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都应该懂的“习得性无助”

有些人一下子崩溃了,有些人不屈不挠,在废墟中重建生活。



你有没有过,觉得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时候,然后就趋向于放弃。

如果有,我觉得可以了解一下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会在生活中,学习到无助。

它是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最早在狗身上做实验,简而言之,发现了狗也能学会它们的行为是于事无补的,而因此变得被动和不再做任何事情。实验是三元实验,第一步是把狗分成三组,第一组提供了电击以及推木板能够停止电击,第二组一直电击而无法改变,第三组没有电击。第二步是把狗放在箱子里面,箱子有个矮闸,狗狗是可以通过跳过矮闸来逃避电击的。

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狗很快学会了跳过矮闸,第二组的8只狗中,有6只坐在那里等待电击而不做任何改变。塞利格曼和梅尔,也就是实验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认为,第二组的狗在第一步的时候,学会了他们怎么做都没有用,也就是学习了无助,所以他们预期未来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们不做任何改变。

所以狗通过实验,能够学习到无助,然后再后面的实验中,这种无助感,让他们不能逃离电击,让他们失去了本来就有的改进现有境况的尝试的勇气,以至于他们一直只能将自己沦落成更加难过的困境。

而我们人类作为对于未来有期待的万兽之灵,面对着生活中的不顺和失意,我们也会通过生活中的不顺和失意中,学习到无助感,学习到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的无助感。它让我们放弃治疗,努力没什么用,但是不努力更轻松啊。慢慢地,我们不再勇往直前,不再努力去尝试争取,不再觉得自己可以做到。我们给自己加上了很多束缚。

好像很多地方,讲习得性无助,也只讲到了这里,但是其实关于实验的故事才讲了一半。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二组实验中,有两个特例。6只狗困于他们的无助感中没有走出来,可是有两只狗,他们却也仍然从无助感中走出来了,这是不是说明,无助感是可以克服的?

实验的最后,他们把一动不动的狗,也就是习得了无助的狗,用手把他们拖来拖去,越过矮匣,直到他们开始动为止。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对于关掉电源是有效的,无助就被治愈了。这个治疗百分百有效,而且具有永久性。

这里有一个概念是免疫如果事先学习到行为是有效的,那么这个学习就可以预防无助的发生。当狗还是小狗的时候,交给它这个方法,那么这只狗终其一生,都对无助有免疫力。

不同的人对于困境有不同的反应。当你的生活被毁掉的时候,有些人一下子崩溃了,有些人不屈不挠,在废墟中重建生活。那么造成这两种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心理学家提出了归因理论,人类对环境的反应是受他们对事件的解释,也就是遇到挫折了如何解释,决定了他们如何去应对事件。这也是习得性无助的解决方案突破口。

就像上一篇文章的解释风格一样。乐观的人更有能力对抗习得性无助,悲观的人更容易无助。

但是,乐观本身是可以习得的,通过改变我们对于事件的解释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

PS:最近经常想起来《肖申克的救赎》,其实安迪进入监狱,也是人生困境的开始,如果悲观地想,那就是人生都已经结束了。可是安迪在监狱里面坚持不懈地改变环境,坚持自己,所以他的解释风格是乐观的,他一直坚信着生活能够过得更加美好,也一直为此而持续不断地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狗的习得性无助
科学公园 : 一动不动的狗
习得性无助——为什么你总是“丧”得不行?
习得性无助实验表明,父母的批评打骂再一步步的摧毁孩子的自信
两条思维方式助您直面习惯性负面心态
“我觉得自己是个废柴”:让你一事无成的习得性无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