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对利、命、仁三者持什么态度?

《论语》感悟(一七二)

原文: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9.1孔子很少谈到利和命,赞许仁。
感悟:本章阐述了孔子对利、命、仁三者的态度。对于本章的断句和解释,学者历来仁者见仁、智者风智,莫衷一是。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刘宝楠认为“利命仁三者。皆子所罕言。而言仁稍多。言命次之。言利最少”,因此对本章的解释是: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与”表并列关系,被译为“和”的意思。
第二种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将本句译为“孔子很少讲利。许命,许仁”,认为孔子反对“利”,肯定命和仁,在这里“与”被译为“赞许”之意。
第三种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孔子讲利少,因为他重义轻利;讲命也少,因为天命难言;讲仁很多,因为他推崇仁。因此将这句话翻译为“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命运,他赞成仁德”。第一个“与”字解释为“和”,第二个解释为“赞成”。
综括以上三种解释,可以看出学者们的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论语》中孔子谈到“利”、“命”、“仁”的次数,谈及少得便认为是“罕言”,谈及多得便认为是“赞许”;第二,对“与”的理解,在“和”跟“赞许”两种解释中展开争论;第三,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就“利”、“命”、“仁”三者出现的次数而言,《论语》中孔子言“利”6处,言“命”7处,言“仁”则达59处,的确是谈“利”和“命”的次数少,谈“仁”的次数多,况且论语中“与”既可以解释为“和”,也可以解释为“赞许”,如“吾与点也”,因此笔者赞同第三种意见。
孔子“罕言利与命”,只是说它谈论的次数少,并不能说明他不赞许“利于命”。《论语》中孔子在谈到“利”时,大多是和“义”联系在一起的。如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等。可见,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追求利,他曾经赞许子贡“亿则屡中”,但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反对“唯利是图”,当利和义发生矛盾时,甚至要“舍生取义”。
对于“命”,孔子也并不反对,只是说不清而已,所又也很少谈论。在《论语》中,孔子谈“命”有7处,其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死生寿夭,即性命之命;一种是穷达祸福,即命运之命。其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就是讲这两种命。孔子是顺应天命的,特别是生死之命,纵使无可奈何也只能顺应天意。当冉耕身染重病时,孔子探望他,只能悲痛地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孔子认为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认为自己的主张能否实行在于天命,而天命并非公伯寮可以改变的,因此孔子非常敬畏天命,他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将“天命”与“大人”、“圣人之言”并举,强调都是君子要敬畏的东西。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因此孔子必然多言,并对此持赞成的态度。孔子不仅要求他的学生个个成为志士仁人,还要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到处宣讲他“仁政”理想,因而《论语》中,“利”、“命”、“仁”三者所提及的频率最高的就是“仁”,并非如有些学者所说,孔子难以给“仁”下定义,故少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9-1)
再读《论语》:子罕第九.1
9.1“利”、“命”、“仁”关系解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典故详解: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学习心得分享1:《论语》季氏篇第八、子罕篇第一
​孔子罕言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