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不起,你小时候被吼过,不代表你就可以吼孩子



敏敏问答

微信公众号开设至今,大家给与了我很多支持。在微信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教育界人士以及其他创业伙伴与我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问题非常具有共性,因此今后每周五,我都会选取其中的一些代表性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敏敏老师问答第五十三期


提问敏敏老师,你好,有时候孩子会让我感觉非常生气,气到我控制不住自己。上次我叫他吃饭,叫一次叫两次,怎么叫都没用,然后我就忍不住了。还有的时候,我说孩子两句,他居然顶嘴,我就忍不住要吼他。我也不想这么激动,我想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能更有耐心,但每次都会因为一点小事,孩子就能激怒我。说实话,每次吼完孩子,我都感觉很难过,但当时就是没法控制自己,会说一些很伤人的话。请问,我该怎么让自己不要那么愤怒?




这位家长,你好。当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想给孩子展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想变得更客观、更和蔼、更耐心、更善解人意……


有时候,就算孩子惹我们生气了,我们也依然想让自己保持这些良好的品质。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期望往往很轻易地就会被抛在脑后,接着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不见。


事实上,和蔼的晴天可能会在一瞬间变成狂风骤雨,我们也会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失去控制,从而做出一些我们曾经保证绝对不会做的事情。




其实,这都是因为家长已经习惯了这种粗暴的惩罚式教育。


虽然惩罚式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但依然有很多父母难以控制地使用惩罚式教育。


原因很简单,因为惩罚式教育能让父母快速看到“效果”,虽然这种“效果”短期有效,但事实上无异于饮鸩止渴。


此外,惩罚的行为本身,为父母的愤怒和沮丧提供了一个发泄渠道,这时候的家长看起来是在教育孩子,其实是在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


当家长情绪激动的时候,建设性的教育效果很难出现,而且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吼叫,会让孩子走向完全相反的道路,这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要情绪激动、惩罚教育呢?


下面是我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

走出童年经历


家长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


在国外教育家Siegel的著作《从内而外的父母》中,他谈到了父母的童年经历对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影响。


“虽然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伴随着痛苦的经历,但那些在成长中获得了父母足够耐心和爱的孩子,在成为父母之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


当你发现自己无法理解孩子感受的时候,可以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否自己也曾经被父母缺乏耐心的教育着。


对于在童年成长中没有被善待的家长,孩子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会被这些家长放大。


面对同样的行为,这些家长所感受到的愤怒和沮丧,要远比其他家长多。




此外,还有一些父母总是倾向于采用惩罚式教育,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中,主要的受教育经历就是惩罚式教育。


因此,他们缺少使用其他教育方法的知识和技巧。


他们相信责骂、吼叫、甚至是打孩子是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


所以,家长要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想一想其实有些教育上的事情,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曾经的教育让自己获得了现有的成就,但总有一些更好的方法可以代替那些方法。





2

思考自己的负面情绪


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因为孩子而生气,还是本来就在生气,只是孩子恰好在这个时候触发了自己。


有些时候,家长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倒不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而是家长被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弄的焦头烂额。


这时候的家长通常只想快点让问题得到解决,很难在意孩子的感受。


家长遇到了让人感觉不愉快的事情后,应该学会隔离自己的情绪。


比如当家长心情不好,又看到孩子的某些行为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的对象,让对象代替自己给孩子提出友善的建议。





3

面对自己的感受


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因为愤怒,快要超过自己控制的时候,让自己从当时的场景中离开。


重点是当你感觉自己接近爆发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和孩子对话。


你可以什么都不用说,直接离开当时的房间。


当你独自待着的时候,可以深呼吸,然后感受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批判的想法来看待自己,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纯粹面对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只需要简单地安静一下,你刚刚的情绪强烈程度就会下降,这给了你一个宝贵的暂停机会,让你不至于说出或者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东西。





4

反思自己的愤怒


有时候愤怒实在是难以避免,但在事态平息,自己也冷静下来之后,要学会反思刚刚发生了什么。


敢于找出自己愤怒的原因,不要把责任都推给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不好行为上。


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愤怒背后的情绪上。


比如提问中提到的叫孩子吃饭,家长应该弄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感觉到愤怒,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孩子不尊重自己,把自己的呼唤当做了空气;还是因为孩子不吃饭对身体不好,自己心里着急?


不要待着批判来看待自己的愤怒背后的情绪,虽然对孩子的愤怒不好,但情绪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




避免孩子轻易放弃的重点在于,换位思考,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同一件事情在家长眼中和孩子眼中,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比如,家长叫孩子吃饭这件事情。


家长的心理是,当我第一次叫孩子的时候,他就应该出来吃饭。


而孩子的心理可能是,当我父母来叫我的时候,我给他们看看我刚刚做出来的成果。


虽然这不一定是事实,但如果家长能意识到事情有多种可能的话,家长就不会那么容易冲动和爆发了。



欢迎提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商教育(1)帮助孩子克服急躁情绪
静等花开,谈谈家长与孩子的那些事
不要阻止孩子“愤怒”,引导孩子形成“良性愤怒”,有利孩子发展
当孩子发脾气时,这个爸爸的回答暖爆了!(聪明的爸妈都来看) | 特别关注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家长们都要知道!
你的“被动”,才是孩子“懦弱”的根本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