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你也可以/读《刻意练习》(1)



八月份,我在读这本大名鼎鼎的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中译为《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读下来,感触很多,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本来读这本书是为儿子而读,可是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指点了我养育儿子过程的困惑,它竟然让我开始关注自己,并且有意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现在我不仅想把儿子培养的超级棒,而且也像让自己变得超有能力。


   “杰出”,“出色”,“卓越”,“天才”这些字眼儿是不是仿佛不属于我们普通老百姓?其实,你也可以做的到!

真的,你也可以!


天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都是学音乐,有些人却可以很轻松地脱颖而出,出色的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同样是上数学课,有些人可以很快的学会,而且还可以学的高深的令我们瞠目结舌。

怎么办呢?“你还不够努力!”有道理吗?有道理,那就埋头苦干吧。

是啊,努力的价值很有意义,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努力”和“努力”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他只努力了两个小时就做到了,而我努力了一天也不行?

这就好像我们是被“决定”好的,某种因素好像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我们无奈之余,不免把造成差距的原因归结于“天赋”。“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我们后天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具有某种“天赋”的'天才“。

这在教育孩子中更是人们普遍潜意识里的观点。比如我有三个儿子,但是表现在学习能力上却是大不相同,我家老大学什么都是特别快,其实我对”天赋“认知也是很模糊,但具体到儿子身上,只觉得感觉”天赋“就是一接触就学的很快,好像”天生就会“的感觉。我家老二在学习能力方面和哥哥简直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我对他的教育就是”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你看,其实我在潜意识里已经给他们定位了。

那么天才真的存在吗?

本书作者三十余年跟踪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有音乐家,运动员,医生,老师,象棋大师等等,不仅观察,而且记录,交谈甚至还测试他们。作者从他们的心理,生理,甚至解剖神经学上来研究探索他们。这么多年的研究,作者逐渐意识到,没错,这些人确实是天才,有天赋,不过他们的天才并不是我们普遍假定的那种,而是比能够想象到的更加强大。最重要的是,所谓的天赋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具有的,并且通过合适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拥有。

And over time I'v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yes,these people do have an extrordinary gift,which lies at the heart of their capabilities.But it is not the gift that people usually assume it to be,and it is more powerful than we imagine.Most importantly,it is a gift that every one of us is born with and can,with the fight approach,take advantage of.

其实在达到这个认识之前,人们对于天赋禀异的认识经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认知的。作者以人们对音乐中的完美音高为例,给我们展现了人们对这种天赋认知的发展过程。

作者在这里举例“perfect pitch”(完美音高),这里的perfect有时也经常被说成“absolute”,这在音乐方面就是指绝对的,天生的优势。我儿子学习小提琴,老师就说他有双“absolute ears“。作者提到了200多年前的音乐家莫扎特,莫扎特小时候可以准确的听出乐器上弹奏的任何音,其实当时最令大家感到叹为观止的还不仅是这些,而是他可以听出周围环境中任何声音中所包含的音符,比如闹钟,铃铛等等,这种惊人的辨音能力就被称为完美音高,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在10000人中间才有一个,在顶级音乐家里面比例就更为稀少了,比如贝多芬有完美音高,而勃拉姆斯就没有这种天赋。

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这种天生禀赋的完美音高有了更深的认知。1.人们发现那些拥有这项天赋的人无一例外的都在他们年纪很小3-5岁的时候接受了音乐的训练,这点认知就颠覆了以往所认为的与生俱来的天赋论,试想,如果这与生而带来的禀赋的话,你是否接受音乐训练应该没什么影响啊?2.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说声调语言的国家,比如亚洲中国,越南这些国家的人更容易拥有完美音高,如果完美音高是基因天赋的话,那么亚洲国家的人就更具备这种可能性,然后经过调查研究,人们发现并不是带有亚洲血统, 这种基因容易使人拥有完美音高这种天赋,而是从小生活在声调语言的环境中。

直到几年前,我们才知道,从小就学习音乐,是具有完美音高的关键要素,而在长大的过程中说声调语言,增大了具有完美音高的可能性。科学家也不能确定地说完美音高究竟是不是一种天生才能innate talent,但他们知道,如果它是一种天才的话,那么,只有在孩提时代就接受了某些音高训练的人之中,才有可能显现出来。换句话讲,它可能是那种“长期不用便会作废”ues it or lose it的才华。

然而2014年在日本东京的Ichionkai Music School音乐学校的一项实验上,彻底解释了完美音高的实质。他们对一些孩子进行了短期的音乐训练课,虽然孩子最后掌握的时间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每一个参加训练的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这项研究是颠覆性的,10000人中才有一个人拥有的完美音高,其实并不是人们少数幸运儿才可以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简单来说,完美音高不是天赋,而发展出完美音高的能力则是一种“天赋”,而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天赋”。

In short;perfect pitch is not the gift,but ,rather ,the ability to develop perfect pitch is the gift---and ,as nearly as we can can tell ,pretty much everyone is born with that gift.


以前,脑神经学家一直认为,人类的大脑天生有一些固定的回路circuits,它注定了你是不是适合完美音高,如果不适合的话,即使后天的练习,也无济于事。后来,脑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大脑(甚至是成年人的大脑)比我们想象的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大脑能做的事情。

The brain-----even the  adult brain ----is far adaptable than anyone ever imagined ,and this gives us a tremendous amount of control over what our btains are able to do.

我们的大脑不仅能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大脑神经元之间构成新的某种连接么,甚至在大脑的某些部位 ,还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这种适应性(adaptability)也很好的解释了莫扎特和日本东京音乐学校的学生的完美音高,那就是他们的大脑通过发展出某些完美音高的大脑回路来对外界训练产生回应。科学家尚不清楚这些回路是什么回路,但是它一定存在,就在那里,而且可以肯定的说,它不是天生的基因,它是训练的产物。They are product of training , not of some inborn genetic programming.

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天才?天才存在吗?

其实可以说有天才也可以说没有。按照作者的理论,我们每个人都是基本差不多的,那为什么有些人却可以在他的领域如此出色呢?

其实正是因为他们通过刻意的训练(deliberate practice)改变了他们的大脑,那些改变使得他们能够做到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不论基因遗传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这些人拥有的重要天赋,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No matter what role innate genetic endowment may play in the achievements of gifted peiole,the main gift that these people have is the same one we all have----the adaptability of the human brain and body which they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more than the rest of us.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本书颠覆了你对天才的认知,是一种乐观的反决定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


总结一下,天赋是一种通过某种正确训练练习而获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大脑和身体适应能力而获得,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我们的天赋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从更广大积极的意义是那个来说,它介绍了一种关于人类潜力的新思考方式,提醒着我们: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目的的练习Purposeful Practice

  一开始,书中像讲故事一样,作者讲述了他给一名大学生 Steve正在做的短期记忆的训练。一开始,Steve就像普通路人一样,如果每秒读出一个数字的话,他只能记忆7-8个,极限是9个数字,这时候Steve认为已经到了他短期记忆的极限了,他不可能再有进步了。

确实短期记忆对于记忆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Steve到了他的极限。但是作者却这么认为,他和Steve改进了记忆的方法,首先从一个随机的、有5个数字的数字串开始,如果史蒂夫记住了,会读6个数字。如果他又记住了,再增加到7个数字。依此类推。每次给数字串上增加1个数字,他都可以记住。如果他记错了,会将数字串的长度缩短2个数字,然后再继续。就这样训练下来,两年时间,Steve竟然能记住82个数字了!

随着年代的更迭,各项纪录不断在刷新,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不断涌现,许多人拥有超常的能力,那些能力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们所拥有的能力。然而尽管这些能力非常卓越,但关于这些人如何开发这些超常能力,却并没有秘密可言。他们练习,大量地练习。

While the abilities are extradrdinary ,there is no mystery at all about how these people developed them.They practiced .A lot.

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理解练习到底可以怎样帮助我们创造新的能力和拓展已有的能力,同时特别关注那些运用反复不断的练习,最终成为他们所在行业或领域中世界最佳的人。作者发现,不论什么行业,不论什么领域,音乐也好,体育也好,象棋也好,最有效的那些练习,全都遵循同样一些普遍原则。The most effective types of pratice all follow the same set of general principles.

答案就是,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有效的和最强大的那类练习,都通过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地创造出能够做到一些过去不可能的事情的能力。

The answer is that the most effectuve and most powerful types of pratice in any field work by harnessing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and brain to creat ,step by step,the ability to do things that were previously not possible.

各种各样的练习都可能有效,但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则是黄金标准,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这是我们知道的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形式,可以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领域。

Purposeful Practice有目的练习

为了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刻意练习,作者先介绍了其他一些基本的练习方式,也是我们大家最经常经历到的。比如你想学习一项新技能,以打网球为例,首先,你对网球很感兴趣,你想学习,然后你需要去买一些网球设备,配置,然后得去花钱上课,老师告诉你一些技巧,你需要多加练习,慢慢地,你的技术提高,你已经打得很不错了,甚至还可以参加比赛了,你的网球已经完全达到通常意义上的很不错的水平,在球场上,你的所有动作都是自动做出的,你的表现也被人们所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如此一来,你可以真正在球场上放松,享受比赛。但是你也会发现,你还是有些弱点,有些难度较大的球接不到,但也没什么大碍。

其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恐怕好多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学一样技能,从最开始的一无所知,经过勤奋练习,成果显著,你已经学会了,达到了你的预期水平,已经够了。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只需要我们达到中等水平便可以了。

但在这里,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你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水平,你就已经不再进步了。

Once a person reaches that level of acceptable performance and automaticity, the additional years pratice don't lead to improvement.

普通人总会对此有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你继续努力,继续练习,你的网球可以打得更好,你的钢琴可以弹的更好,也许进步会比较缓慢,但最终还是会很出色的。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比如说有些干了20年的老医生还不如干了五年的医生水平高,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熟练以后,没有刻意练习去提高,那些自动化的能力慢慢就会退化了。我想大家都知道努力坚持的重要性,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都会自己给自己鼓劲Try hard,但是也许这时候你就是在重复毫无意义的事情,毫无进步可言。但是好多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做到自我突破?其实好多时候,一味的坚持,努力,继续未必是正确的,当发现效果进展不如人意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好好思索,尝试一下不同的方法,路线Try differently。

我们该如何提高?该怎样突破?这便是Steve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已经到极限了。然而他后来采取了一种训练方式,最终突破了自己的极限,这种练习我们称之为“有目的的练习Purposeful Practice这种方法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这本书是讲刻意练习的,可是在真正的接触到主题之前,作者通过我们生活中学习新技能,比如打网球的例子,让我们对练习有了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都在经历到这样的事情,你想学什么,然后去学,然后每天练习,达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水平,和你的初衷设定差不多。其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这样,就比如我们的工作来说也是这样,刚开始还挺勤奋的,久了就天天重复了,没有新意了,有些不思进取了。

其实也许多数人都没意识到,你觉得你每天的重复练习,尽管进度很慢,但最终还是会有所提高的,然后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随着时间的增长,你那些习得的自动的技能会逐渐减弱的,比如经常有这种现象发生,一个从医20年的老医生还比不上一个从医五年的年轻的医生。再以弹钢琴为例,你十几岁学琴,你最初就想随便业余自娱自乐就行,30年来,你一直在弹奏那一类的曲子,其实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很有可能你的30年后的钢琴水平还不如你年轻时的水平。

是不是有些可怕呢?不进则退。

在这里,作者引用了一段小提琴老师和他学生的对话,

看到这里,我真是深有体会,这是典型的琴童对话。我家也有琴童,我的大儿子学习小提琴8年了,学的还不错,可最近三级一年升二年的考核考试中,他竟然得了一个Cplus,擦着边过了。其实他和这位同学情况还有些不同,他是练琴时间太短,不好好练琴,这是一方面,但是我觉得他还存在练琴方法的问题,每次练琴没有具体目标,没有对自己提出近阶段要求,盲目的完成任务的一样的Naive Practice,今天我还特意打电话问儿子,知道“naive”什么意思吗?,“幼稚的,不成熟的”。确实,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成年人,其实学习的方式大多是Naive Practice,不成熟或者说天真的练习,简单说来,就是我练啊。我们很天真的认为只要我够努力,够刻苦,每天大量练习,铁杆也能磨成针。但是这样的学习不会有任何提高,是极其低效率的。

我们学习练习要讲究有目的的练习。Purposeful Parctice,这是一种比一般学习方式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在有目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

1.Purposeful practice has well-defined,specific goals.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回到练琴的例子上来,比如,你可以给每天的练琴加上这样一个要求“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

有目的的练习,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Purposeful practice is all about outting a bunch of baby steps together to reach a long-term goal.在具体设定目标中,要定义的明确具体,比如你想学好英语,这样的目标太笼统了,你可以把大目标再细分,具体化,执行化,可行化。你可以定比如这个月重点掌握好什么语法,词汇等等。The key thing it to take that general goal ---get better ---and turn it into someting specific that you can work on with a realistic expectation of improvement.当你进行学习或某种练习的时候,一定必须是专注的。你之所以进步不够显著没,那是因为你做事情没有足够的专注。Purposeful practice is foused.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2.Purposeful practice involves feedback.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还以那位琴童为例,当他拿到成绩C的时候,说明他得到的反馈已经晚了,如果在练琴的过程中,他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有人适时指出他的错误所在,他就不会看起来根本不知道他的练习是不是出了错了。

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3.Purposeful practice requires getting out of one's comfort zone.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位练琴的学生就是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而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而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This is a fundamental truth about any sort of practice:If you never push yourself beyond your comfort zone, you will never improve.

为什么好多干工作不是干一行爱一行呢?而是干一行烦一行,其实这个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工作由最初的熟练到得心应手,每天的重复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也就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其实你此刻处在你工作的舒适区,安全没有任何压力,但同时又感受不到新意,没有激情。

如果你对自己某方面有更高要求的话,你就会有意让自己走出舒适区,进入到你学习领域。走出你的舒适区其实就意味着你要去尝试你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means trying to do someting that you couldn't do before.

在进入学习区后,也许你会发现有些新事物学起来很容易,然后你会继续逼迫自己。但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瓶颈期”不论怎么努力,也感受不到进步,似乎停滞不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决方案并不是“试着做更难的事情”,try harder; 而是“试着做不同的事情或者相同事情不同的方法”try differently。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这也是这种方法需要导师或教练的一个原因。那些人已经熟悉了你可能遇到的障碍,于是,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无论你在做什么提高你水平之类的事情,你总会遇到障碍,甚至有些障碍看起来根本无法跨越,至少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才能提高水平。这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 而不自然的则是那些完全叛你死刑的,完全让你无法逾越的障碍。在作者多年的研究中,并没有清晰的证据来证明在任何行业领域,人们真的会遇到完全不可克服的极限。相反,作者研究发现的却是人们通常会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放弃并停下。

我们都希望自己努力进步提高,我们走出舒适区,我们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专注学习,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通常是枯燥的,没有乐趣的。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动机motivation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愿意进行这种没有乐趣枯燥的练习呢?

也许这样的事情会使你获利?也许有的人对于每一次的进步都有一种快乐的满足感?也许.......。动机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愿意这样练习的人必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乐于挑战自己,富于挑战精神。

我现在这个暑假开始,每天带着我八岁的儿子晨跑,我们的目标是30天每天晨跑五公里,到现在已经坚持了24天了,累是很累,但是挑战过后带来的满足感也是很大的。

好了,总结一下,想要进行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反馈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然而对你想要提高的每个你来说,这只是开始。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Although it is generally possible to improve to a certain degree with focused parctice and stay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that's not all there isto it.Trying hard isn't enough.Pushing yourself to your limits isn't enough.There are other,equally important aspects to practise and training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尽管我们通过专注的训练和走出舒适区,一般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但那并不是全部。刻苦努力还不够。逼迫自己超越极限,也不够。人们通常忽略了训练与练习中的其他一些同等重要的方面。

那就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刻意练习”能成就天才吗
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脑的适应性
书《刻意练习》怎样把自己训练成“天才”
心理学:你觉得哪张图转动最快?测你大脑中的隐藏天赋,非常的准
成为天才的途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