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的仁义思想(2)


  “义”即是“仁义”,是诸种美德的概括,所 以,在儒家的典籍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常把“义”与“利”对举。这里的“义”表示道德情操,“利”表示物质利益。在如何对待“义利”关系上,体现着一个人 的道德素质。“见利思义”、“以义取利”者是有道德的人;若能“见义勇为”,牺牲个人利益,做到“利他”者,成就公利者就是一个德行高尚的人;若“见利忘 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者,就是德薄操浊的小人。正是因为这样,普遍百姓非常鄙视“见利忘义”的小人,十分推崇那些见利思义、深明大义、舍己救 人、公而忘私、德高行洁的君子。“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行不为”,成了有道德的仁人的生活准则。“义”成了一切美德的代名词。

  长期以来,对儒家思想误解和歪曲之甚者,莫过于“义利之辨”。不少的学者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都认为,儒家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只讲“义”,不讲 “利”。这种偏见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是“左”的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是“复辟 奴隶制的祖师爷”。或者认为“儒家是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封建主义服务的”,因而是反动的,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历史垃圾,等等。由于长期用“左”的 观点批判孔子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因而,认为儒家只讲“义”不讲“利”的偏见在普通民众中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驳对孔子义利观的歪曲

   人们歪曲儒家只讲“义”不讲“利”的主要根据之一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引自《论语·里仁》。这句话。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将 这句话翻译为:“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这里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君子”是指有德行的人,“小人”是指缺德的人。所 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道德高尚的人深明大义,善于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不自私自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德浊操薄的人,不明大义,只晓得个人的 私利,甚至损人利己。在孔子的这句话中,丝毫不含有只讲“义”不讲“利”的意思。孔子历来反对“见利忘义”之利,反对自私自利之利;赞成“见利思义”之 利,赞成通过合法的手段和合于道德方式而得到的利。当今世上,见利忘义之徒,损人利己、缺德的小人比比皆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私利,生产假冒伪劣 产品,搞坑、蒙、拐、骗,甚至偷盗、抢劫,杀人越货,难道称这些人为“小人”,说他们只晓得“利”有什么错吗?正是这些人只晓得“利”,不晓得“义”,缺 德,才能干出种种无耻勾当来。难道他们所获得的非法之利、缺德之利也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吗?难道你能说孔子所批评的“小人只懂得利”不对吗?

   孔子也追求利,但必须是合于“义”的利。孔子说,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社会地位的高贵,是他所向往的,如果运用合于道德的手段得到了,也愿意接受,否则他就 不接受;生活的贫穷和地位卑贱,是他所厌恶的,如果运用不道德的、卑劣的方法摆脱了贫穷或者获得了地位,他也是不愿意干的。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而求得富贵, 孔子是反对的。“利”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求得,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引自《论语·述而》。为了求得富裕的生活,即便当一个市场 上守门的小卒,孔子也愿意干,因为这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获得富裕的,是合于“义”的。孔子还鼓励他的学生去做官,求得合理合法的俸禄。孔子说:“事君,敬 其事而后其食。”引自《论语·卫灵公》。为国君工作,要认真负责,而后得到俸禄。孔子在回答子张问如何求得俸禄时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 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引自《论语·为政》。孔子认为,“慎言慎行”,就能减少错误,获得成功。要多听,对于有疑问的地 方,要加以保留;其余可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来,就能减少错误。多看,对于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可靠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失误。这样就能 获得俸禄了。孔子还认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不去为国家做事求得俸禄,还处于贫困状态是可耻的。但是,孔子强调为官必须勤政廉洁,如果为官不仁,帮助 统治者聚敛财富,剥削民众,这样的人做官,孔子是极力反对的。据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 孙氏本来已经非常富裕了,而作了季孙家臣的、孔子的学生冉求还帮助季孙氏聚敛财富,剥削民众。孔子说,这小子已经变质了,他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大张旗 鼓地攻击他。孔子之所以号召他的学生攻击冉求,是因为冉求变得不“义”了,为了季孙氏的私利而刮削民众。从以上所述可见,孔子并不反对个人的利益。他所强 调的是一切都要合于“义”,合于“义”的“利”就是善,就是美。否则,就是邪恶,就是丑。在孔子看来,“义”是获得物质利益的道德指导原则。

   更重要的是,孔子提倡公利。首先他强调“富民”。“富民”是孔子管理思想的重要目标之一。一次,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看见卫国人口众多。孔子感 叹地说:“庶也哉。”冉有问道:“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说:“富之。”冉有再问:“既富也,又何加焉?”孔子再回答说:“教之。”这就是孔子有名 的“庶富教”。“富民”一直是儒家关心的社会课题。孔子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引自《论语·宪问》。提高自身的修养来使老百姓得到安乐,尧 舜大概还没有完全做到。如何才能使百姓安乐呢?最重要的是要实行富民的政策;其次还要“博施济众”。这是孔子实现他的管理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子贡问孔 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由病诸!”引自《论语·雍也》。孔子高度评价“博施济众”的行 为,这样的人不只具有仁德,而是达到了圣德了。孔子还主张要“使民以时”,不要耽误了农业生产,以利物质财富的创造。人民只有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满足,才能 有所安,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可见,孔子是提倡社会的公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雍也篇》儒家的分配制度
《论语》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
《论语讲义》——雍也第六(2)
群书治要360 (4) 为政
儒家:成圣,人格、君子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儒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