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三穗县创新推进医养体制改革

三穗县创新推进医养体制改革

近年来,三穗县积极开展医疗健康养老体制改革,实现医疗与养老无缝对接,解决“医疗不养老、养老不医疗”难题,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建立机构,明确医养主体功能。一是共建医养基地。出台《三穗县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国有划拨用地30余亩,整合基建启动资金9500余万元,由县民政局、县中医医院、市场主体三方共同建设黔东(三穗)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简称医养中心),分区规划场地功能,建设综合门诊、国医馆、老年养护公寓、敬老院等医养融合大楼1.4万平方米,以适老化标准进行布局装修,可为老年人提供病痛治疗和介助、介护服务。明确医养中心产权归属县民政局,由民政、卫健部门联审联批,使医养中心具备医疗和养老双重资质,并纳入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双行业综合监管和质量考核内容,实现医疗与养老机构功能融合。截至目前,医养中心开放床位200张,入住并照护老人348人次,其中特困供养老人70名,长期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106名。二是整合医养学科。依托县中医医院学科优势、专家优势、设备优势,将院内老年病科、康复科、治未病科(体检科)等相关科室和人员整合至医养中心,设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养老照护、老年病(含DSA室)、老年康复、治未病(健康管理)四大医养学科中心,协同完成入住老人的生活照料、康复、健康管理、治疗等服务及10余项医养融合课题研究。整合苗侗民族医药特色资源,开展苗侗医药外敷干预治疗颈椎腰椎疼痛,瑶浴健康干预体汗排毒等疗法,为失能、失智老年人进行周期性康复理疗,实现医养中心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四位一体”功能融合。截至目前,共推出中医康养理疗项目20余种,康复服务11000余人次,《民族地区乡村智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课题成果获贵州省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已申报纳入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建设。三是配齐医养设备。植入中医理念,配备中医四诊仪、经络检测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等10余种中医设备。建立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微创治疗室,引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多参数监护仪等10余种先进老年心脑血管治疗设备,保证老年人在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等紧急情况时,可快速有效抢救和支架介入;同步在康复中心和养老照护中心分别配备多功能全自动洗澡机、全身健康扫描仪(法国鹰眼)等先进护理设备,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医疗照护,实现“尖端医疗设备+先进康养设备”全方位医养融合服务目标。截至目前,已成功为老年人开展心血管造影、心脏支架等手术1000余台;实施健康干预达11000余人次;吸引长期入住照护中心失能老人70余名,县外占比超40%。

二、整合资源,保障医养有效运转。一是引入专技资源。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与珠海市老人与海医疗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帮助建立服务模式、市场营销等医养运营管理体系。分别引进国外介护体系资深专家和我国台湾籍护理专家团队现场指导、驻点业务带教,开展“菲佣”式家政养老、社工、老年康复师等培训。制定人才培养成效评估办法,由医养中心与专家团队每季度定期开展带教计划完成情况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运用至第三方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激励专家团队整体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运营、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引进专家12人,直接培养本土医养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获得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二是统筹财力资源。采取“财政预算+医保报销+基金注入+降低收费”方式,统筹财力资源,破解医养服务费用高和医养机构难以长效运转的问题。按照“总额预算、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模式,预算内补偿资金按月申报、拨付,最大限度避免医养机构财政资金浪费。将医养融合服务涉及医疗的费用纳入医保范畴,实行联网结算,降低进入医保的隐形门槛。通过与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市场主体等开展互助合作,在全省首创“他助式医养慈善基金”,为产生高额费用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每人每月2000元补助,降低养老成本。优化社会养老收费机制,将40余项收费整合为3项(护理费、床位费和生活费),实现中高端养老综合收费最低2300元/月。截至目前,“他助式医养慈善基金”共筹资102万元,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健康管理8130余人次、专业康复治疗3120人次。三是共享医养资源。印发《三穗县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创新成立医共体总医院,统筹在医养中心、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设双向转介绿色通道,只需医养中心在线一键点击转诊按钮,就能帮助患者办理转诊住院治疗手续,实现患者无障碍享受各医院的医疗资源。同时,建立物资调配管理制度,将医养中心和县域内各医院医疗资源纳入总医院统一调度管理,允许医疗物资在医院和医养中心内相互流转调配,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全域共享。截至目前,累计通过绿色转换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150人次,调配医养物资150余吨。

三、联动诊疗,实现医养精准服务。一是上门巡回诊疗。探索下沉式入户巡回诊疗机制,以大型体检车为载体配备流动心电图、B超、血压、血糖等医养检测仪器,为老人、群众开展急慢性病筛查、诊疗咨询、健康宣传等诊疗服务。组织医养中心养老专家每月到村、社区等基层联合乡村卫生院开展2—3次义诊工作,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养服务,并将在各村巡诊获取的医疗健康养老需求数据建档立案,指导下一轮义诊巡诊服务,解决边远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养老看病难等问题。细化医养结合服务评估办法,组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失能老人上门评估等服务。2022年以来,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为54771人,开展失能老人入户评估775名,组织乡村巡回医疗活动20次,服务65岁以上老人2664人。二是网上远程诊疗。实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机制,分别在医养中心和基层试点单位接入卫生专网,部署HIS医院信息系统、LIS检验信息系统、PACSS医院影像信息系统、ECG心电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等五大信息系统,医养中心和县级医疗机构可为基层医养机构服务对象开展远程会诊理疗。在医养中心、彩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瓦寨镇医养一体院嵌入数字化服务平台,同时依托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帮扶资源,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合作,建立远程会诊平台,通过上传病人资料和医生视频汇报病情,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专家即可为慢性病患者开展远程会诊,打破医养中心和基层养老机构的数据信息壁垒。截至目前,已开展远程医养诊疗53例。三是组织志愿诊疗。建立县乡村三级医养志愿服务联动机制,由医养中心统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联合村委会共同成立志愿服务站,盘活村级闲置资源,开设“老年食堂”、户外休闲健身场所等站内功能场所,配备基本医养服务设备,组建由村医、传统老中医、“寨老”等人员组成的老年互助志愿服务队伍,常年为本地区老人提供心理慰藉、医养咨询、健康体检等服务。同步组建城乡医养融合志愿服务队,由医养中心统一业务管理,招募具备一定医疗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为各级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志愿诊疗服务,由医养中心定期举办医养融合志愿队伍培训班,并将志愿者纳入医养融合职业发展体系,明确志愿服务成效可以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加分参考因素,鼓励各类医疗人才投身志愿服务。2022年以来,设立志愿诊疗服务站90余个,开展诊疗服务培训20余场次、12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560余次,覆盖城乡老年人15200余人,15名志愿者获得职称升级。

(省委改革办根据三穗县委改革办材料整理)      

来源:《贵州改革情况交流》2023年第65期
供稿:三穗县委改革办
统筹:张烈烈
编审:代芹涟
微编:肖亚琴
“贵州改革”微信2023年第1439(总第4374期)

2023年9月1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普斯康健」贺勤:“医养结合+社区居家+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4年探索之路
医养结合的八大困境、六大养老服务内容和四种结合新模式
万科发力养老业务,三大产品线初现雏形
美国养老模式详谈
令人惊叹的日本养老住宅设计细节, 人性化到极致
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医养结合项目(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