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迪:再谈教师莫要有“拯救者”心态——答老师问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班主任切莫有“拯救者”心态》,发表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文中谈到,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研究戏剧时发现一个三角模型: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所有的戏剧都如此:一部戏里首先得有反派捣乱——迫害者;然后有人受害——受害者;最后又有正派英雄出手相救——拯救者。

有了这三个角色,戏剧才有冲突,才有看点,才让我们感觉精彩。

戏剧里这三个角色往往由不同人扮演。而现实里,这三个角色是三胞胎,他们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住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比如,班规规定学生要团结友爱,积极上进。但是,班里有一个学生甲总是欺负学生乙。这时候,甲是迫害者,乙是受害者。班主任做为拯救者,批评了甲,安慰了乙。但是,甲根本就不听班主任的话,依然打乙。乙很委屈,忍不住要埋怨班主任能力不够。班主任也开始委屈:甲怎么就不听话呢?乙怎么这么没有感恩心呢?班主任觉得自己操了这么多的心,依然没有落下一个好,夜深人静的时候,悲从中来,伤心欲绝……于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受害者就跑了出来:“我这么伟大,我这么无私,为什么我这么不开心呢?为什么好心没好报呢?”受害者出来后,迫害者也同样强大了,于是恼怒:“这是不公平的,都是你们这些不懂事的学生害得!”所有的不良情绪向谁宣泄?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我们成了迫害者。

这就是拯救者的悲剧。

据说,心理医生的自杀率跟患者差不多,因为很多人带着救世主的心态在做咨询,总感觉来访者找到了自己,自己就有责任和义务解决他们的所有问题——这是典型的拯救者心态。当自己做不到后,难免无力、无助,觉得自己这么努力,怎么效果还是不好——这是受害者心态。无力之余,便要对身边人发火——这又成了迫害者。

这篇文章发表后,便有很多老师提问如下:

玉米老师问:“老师不当拯救者,会不会责任心逐渐不强了呢?”

JUDY老师问:如果老师不当拯救者,但家长不管学生,老师再不“拯救”,期末又要考核,来自领导的压力,来自家长的压力,对于自己来说,自我认同感很差,觉得自己付出了,但没有成效,身边所有人都不开心。就充满了负能量,难免会把这种情绪发在学生身上……”

这两个老师,显然是把“拯救者”心态和“责任心”对立起来了。便有墨香老师问:如何判断“尽职尽责”和“拯救者”心态?

首先,“拯救者”心态不能等同于“尽职尽责”。或者说,我劝班主任不要有拯救者心态,并非不让班主任尽心尽职,所谓“尽人事,敬天命”,我们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心尽职;我们要求学生必须达到我们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我们的设想去成长,那就是有了“拯救者”心态。

经常有人在介绍我的时候说:“这是李迪老师,无论问题多么大的学生,只要送到她的班级里,几年后一定会非常优秀……”这时候我就非常焦虑,简直羞愧满面甚至坐卧不安。这是朋友对我的夸奖,假如我当了真,以为所有学生来我这里都会脱胎换骨,认为我的班级不能出任何错……我便有了拯救者心态,那我就等着伤心、失望、悲痛欲绝,最后暴跳如雷吧!因为,学生是种子,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质,我们教师只是一个环境。我们可以给种子提供水分、阳光、土壤——这是尽心尽职;但是不可能把小草培养成玉米。如果我们非要让小草结一个玉米穗出来,我们就有了“拯救者”心态。师生都会痛苦难耐。

其次,从我们教师自身的能力来讲,我们没有资格做“拯救者”

经常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教师的职业也许是神圣的吧!但是,聪明的,我问你:医生的职业就不神圣吗?护士的职业就不神圣吗?消防队员的职业难道不神圣吗?清洁工人的职业不神圣吗?洗脚妹、快递员……谁的职业不神圣?所有的职业都是神圣的是不是?应该说,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凭什么你一旦为师,职业就神圣了?就有资格做人家的拯救者?

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万万不可当真。我们怎么可以那么自信,觉得自己的灵魂就一定比学生高贵?我曾经看到过山东孙老师说的一个案例,学生给孙老师写纸条说:

老师,你一定非常讨厌我、恨我吧!但我不讨厌你,因为我知道你恨我这块铁不能成钢。可我讨厌你对我毫不留情的训斥,讨厌你给我的大耳光,但我还是忍不住给你一个建议:让张某会(智商偏低)把被子挪到同学们中间去吧!他一个人在一张床上会很冷的,也很孤独。

看完这个建议,您还会觉得老师的灵魂就一定比学生高贵吗?老师骂了这个孩子,甚至打了这个孩子,老师无形中把自己自己当成了拯救者、当成了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也把老师当成了拯救者。学生讨厌老师的大耳光,给老师写了一张纸条,却不是为自己鸣不平,而是为自己的同学求温暖……

太感动了哦有木有?

我曾一次次被类似的案例所感动,一次次被学生的纯洁所净化,我甚至感觉到,是他们的存在拯救了我,使我在生活重重压力下,感受到了温暖和光明,感受到了前进的动力。但是,他们从不以“拯救者”自居。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曰:“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万物而不据为己,培育万物而不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万物因天地而生存,天地却从没有以“拯救者”自居。

我之所以提出教师没有做“拯救者”的资格,还因为“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怕”。

多年前,网上有一则新闻,陕西华阴县一个女教师崔某某,因为自己班里的学生总是小偷小摸,就在该生脸上刻了一个“贼”字。当记者询问她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崔某某回答: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叫“小时候偷针,长大后偷金。我是想让他接受教训啊……”

这就是自以为是的善!它比无可救药的恶还可怕。

网上评论,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是:“我是为你好”——自以为是的善,也是拯救者心态。

第三,学生不可能把我们教师当成“拯救者”。或者说,一个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不会轻易把别人当成自己的“拯救者”。

何为自我效能感?

比如,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要去拿对面沙发上的玩具,他有很多种选择,最常见的选择有两个:一、让大人帮他把玩具拿过来;二、他自己跌跌撞撞、连滚带爬把玩具拿过来。当大人帮他拿过来后,他的感想是:哇!大人好棒;当他自己拿过来后,他会觉得:哇!我真棒。第二种方法显然更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第二个选择,是不喜欢大人以“拯救者”自居的。

也因此,一个学生需要有抱持性环境——无论我做的好,还是不好,爸爸妈妈、老师等都会爱我、支持我,更需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再回到前文老师的问题:教师不当拯救者,责任心会不会下降?

我的回答,是绝对不会。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需要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教师或者家长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比如,0——7岁,是爱的植入时期,家长最好全身心关注孩子,家长的角色就是陪伴者,给孩子安全感;7——14岁,是孩子爱的萌芽时期,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是支持者,教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4——21岁,是爱的实践时期,学生青春期来临,我们的角色是顾问、伙伴,要允许学生犯错……

每一个时期的角色,都不是拯救者。

有的老师说:家长最后会把我们当作“拯救者”,我们被“捆绑销售了”。

我的回答是:家长把我们当“拯救者”,就如同社会上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职业”,或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他们姑妄说之,我们姑妄听之,但是,千万别当真。被舆论架到火上烤的滋味不好受,我们不要让人架到火上去,我们不是伟人、圣人、高人,我们就是普通人,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有很多时候无能为力。

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做法是:我建议,你选择;你选择,你负责;你负责,你面对;你面对,我陪伴。

在网上看到一首小诗,分享给大家: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告诉你,去吧,

回来家里有饭。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家长或教师所做的事情。我们不做拯救者,却会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给他一个抱持性环境,让他在试错中获得价值感,同时在抱持性环境里获得安全感。

完成于2020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怎样提升自己的幸福度
又一高危职业诞生:教师!
老师应该清廉,却不应该清贫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心情日记577:2021,继续当老师,牢记这十二条
写在教师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