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资本改变的中国传统:厨房里消失的猪油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但资本贪婪和残酷的本性是不变的。为了发展国力,中国选择了拥抱资本,我们有没有驯服资本?还是会成为被资本驱使的奴隶?我将写一系列文章,来盘点我们中国人被资本改变的传统,正本清源。

“都说了别再吃猪油了,怎么就是说不听呢?”

父母是从老一辈过来的,习惯了吃猪油,也喜欢吃猪油,可是这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却总是引起女儿小张的不满。在小张的眼里,猪油里含有饱和脂肪,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父母虽然没有心血管疾病,但是人老了这些疾病难免会找上门,因此总是嘀咕让父母少吃点猪油。

可尽管小张三番四次地劝导父母,但是很明显都没有什么效果。这不,在外求学的小张一回家又发现厨房里多出的一小盆猪油,一气之下就将其扔掉,和父母之间说着说着就引发了激烈的矛盾!

小时候,是家家户户还在吃猪油的时代,猪油很香、很香。长大后,就基本没有见过猪油了,厨房中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植物油。据说,是因为猪油不健康,所以植物油就“上位”了。那猪油真的没有植物油健康吗?其实,这只是资本做出来的一场局而已。让我们回顾这场长达百年的变化过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是如何起作用的。

第一阶段: 豆油成为美国第一大食用油

大豆的故乡原本在中国。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也吃豆油,但那时候的豆油属于非主流的油类,通过石碾、撞木等传统技术榨出的初级豆油,有一股子腥臭味儿,没法下嘴。因此,豆油长期是被用来点灯、照明、刷漆、涂料用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战时物资紧缺,油脂优先供应军火生产,导致民间食用油进入紧缺状态。为了扩大油料来源,美国派人到中国对高产农作物东北大豆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引种。美国的炼制技术要好于中国的传统技术,经过精炼的豆油味道虽然还是不好,但已经可以食用了。

1941年美日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切断了美国进口油料的渠道。而当时东亚和菲律宾的椰子、棕榈、大豆约占了美国战前进口油料的2/3。面对快要见底的国家油缸,美国政府动员农民种植大豆,榨出来的油难吃不要紧,关键是大豆亩产远高于同赛道的玉米、花生、亚麻籽,同时价格还不及棉籽油的一半。于是瞅准机会的油料商人开始尽情地压榨大豆。1943年,美国的豆油产量增长了62%,并超过了第二位的亚麻籽油,然后又花了一年的时间超过了棉籽油,成为了美国第一大食用油。

而后,到了50年代,油料商们通过在豆油中添加金属钝化剂或者惰性气体来掩盖异味,解决了豆油难闻的问题。战争结束以后,迅速扩张的素食快餐产业也需要大量廉价的油脂来对食品进行油炸煎烤,便宜无味的豆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加上完备的榨油工艺和产业链为豆油在全球的普及化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在这个阶段,资本创造出了新的物质财富,虽说它的目的还是追求利润,但资本起到的作用总体上来说是促进人类福祉的。

第二阶段: 抹黑猪油

在194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大量因为心脏病死亡的病例,而民众要求政府对于该现象进行相对应的政策预防。针对心脏病的成因,有两大学派提出了假说。以英国生理学家John Yudkin为首的一派认为糖类是造成心脏病的主因,但美国生理学家Ancel Keys认为脂肪才是造成心脏病的主因。

1955年起,接受糖业研究基金会赞助的Ancel Keys展开了一项著名的,称为七国研究的学术造假,将心脏病归咎于饱和脂肪。起初,他收集了22个国家的数据,但无法证明心脏病和饱和脂肪的关系,于是就将22个国家中饮食习惯为高脂肪但低心脏病率的国家(例如法国、德国、挪威、瑞典、瑞士等)删去,仅保留了七个(原始论文中实为六个)高脂肪高心脏病率的国家,得出饱和脂肪摄入越多,随之胆固醇升高会导致心脏病的结论,成功为糖业协会撇清了心血管疾病与食糖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心脏病甩锅给了饱和脂肪。

其后,在糖业资本的游说下,美国政府支持了Ancel Keys的结果,Ancel Keys的理论被广泛传播,其本人甚至成为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美国公共卫生部门也据此发布了新的饮食指南,建议采取低脂饮食,但并未对食糖提出限制。

此后的美国人民成了资本的第一个受害者,因为采取了低脂但未限制糖类的饮食习惯,反而使得美国的肥胖率与心脏病发作率上升。1990年,美国没有一个州肥胖率统计超过20%;2020年,美国35%人群被诊断为肥胖,每年约 50 万人死于心脏病,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直到2010 年后,许多研究证明饱和脂肪对心脏病没有直接影响,美国公卫部门才还给John Yudkin 公道。2015年,美国发布的新版健康饮食建议提出,不再限制美国人的胆固醇摄入量,低脂肪代替品食物、以及低脂饮食也不再被推荐。

饱和脂肪被黑化以后,低饱和脂肪的植物油就开始具有了健康的概念。由于中国人习惯使用猪油,对植物油的使用量并不大,油料商们就大肆炒作猪油有害论。由于饱和脂肪酸高达43.2%,猪油被指责吃多了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又赶巧21世纪以后,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正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这为猪油有害论在民间创造了有益的传播环境。一时间猪油从云端跌落成异端,这极大地抑制了中国人食用猪油的欲望。而西方资本凭着完备的榨油工艺和产业链轻易就占领了这一市场。这是一场资本在外国和中国的肮脏胜利。

第三阶段: 资本乘胜追击,大豆战争

2000年,美国孟山都在中国东北发现了比普通大豆种子出油量高16%的野生大豆,一年后,孟山都通过基因转接技术生产出了低成本、高产能、高转化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具备了低价向中国倾销的条件。

之前通过大肆炒作猪油有害论,已使中国对豆油的需求大增。然后再通过炒作中国需求,2001~2004年,ABCD四大粮商将美国大豆从415炒到1064(单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国大豆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等到国内的压榨企业追涨大量进货后,从2004年4月起,国内外大豆价格暴跌,短短7个月时间,美国大豆从1064跌到500,拦腰跌去一半还多。而国内的压榨企业,他们进口的大豆还在海上,价格就已经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宁愿违约罚款,也不愿收货,让卖家转卖给其他人。以孟山都、ADM、邦吉、嘉吉为首的美国企业却趁此机会介入中国市场,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控股收购了中国八成以上的压榨企业。

既然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市场,为追逐最大的利润,从2006年开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涨开始,美国大豆从500多一直涨到2008年7月的1654,对中国的影响就是:豆油从5000元/吨,最高涨到15000元/吨,豆粕从2000元/吨涨到4000多/吨。导致国内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而当时,中国几乎无能为力,因为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以主粮为主(小麦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储备很少。

时至今日,外国资本仍牢牢控制着中国的油料市场,仅ADM旗下的金龙鱼一个品牌就占据了国内4成的市场份额。中国人成为了资本持续吸血的血池。

科学界已经为猪油平了反,但媒体上对猪油的抹黑宣传仍然铺天盖地。不仅如此,贪婪的资本还在打着禁止民间榨油,进一步蚕食市场的算盘。近期有专家建议封禁农村小油坊,理由是不达标、卫生差之类,其实是配合资本布局而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猪油“甘,微寒,无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散风热,润肺。”民间也有“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的说法,动物脂肪与人体本身就更相容。适量使用,猪油比植物油只好不坏,期盼国人早日破除资本迷信,让猪油重回餐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蛋白质决定一个人的质量,而脂肪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
中粮期货程龙云:谈近期油脂油料市场走势
猪油是如何消失于餐桌的?
大豆油不健康吗?提醒:这两种油尽量要少吃!
植物油or猪油 吃哪个对身体好?
猪油是心血管“杀手”?不仅会三高还致心脏病?不敢吃猪油的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