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儒教 论语学而篇(一)论语集注(4)入道的次第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集注:
1: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把“弟子”解释为“年少者”不对,因为孔夫子经过几十年的学习与教学积累,完善了“人伦大道”这个天下无双的“孔门儒教”教义,健全了“人伦大道”的教学体系与课程编制,凡是接受“孔门儒教”(人伦大道)教化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皆为“孔门儒教”弟子。(2)孔子创办“人伦大道”,是开设学校教书育人的开山鼻祖。去学校找老师学习文化,就成了“孔门儒教”的弟子。“人伦大道”的第一课、第一个科目的内容是“孝”,准确的说是“入则孝”。人的身体生命来自父母,生命是无价的,父母的恩情也是无价的,因此,人应当知恩报恩来善待父母、孝顺父母。在家里做到孝顺父母,就是知恩报恩、有情有义的正常人。父母大如天,敬畏父母,孝顺父母,就是做好了一个“孝”字,就是“入则孝”。“入则孝”,就是“五伦”里面的“父子有亲”。
(3)“孝”这个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人在儿子上面,这就是上下尊卑的人伦秩序。不能善待父母,做不到孝顺,就没有“上下尊卑”的意识,就不具备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没有教养的衣冠禽兽,就是畜生不如的行尸走肉。在家里不能孝顺父母,没有“上下尊卑”的意识,没有敬畏心,就没有自律意识,出来家门到了社会上,就会为所欲为而犯上作乱;这就是为什么说“孝为百行原,孝是天下第一大”的原因。有国才有家,为了更多的父母能够有个颐养天年的小家,不计个人得失、无怨无悔的捐躯报国,这样的言行是名垂青史的大孝。
(4)“人伦大道”的第二课、第二个科目的内容是“弟”,准确的说是“出则弟”。“悌”tì通用“弟”dì。弟: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是“弟弟、兄弟”;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是“表弟、堂弟”;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悌:本指敬重乡中长辈,古时当时乡中皆是同族 ,后指敬爱兄长;泛指敬重长上 。“悌”心中有弟的思想,要恭敬兄长的意识;隐喻如同兄弟间彼此诚心相友爱。(5)“出则弟”就是出了家门,到了社会上,对低于父亲的年龄与比自己年龄大的男人,要以兄长的礼节进行恭敬;对于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要有“小老弟”的思想,也要以兄长的礼节进行恭敬,不要有轻视的意识,更不能有“他没我大、他比我小,他应该恭敬我”的思想。(6)“出则弟”建立在“入则孝”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入则孝”,也不能“出则弟”。这就是“人伦大道、伦理道德”的次第。“出则弟”,就是“五伦”里面的“长幼有序”。
(7)“人伦大道”的第三课、第三个科目的内容是“信”,准确的说是“谨而信”。谨:慎重,小心。思想周密,做事谨慎。觉的做不到,就不要许诺;既便是做到了也要留有余地,也不要保证兑现许诺,防止突发出现意外致使无法兑现;如果不能兑现许诺,就没做到诚实守信,就会失信于人;因此,只有做到了谨言慎行,才能保证不失信、守信用、有信誉。(8)“谨而信”建立在“入则孝,出则弟”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入则孝,出则弟”,也不能“谨而信”。这就是“人伦大道、伦理道德”的次第。“谨而信”,就是“五伦”里面的“朋友有信”。
(9)“人伦大道”的第四课、第四个科目的内容是“有选择的去仁爱”,准确的说是“泛爱众,而亲仁”。泛:广。众:众人。亲:近;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本身,自己的;感情好,关系密切。仁:破邪宗,言性与天道,让人实现“知天命、成己成物、止于至善”的,是第一等的仁德者;其余的,无论多么的有功于社会,因为不能让人“止于至善”只能是逊于第一等的仁者;还有阳奉阴违、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的假仁者。(10)心胸充满慈爱,用“见义勇为,锄强扶弱”的言行替天行道,是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把造就太平盛世当成尽责任义务,有这样的思想言行,这才是真正的广泛博爱大众。反之,没有用破除“假丑恶”的言行弘扬“真善美”,都没有真正的“泛爱众”。
(11)“泛爱众”是有前提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仁爱”他们,而是只对仁者亲爱;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仁者、真仁者、假仁者”,仅看到“泛爱众”就去亲爱所有人,一定会上当受骗、受魔缠的。打击“假仁者”就是保护善良人,就是“泛爱众”。让我们不分好歹的去“泛爱众”,都是“披着羊皮的狼”在散布“迷魂药”。很多高级骗子都打着慈善的幌子,既伪装了自己又让人在没有警惕的情况服下“迷魂药”,轻易的骗取了善良人的财物。比如:佛教养老的、水滴筹;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年纪大的“老畜生”,他们都是“白骨精”的化身,你如果不去分辨就去“泛爱众,敬老”,你就是受魔缠的魔窟奴才。
(12)“人伦大道”的第五课、第五个科目的内容是“学文”,准确的说,是在“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之后,才能去“学文”;如果没有经过“入则孝,出则弟”的初级孝顺教养、“谨而信”朋友社交的中级教养、“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能分辨“真假仁者”而且揭露“假丑恶”去见义勇为的高级教养;就不能去“学文”,因为你没有人格修养与明辨是非真假的智慧就去“学文”,根本不能通过“学文”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只能让“学文”成为“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博得名利”的工具,这不是“学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与“孔门儒教”让人实现“知天命、成己成物、止于至善”的教学目的截然相反的。
(13)有了“见义勇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言行,有了破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的言行,就是做到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而且“行有余力”的表现。如果你没有“见义勇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言行,没有破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的言行,就是没有言行证明你做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没有余力”的表现。
(14)“没有余力”证明你有“孝、弟、信、亲仁”的修养,说明欠缺修养,说明你投师不明,说明你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你也没有“学文”的方向,你会选错导师从而没有分辨精髓与糟粕的能力,你会把冗文魔法当成经典正法,你会把“言性与天道”的精髓当成“怪力乱神”去污蔑,你会把“怪力乱神”的魔法当成“言性与天道”的正法去弘扬。懂了吗?不能直接去学校拿到课本就读书“学文”,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让“学文”成为:依文解字的小人儒流水线、腐儒工厂、成为贪官污吏的工具。在孔门儒教,“学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普及圣贤教育,实现“知天命、成己成物、止于至善”,造就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建成人间天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霍老师一起学《论语》(6)
论语笔记—学而第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精读《论语》之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认识儒教 论语学而篇(一)论语集注(7)先王之道
《弟子规》易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