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整部《道德经》,受益最大的就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
读完整部《道德经》后,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第八十一章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言,以哲学意义上的“道”“德'为主题,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后人称为'内圣外王'之学,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字字珠玑,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几乎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都能使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的全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成白话就是: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认真做事都不跟别人争辩。

在这里,就主要谈谈我对“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领悟。我个人认为:第八十一章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老子的《道德经》分为《道经》、《德经》,那么什么是道 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指明了道就是自然规律那么遵循自然规律来办事就是德。不管是天道、地道、人道都必须遵守自然之道。

那么,“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又应做何解释呢?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没有没有偏私,对待万物都和对待刍狗一样 一切任其自然,那么圣人效法天地,所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间的圣人,对待百姓就像对同胞手足一样,无所偏爱,任其自然。

无所偏爱,便是大爱,给万物以自由生长,不加约束,便是大道。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可在这里老子为什么又讲到:“为而不争呢”,是什么意思?我认为,为而不争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首先,在为人处世上的态度不争。在对待人和事上尽量的保持客观求实的态度,不简单地把人与事划分为好与坏对与错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维度思维模式,在高维度上思考问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一切人与事物的考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学会多维度思考,不仅仅要换位思考,也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更大的一个视角,从全局上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处理问题的观点更接近自然之道了。

其次,在具体的操作上不争。我们在操作一件具体的事上,对待一个具体的人上,要坚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机动灵活的,而不是教条的采取行动,以事实为依据,顺势而为,便可以举重若轻,取得事半功倍的成就。如果只是自以为是的蛮干,很可能会出现拔苗助长的尴尬事来。

最后,在事情取得成功后不争。老子教导我们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这里面不仅仅是为了保全自己,还可以放下成功的包袱,戒骄戒躁以利前行,取得新的成就。

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了为而不争,才能成为一个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遵循大道而行的道聪明人,一个德配天地的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是怎样一部书
道德经
解读《道德经》
📚每天一章《道德经》|第81章
《道德经》脉络
《道德经》智慧:谦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