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出圆浑的线——令笔心在点画中行 | 读书谱

读《书谱》,读完《王羲之的草签和我的青春期》后,往下走,来到了“云顷寻...”,读帖,有时候忽略文意句读没有关系的。



说实话,这仨字用笔没有什么可读的,但仔细看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学书人长期不懈的用笔追求——圆而厚。


首先如何写圆是一个非常需要脑力的功夫,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圆?哪种是好圆,种是差圆,同时,还需要知道什么是方,因为有了方,圆才叫圆,如果只有圆,那圆也就可以被定义为任何存在。


所谓的圆,我一般会分解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圆线,一个是圆笔。圆线是具体的形态,就是逐渐转弯的线条;圆笔是一种线条的感觉,让人觉得非常的饱满、圆融。


那么什么是差圆?


1.流里流气的线都挺差——对应圆线。



古人讲“折钗股”就是讲“拐弯”的线,要向头钗拐弯的地方一样圆浑有力感。这时候对笔力是有要求的,要对笔毫施加合适的力道,也要注意中侧的运用,或许还会有轻微的提按。如果只是随意划过,那一定没什么力和美可言。



2.尖滑伤神的线也不能圆——对应圆笔。



这类情况常常是不懂用锋之理,要么处处露锋,要么点画与牵丝不分,故毫无文气可言,更何谈什么神采!


3.方笔写圆


这也是对应的圆笔而言,可能听起来很矛盾,下面苏轼的字一看就应该有感觉:



苏轼的字方笔折笔多,转笔少,和孙过庭刚好相反。但是每一个点画始终显得很圆融饱满,丝毫没有一点泄气露骨的地方。这种浑然感既符合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也是文人书法的审美品味。含蓄、有意境、能联想、气息好、格调高等等都是高水平中国书画的追求。


但从技术和物理的层面来讲,始终存在一个矛盾——毛笔碰到纸,施力行笔,必然会面临着笔锋从锥状变为扁状,也即束毫和铺毫,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在最开始学习书法时,基本的控笔能力决定着其学习的效率,而先学楷书还是行书的选择则并不是关键影响因素。


那么问题有来了,何如解决这个矛盾呢?


早在大约2000年前,蔡邕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其《笔诀》里面说到“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当然,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中锋用笔。


但依我愚见,我觉得不是中锋用笔这么简单,况“中锋用笔”害了多少人!


我认为写出圆笔,就是尽量少露锋,仅在起收笔处露出锋芒,而锋芒不能长,见精神和笔势即可。


因此,我把这三个字露锋的地方都标记出来,仅仅只有10处,其中,6处为起笔,2处为收笔,2处为折笔。


值得注意的是,露锋的用笔,锋颖着纸以后,马上按笔,让墨线包裹住了笔锋,所以会显得含蓄而有神采。收笔处多是干净利落,麻利出锋收笔即可。折笔处因为瞬间改变行笔方向,笔锋受按压之力,“挤”出了小尖。


可以看出,起笔处用锋的能力,直接会影响到线条的质量,很多人用不对锋,多是起笔没有处理好,要么钝如木棍,要么尖如刀片,要么扭如痉挛。所以之前写过文章《你和王羲之之间,只差了几个孙过庭!》差不多说的也是这个问题。


除了起收笔,另一个关键就在于线条中段。晋唐古法,线条中段没有后世那么夸张的提按——匀而稳;线中端出现的转折也如此,转折处多能让字见厚。


除了用笔以外,还要注意临习这一段时,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安排方式:

上下左右不要写的一样大还要对齐,这种布如算子的审美品味才是最难改的。


附:笔顺图


琢磨《书谱》| 品味汉字

今天,你有收获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中锋用笔的三要素:竖锋.铺毫.换向
从《九势》中看古人用笔
张国安书法教材丨用笔与生命意识(连载之二)
一笑三语:笔力、笔心、笔锋——聊欣赏书法之笔法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313裹束13-骨肉技法要點
内擫外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