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妇产科发展简史——摘自王重阳的博客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人们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是经常不断地发生着,妊妇的异常妊娠与疾病,产妇的不正常生产与产后病症,也是不少的。人们为了防治上述病症,很早就尝试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与药物。妇产科的萌芽很早就有了,只是缺乏最早的历史资料,以致无法肯定其起始的确定时间。
从我国最早期的文字甲骨文来看,至少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已有关于某些妇产科疾病的历史资料。甲骨文的“贞子母其毓(育)不井(死)”。虽是占卜迷信,但人们对妊妇与胎儿健康的担心,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异常妊娠已有了一些认识。
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妇产科药物的记载也很早。《诗经》里已有“中谷有蓷”的诗句,蓷就是益母草。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则写明了某些药物在妇产科中的作用。例如白柎实与黄棘二药,书中说前者“食之宜子孙”,后者“服之不字”。字即生育的意思。看来,黄棘似乎是古代用以避孕的药物。
在现存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有关妇产科的内容已相当丰富。首先,对妇女的某些生理现象已有相当正确的记述。例如指出女子十四岁月经初潮,四十九岁起绝经等。书中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赦形坏而无子也”。《内经》归纳出妇女“月事以时下”的周期性行经规律,总结了妊娠脉象的变化,“阴搏阳别,谓之有子”,以帮助对妊娠的诊断。《内经》里所记述的妊妇某些疾病与用药注意点,有着宝贵的经验。如“妇人重身,九月而瘖”,是指妊娠到九个月时所出现的嘶哑、失音的症状,书中认为分娩后可以复原,不一定用药治疗。并说,对于妊妇用药,必须慎重以免引起坠胎或伤害母体。若某些病症不得不用药性较烈的药物时,亦应适可而止,一俟病去大半即停药,即所谓“衰其大半而止”,否则会引起“过则死’’的严重后果。
此外,《内经》最早记述了妇科的两种常见肿瘤:肠覃与石瘕。书中说:“肠覃……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石瘕生于胞中,……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从上述记载,前者极似卵巢肿瘤,后者则颇近子宫肿瘤。
秦、汉与三国时期,中医妇产科开始专科化。据《汉书艺文志》载,其时有《妇人婴儿方》十九卷,可惜其后失传。西汉淳于意是给我国医学史上留下较早的病历纪录的医学家。在其25例“诊籍”中,有医治月事不下与难产的妇产科病案。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除精于外科外,对妇产科也有造诣。《华佗传》内介绍的华佗对双胞胎的诊断与死胎清除术,是中医妇产科史上的较早记载。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在确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与奠定中药方剂学基础方面有着重大功绩。同时他对妇产科学也作出宝贵的贡献。他留下了诊治月经病,妊娠腹痛、妊娠呕吐、妊娠水肿等病症的宝贵经验,正确地总结出产妇常见的“病痉”、“郁冒”(昏厥)与大便难三种病症。他创制用于治疗经闭与白带过多的矾石丸,是最早的阴道栓剂。张仲景对多种妇产科病症所总结介绍的方药,成为中医妇产科治疗学的基本知识,而《金匮要略》所列的“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详细论述妇产科疾病的专门篇章。
汉代,用于妇产科的药物知识明显增长。在《神农本草经》所收载的365种药物之中,明确写出可专用妇产科的药物即达五十余种,加上其它可配伍成为妇产科方剂的药物就更多了。当时治疗的妇产科病症有安胎、坠胎、产难、下乳、血闭、漏下、阴部肿痛溃烂、产后诸病等,这也反映出汉代中医妇产科成就的一个侧面。
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医妇产科的经验与知识更形丰富与系统化。三世纪时,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内,专门列出一卷论述月经、正常与异常妊娠的脉诊以及某些妇产科疾病的治法。在王叔和记述的妇产科病案之中,最早记载到一例类似子宫颈癌病例。
公元610年问世的《诸病源候沦》,专论妇科病的内容有三卷,专论产科者三卷,记述了月经痫、妊娠病、难产、胞衣不出、产后恶露、产后破伤风、胞囊决漏、阴挺下脱(子宫脱垂)、妒乳等。书中所载的“妊娠胎动候”与“妊娠养胎候”,论述孕妇出现胎动不安而有先兆流产症状时指出,需找出原因,分清属于孕妇本身疾病或系胎儿因素所致,然后针对不同起因而分别治疗始能奏效。此外,《诸病源候论》还指出,若“妊姚之人羸瘦,或挟疾病,既不能养胎,兼害妊妇,故去之。”这是孕妇因病不能继续妊娠而应设法流产的最早记载。
妇产科在唐代获得重视,还体现于七世纪名医孙思邈的论述。他认为“妇人之病,比男子十倍难疗。”因此他在《千金要方》中,特把妇科内容排在其他临床各科之前。孙思邈强调预防难产的重要性,说“凡产妇,第一不得匆匆忙怕,傍人极须稳审,皆不得预缓预急及忧悒,忧悒则难产。”对于不育症,他指出不能单方面归咎于女方,他提出:“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听致。”这是很正确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孙思邈的这个观点更是可贵。此外,他还介绍了用药物或针灸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经验。
反映唐代中医妇产科的另一项成就,为昝殷于九世纪编著的《经效产宝》。这是现存第一部中医妇产科专书,论述了妊娠期与产褥期各病的治疗,区分产后昏厥有“用心过多而晕”(精神过度紧张所致)与下血过多而晕(失血听致)两种。对难产的处理,主张综合治疗,说 “夫产难者,内宜用药,外宜用法,盖多门救疗以取其安也。”
宋代中医妇产科较前又有所发展,主要表现有两方面:其一为妇产科正式成为独立的一科;其二为出现了两部系统的妇产科专书。
中医妇产科的萌芽虽很早,但妇产科医生的专门名称在战国时代始有。《史记·扁鹊传》说:“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汉代时有女医与乳医的名称,乳医为视产乳之疾者。宋代太医将医学扩大分为九科,学生300人,其中设立了独立的产科,收学生十名,从此,国家正式培养产科专门人才。
宋代问世的两部系统的妇产科专著,一为十一世纪杨子建的《十产论》,一为1237年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前者为中医产科专书,记述了顺产,产伤、催产、冻产、热产、横产、倒产、偏产、碍产、坐产、盘肠生等。在谈论催产时,提出不能过早妄乱用力或妄服药饵,若此,则“譬如拔苗助长,无益而有害矣”。在述及冻产与热产时,提出应注意生产时的季节与产房内的温度,天冷做好保暖防冻,天热做好降温防暑,以减少难产与产伤的发生。陈自明通过对十二世纪以前中医妇产科文献的总结,结台自已经验所编著的《妇人大全良方》,包含了产科与妇科的丰富内容。其中记述已婚妇女,若三个月无月经,可内服川芎、艾叶汤,如“腹内微动则有胎也”。这堪称为古代中医对早期妊娠的实验诊断法。为了保护孕妇与胎儿健康,防止难产,该书提出“凡妊娠至临月,当安神定虑,时常步履,不可多睡饱食、过饮酒醴杂药。”这些描施至今仍然是值得提倡的。
宋以后,历代妇产科学继续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元代医学书分为十三科,没有独立的产科,金元时期医家对妇产科均有所论述。
明代医学仍分十三科,其中专设妇人科,产科包括于内。1575年李梃的《医学入门》提出自怀孕至临产约为270天,其推算法基本正确。1607年王肯堂编撰《女科证治准绳》,主要以《妇人大全良方》为基础,兼采其他医家的理论与方药,集十七世纪初以前中医妇产科之大成。1620年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将妇女的经、带、胎、产诸病分列到纲目叙述,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为实用,流行颇广。
清代妇产科通称女科,较著名的专书有《傅青主女科》与1715年亟斋居士的《达生篇》。后者文字通俗简要,记述了胎产时的调养护理要点,对产妇临产时,提出应沉着镇静,强调“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认为不仅产妇应掌握此要诀,“一应老幼男妇皆当知之”。此书是一本普及产科知识的通俗读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总之,在中国医学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医妇产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医妇产科无疑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的。今后,我们必须以现代科学知识与科技成就,对中医妇产科这份宝贵遗产继续深入地发掘并加以提高,使它更好地向前发展,为我国以及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女科汇集编写小组,女科汇集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五届学习班,,1981,第1-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史
中医妇科专著推介
严忠浩|《金瓶梅》中的医事:产科篇之​蔡老娘说“难产”和“横生”
妇人大全良方 卷14
四十二部古代中医妇科医书集成
遨游历史长河,领略中医妇科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