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改十字路口

所有的改革从来不缺乏反对的声音,可以讲,没有反对声音的改革,不叫改革。有了反对的声音,可以让我们的改革更加合理,更加理性,让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只能算是课堂要素的优化,也同样受到了“改革的礼遇”。开学来,由于领导的变更,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反对的声音似乎更大;加之领导有“适当时候搞个支持改革与反对改革的辩论”的想法,看似提供了一个公平讨论的机会,实则是动摇的改革的决心,这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这个辩论何时进行,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我不想给自己贴上保守与改革的标签,更不想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老师们思想的混乱,我有责任阐明我们的观点与思考,不然,“罪”莫大焉。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始终,只要课堂存在一天,课堂教学改革就应存在一天。课堂教学是充满遗憾的教育实践,对“更好的课堂教学”的追求,促使我们不断进行教学后的反思,不断对组成课堂教学的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两年来,无论是如颠覆老师一统课堂、实现学生课堂的自主的带有根本性的变革,还是如课堂上一句教学语言的组织这样的细节的完善,无不体现了我们对朴素、高效、生动的课堂的一贯追求。这样的追求,离不开主管部门、学校的引导,也离不开学校的有效组织与支持,但更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自觉。每一个负责任、有良知的教育人,不管现实是怎样的悲观绝望,无时不在进行着教育的思考,无时不在把自己的教育追求落实到自己的课堂实践,无时不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修正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改革一点也不新鲜。只是当我们把个体的行动变成了学校的意志与集体的行动时,它便掀起了一波巨浪,冲击着那些习惯过安稳逍遥日子的老师们,冲击着那些常年隐藏在“习惯”的影子里的荒谬的理论、过时的方法,冲击着那些无处不在的只图应付、一潭死水的课堂。冲击必定遭来反对,它如同改革的自然存在一样自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课堂偏离教育规律的做法、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环节进行纠偏、改造和重建。时代发展到今天,需要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课堂教学。十多年前就吹响了课程改革的号角,到今天我们才开始有了与之相应的教学实践。社会与学生早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信息传递已经高度发达,我们很多的课堂却还沿袭着上世纪高度专制环境下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试图以不变应万变,无意间已经站到了发展的对立面。更为极端的,有些老师把对社会弊端的不满发泄在课堂,有的人守着自己肚子里那点从不更新的陈年老货,一本教材,守满40分钟,有时甚至连“满堂灌”、“满堂练”也不如。而更多的,是对学生厌学、苦学、不学的消极应对,一切顺其自然,把教育的问题完全推给家庭与社会,从不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教与学分家,课堂与课前、课后脱节,如此等等。对传统课堂的弊端视而不见,不能说是教育的无知,但最起码也是对教育、对学生的极端不负责任。改变课堂,是我们能够努力的,朱永新老师有句话,关了门,老师就是国王。

“始生之物,其形必丑”。我们的课堂改革,有人说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其实我觉得还处于摸索阶段,每一个课堂环节、每一个教学行为都需要完善。如同初生的婴儿,除了爸爸妈妈觉得可爱,实在一点也不好看。改革的反对者,总是会抓住改革初期不可避免的问题与有待完善的地方并不断放大,而无视改革的方向与核心。我们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更大更高的追求有没有价值?我们推行的小组学习模式真的是一无是处?我们提倡的围绕学生的学来编制导学案真的没有一点科学依据?新的课堂模式的建立是个长期的过程,并始终处于不断修订的状态,永远不会有停止的一天。姑且不论新的课堂教学是如何的高效,单是这种教育的追求,就应该得到所有有良知的教育人的尊重。如果要说改革的成效,到我们已经比较成熟的新课堂去看看,看看孩子们的表现,看看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与效果,看看孩子们一年前试点满一学期时的问卷回复,有没有成效,让课堂说了算,让孩子们说了算。今天的新课堂,虽然还处于建设的初期,但我们从不怀疑丑陋的初生儿必定会长成漂亮的大姑娘与帅小伙,从不怀疑丑小鸭必定会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单凭那蓬勃的生命力,就充满了希望。

我们当然反对一阵风似的课堂改革。风一起,暴风骤雨;风一停,消无声息。这样的改革,属于政治,不属于教育。教育需要远离喧嚣,课堂改革需要远离“政绩”。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教育,只要是正确的事,就应该坚持做下去,课堂,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不应因为人员的变动而朝三暮四。不重视课堂建设的教育,无论怎样的花哨热闹,终将会有原形毕露的一天,必定改不了衰败颓废的发展趋势。今天还在进行的课堂改革,只要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或者无效的,就应该继续进行。一旦课堂教学改革与“政绩”挂钩,免不了会如一阵风。而一阵风似的改革,会伤学生的心,会伤老师的心,最终会害了教育。

两年来的课改实践,如果说开始还有一股冲动的意味,越是到后来,越多了一些理性与冷静;深入课堂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新课堂传统课堂比较的越多,越觉得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从决定课改的第一天起,我从没有低估改革路上的困难与艰辛,这既有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也有学校的物质的舆论的小环境,还有130多位教师个人的微环境。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得甘于平凡与清贫;既然选择了做课堂,就得学会享受思考与诘难。人们习惯于这样的思考,认真做事的总得图个啥。图啥呢?图通过干事得到提拔或得到名利?那真成了当今时代的“八大傻”。“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太过遥远,我总是想,自己的孩子读书,又在选学校,又在选老师,总希望孩子的老师能这样,能那样,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我们的课堂做得让孩子们更喜欢、孩子们发展得更好呢?

我们回避不了简单的反对。“因为不喜欢,所以我反对”,没有足够理论依据、缺乏教育深度思考的反对更像是不满情绪的宣泄,不管这种不满是“羡慕”、嫉妒还是恨。如果改革离不开反对的声音,我们宁可要针对改革本身的理性的批判,因为理性的批判不但能给出“为什么不”的理由,还能给出“该怎么做”的建议。

我们是教师,我们注定离不开课堂,我们有义务把课堂做得更好,这不关乎保守还是改革。仅此,我们应该在课堂建设的路上,共同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绽放学习激情,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这样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 - 王彦林 -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学习社区博客空...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