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活用诀窍,三阳证经方用法不同!

伤寒论是经典,这就不用说了,伤寒是仲景先师所写,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列出症状、方药,我们现在就来讲讲,伤寒中的三阳经方…………


首先,有一个问题:既然是六经辨证,那一条经络用一个方剂不用解决了,何必写下整本伤寒,一百多条方子呢?

比如拿太阳证来说吧,太阳受邪,只要列一条太阳方就可以啦,我们的仲景先师为什么用了整整一半的篇幅,这么详细的来写太阳病呢?太阳病就两个主要的方剂,桂枝汤和麻黄汤,那么这个桂枝汤和麻黄汤,这有什么区别吗?

很多医书上的解释,多是从营卫的角度去看的,我们先看看这两条方剂的组成区别。

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看起来,这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共同点,就是都有桂枝,这是走太阳经的,毫无疑问,所有太阳病都要用桂枝,然后看桂枝汤其余的药物,芍药是走肝经的,大枣,炙甘草是脾胃经的,生姜也是胃经用药,而麻黄汤里面的杏仁是肺经用药,降肺气的,那么既然都是治太阳方药,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就是:病邪在不同部位,所以有不同的用药。

虽然病邪是在太阳经上,但细想想,经络的通路这么长,具体在哪位置呢,这就是仲景先师用药的细分了,桂枝汤实际上是是治疗病邪在太阳经,肝俞,胃俞附近的,因为病邪不单会引致太阳经的汗出问题,还会影响肝,胃,脾功能的发挥,所以需要用芍药肝经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之类的脾胃经药,最后才是桂枝太阳经用药。

而麻黄汤是病邪在足太阳膀胱经,肺俞附近,会影响肺气的下降,所以需要杏仁来辅助,这么一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了。


然后我们触类旁通,再分析一下,如果病邪再往上呢?就到了大椎附近了,就会项背强几几,就应该用葛根汤,病邪在下时,膀胱,肾俞附近,就会影响小便功能,小便不利,五苓散的用法就出来了,明白了吗?

我们这么一来看,《伤寒论》是不是变得非常灵活,而不是死背条文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阳明证,也就是足阳明胃经,阳明的本质是热病,但因为病邪有寒有热,体质有寒热,所以会造成寒热夹杂的情况,更有寒包火等等复杂情况,下面列出几条阳明思路,借助阳明思路,就很容易理解其它三阳经方了:


先看头面部位的病邪,头面部病邪,由葛根汤所主,不管是头部的前面还是后面,记住,都是葛根汤所主,即使是脑后面,头顶上面也都是葛根汤所主,要注意的只是,如果是太阳穴或者附近痛,这才属于少阳证。

如果病邪在肺部,仲景先师有列出:寒者小青龙汤,热者大青龙汤,而在胸和胸下部位,有:结胸,心下痛,大小陷胸汤,热者,大小陷胸汤,寒者,炙甘草汤,到了脾胃部位,热者,有白虎汤,寒者,有理中汤,再往下,到了小肠大肠,热者,有大小承气汤,通过大便将大肠之热排出来,寒者,有赤石脂禹余粮汤……

那么至于少阳经方,最后留给你思考思考吧,我们重点通过这种病位思路,理解仲景先师用药之法,用药思路,从病位上理解伤寒论,思路就很容易清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背好这75条,临阵用药信手拈来!
(12)仲景用药法阐微
经方与兵法(3)
解读《经方实验录》(七):葛根汤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4)
伤寒论解读(连载二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