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坑害孔子的人》011-别解“栖栖者”
《论语》原【第14篇宪问第32章】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杨伯峻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四处奔波、到处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想显示口才,只是因为痛恨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才不得不如此。”
【钱穆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丘呀!你为何如此栖栖遑遑的,真要像一佞人,专以口辩取信吗?”孔子对道:“我不敢要做一佞人,只厌恶做一固执人而已。”
【李泽厚译文】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为什么老这样忙忙碌碌到处奔波?这岂不是想凭口舌取胜吗?”孔子说:“我不是敢逞口舌,而是恨顽固不化。”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为何理会这些整天叽叽歪歪的人呢?难道是卖弄口才吗?”孔子说:“不是卖弄口才哪,而是因为恨(这些人太)固执。”
【游梦僧意译】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啊,为何理会这些整天叽叽歪歪的人呢?人家只是随口唱几句,你就要下车与人理论,难道是卖弄口才吗?”孔子说:“不是卖弄口才哪,而是因为恨这些人太固执(,总是认为礼崩乐坏的世道非人力能够改变。我想跟他们理论,改变他们这种固执的观念而已)。”
【详解】读完《论语》此章的解读,你会惊叹于《论语》编撰者的机智。
上文,咱解读了《论语》【18微子篇05】,说的是楚狂以唱歌的形式来批评孔子“何德之衰?”本僧说了,孔子的车里还有一个神秘人物。
可惜,车上的神秘人物,不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美人南子,而是个糟老头——微生亩。何以见得是糟老头?在非常注意礼仪的当时,如何称呼别人是很讲究的,别人的名字可不是乱喊的。能喊孔子的小名“丘”的,其必比孔子年长。
前文,本僧说了,解读“楚狂”篇,就是为了引出本章的解读。因为没有前文的铺垫,要想读懂《论语》此章,几乎是不可能。正因为孤立地解读,杨钱李三老就没把本章解读正确。
微生亩:姓微生,名亩。
史料没有此人的相关记载,历代解论者认为他是一个隐者。按《论语》里所描述的,隐者都不屑与孔子对话。由此,本僧推测其非隐者,常人也,比孔子年长,与孔子有些少交情。
关于微生亩,咱就不考究了,因为不影响解读。
谓:说,对……说。
微生亩谓孔子曰:微生亩对孔子说。
丘:孔子的小名。
古时,不能随意呼人名的,否则就是对人的不敬,除非你比他年长或辈份高。比如孔子可以直呼子路为之名“由也”,反过来,子路是不能称孔子为“丘”的。
从微生亩对孔子的称呼,可推知其比孔子年长或辈份高,且交情不错。
为:动词,做,作,干,搞。此章为“理会”。
是:此,这,这些,这个。
栖:《说文》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禽经》陆鸟曰栖,水鸟曰宿,独鸟曰上,众鸟曰集。
栖栖者:话语多且言而无实的人——整天叽叽歪歪的人。
栖栖者,历来解读为“奔波忙碌”。如《论语注疏》中写道:“栖栖,犹皇皇也”。杨钱李三老便作此解读。
“栖”,《说文解字》栖,日在西方而鸟栖也。在农村的人都知道,鸟儿日落栖息时,都会叽叽喳喳,吵闹不已。《论语》此章,微生亩即取其意象,用“叽叽喳喳”来形容“歌而过”孔子的楚国狂人。
《论语》中,许多叠用词均很难在其他经典书籍中找到,如“行行”、“申申”、“滔滔”等。要想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只能靠《论语》上下文。这是解读《论语》难中之难。
与:通常居于句子后,表示反问。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孔丘你为何理会这些整天叽叽歪歪的人呢?
楚国狂人用“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来批评孔子,孔子就下车,意欲找人说道理。微生亩见状,自然是不理解:“疯疯颠颠的狂人,就在你车旁叽叽歪歪几句,你有什么必要去理会呢?”
无乃:莫不是,难道是。表示委婉的反问。
佞:能言善辩。《说文解字》:佞,巧谄高材也。结合《论语》相关篇章,如“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又如“不有祝鮀之佞”(祝鮀以能言善辩见史)。
无乃为佞乎:难道是卖弄口才。
微生亩认为,孔子为了一个在车边叽叽歪歪几句的狂人,就要下车意欲与他交谈,目的只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口才。
敢:副词,谦辞。比如“敢问兄台贵姓?”。无义。
所以,“非敢为佞也”,实际直接说“非为佞也”即可。这里,按微生亩敢叫孔子的小名“丘”,就知道,其为孔子的长辈。故孔子在回答他的时候,用了谦辞“敢”。
非敢为佞也:不是为了卖弄口才。
疾:厌恶;憎恨,恨。如“疾恶如仇”。《孟子·梁惠王上》:疾其君者。
固:固执,专一。先秦·列子·《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论语》【09子罕篇0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固”即用此意。即孔子不固执,闻义能徙。
那楚国狂人固执于什么呢?他所固执的,也是所有隐者所固执的。就是认为当今时世,礼崩乐坏,道之不行,已成定局,回天乏术,再想推行王道,恢复周礼,那简直是痴心妄想。故他们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都极力劝他像他们一样避世隐居。
楚国狂人歌词中的“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表达的,就是这种固有观念。
而这些观念,孔子所“疾”的,并且疾而欲改之,是故是隐者,孔子都“欲与之言”,以图改变隐者的固执观念,劝他们出仕。但没人理会他,都懒得跟他说话,如楚国狂人“趋而辟之”,更有甚者,如长沮和桀溺,子路去问渡口的位置时,知道是孔子一行人之后,他们都不愿意指路。
纵观《论语》全书,所有隐者都认为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都不屑与之为伍。《论语》记述隐者数个,目的也就一个:例证孔子所说的“莫我知也夫”(没有人懂我),突显孔子为了弘道天下,而敢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贵精神。最终,让有志于成为君子,甚至圣人的人效仿学习。
为什么孔子不认为“不可为”,用《论语》的话就是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坚信“人能弘道”,故人可以改变无道的世界,勉励君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无道的社会;相反,隐者们则认为“道弘人”,所以,他们则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最后,我们不得不感叹于《论语》编撰者的巧妙手法:孔子听闻楚狂人的歌声后,下车欲与之言而不得,最终,所有人都不知道孔子到底想说些什么。这里,用微生亩的一句问话,就把孔子“欲与之言而又未言”之言,表达了出来。
可惜,千年以来,就没有人看得懂。
此章解读完毕。下面再说说题外话。
《论语》【18微子篇0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14宪问篇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通行版《论语》把这两章分列在十四和十八篇,而且次序倒了过来。而实际两章是顺承关系,不把它们组合理解,势必会误读“微生亩”章。
是故,要想正确理解《论语》而不致于误读经典、坑害孔子,必须在解读前,理清章句次序,然后结合上下文来解读。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解论之<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第14篇宪问第32章原文】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游梦僧直译】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为何理会这些整天叽叽歪歪的人呢?难道是卖弄口才吗?”孔子说:“不是卖弄口才哪,而是因为恨(这些人太)固执。”
【游梦僧意译】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啊,为何理会这些整天叽叽歪歪的人呢?人家只是随口唱几句,你就要下车与人理论,难道是卖弄口才吗?”孔子说:“不是卖弄口才哪,而是因为恨这些人太固执(,总是认为礼崩乐坏的世道非人力能够改变。我想跟他们理论,改变他们这种固执的观念而已)。”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宪问篇》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3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论语14.32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论语】宪问篇(32)眼光浅又喜欢乱评论人是社会通病
千里马的品德——《论语》学习366-36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