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娥子 2016-11-10 15:18:09


因为公司要出版这本书,而我刚好是这本书的编辑,所以才开始好好地看这本书。之前看到这本书是在大学图书馆,只是匆匆地扫了一眼,也没有仔细看,可能是受书名的影响吧,总觉得又是艺术又是哲学的会比较难懂,也没有多留意,就武断地给它判了死刑,此后就一直没看过,现在想想真真是愚蠢至极。试想一下那会儿在图书馆啃《查拉图斯特拉图如是说》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有多难懂啊,或许一直也没看懂也说不一定。如今拿到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尽然错过了一本这么好看的书。

说它好看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本书和我此前看到的艺术类的书籍有者本质上的区别——丹纳个人的风格比较明显——这本书的侧重点是艺术史,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二是这本书中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包括文学、宗教、雕塑、绘画等相关领域,作为一个读书不是很多,但是酷爱读书的“文青”来说,看到书中涉及那么多的内容,不显得杂乱无章,重点突出的书是何等的荣幸。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作者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是作为一本体系完整,系统性比较强的艺术史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读再读的。

当然,读这本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傅雷先生的翻译。说实话以前很排斥《傅雷家书》,就像排斥《曾国藩家书》一样,因为我不认为按照他们的观点就能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正如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和傅雷这样的人相提并论一样,大部分父母的学识、修养远没达到听懂莫扎特的水平。这些都是题外话,还是说回本书。这本书是傅雷先生翻译的,虽然我没系统地看过傅雷先生的书,但是他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以前上文学课时老师经常提起的,所以对他的好感倍增;外加他又是自杀的知识分子之一(偏爱那些自杀的知识分子),所以不排斥认真阅读这样一本书。

第一遍阅读时看得好激动(可能跟我看的书少也有关系)。为什么这么激动呢?因为它的文字真的很美,有种想把大段大段的文字抄写下来的激动,总觉得这句好那句也好,随便放几句感受一下:
“摊开地图来看:希腊是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以欧洲部分的土耳其为底边,向南伸展,直入海中,到科林斯土峡分散,形成一个更南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伯罗奔尼撒像一张桑叶,靠一根细小的梗子和大陆相连。此外还有上百个岛屿,还有对面的亚洲海岸:许多小地方像一条繸子,一边钉在蛮荒的大陆上,一边环绕蔚蓝的海;散布在海中的一大堆岛像一个苗圃。就是这个地区哺育和培养出一个那么早慧那么聪明的民族。”

这一段只是描写希腊的地理位置而已,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观感,营造了一种想象空间,避免了常见的枯燥乏味的地理描述。而像这样的文字全书俯拾即是。

“他们的建筑物充满刚强,快乐,开朗,典雅自然的气息,正好和山北(阿尔卑斯以北)的大教堂像七宝楼台一样又繁琐又宏伟的结构,沉痛而庄严的境界,阴暗和变幻不定的光线,成为对比。——同样,就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们那种像歌唱一般的音乐,节奏清楚,便是表现壮烈的情绪也优美悦耳,正好和德国的器乐成为对比:前者的长处在于对称,圆润,抑扬顿挫,流畅,华丽,明净,界限分明,赋有戏剧天才;后者却那么博大,自由,有时又缥缥缈缈,最能表达幽微的梦境和深切的感情,抒写严肃的心灵在烦闷与孤独的摸索中间,窥测到宇宙的无穷与‘他世界’时的说不出的意境。”

对于敬畏文字、对阅读有更高要求的人来说,光是看着这样的文字就是一种享受,更何况这还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的重点是内容,全是妥妥的干货啊!原谅我读书少!

整本书由五编构成,开篇就讲什么是艺术品,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注意这是统领全书的观点,也是区别于同类书的最大的特点,即环境决定论。这与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很深,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哲学领域,他又深受黑格尔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决定了本书的主要观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其后的三编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都是以此为基础所做的佐证。第五编算是丹纳艺术观点的一个总结,其中涉及很多文学大师及其作品,与第一编首尾呼应。

纵观全书:体例完整,行文流畅,观点鲜明;加之傅雷先生如诗一般的语言,使得这本书读来没有沉闷枯燥的感觉,只有精神的愉悦和满足感。而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二编和第四编的内容,下面就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例,讲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涌现出了诸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乔尔乔内、提香、柯勒乔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为整个人类的艺术发展树立了标杆,此后很难有一个时期或是国家能缔造出如此伟大的艺术,产生如此耀眼的群星,正如书中所说,“以前艺术还在抽芽;往后艺术已经凋谢”,“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画家却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种族,一批庄严健美,生活高尚的人体,令人想到更豪迈,更强壮,更安静,更活跃,总之是更完全的人类”。

在这一编中,丹纳就从环境决定论出发,探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生和发展,带领读者走进产生伟大艺术的环境。首先是种族,你没看错,就是种族!作者在书中提到,意大利人的想象力是古典的,属于拉丁式的,属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一类:了解人比了解自然多,了解文明人比了解野蛮人多;善于表现了思想与形象之间的自然关系。而且意大利更南方式,更富于艺术家气息更善于掌握形象,拿手杰作是处理那些诉诸于感觉的形式,也就是音乐与绘画。这个天生的才具在民族发源的时代就显示出来,贯穿在他们的全部历史中间,等到15世纪末,一遇到有利的形势,就产生大批杰作。

其次,社会风气的影响,在艺术家家族周围,有无数的鉴赏家,保护人,购买者,以及广大的群众,不仅包括贵族与文人,也包括工匠,僧侣,平民;风气之盛使那个时代的高雅的鉴别力成为自然的,自发的,普遍的东西,整个城邦都参与艺术家的创作。所以我们不能把文艺复兴期的艺术看做是幸运与偶然的产物。

第三,时代。意大利最早出现从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过度到近代精神的转变。他们有绝顶聪明的头脑,易于接受文明。他们的审美是天生的,热烈的。只有在这个国家,你能听到普通的老百姓对着一所教堂或一幅画发出这样的感叹:“噢!天哪!多美啊!”十二世纪时,他们已经摆脱犷悍的野性,学会一些罗马人的聪明文雅,保存着典雅的语言和礼让的古风,甚至城邦的宪法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学到罗马人的长处。十三世纪时,意大利人还讲拉丁语,老百姓讲着初期意大利语的同时,仍旧懂得古典语言。

从制度,风俗,语言,艺术上面看,在中世纪最阴暗最艰苦的黑夜里,古文明已经在这块土地上挣扎出来,苏醒过来;野蛮人的足迹像冬雪一样消融了。

我们再看看欧洲其他国家在干什么。那个时代,英国才结束百年战争,又开始惨无人道的玫瑰战争,到1550年为止,英国只有猎人、农夫、大兵和粗汉。乡下绅士住的是草屋,涂着最粗糙的黏土,取光的窗洞只有格子,没有窗子。中等阶级睡的是草垫,“枕的是木柴”,杯盘碗盏还是木头的。德国正爆发极端残酷的胡司党战争,贵族愚昧而又蛮横。至于法国,15世纪正是它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英法战争1337—1453),直到15世纪末,国内的优秀人士,所谓贵族,只是粗野的蛮子。总之,整个欧洲还处在封建制度之下,人像凶悍有力的野兽,只知道吃喝、打架、活动筋骨,而意大利差不多已经成为近代国家了。

第四,文化属性。就绘画而言,要产生文艺复兴时期这样伟大的艺术,除了以上的条件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文化属性。

我们先来看看欧洲其他几个国家的文化属性。德国是一个创立形而上学和各种主义的国家,对于高级的抽象的理论的爱好,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比得上德国。正因为如此,太多的玄想妨碍了绘画艺术,德国画家把形象与色彩附属于思想,他们的作品是象征性的,那些最伟大的画家只是迷失在绘画中的哲学家,他们擅长的是向理性说话而不是像眼睛说话。

再看英国,那里气候酷烈,竞争激烈,生活方面的要求很多,即便是贵族、绅士、富翁,闲暇时间也不多;他们忙忙碌碌,有很多束缚,心思都花在政治、宗教、权势、信仰方面,绘画和其他感官艺术都被放在次要位置。大家想的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时间关心艺术。艺术更多的成为一种古董,只供少数鉴赏家研究。

而在法国,昂贵的生活开支和不断向上爬的欲望,对于美丽的裸体,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法国绘画感受太薄弱。而且巴黎人口众多,人们常常显得过分兴奋,精力过分消耗,这些征象,有时对艺术有利,但损害艺术的时候居多。

15世纪的意大利,情况却完全不同,没有上百万的人挤在一个地方,只有较少的城邦;其中没有野心的竞争,好奇心的骚扰,精力的集中,过度的活动。一个城市是社会的精华所在。并且当时的人对舒服的要求不大,他们的奢侈在于美而不在不安乐;他们心里想的是柱头和人像的高雅的布置,而非廉价买进一些古董,半榻和屏风。这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那时的人比现代的欧洲人和巴黎人精神更平衡,形象没有受到观念的损害和抑制。因为,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映像变形、分解、消失;代替映像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儿;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精神状态。

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环境,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样将各种空前绝后的形势混合起来,这些情形使凝视来世的眼光重新转到现世,追求人间的幸福代替了对天堂的渴望。同时,由于雕塑的榜样,透视学的发现,解剖学的研究,造型技术的进步,肖像画的应用,油画的发明,绘画关心到真实的血肉之躯。到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时代,人的眼界扩大,思想成熟了,在复兴古学之外又产生民族文学,从希腊精神发展为异教精神,这时候绘画才从正确的模仿过渡到美妙的创作。后来,异族的侵略和与日俱增的苦难,把意志的活力消耗完了;君主政体,宗教迫害,学院派的迂腐,把天生的创造力加以正规化和削弱了;风俗习惯变成雅驯,精神上沾染了感伤情调;画家从天真的工匠一变而为彬彬有礼的绅士;铺子和学徒的制度被“画院”代替;艺术家不再自由放肆,诙谐滑稽,而变成一个侍臣,处处讲礼法,守规矩,存着一肚子的虚荣;这时绘画便开始变质,在柯勒乔的手中显得软弱无力,在米开朗基罗的后继者手中失去热情。

环境与艺术就这样相辅相成,伟大的艺术和它的环境同时出现,环境的酝酿,发展,成熟,腐化,瓦解,通过人事的扰攘动荡,通过个人的独创与表现,决定了艺术的品质。因此,可以说,要想重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除非时代的潮流再来建立一个同样的环境。

最后,摘抄一段我很喜欢的文字:一个民族永远留着他乡土的痕迹,而他定居的时候越愚昧幼稚,身上的乡土的痕迹越深刻。赤手空拳,知识未开化的人只能受环境的包围,陶冶,熔铸;他的头脑还像一块完全软和而富于伸缩性的黏土,会尽量向自然界屈服,听凭揉搓;他不能依靠他过去的成就抵抗外界的压力。

摘抄这一段文字主要是想说一下为什么要读书。好多人说读书又不能赚钱,读的少了还不如不读;读的多了又曲高和寡,在别人眼里都成了老古董。但我还是想说,多读书,尤其是读经典书籍总归是没错的。的确,在当今社会,读书不能立刻让你赚到钱、很快买到房子。但是读书可以武装你的思想,能够让你明辨是非,在这个大师满地走,教授多如狗的年代,你至少还会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力,不会人云亦云的活着。在我看来思想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
©本文版权归 娥子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雷与“她”,相见恨晚 06
通过艺术的形式,探讨哲学的本源
穿越时空的艺术哲学
天天快报
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达·芬奇的成功秘诀
欧洲的故事07——黑死病与文艺复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