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五位伟人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1882-1945,美国总统)

 简介: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罗斯福扯起美国之帆

  1945年4月12日,一位现代历史上的巨人与世长辞,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雅尔塔会议结束后两个月,身心疲惫的罗斯福在佐治亚温泉休养时,悄然逝去.

  ■架双拐登上总统宝座

  1882年1月30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在纽约哈得孙河畔一个显贵的家庭里.命运赐给他的是英俊的容貌、善良的性格和聪明的天赋.他14岁进入著名的格罗顿公学学习,四年后来到哈佛大学,并于1901年加入共和党人俱乐部,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也正是这一年,他的堂叔西奥多·罗斯福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罗斯福决心仿效堂叔进入政界,并在1910年找到了一鸣惊人的机会.他打算竞选纽约市参议员,但却是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出现.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身为共和党人的总统叔叔时,对方怒而骂道:“你这个卑鄙的兔崽子!你这个叛徒……”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改变前进方向.他乘着一辆红色的汽车,每天进行十多次演说,最终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1920年,罗斯福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虽然此次竞选失败了,但他的作为政治新星的光芒却未曾削减.

  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似乎什么都不能阻挡这个39岁的男人迈上政治峰巅的脚步.但是,无情的灾难就在这时降临.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

 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

  ■克利夫兰的奇特祝愿

  在罗斯福的总统任期内,两次遭遇了美国历史上空前的困难时期,一次是4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另一次则是珍珠港之难.

  在罗斯福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的时候,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到处可见美国的痛苦、恐惧和绝望.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在宣誓就职时发表了一篇富有激情的演说,告诉人们: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

  罗斯福从整饬金融开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的3月9日至9月16日的短时间内,制定了15项重要立法,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遭受到了历史上最惨痛的打击.自从连获三任的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意图保持中立的美国一直介于战争边缘,这次袭击却使它到了战争的紧要关头.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罗斯福代表美国对日宣战.他发表了六分半钟的演说,这个简短的演说,对美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

  在此后严酷的战争中,罗斯福带领美国,成了反法西斯的伟大斗士.他提出了“把战争带给敌人,带到敌人的本土上去”的战略思想,亲自决策了进攻北非,破格任命艾森豪威尔等人的指挥权,这对当时和未来的战争、当时和未来的美国,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罗斯福5岁时跟随父亲去见当时的总统克利夫兰,总统曾给他一个奇怪的祝愿:“祈求上帝永远不要让你当美国总统.”可是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也是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

  ■罗斯福没看到自己的画像

  当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美国经济由于武器生产全面繁荣.罗斯福起初想按“孤立主义”意愿保持中立,随即明白美国不可能长期置身战争之外.1941年,他通过艰苦的努力签署了“租借法案”,以向岌岌可危的英国提供最有力的支持.这一举动让丘吉尔欣喜若狂,欢呼说:“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上最好的行为.”不仅对英国如此,它在日后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此后,美国进一步修改了中立法,开始出动军舰装运武器,实际上和德国在大西洋开始了未经宣战的战争.这种情形一直延缓到珍珠港惨剧后美国全面参战.

  由1940年始,罗斯福余生的时间里参与了所有的有关世界的重大决定,并在其中起到了策划和领导者的作用:1941年8月他与丘吉尔在纽芬兰一个半岛的洋面上相聚,举行了大西洋会议,共同起草了《大西洋宪章》这一伟大文件;1942年元旦,26个国家的代表会集白宫,签署了由他本人最后修改并命名的《联合国宣言》,联合国诞生;1943年11月,和丘吉尔在开罗同蒋介石会谈之后,飞抵德黑兰

 三巨头”会议,吹响了战争反攻的号角;1945年2月,“三巨头”集会雅尔塔,罗斯福以多病之躯斡旋、调停,保证顺利达成《雅尔塔协定》……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领袖之一,罗斯福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丘吉尔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个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在罗斯福的晚年,他追求的是他所设计的今后“世界秩序和持久的和平”,也就是美国力图控制战后世界的设想.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可以看出他的种种努力的明显痕迹.

  罗斯福最终没有看到自己完成的水彩画像,但他足可以为身后的一切欣慰: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3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那个伴随他一生并与之顽强斗争的脊髓灰质炎症,也在他去世整整十年后——1955年4月12日

 最后岁月:

1945年2月3日,美、苏、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谈前夜。

美国总统罗斯福乘坐的专机徐徐降落在雅尔塔附近的萨基机场。警卫把总统抱下飞机,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吉普车的特殊座位上,以便他能够检阅苏联红军的仪仗队。他脸色苍白,皮肤发灰,冷得发抖,神情沮丧,显得极度疲劳。

举世皆知,罗斯福曾患过脊髓灰质炎,39岁时即已瘫痪,软骨和下肢肌肉强直痉挛,从此带上了固定脊柱的金属支架。1932年12月,他就任美国总统,1936年、1940年、1944年,他又连任,成为唯一坐在轮椅上生活在白宫的美国人。

罗斯福多年以来就患有冠心病。1944年3月,他的血压达到185/105毫米汞柱,心电图显示“T”波深度倒置,左心室关闭不全。1944年5月26日,照片发现他患有胆结石。1944年8月15日,罗斯福发生了心肌梗塞,在冠状动脉上形成了一块至少4CM2的坏疽。1944年11月18日,他的血压高达260/150毫米汞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在极其严寒的冬季飞越大西洋,来到了苏联的克里米亚海滨。

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巨头会谈从2月4日开始。第一天,罗斯福即感到体力不支,第三天晚上,他的血压上升到300/170。2月7日的会议,罗斯福精神涣散、麻木,甚至好几次打瞌睡,他已被疾病压垮了。2月8日,罗斯福在开了连续4个小时的会后参加了毕生最后的一次盛大宴会。宴会从21时开始,直到凌晨1点钟,干杯达45次。罗斯福面色苍白,筋疲力尽,生理上的衰竭已吞噬了这位美国总统。2月11日,雅尔塔会谈的最后一天,罗斯福显得十分焦躁不安,什么事情都使他激动、生气,他明显地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了。2月12日,警卫把他抱上汽车,来到塞瓦斯托波尔,人们把他升上旗舰凯考克丁号。罗斯福疲惫不堪,一头扎进了专门为他准备的舱房里。

60天后,在美国东海岸佐治亚州的热泉镇,罗斯福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这位统治美国长达12年的伟人撒手离开了人世。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890-1969,美国总统)

 简介: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 

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 

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 

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 

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 

,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 

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 

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 

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 

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 

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 

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 

,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 

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 

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 

升准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 

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 

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 

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 

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 

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 

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 

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 

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 

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 

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 

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 

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 

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 

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 

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 

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 

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 

”。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 

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 

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

在五星上将里,艾森豪威尔出身“第一穷”。艾森豪威尔出生时,他的父亲除了日常衣物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外,一无所有,很穷啊。

艾森豪威尔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在他之后,没有任何一名美军统帅指挥过几百万人规模以上的作战行动。

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那是在1950年。

艾森豪威尔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到大学当校长。

在五星上将中,艾森豪威尔的前途是“第一大”--他是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1953年,他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然后1956年连任成功。

1961年离开了白宫。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终年79岁。

4月2日,在他的家乡阿比城,他的遗体下葬,在下葬遗体的时候,宣布了他的遗言。他的遗言有这么一句话:

“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四个始终的“爱”。

善于协调,具有统帅风范

幸遇伯乐马歇尔

 最后岁月:

1952年,62岁的艾森豪威尔成为第34任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患有回肠炎,经常肚子剧烈疼痛。白宫的繁重政务使他开始感到其他更为严重的不适。1955年夏,他的血压突然升高,冠状动脉硬化在威胁着他。1955年9月25日晚上,他感到消化不良。10点钟,他回到卧室,很快就睡着了。4个钟头以后,他感到胸部很疼,医生迅速起来,作出了诊断:心肌梗塞。医生给他注射了吗啡,然后立即把他小心翼翼地送往菲茨西蒙斯医院。

从这次心肌梗塞以后,艾森豪威尔的健康状况迅速地恶化。1956年7月7日,总统肚子疼得在房间里打滚,回肠炎再次发作,并发生了肠梗阻,必须立即动手术。手术进行得很漂亮,艾森豪威尔在床上躺了8天以后,又开始了他繁忙的政务,其中包括7月21日的巴拿马之行。

1956年,艾森豪威尔参加了连任竞选并获得了胜利。但是,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1957年11月25日的早晨,他接见了前来进行正式访问的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他冷得直打哆嗦。下午,发生了严重的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楚,脑溢血击倒了他。

在第二任期之内,艾森豪威尔还发生过两次心肌梗塞,每次都有心房纤颤。一天之内,总统使用了4次缓解剂止住纤颤,并靠心脏起搏器的电力冲击来起搏心脏。

从1960年卸任至1969年,艾森豪威尔又发生了4次新的梗塞。1968年8月16日至24日间,医生14次认为他临床死亡,因为他有14次危险的心房纤颤。他因肠梗阻又动了一次手术。16块胆结石引起了剧烈的胆绞,医生不得不为他作了胆囊切除术。

1969年3月28日,79岁的艾森豪威尔筋疲力尽,被病魔慢慢地吞噬了。

夏尔·戴高乐(1890-1970,法国总统)

 

姓名:戴高乐

国籍:法国

年代:1890.11.22-1970.11.9

职位: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简介: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诞生于里尔。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被授予少尉军衔,赴贝当担任团长的驻阿拉斯步兵第33团供职。1914年参加一战,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1921年,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1940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保罗·雷诺总理任命为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两度赴伦敦执行使命。雷诺内阁总辞后,拒绝签署停战要求,赴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8月,与丘吉尔首相签定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议定书。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10月,在伦敦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任主席。1943年6月,抵达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与美国支持的吉罗将军共同担任新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7月,迫使吉罗将军专任法国部队总司令,得以单独主持法兰西全国解放委员会工作。秋天,彻底清除吉罗。1944年6月3日,在阿尔及尔成立法国临时政府。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8月19日,巴黎起义。戴高乐领导下的勒克莱尔师首批进入抵达巴黎市政府大厦,巴黎解放。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并接受德国军队投降书。1945年9月,法国全民公决,屏弃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11月,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1946年1月,辞去临时政府总理职务。1947年4月,在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1953年,退出政坛隐居。1958年, 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戴高乐接管了议会、总统和政府的全部权力。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12月,当选共和国总统。1959年9月,宣布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2月,宣布解散法兰西共同体。1960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1964年,率先承认中国。1965年,发射人造卫星。1966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只保留政治组织资格。1969年4月,宣布停止执行共和国总统职权,隐居科龙贝。1970年11月9日,在科龙贝病逝。

作品列表

戴高乐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与政治家之外,同样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著作:

《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戴高乐第一部著作。

《剑锋》(1932年)

《未来的军队》(1934年)

《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

《战争回忆录》(1947年):与邱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希望回忆录》(1970年):戴高乐的遗著,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戴高乐就因心脏病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1890年11月22日  夏尔·戴高乐诞生于法国里戈,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

         是巴黎圣母利亚学校教师亨利·戴高尔及其夫人让娜·马约的第三个孩子。        

1987年   送往安多盎求学。

1909年   考入圣西尔军队。

1912年10月  圣西尔学校毕业,授于少尉军衔,奉命赴贝当担任团长的驻阿拉斯的步兵第33团供职。

1913年     晋升为陆军中尉。

1914年7月28日-8月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4年8月15日  在比利时境内迪南负伤,因作战勇敢受到表彰。

1915年3月15日  在香巴尼前线的梅斯尼尔-雷斯伊尔吕斯第二次负伤,伤愈后晋升为陆军上尉。

1916年3月25日  戴高尔指挥的步兵第10连在都奥蒙阵地几乎被敌全歼。戴高乐上尉被误传阵亡。

        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在全军通令表彰。

        其实是伤后未死而被德军俘虏。       

1916—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被俘,曾经五次逃跑未果,五度被易惩罚营。

        11月11日停战后战争结束后获释回国。

1919年6月28日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字。

1919—1920年  应募赴波兰第4旧车师供职同苏联红军作战。

        战争结束后,戴高乐又留波兰一年,担任朗贝托夫军事学院战术教员。

1921年4月7日  同饼干制造商女儿伊冯娜·旺德鲁结婚。

1921年10月   任圣西尔军校战争史讲师。

1922年11月   入军事学院深造进修。

1924年6月   军事学院毕业。被派往美因兹的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供职。发表处女作《敌人阵营的倾轧》。

1925年10月   调任贝当元帅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办公室幕僚。

1927年     晋升为陆军少校,指挥第19步轻兵营。

1929年-1931年  调往贝鲁特。在驻中东法部队中供职。

         负责伊拉克、伊朗和埃及事物。

1932年   晋升中校。调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发表《剑刃》一书。

1934年   《建立职业军》一书出版。

1937年   晋升上校。任第507坦克团团长。

1938年   《法国和它的军队》一书问世。因此书与贝当发生了一场冲突。

1939年9月1日  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

        戴高乐受权指挥第5集团军坦克部队。

1940年5月10日  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

        11日,戴高乐奉命指挥第14装甲师。

        25日,戴高乐晋升为临时性准将。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被德军围困于加来地区英法军队,被迫从敦克尔克港经海上撤退。

            5日,戴高乐在改组后的雷诺政府中任国防副国秘书。

            6日至17日,又被任命为保罗·雷诺内阁的国防和陆军部次长。

            14日,巴黎陷落。

            16日,雷诺辞职。深夜,贝当组阁。

1940年6月17日   贝当向德乞降。戴高乐只身飞往伦敦。

1940年6月18日   在伦敦电台发表“6·18”讲话,号召法国人坚持抗战。

1940年6月22日   法国战败,法代表在贡比涅停战协定上签字。贝当政府向希特勒投降。

1940年8月2日   被维希政府军事法庭缺席叛处死刑。

1940年8月     在伦敦签订丘吉尔-戴高乐关于自由法国章程的协议书。

         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

1940年10月27日   戴高乐在伦敦成立“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

1941年9月24日   在伦敦成立“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戴高乐任主席。

  最后岁月

1958年,法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民族英雄戴高乐在退隐12年后重新执掌了政权,这时他已经68岁了。

和100多万法国人一样,戴高乐将军是十分普及的糖尿病的受害者。糖尿病引起血管并发症,视网膜受到影响,产生了白内障。1956年,66岁的戴高乐作了白内障剥除术。当时作这种手术还是很痛苦的。戴高乐战胜了这次考验,不过如果不戴上特制的大玻璃眼镜他看到眼前的人就只是一些黑影。

1958年重新执政以后,权力给予他的快乐使他陶醉,他忘记了糖尿病带来的身体功能紊乱和视力衰弱,以每天10小时乃至13、14个小时的节奏工作。他的随从担心他可能会突然死去,他的弟弟皮埃尔1959年12月就是在爱丽舍宫里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丧生的,戴高乐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剧。保安部门负责人立即配备了两名年轻军医在将军身边轮流守护,走到哪儿跟到哪儿。他们总是携带着应急药箱,任务是进行初步抢救,防止猝死,等待主治医生到来或转送科尚医院,那儿始终有两间屋子专门留给戴高乐。

从1964年起,戴高乐的身体就多灾多难。他已经74岁了,他在硬挺着。早晨,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几个小时后便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他越来越难以摆脱衰老的苦恼。医生发现他的前列腺上长了一个瘤子,需要动手术,但他必须对墨西哥进行正式访问,手术不得不推迟。4月17日,医生为他作了手术,切除了前列腺,膀胱中安了一根导管。5个月后,戴高乐又开始了疯狂的旅行,25天里像打了冲锋一样地访问了拉丁美洲的十个国家。

1968年4月28日凌晨0点11分,戴高乐怀着巨大的忧伤辞职了。他立即赶回自己的家——他在科龙贝的避风港。大家都知道他在那儿等待自己生命的末日。

1970年11月9日黄昏,位于心脏膜附近的主动脉上的一个壁间瘤破裂了,80岁的戴高乐因大出血而突然逝世。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

 简介:

丘吉尔, W.L.S. (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首相(1940~1945,1951~1955)。1874年11月30日出生在英格兰牛津郡的一个贵族世家。1894年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1939年以前的主要政治活动1895年从军,曾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和南非的殖民战争。1906年作为自由党议员进入下院。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后历任殖民部次官、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职。在任海军大臣期间,大力加强海军实力,以回击德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英军在黑海海峡的盖利博卢战役中失利,同年11月丘吉尔引咎辞职。1919年1月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攻击布尔什维主义,鼓吹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积极参与策划武装干涉苏俄(见苏俄国内战争)。1922年,因不满自由党的政策而脱离该党。同年在议会选举中落选。1924年任S. 鲍德温内阁的财政大臣。1925年在英国恢复金本位制。企图恢复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1926年,主张镇压工人大罢工。1931年1月,因对保守党领袖的政策不满退出鲍德温的影子内阁。此后他被排斥在政府公职之外,专心从事写作。在此期间,他同保守党右翼一起,反对向印度独立的要求作任何让步。丘吉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不断发出警告,主张重整军备,反对A.N.张伯伦姑息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主张联会法国和苏联,依靠国际联盟来阻止德国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丘吉尔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丘吉尔任张伯伦政府的海军大臣,积极组织援助挪威的战役。1940年5月10日继张伯伦任首相,并兼国防大臣,立即把全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丘吉尔政府拒绝德国的诱和,坚持对德作战,同时争取美、苏作为同盟者参战。为了保卫不列颠群岛,亲自视察海防、空防设施。他支持沦陷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支持沦陷国家的流亡政府。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庄严声明:“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就是美国的危难。”1941年7月12日签订《英、苏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协定》。8月9日,丘吉尔和F.D.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与美国缔结一系列条约,其中包括联合使用两国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成立联合参谋部等内容。1942年以时机尚未成熟为借口,推迟开辟第二战场(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先后参加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在处置战败的德国、波兰的疆界变动和政府组成等问题上,极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 

战后的政治生涯 1945年7月大选中,保守党在选举中失败,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鼓吹英、美联合以对抗苏联拉下的纵贯欧洲南北的“铁幕”。这次演说揭开战后“冷战”时期的序幕。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一个把英美联盟、联合的欧洲、英联邦和英帝国连接在一起的“三环外交”的总方针。但由于战后英国的衰落未能实现。 

1951~1955年,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执政期间签订1954年《巴黎军事协定》,并缔结《东南亚防务条约》,继续对苏采取强硬态度。 

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4月5日正式退休,但直到1964年7月一直任下院者员。1965年1月24日于伦敦逝世。 

丘吉尔还是一位演说家、政论家和作家。主要著作有《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 1906)、《世界危机》(1923~1929)、《马尔伯勒的生平和时代》(1933~1938)、《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4)和《英语民族史》(1956~1958)等。

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政治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着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关系。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

  最后岁月:

1940年,丘吉尔担任了英国首相,当时,欧洲在纳粹德国的巨大压力下分崩离析。从8月8日开始,德国人取得了在英国的制空权,疯狂地轰炸伦敦。12月,他们摧毁了考文垂。三个月中,英国有1.5万人死亡,2万人受重伤,损失了3000架飞机。

1941年12月27日,丘吉尔来到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21天前,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是去订购武器,也是为了在战略上与美国和苏联协调一致。这天夜里,丘吉尔突然醒来,焦虑不堪,呼吸阻塞,胸部仿佛被钳住,疼痛向左臂放射。保健医生莫朗勋爵很快诊断为心绞痛。如果再次发作,可能引起心肌梗塞乃至突然死亡。医生迅速给他服用了止痛药和扩张血管的药物。为了不在盟国中引起恐慌和猜疑,丘吉尔隐瞒了这次发作,他以旅途劳顿为借口休息了两天,然后参加了同美国总统的会谈。

1943年1月30日,丘吉尔得了肺炎,高烧至40℃,心跳剧烈,面部充血,咳嗽不止。同年11月丘吉尔在德黑兰参加了与罗斯福和斯大林一起召开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回国后,他感到出奇地疲倦,动脉硬化症状加重。几天后,发作了一场新的肺炎并伴有心动过速。

1945年7月,在二次大战结束后进行的选举中,丘吉尔交出了英国首相的权杖。因为他虽然是一位战争中的英雄,但却不是一个和平时期的好管理者。71岁的丘吉尔感到无所事事了。

1947年,他的视网膜动脉硬化已很严重。1949年8月24日,丘吉尔经受了第一次脑病发作。血栓阻塞了一根血管,幸而诊治迅速,病情被控制住了。1950年,丘吉尔突然得了运动性失语症,这次发作虽然时间短暂,但说明他大脑中某一根毛细血管破裂了。

1951年10月27日,英国出现的政治危机将行动困难、弯腰驼背的丘吉尔又一次推上了首相的宝座,但他已深感力不从心。1952年2月21日,他的脑病第二次发作;6月26日,第三次血栓形成。从1954年4月起,他闭门不出。1955年4月6日,年逾八旬的丘吉尔辞去了首相职务。

1956年10月16日,丘吉尔再次发病,失去了记忆力。1959年10月22日,他第五次发病,并伴随癫痫。11月17日,他的脑病最后一次发作,医生们都以为他完了,他竟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从1956年开始,他的衰落过程竟长达10年。1965年,91岁的丘吉尔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9-1953,苏共中央总书记)

 简介:

斯大林

 

生于: 1879年12月9日生于格鲁吉亚哥里; 

  卒于: 1953年3月5日; 

   简要生平:斯大林(1879年~1953年)苏联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战略家,苏联大元帅。生于格鲁吉亚哥里城一鞋匠家庭。1894年进正教中学读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3月开始职业革命家生涯,投身俄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先后被捕 7次,流放6次。1903年被选进党的高加索联盟委员会。曾参加俄国 1905年革命,捍卫并执行布尔什维克的战略和策略。1912年被增补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并领导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的工作。1917年 5月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主持党领导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胜利后,他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在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担任全俄中执委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南方、西方、西南等战线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转战各地,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卓越功勋。 

  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 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他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为国防奠定了牢固的经济技术基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担任国防委员会 主席、国防人民委员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动员、组织和领导全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依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及其总参谋部,及时作出 战略决策,制定战略计划,组织战略协同,组建和使用战略预备队,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曾参加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在推动世界反法西斯 联盟的建立和巩固,制定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战略决策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后,斯大林担任苏联共产党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部长,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加强国防建设,迎接“冷战”的挑战。 

  在斯大林的一生中,军事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他对苏联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斯大林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在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搞个人迷信、后期思想僵化和把苏联一国经验绝对化等,给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在莫斯科去世,终年73岁,被葬于莫斯科红场。 

  军衔: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被授予苏联元帅(1943年3月6日),苏联大元帅(1945年6月27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苏联英雄称号(1945年6月26日),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39年12月20日)。 

  受嘉奖情况: 1枚苏联英雄奖章,1枚苏联劳动英雄“镰刀斧头”奖章,3枚列宁勋章,2枚“胜利”勋章(1944年7月29日和1945年6月26日),3枚红旗勋章,1枚苏沃罗夫一级勋章(1943年11月6日),共计9枚勋章,5枚奖章,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刀1把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尔”勋章1枚最后岁月:

最后岁月:

1945年2月,在参加了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雅尔塔最高会议之后,斯大林强健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他开始感到头疼,继而恶心、呕吐、耳鸣,并感到轻微的眩晕。几天以后病势加重,他的胸口像被钳子夹着似的疼痛难忍,血压降低,心电图检查证实他发生了心肌梗塞,不过梗塞的情况不算严重。两个月后,他发生了第二次梗塞,而在1945年7月,又发生了第三次梗塞。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刚刚结束,在远东亦接近了尾声。有大量的事情必须通过另一次最高级会议来决定。这次会议定于7月17日在普鲁士波茨坦举行。迟到的斯大林脸色蜡黄,同150天前雅尔塔会议时判若两人。此后,斯大林的思维功能不断衰退,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他对外界似乎也失去了兴趣。

1952年12月,苏共召开第19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只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露了两次面,讲话不到十分钟,这时,他的口头表达已经很困难了。

1953年2月28日晚,斯大林召集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贝利亚到别墅吃晚饭。第二天一整天,人们都没有见到他的面。当3月1日晚上上述四人被紧急请到别墅时,才发现斯大林躺在地毯上,毫无生气,处于昏迷状态。

经医生的初步诊断,一条动脉血管在他大脑的左半部破裂了,脑溢血波及到整个这一部分大脑,身体右侧全部瘫痪,丧失了说话能力。他的呼吸发生紊乱,伴随脑溢血出现了新的心肌梗塞。

病人不能搬运,只好就地治疗。心电图证实这一次心肌梗塞比前几次严重得多。斯大林的脉搏发疯一样地跳着,肾功能出现紊乱,出现尿毒症。呼吸极不均匀,先是长时间的间歇,然后开始呼吸,呼吸越来越快,此后又慢慢减弱,渐至停止,接着又再重新开始。医生们指出,这是将死之人的临床现象。

1953年3月5日21时50分,斯大林似乎恢复了知觉。他的女儿斯维特拉娜握住了他的手,他双唇微微一动,不知是撅嘴还是微笑。突然,他的脸变黑了,喘不过气来,左手扬起来又落下去,就此僵住不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64)卡萨布兰卡会议
美国珍珠港被偷袭后,哪些国家领导人乐了 ?
MSN 中国-猫扑-比明星更明星:上世纪难以忘记的脸[组图]
“我可能永远不会宣战,但我却可以制造战争”
二战三巨头合影,为何总是罗斯福坐在中间?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的“三巨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