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吉麟聊教研|为何给你一套“教学模式”你运用不了?

纵观,教育界各学校随国家课改的深入深化,各校长们都想寻找一种“模式”来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专家也走出了大学校园,落地基层也想构建什么样的“模式”来引领大家,但基本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校长走出来了,有的学校走出来了,如,江苏洋思“先学后教再训练” 的三段六环节的课堂模式、“魏书生老先生六步教学法”、“邱学华老先生的尝试教学法”、中国教师报课堂版专家组提炼的线上翻转课堂、民办教育共同体推出的思维素养双生长的自本课堂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李金池的“6 1” 模式……等等。为此也出现了“模式学习热”,都想“拿来主义”搬之即用,但结果呢,大多都是以劳命伤财而告终。结论呢?……,文明一点说法,用两个成语来说明:莫衷一是和众说纷纭。通俗一点是,失败归因,有的校长拉不出屎都怪茅坑。


  反思,为何会这样?
  其实很简单,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仅是思想、理念的前沿,而在管理和操作时是技术活。个人观点认为:学校需要有模式,有模(统一的思想、理念、教学原则、规范等)才有样,有样才会出特色,才能走出一条“品牌”之路。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高效的课改系统、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没有配套的培训机制,那么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会十分迷茫,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另,你细看,哪一个“模式”能“出名”的,构建者不是优秀的名师或教学能手前身呢?学校有一批优秀的骨干团队呢?

为何给你一套“教学模式”你运用不了?而真要走向有效“课改”,作为校长,你要深思的问题有几个呢?
  第一,基于本校的情况构建教学模式必须深入反思的几个层面问题:
  1.教师层面: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等如何有效注入和融合课堂。
  2.学生层面: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及认知需求,学习力的循序渐进培养问题,其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与学的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的放矢解放学生,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情感体验式等学习方式。
  3.课堂层面:学校有统一模式(以学习为中心)理念,解决导学技术,构建“自主 合作 探究”式课堂新秩序。
  4.班级层面:
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小组学习共同体。
  5.教研层面:立足课堂构建规范型常规管理及研究型教研管理。
  6.学校层面:德育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无论是构建什么模式,只要符合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出发点是正确的观念和理论作基础就是好的模式;无论是什么模式,它的背后都有一套例如“备、导、讲、批、复、评(考)” 常规“守正出新”的原则,及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的“思想模式”作支撑。即先守住教学常规的“正”,在此基础之上,再去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重塑师生关系;厘清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重构教学过程;融合教学技术;变革教学评价;营造教学环境。

学校为何要构建模式?
  
其原则就是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和谐课堂文化(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课堂文化是课堂存在的样式与生态,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而建立起来的教学行为、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及课程资源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它反映的是课堂的多个维度,反映了课堂的全貌。教学模式与课堂文化都隐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和价值追求。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则是课堂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引领着模式,模式彰显着文化。课堂文化建设往往要以教学模式建构为抓手,教学模式建构则需依靠课堂文化的建设作保障。
  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文化便没有实现的载体,而如果仅仅停留在教学模式改革,不能走向课堂文化重建,则犹如始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无法触及课堂的灵魂,无法实现课堂的根本转型。
  所以,任何一个学校的课改,实质也就是立足课堂如何“改课”问题,注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在一定的教学原则下改良教和学的行为,构建“有形、有神(魂)、有意(习得生长)”生态课堂文化。
  坚持改革创新,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抓住这一“牛鼻子”,逐步扩展到课程建设、管理改革、内部体制改革,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就是课改成功的逻辑。
  第二,抓好四大体系的构建是“课改”整体推进的配套思考。
  首先要建立课改管理的推进体系(课改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能,落实各方面“改革”的管理办法),明确课改阶段性周期、任务、目标与关键点。
  既然要改,就要在执行方面讲“规矩—规范—规格”;引领学校各层人员“入格—出格—风格”;树立必须的认知: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在操作、执行过程中要“问题众筹;智慧众筹;对策众筹;评价众筹;科研并进,成果共享”。转变观念,自觉实践,示范引领,活动推动,机制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教改、教学、科研”是一条主线。

其次,改革,课堂教学入手,这是学校质量改革的“牛鼻子”。
  说到“课改问题”,必抓教与学行为之优化。而课堂之优化的“抓手”又在哪?
  ●提高教学质量的三大抓手:
  (1)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构建学习共同体 。
  (2)落实“三案”导学(预学案、探究案、提升案)教学,抓好“以导促学,以学定导,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教学设计 。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倡导“基于情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展示型-可视化评价”为课堂线。

●课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攻、思维为主线”的五个一教学
  (1)构建一个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明确一个任务:学会至会学
  (3)编写一个导学案:学习的路线图
  (4)设计一个流程:导、学、练、展、评
  (5)给予一种方法:教学相长(互学、助教)

“抓手”能否抓住,构建好课改操作的四大体系是必须的。
  四大体系具体包含班组文化建设体系、生训体系、导学案与课堂流程体系、评价体系
分别对应教育教学的4大方面:

  (1)班组文化建设体系对应班风、学风建设,解决班集体建设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氛围问题;
  (2)生训体系对应学生能力训练,解决组长管理问题,解决学生自学、合学、领学的方法与能力问题;
  (3)导学案与课堂流程体系对应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精选精备学习内容,解决学习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课堂流程解决学习程序及环节高效的问题;
  (4)评价体系对应操作到位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学习与教育过程管理的问题。
因此,当班级建设了良好的“班风学风”,课堂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模式,学校制定了课改推进方案、建立了完整的课改系统“操作手册”,那么整体的教学质量必然得以快速提升。

教学中,不可能存在“万能”的教学模式,但前沿的教育教学之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之理念及其课堂教学原则(如主体归因,因材施教原则等)却是通用的。同样的理念和思想,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育教学(或学科)目标,甚至不同的教学情境,需要构建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经典原则”的准确把握和运用,在新的理念和原则下,对旧模式的改造和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从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到现代的“翻转课堂”教学、互联网“平板智慧课堂”教学,从孔子的“启发式”到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纵观这个古今中外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历程,不论其是否科学、有效,都充分体现了教育界专业人士前仆后继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模非模,必先有模,关键是运模。有模式,可以规范思想,强化我们思想的转变和原则把握。带着前沿的思想包含有先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渊博学科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走进课堂,可以“运筹帷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效率”“效益”。
  “改”,教育教学原则与课堂教学环节的融合是关键,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进而形成自己“套路”和风格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原则,立足课堂并持之以恒的去“实践 反思”。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有原则”,当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法”“原则”的内涵之后,才有可能抛开一个个“个体的法”,融会贯通于“多法”,以“有限为无限”,以“有法而无法”,进而形成一种自己教学风格的并非是具体方法的万能的“思想或方法”,这时的课堂教学,才会是无法胜有法的“因材施教”。教学中关注模式,但不“模式化”(模板型),倡导教学要遵循原则,但又要不拘泥于模式,就是要倡导我们的教学不能忘记“教之源,学是本”(学科理念,生态教育,核心素养),不能舍本求末,不能盲目搞花架子,要注重实效。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这是教学风格的一种高境界体现)

上之述,也许“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若你完全同意文章之观点,可能还不全明白我要传递信息!请您永远保持一颗哲学辩证和科学思维之心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
  最后之言,作为一位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需要我们“明明白白做教育;勤勤恳恳干工作;认认真真做教研;清清楚楚做教学”(李吉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追求
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及影响
有效快乐探究 走进生本课堂
创新教研方式 打造生本课堂
【教学成果】“非线性”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