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典中医(二)
  今天我们讲《金匮要略》的腹满、寒疝、宿食
           腹满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时必便难,两胠(QU腰至腋下)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是不胀不痛,就是感觉到里边有东西,腹满的标志是趺阳脉微弦,如果按趺阳脉看病,是很难看的,每个病人进门就要脱鞋子,因为肤阳脉在脚背上。其实,平时我们号右手的冠脉有些微微的弦,说明腹里有寒气,这个寒气可能在很多地方,换句话说我们腹里有胃啊肠啊有脾脏啊,还有很多筋膜、血管等,那寒常常在哪个地方?首先是胃,第二个是肠子,肠子受寒后循环慢,第三个是筋膜,我们的肚子受寒,筋膜收缩了,感觉吃一点就饱,这也是腹满,第四个是肝脏有点膨胀,使静脉受到压力,动脉其实是广义的。腹满排便困难,并不便秘,就是排便不易下来。肋腰至腋下,筋膜微微有点肿胀的时候,筋收紧了,两肋下难受,这是虚寒,不是实寒 。收紧的这一块地方,循环减弱,寒自然生,虚寒是先虚,寒乘虚而入,什么虚了呢?是正气循环虚了,还有循环差了,营养物质过来不了,这个病都是用温药去治。这是一个总纲,在这个总纲下面,后面说了腹满是有寒的,按起来不痛是虚证,按起来痛是实证,实证我们可以泻之,泻药从本质上是寒凉的,这是不是跟前面的用温药治相矛盾呢?我们中医的许多病,与寒相关,久寒以后,收紧以后,身体里的热排不出去,身体会产生热毒,比如昨天我一病人说老家把萝卜、大米都列为热性的。吃点凉的上火,是因为体内寒排不出热毒。我们许多食物都是药食同源,寒性热性一起吃,可有不错的效果。实证可下之,腹满舌苔是黄的,腹满下去了,黄也就退了。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者痿黄,燥而不渴,死。寸口脉弦者,即肋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上午减轻了,下午严重,时好时坏,这是寒证,应当用温药。
病人脸色痿黄应该是血不够,血不够的人应该是口渴的,但是人烦躁不渴水,这是胸中有寒实,如果津液没损耗,这人能救,如果津液耗损只有用现代医学。寸口脉弦,这人两肋都很紧,特别怕冷,这时用温药,给温暖。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这里有两个病例,第一个是中寒,喜欢打哈欠,中寒横膈收紧,气不够用,一种是叹气,还有一种打哈欠,就这两个现象。流清鼻涕,很多过敏症是先寒,中国人到加拿大,是三年后开始过敏,冬天室内有供暖,室外零下40多度,干冷,我出去丢垃圾不加衣服也不觉得冷,感觉没事儿,其实寒已通过皮肤侵袭身体。身体是你给它热,它就散热,你给它寒,它就散热。当用一大堆火去烤人的时候,中心会寒凉,因身体处于散热的状态。在北方,经常用雪擦手,不易生冻疮,因为它会产生热。艾炙要用细火才能让身体不散热,让热艾热穿过身体。当人与冷风大量接触时,是有防御的,身体毛孔全部收缩,古代的蚊帐不是防蚊的,而挡风的,人睡觉盖着被子,身体是暖和的,对冷时放松的,易受贼风,蚊帐可挡。冬天天冷,我们开窗,不要只开一个缝,要么大开,要么不开关严。如果一个人中寒,上而又是叹气,又是哈欠,同时他还有下利,这人内里虚了,没有营养,想打个喷嚏也打不出来,这时生姜水喝一点都会有效。如果生姜没有,可用花椒,花椒没有可用胡椒。我一朋友感冒给我电话,说家里没有生姜,没有花椒,没有胡椒,说家里就只有一小段葱,后来就用葱加醋煮水。瘦的皮太薄容易受寒,燥而不渴是寒实,太阴病;口干且渴是热实,属阳明病,热实用承气汤。瘦人肚皮薄,保温不好,里边有寒,常常绕脐痛。是因为水谷代谢不好引起的瘦,这个痛只能用温药,大夫把药下反了,用了凉药,这个寒气就往上冲,不往上冲者,说明胃气更虚了,冲不起来了。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3两  大黄-3两 大枣-10枚  枳实-5枚  桂枝-2两  生姜-5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合,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4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肋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斤  甘草-一两  大枣-10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三日服。          5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6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枣-12枚 生姜-5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者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7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黄-4两(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 炙) 枳实-5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8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大健中汤主之。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内胶怡一升,微炎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饮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服之。        9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炮)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馀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10

                  寒疝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11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跺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大者五枚 (不口父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煎令水气尽取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且。                    12

寒疝服中痛,及肋痛里急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二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者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13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方: 乌头
上一味,以密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取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方中病。          14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枣-十二枚
上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数而肾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15

附方《外台》走马汤
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  熬)
上二味,以绵缠,捣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16
                 宿食

问曰:病人有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有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7

宿食在上腕,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一份 (熬黄)  赤小豆-一份(煮)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金匮要略》 白话版】10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金匮要略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金匮解读之---腹满寒疝宿食
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