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谐合作 奠基未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三者是一个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鲁迅先生也曾指出,中国不仅需要师范学堂,而且还需要“父范学堂”。朱小蔓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对学校教育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于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新领域,构建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平台。

  一、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建章立制,抓好队伍建设。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校长为主任、副校长为副主任,行政班子成员及各年段长、关工委老同志、优秀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任家长学校成员,开展活动。家庭德育建立了以家长委员会为核心、以家长学校和学校为依托、以《家校联系手册》为纽带、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家庭德育网络机制;社区德育建立了以街道为核心,派出所、街道综治办、街道团委、妇联、居委会等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区德育网络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组织教师、家长学习有关文件,鼓励广大教师、家长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把研究论文刊登在校刊上,派发、张贴、交流。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坚持定期开展活动,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

  2、签订共建机制。学校与各德育基地建立了相互间的会议制度、联系制度,签订了共建协议。(1)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学生成长教育的有关问题。(2)定期召开座谈会,以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家庭、社会各界的意见,定期向社区及社会各界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等情况。 (3)学校还从派出所、交警中队聘请了数名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解和宣传;聘请了德育基地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为校外辅导员。(4)学校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组织学生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宣传活动,为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和场地支援。(5)继续通过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与合作。

  二、共建“三位一体”活动平台。

  1、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长在德育中的作用。成立“知心家庭学校”,制订家长学校计划,并落实讲课人员、讲课内容、讲课时间。通过家长学校,发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议书,告知家长当前学生德育的主题和任务,并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探讨怎样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家长等问题,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情况,形成学校与家庭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良性机制,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开好家长会,达成家校教育共识。教师在会前通过《家校联系手册》把会议的主题、要讨论的问题通知家长,让家长有备而来。开家长会时,除总结上一阶段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外,我们有策略、有侧重点地分析班级现状,使家长感到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关心,并且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整体情况。我们还经常请家庭教育效果比较好的家长讲讲自己的教育体会和经验;组织家长们进行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群策群力。这种关心孩子教育的热烈气氛还会使原本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受到感染、震动,强烈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达成家校教育的共识,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3、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质量评估。为了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学校还成立了自己的家长委员会,委员由县内各行各业有一定影响的学生家长担任,各年级下设分会。家委会与学校一起制定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还与学校有关部门就学生的进餐、收费等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同时学校组织家委会成员利用学校教育开放日等机会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鼓励他们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们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4、主动融入社区,搭建青少年教育互动平台

  学校置身于社区之中,学校与社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可避免。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学校首先要主动融入社区。我校与所在社区居委会及物业管理处、派出所等社区主要单位都建立了共建关系,并牵头召开社区单位领导参加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与各社区单位达成共识,进行工作的沟通、交流、协调。社区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过程。家长协会、关工委等,参与学校重要决策。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坚持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在“减负爱生”活动中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缩短而放学后又缺少管理这一新情况,组织社区力量,开展校外社区托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深受家长欢迎。学校主动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学校主动向居民开放设施和场地,用于成年人在早晨和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内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三、探索“三位一体”的途径方法

  1、加强家访,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

  家校联系的形式很多,除了传统的家访、家长会外,我校还有“家校路路通”网络平台或电话和短信联系。各班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家校间联系方式,但不能完全用现代技术手段代替家访、家长会,因为尽管现代信息技术的沟通手段方便、快捷,但传统的家访和家长会的近距离、互动性等优点更便于深入交流,增进情感。

  2、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教育

  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尤其是老干部、老老模、老专家、老教师、老军人等,他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和热情,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支持。我校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专业知识、人生经验等优势,聘请他们为 “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法制辅导员”、“交通辅导员”、“家长学校教师”,邀请来校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作时事报告,作法制报告,作交通安全辅导等。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和社会实践的课堂。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开辟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以拓展学校德育空间。我校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志愿者社区服务实践,以“3.5”学雷锋活动日、“9.20” 公民道德宣传日以及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等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社区,打扫老年活动中心,清洗报刊亭和沿街店铺墙面的牛皮癣,拾捡草木丛中的垃圾,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的维护工作。

  3、延伸学校教育,服务社区建设,树立学校形象

  学校是教育的组织,是社区的教育、文化中心。学校应发挥专业优势,把教育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文明辐射。我校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把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如为社区老年学校提供活动场所和师资,协助社区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场所。这些工作,虽然给学校增加了一定的物质、时间投入,带来管理上某些不便,但它在给社区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必然树立学校在社区中的良好形象,在促进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提高的同时,必然改善学生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反作用于学校教育。 (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欧悦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王春平:构筑“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强化德育践行力
日行一善推广手册
教育【三位一体】
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教育随想录(12)什么是“新生态德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