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不能热衷于“打卡网红”,要把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放在首位


城市更新正推动城市走内涵式、集约型、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物理空间而言,城市更新主要集中在产业空间的更新、公共空间的更新和居住空间的更新三大领域。在上海,产业空间的城市更新无论从时间上、数量上,还是在成效上,都居全国领先,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八号桥系列、锦和系列、田子坊、M50、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艺仓、创邑系列、德必系列、龙美术馆、张江国创中心、长阳创谷、智慧湾、上海玻璃博物馆等等。同时,商业空间的更新改造也方兴未艾,K11、淮海TX年轻力中心、X11等相继面世。这些老工厂、老仓库、老码头、老堆场、老商场经过更新改造,变成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新文化和新人群的新空间,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产业空间的更新之所以能够大规模、持续性地展开,最根本的原因是遵循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逻辑,顺应了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律,企业有动力、市场有活力、项目有效益。

居住空间的更新看,除了量大面广的老旧小区主要是增加功能、完善配套、优化环境等外,重点是要解决历史遗留的一批旧区改造“硬骨头”,这种城市更新情况复杂,难度大,困难多,但又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上海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由上海地产集团担纲,与相关区成立城市更新公司,按照“一地一策”、“留、改、拆、建”并举的办法,处理好保护传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用“政府主导国企统筹市场参与综合平衡”的机制,加快黄浦、虹口、静安等成片旧区改造的步伐。

再来看公共空间的更新,这方面主要有两块:一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大量公共设施,包括公园、文化体育场馆等,本文在此不作阐述;二是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或闲置空置、或功能单一、或功能市民不能共享的各类空间。随着城市更新理念和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空间被释放出来,成为服务市民、市民喜闻乐见的“新天地”。同时,各区、镇和街道在公共空间更新改造方面也积累了许多成功案例和经验。如徐汇滨江龙美术馆一带,已成为市民休闲、社交、娱乐、健身、遛狗的好去处,延绵千米的草地上,数百架帐篷错落排开,三五成群的人们席地而坐,谈笑风声,这种过去只能在伦敦、巴黎见到的场景,如今在上海也成为常态;如在长宁中环高架,由洛克公园运营的十几个室内外篮球场、足球场让原本空旷无人的地方顿时活力四射;在南北高架蕰川路大桥南北两端的桥下,也已被篮球、射箭、足球等健身和休闲设施所覆盖,成为周边市民每日必去的“社区客厅”;再如在新华路上,有个叫“新·境”的公共空间也是别样风味,这块不大的闲置空间现在成了周边居民很喜欢来坐一坐的“世外桃源”,“小而静”、“小而雅”、“小而美”。

图片来源:洛克公园RuckerPark

不过,在加快推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改造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和防止一些倾向,如热衷于做成网红打卡地,忽视了更新的根本目的;偏重于追求所谓设计感,忽视周边居民需求的实用性;注重前期投入讲究“高大上”,忽视今后运维成本和可持续性等等。

以往政府投资的一些公共设施,尤其是文化体育类场馆中,的确存在被不少人戏称的“四血工程”,即:政府“出血”投资建设;之后再“流血”设一个事业单位或公司,每年安排一笔财政资金;而项目本身缺乏“造血”功能,人浮于事、惨淡经营;最后老百姓了解情况后还要“吐血”。这“四血”虽然不尽准确,但也确实反映了不少政府主导的公共性项目,在投资运营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而言,这类项目往往政府既是主导也是主体。因此,从理念、定位、设计、运维等方面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考虑,使之能够既改善环境,又能满足市民多方面需求;既保证项目的品质,又能在运营上可持续。

最近有个“百禧公园”开园了,它原来是一条很长的马路菜场,近几年街道将其调整、改造建设了长约一千米的“百禧公园”,投入达9位数,一改过去脏乱差面貌,为改善周边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健身休闲空间做了一件大好事,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的一个尝试,这个项目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探讨,以便有些“硬伤”在今后项目中加以避免。

第一.名曰“公园”,“金属感”太强,在约1000米的长度中,绝大部分的视觉是金属廊桥、金属围栏和钢甲板地面,犹如置身于一艘军舰的甲板上,到处是金属廊道和围栏;有人称之为“高线公园”,殊不知纽约高线公园是非常开阔通透、一览无余的;第二.名曰“公园”,硬地太多,绿地反而成了点缀;第三.长达1000余米长的公园两侧有十几个居民小区或单位,均用高墙将公园与其分隔,居民只能从两头进入;第四.从整个钢结构空间特点以及公园日常保安、保绿、保洁、保养看,如果按投入的5-10%估算,每年的运维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当然,以上这四点不妨碍周边居民对公园开放的新鲜感,毕竟有这么一个空间要比过去没有不知好多少倍,也有闻讯远到打卡的人。总之,瑕不掩瑜,即便留有遗憾,为今后做得更好交点学费也属正常。但是如果换一个思路,即: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把周边居民的获得感,把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同时,又使今后长期运维有可持续。那不是更好吗?

设想,如果将这长约1000米,宽10-20米不等的狭长地带,用一层钢结构架空2.5米左右,可形成近2万平方米的底层空间,这层空间作为停车场,可为周边小区新辟出约600辆停车位,停车场作些分隔后直接与两侧小区相通,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同时,在架空层上面,形成了近30亩的平坦空间,在这上面至少可以一半用于灌木和草坪的种植。并可布置各种各样的健身设施甚至篮球场以及座椅小品等。而那些所谓的展示空间、活动空间,其实也大可不必放在这里,因为社区里这个“中心”那个“中心”不是少了,而是很多,是够去装那些活动的。至于金属围栏只要装在两侧即可视线也会大为开阔,这样的“上盖”才更像是“高线公园”,有绿、有坐、有走、有活动,视觉更通透,也免去了扶着围栏小心上下之困。最关键的是,在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的同时,高线公园也有了“造血”功能,按照至少500元/月的固定车位标准,以及临时停车收费,基本上可以解决运维的支出。这种既改善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又缓解周边停车之难,还能减少甚至平衡运维投入的“多赢”方案是否更实用、更受居民欢迎呢?在这方面,政府出“一血”是值得和必要的,但尽量避免落入“四血工程”的老套套。

“打卡网红”总是一时的,把为民造福的公共空间建设好、运维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获益,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不断的方法创新。


本文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撰稿:夏 雨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

 

 

*本文为原创文章

“百禧公园”刚有余而柔不足是不是一个硬伤?

作者:倪超英

听说上海普陀区的百禧公园于国庆前开放了。开放20天的百禧公园据说褒贬不一,百闻不如一见,于是决定去公园走一走、看一看。

从轨道交通3号线延安西路上车,到了曹杨路站,问地铁服务站人员,他似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公园。于是一起查百度,见枫桥路位置,他建议我再坐一站11号线,出站后左拐就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拾级而上后,发现是条天桥式的空中步道,人称“高线步道”。尽管有多个下口可以走,但还是一路走到底,竟然有约1000米之长,中间还过了一条兰溪路。在整个桥上走,可以发现,桥下有组团绿化、绿墙、花境以及小规格乔木的种植,还有些花卉布置。公园也因此被称为“高线公园”。在约1000米步道的尽头,就是中山北路3235号,对面便是环球港。回程是轨道交通3号线曹杨路站,不用再坐11号线了。


作为逛逛和体验,这样很不错;不过作为公园,却有着“刚有余而柔不足”的遗憾。

沿途小区与公园成隔壁邻居
约1000米的线路上,沿途有很多居民小区,有六层建筑有高层建筑,一个连着一个小区,这些小区与公园的关系,就是“隔壁邻居”全程都是有高墙等隔开的,居民小区与公园间,不是柔性边界,而是刚性隔断。有居民表示,如果小区与公园之间完全打通的话,彼此的干扰也太大,对小区也有安全隐患,但是这样生硬的隔开,一是太没有设计感,二是违背了生态性原则。有居民表示,如果绿篱等形式隔断,然后在小区设置门禁,这样就会好很多。确实,公园与小区间,不宜生硬的物理隔断,而应该通过园艺方式布置,并为小区设置通向公园的通道,这样既可以让居民进入公园,又能确保安全性。如长宁区的天山公园,为周边多个小区开设了通道,用门禁系统管理起来,把生态福利送到了居民的家门口。


绿量不足高温天会不会有人中暑?
有位市民说,他听说有这么个公园,今天特地赶过来看看。他说步道这个载体确实不错,但是作为公园,绿化实在太少了。虽然有树有花还有竹子,但是很多地方是蜻蜓点水,成不了气候。而且走在步道上,一般不会多次上上下下地为了那点绿化而折腾。特别是夏天,走在步道上,一点绿荫都没有,那是非常晒的,老年人应该吃不消,高温天气会有中暑的风险。


硬质景观太多有了些压抑感
走下高线步道,有功能比较丰富的休闲活动廊,篮球场是很受居民欢迎的,常有居民到此打球;一个小小梧桐花园,是这个带状公园少有的“溢出景观”地,老人们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带着孩子休闲。不过总体来说硬质景观太多了,就让人有压抑感。在公园的4号口中山北路入口处,不仅头顶有着巨型盖罩着,而且连公园的名称也是在一个硬质装置里,虽然捎带了一个上步道的楼梯功能,但是总体来说,空间里遇到的都是硬质景观。


在半开放的地下空间,是一个展览空间,这个空间,因两侧的隔离墙和“屋顶”的钢结构,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像文旅环迟迟不成环,城建困境再度来袭
上海老破小聚集地,为了翻身真的好拼!
202005-石景山39000平新乐园6月底开工建设!
居住区公共空间初步分析[文字可编辑].ppt
城市公共空间不能只考虑美感,周边社区的人生活得好不好也很重要
城市案例|东京的草原公园: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