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空问答

儒学文化喜欢把人二元化,比如君子小人,贤人愚人等。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换句话说就是君子不党,小人善盟。

儒家对于君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几乎是一个类似于宗教性的规范。坦荡荡不能长戚戚,慎独不能从众,独善其身不能随波逐流等一系列警示。《论语之为政篇》里原文说,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世经学家何晏的《论语注疏》中如此解释,此章明君子、小人德行不同之事。

也就是说,忠信为周,阿党为比。意思是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小人则反其道行之。大致认为君子的德行超越小人。

通俗来谈,周而不比,是当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往往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周与比两个境界,一褒一贬。周褒君子,比斥小人,可分别比喻为“团结和勾结”,颇有道理。

后世不断演变,周比演变为君子小人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似乎是君子的团结只为共同目标的“义”,小人的勾结,则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了。

实际上在最开始,周和比的意思其实有些类似。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解释证明了这一点。

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

周比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孔子讲吾从周,遵从古典。在孔子所在的时代,“周”字写法是“田”的四个方格里各有一个大点,表示 “封田分地”的王室贵族权利所属,那不但不是“公共利益”、反而是非常私有的特权利益,具有贵族特性。

而“比”字的写法是两个并列下跪的人,表示的是社会地位的等级比较低,跟私利结营无关。所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本原意思就是:

君子享受封田有分地、不是给人下跪的;小人是给人下跪的、不给封田也不给分地,本质上讲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利益。

在孔子眼中,周当然是君子的特权,小人不过只能比而已,这是一种阶级表达。因此,我们批判等级观念,但是文字的内涵与变化确实有等级观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案|第二篇为政之第14章
周而不比
周而不比是君子——《论语》悟读【30】
【论语】君子的朋友
说文解字 | 周而不比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为政篇》(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