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夢舊遊

島上花蔭元月天─臺灣畫家工筆花卉造境之美

典藏古美術(Art & Collection) 2月號/201122186〈一花一寶嶼〉


  臺北主辦2010國際花卉博覽會以來,由實際花景到虛擬的花花世界,匠心獨運,營造不同場景,彰顯人對大自然的愛戀和關懷,成為花博活動最觸動人心底韻的生命價值。大自然中最能和人心相通與共感的植物是花,賞花、看花,看到意猶未盡,欲罷不能時,心裡開始有莫名的感動,想到「心花怒放」,將人心與花心相映在一起,而能肆意怒放,這句詞真是非常經典。

  花開花落意味深長,由自然界中各形各色的花草,看到人間的情愛,就連古老的詩經、楚辭都記載有花的美意,如楚辭《九歎》「結桂樹之旖旎兮,紉荃蕙與辛夷。」又如《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其中桂樹、荃蕙、辛夷、石蘭與杜衡說的都是植物與花,《離騷》的辭藻瑰麗而浪漫,使花的美意,客觀的走入人的生活中,讓醉心於花卉之美的文人,可以天馬行空的寄情寓意,花與人糾纏其來有自,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道盡「人」貌美如「花」的另一層深意。詩人歌頌花的情思,也隱喻人性的善惡,讓人不自覺對古代文人思維起了尊敬之心。花的形色與芬芳,除了引來蟲吟鳥鳴的追逐,文學家也以詩句頌讚花的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使大自然增添光彩。人類從繽紛的自然中得到啟發,藝術家以彩筆描繪形貌,讓人們由各種面相去欣賞花卉的美。

  今藉台北花博的開展,台灣畫家為花造境,以不同的審美趣味,由技法、結構與繪畫風格,表現花卉多樣性的美,讓生活增添更深一層的感動。

 

畫花來時路:從清領、日治到近代

  清領時期台灣是大陸文化的邊陲,台灣文人書畫家與大陸往來頻繁,繪畫分山水、花鳥與人物三大類,從福建閩習到上海金石派畫風,形式不一而足,風格以閩習水墨寫意居多,工筆花鳥畫極少。甲午戰後,日本統治台灣的初期,首任文總督田建治郎來台,以建立新時代台灣文化特色,提倡新式教育。1927年在台灣首次舉行官辦美展「台展」,藉由展覽競賽及日籍審委的評審導向,強調寫生創作的繪畫趨勢,激勵台籍畫家的表現風格不斷演化,逐漸脫離早期大陸傳統水墨摹古的繪畫風氣,形成台灣新美術運動的一股清流。此時期畫花卉代表畫家如林之助(1917-2008)、林玉山(1907-2004)、陳進(1907-1998)、郭雪湖(1908-)…等重彩畫風,逐成為影響後學者學習花鳥畫風格的重要推手。

  戰後(1946-),台灣政治權力轉移,中原水墨畫家大舉來台,其中如渡海三家的張大千(1899-1983)、溥心畬(1896-1963)、黃君璧(1898-1991)皆善畫花卉,北京、瀋陽湖社的金勤伯、吳詠香等精擅工筆花鳥、浙江高逸鴻(1908-1982)、江蘇胡克敏(1908-1991)、周以鴻(1923-)湖南蔣青融(1921-)…等均善花鳥畫,且工寫兼具,他們先後來台推展與傳承藝事,六十餘年來台灣花鳥畫風格的演化深受影響,其中工筆花鳥畫以金勤伯(1910-1998)及其弟子喻仲林(1925-1985)的工筆重彩畫風影響最為深遠。寫意花鳥,除由學院師承外,私塾設帳課徒承續餘風有之,畫風呈現百花齊放的樣態。台灣的花鳥畫家,畫花的本質中即融合了如此多元的繪畫底韻,形成有別於傳統而又具現代意味的繪畫風貌。    
 

南國膠彩&工筆的繽紛寓意

  台灣四季如春,大自然節序賦予花的繽紛與美麗,在畫家的筆下也呈現另一種感動的氛圍,林玉山,1928年作品〈春夏花卉〉(圖一),將不同時節木棉樹,鳳凰花及周旁的草花、馬櫻丹,扶桑、月桃與相思樹,錯落有序的交織在一起,枝葉伸展有致,感覺十分柔和與溫馨,林玉山(1907-2004),字英貴,日據時期,繪畫師承伊坂旭江,也曾進川端畫學校洋畫科學過素描,後又從師堂本印象習畫,回台後力倡寫生,並身體力行,幾次參與於台展、府展競賽皆獲特獎,與陳進、郭雪湖同獲台展三少年之美稱。此幅作品,以描繪台灣常見的花卉植物為特色,「以膠兌彩」的繪畫特性,表現了南國春夏花開綻放的美麗景致。用色濃淡得宜,細膩筆觸的寫生創作,有著畫家構圖經營的巧思,背景薄塗淡染,賦予花卉場景有朦朧的氛圍,十分迷人。林玉山早期作品多數是工筆寫生,除表現花主題之外,也強調背景的烘托。台灣光復後,畫風逐漸由工筆設色轉向工寫並呈,從1973年的〈雞冠花〉畫作(圖二),看出其寫生經驗的積累與筆墨功底的精湛。雞冠花是民間常見的花卉,唐?羅鄴「秋光及物眼猶迷,著葉婆娑凝碧雞。精采十分佯欲動,五更只欠一聲啼。」詩詞生動的彰顯花的神態,雞冠花不但能入詩也宜畫,清朝李漁稱它是「五色祥雲」,色彩極為美麗。雞冠花也用於民間祭祀、祭祖或成年禮上。古代的成年禮,《禮記?冠義》:「冠者,禮之始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畫雞冠花,「冠」有「加冠」之意,表示祝賀。畫中除了雞冠花也有吉梗點綴其間,藍色吉梗花,語符象徵永久不變的深情,兩者同在一幅畫中,代表著作畫者的情思與祝福,也使畫花的美,增添了深意。
 

  由詩人給予花無限的禮讚,花的語意也可以借「諧音」和「同音」使畫中景物與花卉成為吉祥的象徵,郭雪湖的〈三彩百合〉(圖三)中,百合安置於瓶中,「瓶」與「平」同音,表「平安」,百合是「百年好合」,畫中之意即是「百年好合,平平安安」象徵意味極為濃厚。郭雪湖(1908-),一生從未曾進美術學校學習,十七歲那年隨台灣傳統畫師蔡雪溪學畫,1927年以一件〈松壑飛泉〉水墨畫,獲得首屆台展入選。次年更以成名之作〈圓山附近〉建立了「雪湖派」的繪畫風格。戰後郭氏稟其寫生理念,除了描繪地方景色外,經常以花卉題材創作,在用膠彩正式作畫之前,必先製作草圖數張,用心營造與構圖,意圖忠實呈現其寫生的景物,此幅〈三彩百合〉作品即是寫生家中瓶花,用色鮮麗明亮,此種畫風也成為了台灣本土畫家基本的創作風格與形式。而有別於膠彩畫寫生瓶花的繪畫表現,在傳統工筆畫法中,也有取吉祥語意的,如喻仲林的〈玉堂富貴〉圖(圖四),花的表現非常雍容華麗,筆墨設色與章法的運用,嚴謹且極具巧思,喻仲林(1925-1985)二十七歲隨金勤伯習花鳥,初臨宋人作品,特別喜愛花卉,曾許願要畫遍牡丹花,此幅圖以精緻的竹籃,安置了牡丹、玉蘭、海棠, 竹籃外幾粒櫻桃與花生點綴了喜氣,花生的「生」取其意可以表示「長生」,畫中紅黑牡丹為主軸,代表「富貴」,取玉蘭的「玉」與海棠的「棠」,表「玉堂富貴長生」,畫意十分吉祥與貼切。

  牡丹的美,從工筆畫的風格與畫法,可以分鉤勒填彩及沒骨設色兩種,《玉堂富貴》即是鉤勒填彩的院體畫法。長久以來「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一直是畫家對傳統工筆畫的不同審美趣味,黃昌惠的〈豔蕊春華〉作品(圖五),即屬於後者,黃昌惠(1938-2002),從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後,以帶藝之身進師大美術系,並入容膝草堂隨林玉山習畫,以寫生為本,開啟了花鳥畫創作之路,由繪畫風格上觀其工筆畫作,以絹為媒材,牡丹設色清麗典雅,枝葉伸展以沒骨畫法為之,靈動而飄逸,有兼工帶寫的韻味。


 物之生  領略淡然樸素

  從日常生活中,如何領受自然的美,由吳梅嶺1974年的作品〈菊花柱石〉(圖六)觀之,畫面鋪呈各式各樣的菊花,縱橫錯疊、齊聚而從容,畫裡空間,菊花如有聲的音符高低起伏,和諧有韻,自成一種繽紛面貌。菊花雖沒有牡丹的華美,卻有著詩人筆下的幽靜與清芳,五柳先生的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菊花的性情與氣質賦予了人文底蘊,在真實生活裡,吳梅嶺自然淡泊的人生態度,畫菊花即成為他生活中的樂事,出生於嘉義朴子的吳梅嶺(1897-2003),為朴子公學校國畫(東洋畫)專科教員,深居南台灣鄉下,早期作品以東洋畫居多,1931年起連續三年以「新岩路」、「靜秋」、「秋」入選台展,光復後入東石中學任教,大半生活動於嘉義東石一帶,課餘深愛植花種草,生活平實自然,日日與庭園花草為伍,從另一張〈庭園春色〉作品(圖七)的繁花似錦,感受更為深刻,畫中山芙蓉、紫藤、軟枝黃蟬、紫葳、繡球、朱槿、野百合、牽牛、酢醬草、小菊幾近佔滿所有空間,好不熱鬧。他曾言「無視傳統,不拘技法流派,我心我法,以寫我意。」二次戰後,他選擇結合中原水墨畫的筆墨趣味表現其繪畫,花卉鉤寫兼具,筆墨淋漓,讓人感受另一種自在與悠然。

  除了以率意的筆趣及豐富的色彩表現外,單一純淨的用色,亦能將自然之景攬入畫境,顯現另一種自然,由林之助的〈曇花〉作品(圖八),便能見到花所散發出的純白淨潔,比真實的花還美,林之助(1917-2008)是一位影響臺灣膠彩畫發展極深的畫家,以柔和用色層層暈染最為人稱道,畫風融合西畫的技法,以寫生寫實的膠彩畫表現花的美,真正是由膠彩的技法中,表現出工筆的細膩與精純。曇花素顏無瑕,夜間綻放,有「月下美人」之稱,真幻須臾的生命情境,曇花一現的美,林之助為花製造夢境,創造了「剎那」即是「永恆」的想望,當如詩如畫的曇花瞬間盛開,即成為了生命永恆的象徵。


寫景寄情   梅蘭扶桑俱爭豔

  自然之景除了賦予詩意與朦朧美外,楊須美〈秋之曲〉(圖九)作品,感受到群花的歡顏,畫家作畫以寫實著墨,工筆著色,素麗潔淨的畫面裡,秋海棠、扶桑、洋水仙相互爭豔,一旁的車前草、白毛、山萵巨也引領張望,似乎在仰望與呼吸自然氣息;楊須美(1941-)在對花的描繪上,師承林玉山的「寫生」理念,構思作品的同時,對色彩的運用與安排,常是在小草稿上分別加以彩色,待掌握畫面的整體色調後定稿,才正式作完成圖,有時也先以小幅畫做過一次,底定後再作大圖,作畫的態度嚴謹,作品中花葉層次分明,以清淺上色,並多次分染,層層敷染中講究薄中見厚的質感,由前景的龍吐珠昂首迎風,自然飄逸,顯現用色極為淡雅,飛舞其間的蟲蝶與延綿數里的酢醬草,層次薄中形質並貌,清景無限,宛如一首自然的交響曲,在晴朗秋意中,合奏出祥和的樂音,使大地更顯悠然。畫上題:「眾生若惜福,紅塵足忘情」,近年來,環保綠化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植樹、種花,成為對自然的關懷與愛,楊須美平實的畫出大自然之音與美。

  從寫實的場景到花夢世界,畫家也以不同的畫法與形式表現自然,蔣青融的寫意〈紅梅〉(圖十),以一種水墨筆趣展現嘉義梅山的白雪紅梅樹影,畫法十分亮眼,點醒梅花不畏寒愈冷愈開花的精神。北宋林和靖愛梅,以梅為妻,傳為千古佳話,元末王冕植梅千株,自號「梅花屋主」,而蔣青融(1921-)則獨愛梅花的堅忍、高潔、鐵骨與冰心,遁入梅山四十載,與山妻為伴,梅花為友,賞梅、畫梅樂在其中,梅的情思畫意,真是今古輝映。這位影響台灣藝術發展極為深遠的長者,知名如黃光男校長、蘇峰男教授等都是他的學生,也善畫花,蔣青融對美術教育的奉獻,一如其深愛的梅花,有其真性情,所畫梅花筆意蒼勁,鐵幹風骨嶙峋,水墨奔放的神韻,將凌霜傲雪的紅梅,展現到極致。

  除了梅花的高潔冰心,古人對蘭也情有獨鍾,蘭花在古代稱為「蕙」,而用來比喻女子有芳潔的心地和高雅的品德,所謂「蕙質蘭心」也將花的美善予以擬人化,唐韓愈的幽蘭操「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更是將蘭「孤芳自賞」的情懷,表露無疑,而畫中的蘭花,陳進(1907-1998)的〈新娘戴著鳳冠霞帔〉圖(圖十一),卻發現畫家用纖細的線條一筆一畫描繪著蘭花盆、桌椅等景物,筆法非常精細,把居家生活上的物件,如實的記載在畫作裡,畫中的人物髮型、衣服款式,好像走進時光隧道裡,想者屬於不同年代人的生活場景,在畫中悠然相遇,這畫境,兩盆蘭花的妝扮,如實的喚醒她的成長過程與心境轉變的不同記憶。雖然,畫是以人物的表現為主,但我們可以從畫中廳堂上的擺飾及家具,觀察百年前台灣士紳家族對花卉的時尚設計,非常典雅與細緻,並可見到蘭花被呵護的情意,在畫中洋溢著幸福。

 

靜觀一花  自能識其語

  由山野間不被賞識的花到廳堂盆花的被刻意妝扮,畫家對蘭花的寄情也是多變的,邱蕙玉的〈一簾幽夢〉(圖十二)讓人眼睛一亮,只見畫中石斛蘭,有著特殊的長條狀球莖,附生於蛇木上,花從莖節生出,畫中十數條長棒狀球莖倒掛著,像簾幕般垂落,引人遐想,邱蕙玉(1947-)生於桃園,熱愛繪畫,曾拜入金勤伯門下學習工筆花鳥,勤奮不懈,吳學讓讚其所畫蘭花,「風姿跌宕,密而通靈,空疏處則虛實相生,空白處皆成畫境」,〈一簾幽夢〉作品有一種巧思,畫家選擇畫蘭花,意欲藉花的神采,抒發心中對萬物觀照的情意。然而傳統工筆畫的美,過於求工巧則有失天趣,能神韻與氣質兼具實難。此幅畫作,由主體花的純粹和環境的連動中,隱現了畫家生命與生活的場景,更從花與景的相依,體悟畫家的情意追求,本質是柔弱而堅韌,單純而豐富的。

  相較於以生命本質是柔弱而堅韌的特質言,簡美育(1953-)作畫的追求完美是讓人佩服的,師承金勤伯的工筆花鳥而自出新意,作品〈瓜葉菊〉(圖十三),以絹為底,作畫極為講究,採用黃金製成的金泥打底平染,從背景暈染到前景的土地與葉片,使畫面單純而亮麗,為了表現紫色瓜葉菊的熱情與活力,花瓣以鉤勒填彩,層層罩色暈染,凸顯花朵爭相怒放的心情,醇厚秀麗的色彩,展現瓜葉菊強韌的生命力,一如其人。

  同樣的作畫也因材質技法的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陳士侯〈花鳥四屏之一〉的姬百合(圖十四)就顯得華麗與貴氣,早期從事插畫,寫實功底深厚,陳士侯(1957-)是台中縣清水人,1992年起才開始工筆重彩花鳥創作,畫花景常以鄉間景物入畫並寫生,此幅百合即是寫真之作,以金箋為底色,線條筆意挺勁,層層敷染上色,秀雅中見華麗。姬百合的清純與高雅,畫家畫其形,得其神,也寄寓花能如人般「百年好合」。
詹前裕(1952-)的〈雙鸚百合〉(圖十五)所呈現的風情又不同,歷任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主任,師承了林之助繪畫風格的優雅與純淨,詹前裕寫生創作都有其詩意與情境表現,畫中百合花以絹作底,淺藍色為基調,粉白色花由層層深染中,花的潔白與芳香由畫中散發出來,傳達了花的精神與美。而在花的語符底蘊中所含蓋的象徵意義裡,牡丹象徵富貴,海棠雅號解語,玉蘭又名春風,芙蓉又稱拒霜,愛花詩人如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談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本質,詩人也以荷的諧音,「合」或「和」象徵「夫妻和睦」更用「藕」諧音「偶」意指「佳偶天成」,使荷花成為文人畫家爭相描繪及創作的題材,
張克齊(1950-)的〈香遠溢清〉(圖十六),荷花如實傳承喻仲林的筆墨,他不但擅畫荷花,更擅畫各種珍禽走獸,是近代中壯輩工筆畫大家,畫風兼具「黃筌富貴」及徐熙一派的沒骨氣韻,在自己的創作上勤精進,寫生荷花綠葉,淡雅敷色,使畫中荷塘,滿池生香綠意盎然。而同樣是畫荷花,情意的表現也可以由多元的水墨變化中去虛擬造化之美,筆者2004年作品〈出塵─(二)〉(圖十七)即以潑墨潑彩結合工筆畫形式,意圖表現另一種自然,畫中以潑墨為底,以破墨鉤花葉層染,營造墨韻氤氳的場景,荷花的存在,在意象的情境裡微步,相對也在畫者的心中悠遊。






遇合自然   就見幸福

  繪畫中意象氛圍的完美呈現,是畫家最美的夢,畫家畫花營造夢境是一種理想,也希望藉由理想創造美麗的世界,2010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以花為主軸,打造不同花色饗宴引人走入多彩的花花世界,目的也是在創造夢想。花的生活空間一如人居住的世界,隱含者美善卻也禍福相倚,人與花,細微的交織互動與對應或拂身而過的些許變化,都能讓生命底蘊的感知提升到無我的境界,從情感的體驗發現,自然是真理,也是藝術最美的表現。藉由畫花、觀花、賞畫裡花,讓花夢飛舞,也讓人由花的特質中見到生命與自然的遇合,也是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血百合
常玉花卉題材代表作《白瓶花卉》將亮相香港春拍晚間拍賣
萱草,花似百合叶如兰,插花美极了
【花会】刘明华花艺作品专集(2)
梦幻紫藍玉玲瓏香港花卉展覽
花團錦繡|愛花之人必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