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成大事者的座右铭|每日论语139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二十二则。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钱穆白话试译】

  樊迟问如何是知。先生说:“只管人事所宜,对鬼神则敬而远之,可算是知了。”又问如何是仁。先生说:“难事做在人前,获报退居人后,可算是仁了。”

  《论语》樊迟凡三问仁,两皆兼问知,而孔子所答各不同。解者每谓弟子问同而孔子答异,乃因材施教。然一人同所问,何以答亦各异?盖所问之辞本不同,孔子特各就问辞为答。记者重在孔子之答,略其问辞之详,但浑举问仁。问知之目,遂若同问而答异。樊迟本章所问,或正值将出仕,故孔子以居位临民之事答之。

  【傅佩荣译文】

  樊迟请教什么是明智。孔子说:“专心做好为百姓服务所该做的事,敬奉鬼神但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可以说是明智了。”他又请教什么是行仁。孔子说:“行仁的人先努力辛苦耕耘,然后才收获成果,这样可以说是行仁了。”

  “知”即明智。什么是明智呢?其一,“务民之义”。“务”指专心去做,“民”指百姓。“义”是宜,百姓认为该做的,就好好去做。其二,“敬鬼神而远之”。敬奉鬼神,但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也是明智,这话是针对做官的人说的。以上两件事要想做好都要运用智慧,尤其要以适当的态度与鬼神来往。

  孔子对待人、鬼神和万物的态度不同,人与人的关系是“善”。人与鬼神额关系是“敬”。人性向善,首先应该帮助活着的人。敬奉鬼神并非一定要用钱,因为心诚就是敬。如果将大笔钱财用于奉祭鬼神,却不肯救济穷人,这就是本末倒置。

  择善不能脱离个人生命的具体处境

  经常有人批评我对“善”的解释太狭隘了。儒家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鬼神和其他的动植物,当然也要照顾,但却有本质的不同。对鬼神是敬,敬是以心为主;对万物要照顾,但要先考虑到人的需求,行有余力,再来照顾其他生物。

  “先难而后获”,就是要人先努力耕耘,才能收获成果。很多人还没耕耘就等着成果,有些人是专门收成果而不耕耘。可见,“先难而后获”是自我要求,先把该做的事做完,以后再考虑收获,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弘丹学习心得】

  大家还记得第二篇为政篇的【2.5】,【2.6】,【2.7】【2.8】这四则都是关于孝的话题,每个人问孝,孔子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孔子会根据问者的情况,回答对问者来说,怎么来行孝。

  钱穆先生注解,樊迟三问仁,孔子的回答也都是不一样的。要结合樊迟当时问仁的背景。钱穆先生注解,樊迟本章所问,或正值将出仕,故孔子以居位临民之事答之。

  孔子是根据樊迟的具体的情况,告诉他怎么样是“知”,怎么样是“仁”。

  孔子的教育是针对具体的对象而教其不一样的道理,孔子不用标准化的答案来教育学生,孔子做到了因材施教。而我们现代的教育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来教育学生,考试还用标准的答案来衡量。我们是否应该学习孔子的教育方式?

  “先难而后获”,就是要人先努力耕耘,才能收获成果。很多人还没耕耘就等着成果,有些人是专门收成果而不耕耘。可见,“先难而后获”是自我要求,先把该做的事做完,以后再考虑收获,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的体会,我持续组织了六期“百日写作”的活动,常常有人会问我:写不出来怎么办?感谢自己写的文章没有文采怎么办?其实,他们才写了十几天而已,甚至有些才开始写一两天。我们是如此没有耐心,恨不得今天播下种子,明天早上种子就发芽。我自己以前也是如此,做一件事,恨不得马上见到成果,持续写作550多天之后,我有了耐心,也明白,有些事情,你持续去做了,自然就会有成果,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不应该一开始就考虑成果的事。

  曾国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一生谨遵的座右铭。

  梁启超曾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漱溟先生也曾教育儿子:“总之,你为大众服务作事之心甚诚,随处可见,即此就宜于做事。但究竟做什么事还不知道,俟你有所认定之后,当然要先从此项学问入手,嗣则要一边做,一边研究,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终身如此努力不已。至于成就在事抑在学,似不可管,即有无成就,亦可不管,昔人云:'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也”。

  闻一多先生在其诗集《红烛》中,也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序诗的最后一句,既激励自己,也鼓舞世人。由此可见,这句话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多少英雄豪杰都把这一句话当成行为准则。

  作者介绍

  弘丹,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

  践行每日写作,品味生活之美;诵读《论语》,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

  每月组织【写作训练营】和“百日写作”活动。想要从零开始写作,关注“笔耕不辍”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笔耕不辍(ID:wewrit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问收获且耕耘——《论语》悟读【136】
《敬鬼神而远之》原文和翻译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孔子“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敬鬼神而远之,是明智的表现(6—21,讲于2021年10月15日 )
#每日学论语#6.21【2016-11-24】
论语连载(142)《雍也篇》第22章,“樊迟问知,问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