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现状及其分析(2)_CSSCI学术论文网-学术论文范文网,大学...
所以在真正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适合讨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组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体现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实质内容,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帮助,避免使讨论流于表面的形式。
四、“教”与“学”转变的误解
目前许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认识到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但从教学实际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往往是以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的效率。“备教材”主要是记住教材上的标准答案,“备学生”就是如何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答案”却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不同的回答,不是忽视就是给予否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背诵“标准答案”的过程。
例如某学生被提问回答《桃花源记》的中心思想,回答到:“是为了讽刺和鞭挞言而无信的小人。”大家都一愣,该生继续回答,渔夫偶入桃花源,受到热情招待。主人明明告诉他为了躲避战乱才至此的,临走又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他满口答应。可他“得其船”后,不仅沿途作了记号,而且还到衙门去告密,是不是自食其言?老师听后非常生气,说: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有强烈的反感,对农民的苦难有深切的同情,因而幻想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
新课程改革理念追求人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关注个性差异,课堂教学着眼于发挥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这个例子中教师的回答行为却依然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叠加,先教后学,师生之间没有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也没有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学有无效率,并不是指教师给学生多少标准答案,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生自己的观点被教师否定了,机械地背诵教师的答案,学生成了接受的容器,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虽然也能在有些考试中体现出这种教学的某种有效性,学生考试也可能得到高分,但是从促进学生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这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非常令人怀疑的。
在教育实践中也经常出现“备教材”“备学生”成了盲目没有目的的“备”。学生提问,教师不加归类、筛选,也不置可否,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是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放手让学生回答,学生答出七八种答案,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加以肯定、表扬。但事实上,有的问题答案即使有多个角度回答,也有一个最佳角度。而且也有些问题答案是单一的,在这些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甄别答案的优劣及真假,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回答这类问题的方法。
以上两种都是对“教”与“学”的误解,教师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所以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势在必然。
五、教师用语的不足
语言的浪费。有的教师好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甚至成了口头禅,造成了语言的浪费。语言的浪费,也是时间的浪费,教师不注意通过优化教学语言,不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得很多学生的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那么这样的教学行为肯定是无效的。
语言的游戏。有的教师喜欢说上句,让学生接下句。如“表现了什么?”(主题);“体现了什么?”(精神);“心想什么?”(事成);“梦想怎么样?”(成真)。而这些问题却极容易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对问题不经思考而作答。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意表达的简洁性优于复杂性,讲其必讲,不在多少;生动性优于启发性,启发性不一定体现在提问上,讲解也可以启发。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du/chinese/54126_2.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刘向军:高中作文教学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构建有效生本课堂
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江苏油田第一中学]
铜陵市第五中学
语文无效教学案例举隅及改进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