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坛庙建筑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和都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礼治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坛即祭坛,原义是指在铲除杂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筑堆用于祭祀神灵的高台;庙即宗庙,是供奉神佛、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作为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直到今天北京还保留有较多的坛庙建筑,因此在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九坛八庙”的说法。

作为皇家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北京的九坛八庙最初形成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后来的明代嘉靖皇帝通过“更定祀典”,对京城的坛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初步奠定了九坛八庙的格局,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又作了一定的完善。九坛八庙作为最高规格的皇家礼制建筑,集中展现了明清两代京城的祭祀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中国坛庙建筑的典范之作。虽说九坛八庙是皇家礼制建筑,但是“九坛八庙”这种说法却没有官方正式的出处,而是通过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交谈中流传下来的。其实“九坛八庙”的说法并不准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家坛庙远不止这些,仅在明代修建的祭坛就有17座之多。之所以说“九坛八庙”,是因为这些坛庙规格高、名气大。

“天地君亲师”是儒家最基本的伦理纲常,也是古代中国人传统的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从祭祀的对象和内容上,可以把九坛八庙分为两类。首先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也就是对天地的敬畏,明清时期帝后主要在京城九坛进行此类祭祀活动,京城九坛包括太岁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其次是在京华八庙对祖先、宗教神灵、名流等进行祭祀供奉,京华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皇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

京 城 九 坛

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先后建造了社稷坛和大祀殿(祈谷坛),在明代嘉靖之前一直奉行的是“天地合祀”制度,当时有大臣向嘉靖皇帝建言,说古人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圜丘应选址在南郊,又圆又高,象征天,方丘应选在北郊,又方又低,象征地,嘉靖皇帝认为有道理,于是大改旧制,于嘉靖九年陆续修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等坛台,拉开了明清两朝建造坛庙建筑的序幕。

天坛、地坛

北京九坛中最知名的自然是天坛。天坛现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备受关注,但是九坛八庙中的天坛却并非指现在的天坛公园,而是指天坛公园内举行祭天大典的圜丘。圜丘的形制充分体现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圜丘中心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叫“天心石”,祭祀台围绕这块石头以九的倍数向四周铺设条石,象征九重天,通过这样的设计希望能够与住在九重天的“帝”产生联系。

天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安定门外,用汉白玉砌成的两层方台,象征大地是正方形。台的北面有方泽(贮水池),台的南面有祇室。明清皇帝每年夏至日出时,在这里祭祀土地神。

地坛

日坛、月坛

日坛和月坛都建造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日坛又称朝日坛,位于朝阳门外,坛为白石方台,明朝时坛面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朝殿为方砖墁砌,四周有围墙。坛东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等,西北有具服殿,南有左右配殿。明清皇帝每年春分日出时,在这里祭祀太阳神。

日坛

月坛又称夕月坛。位于阜成门外,坛为白石方台,另外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具服殿等。明清皇帝每年秋分亥时在这里祭祀夜明之神一一月亮。

月坛

太岁坛

古人不仅祭拜天地日月,也祭拜太岁神,太岁神不止一位,岁以六十甲子为一周期,太岁神则对应六十甲子,共有60位太岁神,他们轮流当差,每年一位,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太岁坛位于现在先农坛公园的东北侧,“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太岁坛与其他祭坛不一样,它更应该被称为“太岁庙”,因为太岁坛是由一组殿堂建筑群构成。整组建筑群包括拜殿、太岁殿、东西配殿,每一个单独的建筑体量都比较大,明清皇帝每年春、冬两季择吉日来此祭祀,以求岁岁吉祥,年年国泰民安。

太岁坛

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

“民以食为天”,通过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是自远古以来人们的朴素愿望。首先来说说社稷坛,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发达立世,普通民众对于收成的渴望不言而喻,而作为统治阶级来讲,也自然以“江山社稷”为重。何为“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有地有谷,丰收富足是当时人们最大的愿望。社稷坛如今位于天安门西侧(今中山公园内),是明朝迁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坛。这是一座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方台,台上以南红、西白、北黑、东青、中黄五个方位铺着五种颜色的土,称作五色土,历史上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企盼天下五谷丰登,也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每逢二、八月明清皇帝都会到此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社稷坛

先农坛位于永定门内西侧,建于明嘉靖年间,与天坛东西相望,因祭祀炎帝神农而得名。坛为砖砌成方形一层,坛北有正殿五间,供奉先农神牌位。不仅建有先农坛用于祭祀,而且还有观耕台。明清皇帝每年春节第二个月的亥日吉时,皇帝都要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随后会亲自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称为藉田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先农坛

皇帝在先农坛躬行籍田礼,皇后便在先蚕坛躬行桑蚕礼,先蚕坛用于祭祀蚕神,祈求蚕桑生产富足,这也是北京九坛当中唯一一个女性参与的祭祀活动场所,历来都是由皇帝的后妃们祭祀蚕神。明嘉靖九年(1530),在安定门外建先蚕坛,后礼部上言“皇后出郊亲蚕不便”,于是在次年迁至西苑。现在的先蚕坛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位于北海公园的东北方向。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己日(第六天),皇后要来此躬行桑蚕礼,表示对农桑生产的关怀与重视。

先蚕坛

还有一个祈求好收成的坛便是位于天坛公园内的祈谷坛,也就是如今的祈年殿,人们对于天坛最深的印象就是这座圆形大殿了。祈年殿最早名为大祀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来是皇帝祭天用的,后改为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最早是矩形的建筑样式,后在明朝嘉靖年间被改为圆形,因为当时那位崇信道教的皇帝按照道家“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把天坛的主要建筑都建成圆形。如今的祈年殿是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的。

祈谷坛

京 华 八 庙

如果说前面九坛的祭祀是封建帝王畏天命、求上苍、祈神明以求风调雨顺、江山永固,那么八庙的祭祀则是通过敬祖、尊孔、礼佛来主张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八庙体现的也就是儒家推崇的尊师重道、崇敬祖先、倡导孝道之礼。

文庙、传心殿

八庙中承载中国人尊师重道传统的就是文庙(孔庙)、传心殿。北京文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位于安定门内,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政府祭祀孔子的地方,自建成起,北京文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国庙,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但规格却是全国最高。正殿设有孔子牌位,东西配殿设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历代名儒的牌位。大成门外还有元、明、清各朝进士名碑190余座。

孔庙

北京八庙中另一处尊师敬礼的地方——位于故宫东南的传心殿,是皇帝读书前行“祭告礼”的地方。传心殿始建于康熙时期,在这里虽然也祭孔,但是孔子牌位却是放在了正殿的西偏殿内,正殿设立的是皇师(伏羲、神农、黄帝)、帝师(尧、舜)和王师(禹、汤、文武周王)位,东偏殿祭祀的是周公。传心殿建筑虽然规格不高,但却被列入九坛八庙之一,正是因为它具有的特殊功能——时刻提醒皇帝要继承先贤优良传统,学习治国理政之道。

传心殿

太庙、奉先殿、寿皇殿

中国古代与天地崇拜并行的另一个重要的信仰就是祖先崇拜,八庙中的太庙、奉先殿、寿皇殿都是作为皇家祭祖的场所,首先要说的是太庙,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自古民间有宗祠,国家有太庙。太庙位于现在的天安门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筑规模相当宏大,包括前殿、中殿、后殿,后殿包括寝宫。太庙的建筑和故宫融为一体。在明清两朝,每逢登基、大婚、凯旋等大殿和过年节时,皇帝就来此祭祀祖先。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中。

太庙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原是一座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殿内有神龛。奉先殿主要用于皇族平日里的祭祀活动,也没有特定的时间要求。

太庙

寿皇殿位于现在的景山公园内北侧,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是一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最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如今的寿皇殿建筑群是在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建的,是供奉清朝帝后、祖先神像的地方,同时也是帝后死后入葬前的停灵之所。虽同属北京八庙,但与太庙相比,奉先殿、寿皇殿地位要低得多。

寿皇殿

历代帝王庙

京城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而这座没有佛的庙指的就是历代帝王庙,历代帝王庙。位于阜成门内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兴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庙内景德崇圣殿为正殿,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清雍正皇帝在此亲旨行礼并御制碑文。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还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关羽单独建庙,成为奇特的庙中庙。

历代帝王庙

雍和宫、皇堂子

雍和宫与皇堂子这两座庙是以宗教信仰为特色的建筑。雍和宫位于内城东北角。在明代原来是太监官房,到了清朝变为了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雍正三年被改为行宫,称为“雍和宫”,后改为喇嘛庙。此庙建筑豪华,是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银安殿、永佑殿、法轮殿、大佛楼等。在清朝时期佛教具有国教的地位,因此雍和宫在当时地位尊崇,是北京城内香火最为旺盛的寺院。

雍和宫

除了佛教,在清朝盛行的还有另一个宗教——萨满教,萨满教随着满族入关也一度成为清朝国教。堂子一词并非汉语,而是满语中对满人神庙的称呼。皇堂子正是满洲皇室举行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在清朝建立政权后,凡有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都在堂子内举行祭祀和誓师。皇堂子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毁,虽然后来重建了,但又在上世纪50年代遭到拆除,如今已没有任何建筑留存,原址位于南河沿南口路北(位于现北京饭店贵宾楼),这也是北京九坛八庙中唯一一处“有名无实”的建筑。

皇堂子

虽然九坛八庙形成于明清时期,但是北京的坛庙文化历史非常悠久,自春秋时期燕国的都城蓟就修筑了有祭祀意义的“元英”、“历室”等宫殿,辽代时从后晋石敬塘手中夺得幽州,成为了辽国陪都,后来改称为南京、燕京,当时在此修建的“景宗、圣宗御容殿二”是国家礼制建筑的雏形。到了金代迁都到北京(中都)后,北京开始成为了真正的首都,也逐步建成了包括太庙、社稷坛、风雨雷师坛、宣圣坛(即金代的孔庙)等在内的国家坛庙建筑群。历经元代的发展提升,再到明清时期的兴盛,尤其是在明嘉靖时期北京整个坛庙格局基本确定,清代的大规模修缮与完善使得坛庙文化达到繁盛。九坛八庙见证了北京800多年建都史的变迁,也是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承载物。散落在老城内的九坛八庙,完整地展现了明清两朝都城的皇家祭祀体系和都城文化特色。

参考资料:

《老北京述闻——营国故事》(贺艳等著)

《九坛八庙——中国坛庙建筑文化的典范》

燕京风物——探寻北京地区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遗闻轶事,读懂老北京、发现新北京,助力获得更好的生活旅游新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的九坛八庙一口钟
数错了?老北京口中的“九坛八庙一口钟”其实有11座坛
老北京的“九坛八庙一口钟”
漫谈老北京的九坛八庙(组图)
“九坛八庙”你知道吗?看北京古建筑文化之坛庙建筑
老北京口中的“九坛八庙一口钟”,你知道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