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改革,拒绝庸俗

课堂改革,拒绝庸俗

今天上午听了一节八年级英语课。看得出,授课老师有改变传统课堂的强烈愿望与自觉,这既反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反映在课前请校长为其导学案把脉上。作为年轻老师,有这样的自我成长的自觉,当然是必需的,和那些大多数“过得去就行”的老师比,更显可贵。

要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改的热情非常重要,但它更需要长期的实践与反思。三年前我们便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既包括了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普及,还包括操作层面诸如小组学习、导学案的编制、课堂评价等具体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应该说新的课堂已经渐趋成熟了。很可惜,在最关键的完善定型阶段,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脚步放缓了,最后终于慢慢停下来,因为有些人对此并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痛心,没有其他的办法。热情退去,课堂又复归平静,大多数老师,又找回了对课堂的“统治权”与“发言权”;孩子们,又变回了“乖乖听讲的好学生”。

作为一个对课堂教学持续深情关注的管理者,一个对课堂改革一直充满理想的孤独行者,当听到老师说“我想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时,看起来好像不动神色,其实内心早已起了波澜。走进课堂听着课,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前前后后、课内课外的一些想法也跟着在心中左冲右撞,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隐约是“庸俗化”。

教学改革最可怕的庸俗化莫过于把课堂教学改革当做“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很多的教育管理者,还是希望能够“兴教一方”的,希望自己能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到底能够走多远,这就要看他的境界、视野与专业底蕴了。不怕走不远,就怕不想走,哪怕是朝着理想教育的方向一步步艰难地挪动,都是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对学生成长的负责,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不怕不想走,就怕不想走的人给想走的人使绊子、泼冷水甚至脏水:什么改革,就是为自己捞政绩、捞资本,就是折腾老师、折腾学生!图名图利的教改者,本是奔着名利而来,当然只能把教学改革演变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改革自然不会彻底,见好就收;真正的教育教学改革者,往往在披荆斩棘的路上头破血流,除了经常成为关注的焦点,常常与名利无缘,他们醉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是不在乎名利,至少名利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在教改的路上,不止一次地被人问及“为了什么”、“图个什么”的问题。为了什么呢?好像什么也没有,宠辱不惊,成败随缘,最后只留下那千古的长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教学改革最泛滥的庸俗化莫过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清闲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体现在学习态度的主动与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我们所提倡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对“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的演绎,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是不应缺位的,只是为了体现出“自主”,老师的作用,应该在于帮助学生唤醒潜能与经验,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获取新知,而不是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结果。所以,有人说老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讲台应该让给学生,甚至还有“专家”说老师在课堂的讲授不能超过多少分钟,也许初衷是好的,但当这样的做法开始失去理智地泛滥并被奉为课改的圭臬,这些说法已经不是肤浅的问题,已经有些庸俗化的倾向了。我们所提倡的“小组合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弥补自身的不足,更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需要,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这种合作应该是深层次的,既有集思广益的攻坚克难,又有主动向同学寻求帮助获得自身的发展,还有学习成果的交流共享,而不是浅尝辄止、隔靴捎痒式的表面热闹。当有人把“合作学习”仅仅理解成把桌凳换个摆法、课中时不时来点“小组讨论”时,“小组合作”便被庸俗化了。我们提倡变“教案”为“导学案”,并不仅仅是文本形式的变化,更是一种观念载体的转变。我们必须把教学立足于教师的教变为立足于学生的学,“教案”当然应该变为“学案”,为了体现教师在新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自然少不了一个“导”字。凡是做过导学案的老师都知道,编制导学案是个很复杂、很辛苦的工作,它对完成教学目标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传统“教案”的价值。于是,有人说学习靠学生自觉了,老师可以不备课了,有人说只要能完成练习学生就算达成学习目标了,所以导学案还不如就叫试卷或练习薄、习题集了。看起来举重若轻,其实已经把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变得庸俗不堪了。

庸俗总是与肤浅结缘。对教学改革的庸俗化往往是由于对教育规律、教学发展方向、教改本身认识的不到位引起的。我们现在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做以前没有做好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没有多少创新的成分。比如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自学,比如讲清楚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方法与途径,比如学习中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等等,这些本来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日趋单一的讲与学生日趋单一的练,学习的目的也跟着简化为一个“分数”。于是,变化多端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异化成了死气沉沉的讲堂。对教育规律的漠视,让我们的教育不再崇高,教师形象不再高雅,而逐渐流于肤浅并充满市侩气。老师们的教学不再静心,总是充满了浮躁,于是便少了研究与反思,当然更谈不上改进,而健康的课堂教学总是以不断改进的状态出现的。很多老师的工作,就是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10年、20年甚至更长,一直讲着“同样的故事”,慢慢懒惰了,慢慢厌烦了,慢慢肤浅了。

庸俗总是与理想相悖。教育是理想主义的事业,因为我们总是期望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好。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教育才有了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最终主要要落实在课堂。缺少对课堂的关注与思考,教育注定是流于形式并变得肤浅的。庸俗的教育者,总是关注着自己的得失与眼前的利益,学生的明天怎样已不是自己喜欢的话题,谈教育的理想、理想的课堂更被视为神经病。要指望理想缺失者当担起教学改革的重任,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了。

庸俗总是与坚持不容。滴水穿石,坚持的力量很可怕,无论最终是“成佛”还是“成魔”,都已经与庸俗无关。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只要认准目标坚持做,总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平凡也变得崇高了。我们很多人,很多事,往往失败于浅尝辄止。缺少了坚持,便不能形成习惯,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便不会持久;缺少了坚持,便不能深入,我们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摸不着规律,抓不住本质;缺少了坚持,便不会形成量的更多积累,也就没有了质的改变,任何的改革,必将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改革,除了劳民伤财,就是徒增庸俗的笑料。

思考进行中,教学进行中。看着老师和孩子们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心中多了些欣喜,为了这可贵的探索,尽管这种探索还处于初始的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新课程改革的九点认识
哪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   姚跃林
教育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绽放学习激情,构建高效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