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江白鲟悲歌:活过1.5亿年,却没能活到2020的新年

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一篇论文,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其实长江白鲟灭绝的结论延时了10多年,根据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结果,长江白鲟灭绝时间在2005年~2010年期间。

白鲟是长江的“活化石”,最重1816斤

作为长江食物链顶端的长江白鲟,被称为“水中老虎”,以其他鱼类为食,一口可吃下8~10斤的大鱼,它体型非常大,体色是深色和浅灰,有一个长长鼻子,游速非常快。

白鲟是远古鱼类,曾经和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游过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下来,却过不了2020的春节。

2000多年前,《诗经》有过对长江白鲟的描述,“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里面的“鲔”就是白鲟的古称,当时白鲟是用来祭祀祖先,求平安、顺利。

四川渔民有一句话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其中“腊子”指中华鲟,“黄排”指脂肪鱼,而“象”就是长江白鲟,因为长江白鲟有一个长鼻子,就像大象的鼻子。

但没有数据证明白鲟能长到10000斤,最大就是1816斤,中国科学家学部委员秉志在20世纪50年代记载,曾有人在南京捕获一条尾长7.5米,体重1816斤的白鲟。

人类最后一次看到长江白鲟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是2003年1月,当时这条3米长的长江白鲟撞进了四川宜昌南溪县一名渔民的大网,拖着船冲入江心,差点掀翻了渔船。

渔民马上把情况上报当地渔政部门,工作人员从北京调运药品到成都,因为这条鱼身上有8厘米长的伤口。

因为当时水流比较急,不方便施救,只能用机船把长江白鲟向水势平缓的地方转移,等待专家的到来。

但为了保证长江白鲟有活水呼吸,当地的渔民不断的用水往长江白鲟身上浇,就这样持续了几公里。

当天夜里,这条受伤的长江白鲟被放在网箱里,但还是出现“翻肚皮”,“翻肚皮”这个信号出现,说明长江白鲟快不行了。

还在路上的中国水产科学科学家危起伟,通过电话远程指导,让6名渔民给这条长江白鲟扶正身体,不然挺不住。

渔民听到后,脱下衣服裤子跳下水,在寒冷的水下扶这条长江白鲟整整一夜,身体不断发抖,直到这条长江白鲟鱼鳃张合恢复正常,重新吃东西,渔民才上来。

水产专家对这条长江白鲟进行跟踪

当水产专家危起伟赶到现在后,通过测量和研究得知,这是一条3.35米长、重300斤,年龄25岁的雌性长江白鲟,肚子有100000颗鱼卵。

危起伟和他的团队对这条受伤的长江白鲟进行伤口缝合,然后对这条长江白鲟进行标记流放,实施跟踪。

当时危起伟和他的团队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们把家属带到宜宾过年,鱼游到哪里,船就跟到哪里,而且还让沿途挖沙船停止工作。

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在2002年12月,危起伟曾在南京遇到一条长江白鲟,在人工养殖29天后,它冲进水池管道意外身亡,所以这一次他要特别小心,不能再有任何闪失。

危起伟和他的团队在这条长江白鲟上做标记跟踪,目的是想通过这条鱼,找到它洄游产卵场,从而发现更多的白鲟,最后再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让这种物种延续下去。

这条受伤的长江白鲟回到长江时无比兴奋,马上开始逆流而上,这也说明它身体恢复得不错。

但有一段时间,它一直在长江两侧不断来回游,可能是因为“古老智慧”,发现后面有人跟着它,它把船上的人都绕晕了,最后突然发力向上游而去。

2003年1月30日,危起伟和他的团队已经跟踪这条长江白鲟4天了,危起伟和他的团队通过鱼身上声纳设备传回的信息,这条长江白鲟突然加速逆流而上,进入长江干道激流河段。

那天长江的江面上雾特别大,开船的工作人员都看不清楚前方,当时又害怕跟丢这条长江白鲟,在前进的过程中撞上触礁,差点船毁人亡。

过了两天把船修好,但是再也找不到这条长江白鲟,危起伟和他的团队反复找了几个月,还是没有看到它的踪影。

2003年1月27日,大家用白色帆布担架把受伤的长江白鲟抬入水中,这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看到长江白鲟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见过长江白鲟的记载。

长江白鲟为什么灭绝

第一、保护太晚

1993年,长江白鲟功能性灭绝功能性灭绝指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维持繁殖得功能,没有繁殖能力,没有后代,自然就开始灭绝。

在1993年以前,水产界没有对长江白鲟的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大家都把精力都放在中国鲟身上,再加上当时经济有限,所以就忽略了。

到1996年,长江白鲟才被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而对于长江白鲟的实质性救援工作,比如水声探测、人工生殖技术研究等等,也是在2006年以后才开展,但为时已晚。

就算设立保护区,对于像长江白鲟等大型动物而言源源不断,因为它们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很大的栖息地、充足的食物和足以繁衍生息的种群。

一般保护区是把育肥/繁殖地区列为保护区,禁止捕捞等人类活动,这种对稳定鱼类有用,但是有迁徙习惯动物来说,效果不大,只有它们冲出保护区,就受到各种危险。

第二、水坝、发电站给长江白鲟带来伤害

1984年,危起伟第一次见到长江白鲟,但是这条鱼已经死了,它的脑袋都撞烂了,后面被渔民打捞上岸,死因无法确定,但危起伟推测,很有可能是和船只、大坝相撞而受伤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长江出现越来越多的水坝、发电站等建筑,长江水下平衡被打破。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研究显示,水坝的出现,导致全球1/5淡水鱼灭绝或者濒危,大型的水坝和水库在发电和防洪上,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它们改变水下环境,对生态平衡影响很大。

长江白鲟是洄游鱼,每年开春的时候,是成年长江白鲟的繁殖期,这时他们就会离开平时的深水区,逆流而上前往上游的金沙江产卵。

之后有部分又回到下游育肥,有部分留在上游继续生活,孵化出的小白鲟顺水而下寻找食物。

80年代期,长江干河之上的拦江大坝把长江白鲟世代穿行的洄游通过阻断,把上下游长江白鲟隔绝,虽然也可能正常繁殖、育肥,连最基本的洄游成为奢望。

而且大坝蓄水后的长江温水流等水文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程度改变,对长江白鲟产卵、育肥环境受到影响。

第三、人类过度捕捞

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对长江白鲟的年捕量高达25吨,人类捕获到长江白鲟基本都是3米左右,体重300斤。

那个时候长江白鲟还不是保护动物,抓起来都是都是用清蒸、红烧等吃法,对长江白鲟造成不小打击,长江白鲟怀卵量的确很大,但是人更加多。

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禁止捕捞。

后来人类人对长江白鲟的捕捞量变小,但是对它的食物来源的打击提高,让长江中的其他鱼类数量不断减少,作为长江中食物链顶端,长江白鲟很有可能经常饿肚子,最后被活活饿死。

最近20年长江执行季节性禁渔,但是对鱼类数量恢复效果依然不大,而且很多非法捕鱼手段越来越多,比如钓鱼、绝户网等等。

根据相关部门调察显示,长江最常见的4大家鱼繁殖数量下降90%左右,如果还不采取有效措施,到时候中华鲟、江豚等生物,也有可能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

第四、航运、沿岸采砂、排污

长江干线航货运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但是也给长江带来很多的伤害,以前长江经常经常有滚滚黑烟,而且带有刺皮的味道。

1、以前有不少货运船,因为使用劣质的柴油,尾气是一个很大的污染,货运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污染量也在不断提高。

2、水运的事故率虽然比陆运低,当遇到台风等特殊情况时,船只相互撞击很容易发生事故,如果是比较大的事故,容易对长江水造成污染。

3、以前有的船舶没有购买污水处理装置,因为价格比较昂贵,这些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导致水污染严重。

4、有的船只比较大,有的河段有汞、砷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的底泥被船只螺旋桨搅动产生污染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对水下的鱼类危害很大。

5、在长江还有很多设备沿岸采砂,这些工作的确会破坏水下环境,水下环境平衡被打破,鱼类生活受到影响。

现在监管部门对长江监管越来越大,但是以前对长江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

写到最后:水产专家危起伟研究长江珍稀动物半辈子,他也只见过长江白鲟10来次,说明长江白鲟数量不断减少。

危起伟表示,到有条件人工繁殖的年代,长江白鲟却灭绝了,导致很多老百姓都没有见过长江白鲟。

现在很多学生、专家想研究研究它,连样本都没有,真的无比遗憾,时代的发展,的确有很多生物受到代价。

没有人知道,地球上最后一条长江白鲟怎样度过孤独的一生,或许在长江底下,还有几条长江白鲟。

就像象牙啄木鸟,一度被认为灭绝,60年后重新被发现,我们都希望研究结果出现意外,这种意外带来惊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啊游,它们游过了150000000年,却没有游过2019年12月23日
又一个物种灭绝,中国淡水鱼之王未能跨入2020,除了它还有哪些?
“水中大熊猫”被猎杀到灭绝…它们没能活到2020年…
视频 | 白鲟灭绝,长江开启十年禁捕,生态危机是否也启发我们每个人改变生活的态度!
十年长江禁渔才3年,鱼就多到局部泛滥!禁十年不怕出生态问题?
长江再现神秘物种——鳤,十年禁捕:若不保护,将无鱼可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