体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由此可见,基于学情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基于学生“已知的东西”设计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是基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变化,即新的课堂生成对课堂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变动”。

5.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我们的部分教师为了“赶课”或者“表演”,课堂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做到了“丝丝相扣、滴水不漏”,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节奏在“马不停蹄”地高速运转,大脑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严重压缩。因此,对教师讲过的内容,没有消化、也没有反刍,学习的效果明显大打折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讲完新教材以后,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使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想一想教师讲过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采取不同的形式:看书、编提纲、制图,等等。”

我们认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课堂,是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示思维的舞台,是应该给学生一个创造思考的空间。因此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思考的“训练场”。学生只有获得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够逐步消化教师刚刚“讲过的东西”,才能够把教师的东西和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告诉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要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弄懂教师所讲的东西。有经验的教师们都认为,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材,是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6.师生要有心灵的接触

我们知道,教师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因为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宇宙万物间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生灵。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结构的复杂的教育群体,我们教师将要怎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因此,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是简单、机械、重复性地给孩子们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要与孩子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碰撞、智慧的分享。“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的辛勤劳动成就了学生,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书写了自己的精彩教育人生。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师生只有架起信任的桥梁,产生心灵的共鸣,孩子们才真正乐于接受教诲,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当我们时刻用宽容、慈爱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尤其是学习相对比较差的孩子,触摸到他们心灵深处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单纯。课堂上,我们要多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而当孩子们犯错时,我们要多给孩子们一点改正的机会,千万不要轻易伤害到孩子们“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

正如苏霍林斯基所说:“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出幼芽来:儿童认识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

“以心灵滋润心灵,以人格影响人格。”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充满热情,积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真诚地用爱心、信心、耐心和宽容进行“浇灌”,我们就一定能够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来。(待续)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科所)

(备注:本文中的图片,均来自于郑州市管城区二里岗小学。本文内容与图片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师告诉你优秀教师应有的100个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写给老师的10句话
苏霍姆林斯基写给老师的话
真语文“真”在哪里?
蘧孔杯第八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20)杨娟
再读《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