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猴哥带你读懂史记第四十七讲:汉武帝的第六波地理大开拓
.

  第四板块、《史记》中的六波地理大开拓

  第四十七讲、汉武帝的第六波地理大开拓

  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是《史记》里的第六次地理大开拓,这次开拓的主导者是汉武帝。

  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你肯定熟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后人经常把他和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以此彰显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他接手的并不是一个强盛的帝国。实际上,在秦帝国崩溃之后,中原世界的版图在南、北、东南三个方向上都严重的缩水,汉武帝初期的版图,根本无法与秦帝国相比。

  但是,汉武帝却通过自己的布局,一方面通过军事打击,将匈奴重新逐出耕牧分界地带,恢复了秦始皇的帝国疆域;另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对中原之外更广大的地区进行了探索,填补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绿洲世界,乃至西南高原地带的认知空白。汉王朝在他的手上,不仅在疆域上超越了秦帝国,而且突破了农耕文明区的限制,将草原、农耕、绿洲等多个文明区块纳入了统治。

  听到这里,熟悉历史的同学可能就要提问了,在《史记》中,写汉武帝的《今上本纪》失传了。既然失传了,又是怎么从《史记》中读出这种信息的呢?

  其实,这正是读《史记》最有意思的地方——《今上本纪》没了,但我可以用《史记》中的其他篇目,给你拼凑出汉武帝时代地理大开拓的景象。

  接下来,我就借助《史记》中的《匈奴列传》《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这三篇,给你讲讲这一次的地理大开拓。

  汉武帝的困局

  要想弄清汉武帝的开拓,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秦帝国覆灭后,汉王朝的疆域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事实上,汉武帝十六岁登基时,中原王朝的战略环境相当被动。

  一方面,在秦帝国崩溃之后,中原王朝的疆域出现了严重缩水。在南方和东南方向,今天的福建、两广地区,趁中原大乱,从华夏体系之中独立出来,组建了南越、东越等多个国家。而在北面,匈奴势力趁机南下,重新控制了阴山-鄂尔多斯地区,等于是秦始皇在北击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在耕牧分界线上取得的优势地位也丧失殆尽。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太少。

  其实,即便是秦始皇,他完成的也不过是农耕世界的大一统。秦长城的西部端点,在今天甘肃省的临洮。至于临洮之外的广阔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国家,和匈奴关系如何,中原人都是不清楚的。

  汉武帝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爷爷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通过著名的文景之治,让汉王朝的国力得到了极大改善,基本具备了跟匈奴对抗的实力。但如何夺回失去的领土,如何破局,对汉武帝和他的智囊团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挑战。

  从耕牧分割线到河西走廊

  想要了解汉武帝在帝国北部的开拓,我们可以从《匈奴列传》里面找到线索。

  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汉匈关系还能勉强维持老格局。但是,随着马邑之战的爆发,汉王朝和匈奴,双方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之中。

  汉朝大将卫青引兵北上,在汉武帝元朔二年,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等势力进行了突袭,重新夺回了耕牧分界线上的控制,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至此,汉武帝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北部边境的开拓,但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对战却远远没有结束。

  匈奴兵力依然强大,他们不甘心失去耕牧分界线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企图夺回这里的控制权,双方在边境的征战一直持续。

  今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史记·匈奴列传》)

  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馀万。於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汉亦弃上谷之什辟县造阳地以予胡。是岁,汉之元朔二年也。(《史记·匈奴列传》)

  一直到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的张骞回到汉王朝,汉匈之间的攻守关系,才真正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内容,被司马迁记录在《大宛列传》里。

  跟《匈奴列传》不同,《大宛列传》开篇就是从张骞写起的。

  当时,汉武帝从一些叛逃到中原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草原上曾经有一个比匈奴还强大的国家,名字叫月氏。但是,在匈奴的连续打击下,月氏王被杀,头骨也让匈奴做成了装酒的器皿,月氏国也不得不一再向西迁徙。因此,月氏国上下一直在等待机会,向匈奴报仇。

  得知这个消息后,汉武帝立刻行动起来,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跟大月氏联手夹击匈奴。张骞一行人,一路上历经千难万险,先是在经过匈奴领地的时候被困住,十年后才从匈奴手中逃脱,好不容易找到了大月氏。可惜此时,月氏早已经无心向匈奴复仇,双方未能实现结盟,张骞无奈回到中原。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史记·大宛列传》)

  从直接目标上看,张骞的行动失败了,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张骞的西域之行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张骞并不是两手空空回国的,此时的他,已经搜集了西域的大量资料,包括大宛、大夏、康居等过的信息和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张骞的描述,中原王朝发现了一个微妙的中间地带,这个核心地带自东向西共有四个大的绿洲区,连通中原和西域,而在这个核心地带的南北两侧,则各有一条山脉,分割了草原和雪域高原两大文明区。这个地带,就是河西走廊。

  以前,这里属于月氏国的控制范围,后来被匈奴夺走。现在月氏放弃了对匈奴复仇,也意味着,月氏国放弃了对河西走廊的统治,其实对汉王朝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如果汉朝能赶走匈奴,就可以成为这个战略要地的新主人,彻底折断匈奴的右臂。

  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史记·大宛列传》)

  于是,汉武帝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又经过五年的准备,正式启动了针对河西走廊的攻略作战方案。

  这一次的指挥官,就是著名的少年英雄霍去病。霍去病率领一万名骑兵,在春天出兵,转战数千里,歼灭了匈奴在河西走廊地区70%的野战兵力。到了夏季,霍去病在得到汉王朝的增援后,进一步扩展战果,深入祁连山脉,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附近的整个绿洲地带。而匈奴势力,在节节败退之下,被迫退回了更遥远的草原。

  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馀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馀人。(《史记·匈奴列传》)

  因为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让中原之外的辽阔世界,全面地呈现在汉武帝的面前。而汉王朝的高层,也正因为攻克了河西走廊这个战略核心,成功击败了匈奴,不仅守住了北部边境,更完成了帝国西部边境的重大开拓,将帝国的统治范围扩展到了绿洲世界。

  开拓西南

  当然,除了北部和西部,在西南方、南方、东南方和东北方,这些战略方向上,汉武帝也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探索。其中最重要的,还要数汉武帝在西南方向的开拓。不过,这一方面的内容,我们得从《西南夷列传》里面寻找线索。

  在今天课程的开头,我给你讲了,汉武帝接手的是一个疆域严重缩水的帝国。其中,今天的福建、两广地区,趁机独立,组建了南越、东越等多个国家。其中,南越国的势力最为强大。

  在汉初,汉高祖刘邦刚刚建国,百业待兴,没有能力收服南越国,只能跟南越国维持友好的邦交关系,承认南越的独立地位。但随着汉王朝国力的强盛,汉朝的统治者开始重视南方地区,企图再次把南越国纳入统治。

  但是,从当时的地理条件来看,中原王朝想直接南下进攻南越国十分困难。因为如果汉军直接往南走,首先就要翻越五岭,而且,即便成功翻越了五岭,从长江到五岭之间也非常荒凉,行军极其不便。

  那么,从汉王朝所在的黄河流域,想要发兵南越,有没有其他路径了呢?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使臣唐蒙,还真就发现了一条可行的路线。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在张骞使团出发四年后,一个叫唐蒙的汉朝使节,在南越国的宴会上,偶然发现了四川的高级特产,蒟(jǔ)酱。

  唐蒙看到蒟酱的那一刻,便认定,四川跟珠江流域之间,肯定有一条中原王朝没有发现的通道,才能实现物资的流通。而如果能找到这条新的交通线,汉王朝就可以从四川出发,直通南越。这是征服南越的一条奇计。

  南越食蒙蜀蒟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蒟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

  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 上许之。(《史记·西南夷列传》)

  汉武帝立刻采纳了唐蒙的这个建议,并任命唐蒙为郎中将,带领一千多名将士,以及负责粮食、辎重的人员一万多人,以四川为基地,寻找迂回进入岭南地区的道路。

  但是要想在南方的群山中开辟出这样一条道路,难度超出想象。事实上,这个行动最后也失败了。

  但这个失败的行动,却客观上,在四川给汉军留下了一个前进基地。后来张骞出使大宛国,偶然发现西域有来自四川的土特产。于是,汉武帝又恢复了西南开拓,目的是寻找从四川通往西域,乃至中亚的新道路。

  然闻其西可千馀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者或至焉,於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罢之。及张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史记·大宛列传》)

  在开拓的过程中,路线误打误撞发生了偏转,汉军无意间深入了云贵高原,在昆明驻兵屯田,奠定了日后与雪域高原文明区深入交流的基础。司马迁也是在这次开拓中,作为使节登上了云贵高原,见证了昆明等地纳入了中原王朝版图的过程。

  另外,虽然没有找到从四川去南越国的道路,但汉武帝最终还是通过武力征服,将福建和两广地区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基本恢复了秦王朝的南部边界。而且,除了西北和南边,汉武帝在东部还一度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设立四个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到这里,我才算帮你把汉武帝的这次地理大开拓,梳理得差不多了。

  这一次的开拓,让中原王朝真正走出了单一的农耕世界,建立了一个囊括农耕、草原、绿洲三大文明区的庞大帝国。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的植物、商品、技术,不断穿过河西走廊来到中国,中国的植物、商品和技术,也不断走向世界。汉武帝时代,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充满了进取精神的探索时代。

  总结

  好,最后我来给你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这一讲,我首先还原了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的战略困局,给你指出了汉朝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知识信息层面的双重困境。第二,我给你分析了汉武帝的破局之路,他通过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向北夺回了耕牧分界线,向西控制住了河西走廊,将统治范围深入到了绿洲世界;在西南方向上,则驻兵云贵高原;而且还在东北方向上,将势力范围拓展到了朝鲜半岛。中原王朝开始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将足迹迈向更广大的世界。

  最后, 请你谈一谈,我想请你说说,你还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著名的对外交流事件?

关键词:猴哥带你读懂史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较文学史||西汉时西域同中原的文学艺术交流(上)
秦汉史十五讲 第四讲 ----- 第六讲
汉武帝对“西南夷”二次大规模的开拓,最终让“西南夷”被汉所控
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位
他和刘邦同年同月生,手下建立一国至今独立,子孙却说先祖不存在
司马迁笔下的那些异域民族,原来有不少和我们同一个老祖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