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终特稿】普氏野马回家三十年

  编者按

  二零一五年是新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年份,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为标志,新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伟大出发,必是始于节点之上的冷静回望,天山网推出【年终特稿】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年,究竟有哪些事物,深刻影响着未来的路?

  今天是【年终特稿】系列报道第五篇。

  天山网特稿 文/图 记者马少宾

  2015年6月23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西拜,野放的野马在一个山梁上休息。

  序言

  冰雪覆盖着亚洲腹地广袤的卡拉麦里荒漠,蒙古野驴纵队逶迤而行,鹅喉羚群含辛茹苦,刨寻着雪之下猪毛菜一类的牧草,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奔逃而散了。

  野马屹立在准噶尔朔风中的山坡上,鬃毛闪闪颤动,一如千万年里的风度。

  一八七八年,沙俄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闯进中国新疆,以残酷的追捕获得了一匹野马,动物学家命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它原产于中蒙两国的荒漠草原地带,蒙古野马,亚洲野马,新疆野马,都是它的名字。

  科普一下下,马科动物除了家马,还有各种野驴和斑马。马科动物之间染色体差异极大,普氏野马保存着马的原始基因弥足珍贵。它是地球上最后的野马。野马的品种曾经超过三百种,捕杀之下只剩下这一个品种。

  普氏之后更多欧洲人至少捕获了五十匹野马驹,最终活下来的二十八匹被送到动物园圈养。二战结束时,世界上仅仅布拉格和慕尼黑的动物园残存了二十匹野马,具有繁殖能力的只有三公七母十匹。

  地球上最后的野外普氏野马是一九四七年在蒙古西部捕到的,它的贡献极大,全世界的普氏野马全都是它和那十匹马的后代。长期圈养加上近亲繁殖使得野马严重衰退,面临着灭种危机。

  在故乡中国,最后一个目击报告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个八匹野马群被发现,但那以后野马被认为野外灭绝了。

  三十年前,一个跨洲跨国的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开始实施,五个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把欧洲动物园的野马运到中国新疆;第二步,在乌鲁木齐动物园适应性饲养;第三步,栏养繁育;第四步,野外半散放;第五步,完全散放。

  好吧,故事开始了。

2015年6月20日,两匹野马在交配。

  饲养员

  它对人很警惕。

  陈德胜说,第一眼一看,它一点也不像马,个头比马小,头部很大,鬃短而直,毛是红里泛白的浅棕色。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九日,五匹野马从东德运到了乌鲁木齐动物园。这些野马将在这里度过八个月的适应期后,再被送到卡拉麦里的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饲养员们事先被告知野马比大熊猫还珍贵。吉木萨尔小伙子陈德胜当时二十三岁。他在家乡听长辈说过卡拉麦里野马的传说。三十年过去,现在他五十三岁了。

  野马吃苜蓿、玉米、胡萝卜和麸皮,得到二十四小时照料。陈德胜说,责任心下大家谨小慎微,野马的一个喷嚏也会令人慌恐不安。

  半个月后的八月十七日,从英国又运来了六匹野马。跟上次东德来的不同,它们的肩部都有燕尾标识。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许义轩退休十多年了,他讲起当年半夜被叫去给野马治病的情景:当时想,自己在巴音布鲁克当了十多年兽医,什么样的马病没看过?他承认当时太年轻,不知道野马的重要性,治好了好说,治不好是要追究责任的。

  他用土办法治好了那匹生病的母马,母马叫布鲁尼,布鲁尼后来英雄母亲。

  三十年前设立了一个野马专家组,主要是由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兽医专家组成的,许义轩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第一批老专家都故去了,他是唯一的健在者。他说,就连一九八六年以研究生实习生身份进组的姚新奎也年过半百了。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全部十一匹完成过渡期的野马迁到了新疆野马饲养研究中心,这里是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西北的一处戈壁滩。野马回到荒野家园是当年新疆人最关注的一条新闻,内陆来了好多记者。

  饲养员陈德胜说,当时是新疆军区派的军车从乌鲁木齐护送野马过来的,时任自治区副主席毛德华剪的彩。

  第一匹野马驹出生在一九八八年妇女节之夜。新生马驹获得了准噶尔一号的编号,大家给它取名叫红花。许义轩说,这是野马回乡后第一次繁殖。当时大家看到布鲁尼的肚子一天一天大起来,不过都不知道预产期。他是根据配种日期来推算出三月八号生产的,没想到完全准确。

  那年还出生了四匹小母驹,分别叫绿花、黄花、蓝花和紫花。许义轩说,它们是名副其实的五朵金花。每一朵金花的诞生都令人兴奋不已,荒漠中的人们看到了坚守的价值。

  饲养员孙立成回忆,一九八九年发生了母马东德一号猝死的重大事件,上级派了人来调查。大家既紧张又心痛,一位老职工拿烟的手不由自主颤抖着,所有人都哭了。

  陈德胜说,饲养员身上都有野马咬踢留下的伤疤,他的胳膊上就有。孙立成说,大家与野马朝夕相处,摸透了它们的脾气,哪一匹暴烈,哪一匹温柔,全清楚了。

  一九九零年初,野马增加到了二十六匹。再一年,准噶尔二号也产驹了,但是新马驹只存活了一个月,它被公马咬死了。野马存在杀婴习性,当群主发现新生小马驹具有隔壁老王的血统,就会把它残忍杀死。

2009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张赫凡和野马在一起。

  张赫凡

  一九九五年,野马回到准噶尔的第一个十年之年,第一个准三代出生了。这年,野马中心来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女孩,她叫张赫凡,刚从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这个著名的野马女孩在解释干嘛来这里时说,她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一匹黑骏马从天而降。

  两年后,准噶尔十一号群进入大围栏试验半散放。曹杰回忆,当时有八个群,除了六个繁殖群,还有一个光棍群和一个后备母马群。

  高级兽医师恩特马克今年四十二岁,他也是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的,比张赫凡晚到三年,现在是一百五十多匹野马的医生。每天晚饭后他巡圈,观察野马,打发长夜。他走到光棍群围栏时,看到头儿隔着铁门在同隔壁围栏里的母马调情。这个群有几十匹公马。

  恩特马克说,头领拥有靠近铁门的特权,即便是去喝水或者吃草也不允许其它光棍靠近,一旦发现就跑过来赶走不轨者。

  头领只能与母马耳鬓厮磨,饱受铁门阻隔折磨。即使是这样,公马都觊觎着头领之位,春季一到总会跳出挑战者,打得昏天暗地不可开交,恩特马克的手机里就有一段十分钟的打斗视频。

  与恩特马克不同,张赫凡的工作是为野马建立系谱,这些档案是野马成家的依据。她说,档案中记录了五百多匹野马的信息,谁是谁的父母,谁跟谁是兄弟姐妹,不能有丝毫混乱,要最大限度地使它们免于近交。野马系谱一旦混乱,野放工程就前功尽弃了。

  大帅王子布鲁尼,雪豹绿花刀疤脸,张赫凡知道野马们太多的隐私。她同野马完整度过了第二个十年,到二零零五年,她的三十万字 观察日记出版,书名叫:野马:重返卡拉麦里。

2015年6月,卡拉麦里山乔木西拜野放地的野马水源地。

  2015年6月23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西拜,“牧马人”艾代在巡视野放的野马。

  大放野

  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夜晚下着大雨,准噶尔一号红花在分娩她的第六个孩子时死于难产。它是野马回家后的第一个新生代。专家解剖后认为,过度肥胖是它死亡的主因,这是长期圈养在狭窄场地导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野放。

  红花之死使得野马中心加快了野放进程。在卡拉麦里北部地区的恰库尔图,一块圈起四平方公里范围的围栏建立起来。时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说,一百年前新疆失去了最后一匹野马,现在是野马自谋生路的时候了。

  二零零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准噶尔十一号大帅率领他的大家庭冲出了围栏。全国至少一百名记者见证了圈养百年的野马被赶出围栏的重要时刻。女记者南香红写道,野马群像箭一样射向大漠深处,只五六秒钟,它们棕黄色的身影就融入了同样是棕黄色的大漠中。

  大帅是红花的胞弟,它的群有二十七个成员,包括七匹健美壮硕的成年母马,十三匹未成年母马和公马,六匹几个月大的马驹。

  一项野马观测记录说,一匹健壮的雄马在三十分钟里同两匹雌马连续交配了八次之多。大帅每年都能使群内所有的母马怀孕,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它的强壮还是不能对付过于庞大的群。

  新疆野马中心主任曹杰说,十五年了,野马还乡计划迈向了归野的终极目标。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认为,食物、水源、天敌、自然灾害,等等,野马需要过六个大关才算实现了野化。

  曹是同野马女孩张赫凡同一年来到野马中心的。

  饲养野马十五年的王振彪担心野马被狼吃了。他和同事用狗做过试验,那只黑贝一冲进马圈,野马群立刻躁动起来,母马围成半圆护着小驹,大帅奋蹄踢踏,最后咬着黑贝的屁股把它扔出了围栏。他认为,野马胜的毕竟是狗,如果遭遇群狼攻击的话肯定难逃劫数。

  野放不久是冬天,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了:野马群失踪了。曹杰带了人四处寻找,数以千计的农民牧民也加入进来,在茫茫雪野拉网式搜索了二十天。野马群最终找到了,但是丢失了包括皇后绿花在内的三匹野马。

  回来没多久,群主死了。野放站站长王臣说,大帅是累死的,它的群太大了,照顾不过来。

  一个野马群的规模通常不超过二十个成员。后来的野放汲取教训缩小了群的规模。

  次年,王子继承胞兄大帅的遗志带领家庭走向了荒原。它和小伙伴们扛住了荒野的严寒酷热,打败了野狼的进攻,找到了水源。

  二零零三年五月,第一匹真正意义上的野马驹诞生了。这年有四匹小马驹诞生成活,它们照亮了野马野化的前程。

  这年八月,野马种群发生了第一次自然分群。曹杰说,这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编者按

  二零一五年是新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年份,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为标志,新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伟大出发,必是始于节点之上的冷静回望,天山网推出【年终特稿】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年,究竟有哪些事物,深刻影响着未来的路?

  今天是【年终特稿】系列报道第五篇。

  天山网特稿 文/图 记者马少宾

  2015年6月23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西拜,野放的野马在一个山梁上休息。

  序言

  冰雪覆盖着亚洲腹地广袤的卡拉麦里荒漠,蒙古野驴纵队逶迤而行,鹅喉羚群含辛茹苦,刨寻着雪之下猪毛菜一类的牧草,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奔逃而散了。

  野马屹立在准噶尔朔风中的山坡上,鬃毛闪闪颤动,一如千万年里的风度。

  一八七八年,沙俄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闯进中国新疆,以残酷的追捕获得了一匹野马,动物学家命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它原产于中蒙两国的荒漠草原地带,蒙古野马,亚洲野马,新疆野马,都是它的名字。

  科普一下下,马科动物除了家马,还有各种野驴和斑马。马科动物之间染色体差异极大,普氏野马保存着马的原始基因弥足珍贵。它是地球上最后的野马。野马的品种曾经超过三百种,捕杀之下只剩下这一个品种。

  普氏之后更多欧洲人至少捕获了五十匹野马驹,最终活下来的二十八匹被送到动物园圈养。二战结束时,世界上仅仅布拉格和慕尼黑的动物园残存了二十匹野马,具有繁殖能力的只有三公七母十匹。

  地球上最后的野外普氏野马是一九四七年在蒙古西部捕到的,它的贡献极大,全世界的普氏野马全都是它和那十匹马的后代。长期圈养加上近亲繁殖使得野马严重衰退,面临着灭种危机。

  在故乡中国,最后一个目击报告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个八匹野马群被发现,但那以后野马被认为野外灭绝了。

  三十年前,一个跨洲跨国的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开始实施,五个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把欧洲动物园的野马运到中国新疆;第二步,在乌鲁木齐动物园适应性饲养;第三步,栏养繁育;第四步,野外半散放;第五步,完全散放。

  好吧,故事开始了。

2015年6月20日,两匹野马在交配。

  饲养员

  它对人很警惕。

  陈德胜说,第一眼一看,它一点也不像马,个头比马小,头部很大,鬃短而直,毛是红里泛白的浅棕色。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九日,五匹野马从东德运到了乌鲁木齐动物园。这些野马将在这里度过八个月的适应期后,再被送到卡拉麦里的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饲养员们事先被告知野马比大熊猫还珍贵。吉木萨尔小伙子陈德胜当时二十三岁。他在家乡听长辈说过卡拉麦里野马的传说。三十年过去,现在他五十三岁了。

  野马吃苜蓿、玉米、胡萝卜和麸皮,得到二十四小时照料。陈德胜说,责任心下大家谨小慎微,野马的一个喷嚏也会令人慌恐不安。

  半个月后的八月十七日,从英国又运来了六匹野马。跟上次东德来的不同,它们的肩部都有燕尾标识。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许义轩退休十多年了,他讲起当年半夜被叫去给野马治病的情景:当时想,自己在巴音布鲁克当了十多年兽医,什么样的马病没看过?他承认当时太年轻,不知道野马的重要性,治好了好说,治不好是要追究责任的。

  他用土办法治好了那匹生病的母马,母马叫布鲁尼,布鲁尼后来英雄母亲。

  三十年前设立了一个野马专家组,主要是由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兽医专家组成的,许义轩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第一批老专家都故去了,他是唯一的健在者。他说,就连一九八六年以研究生实习生身份进组的姚新奎也年过半百了。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全部十一匹完成过渡期的野马迁到了新疆野马饲养研究中心,这里是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西北的一处戈壁滩。野马回到荒野家园是当年新疆人最关注的一条新闻,内陆来了好多记者。

  饲养员陈德胜说,当时是新疆军区派的军车从乌鲁木齐护送野马过来的,时任自治区副主席毛德华剪的彩。

  第一匹野马驹出生在一九八八年妇女节之夜。新生马驹获得了准噶尔一号的编号,大家给它取名叫红花。许义轩说,这是野马回乡后第一次繁殖。当时大家看到布鲁尼的肚子一天一天大起来,不过都不知道预产期。他是根据配种日期来推算出三月八号生产的,没想到完全准确。

  那年还出生了四匹小母驹,分别叫绿花、黄花、蓝花和紫花。许义轩说,它们是名副其实的五朵金花。每一朵金花的诞生都令人兴奋不已,荒漠中的人们看到了坚守的价值。

  饲养员孙立成回忆,一九八九年发生了母马东德一号猝死的重大事件,上级派了人来调查。大家既紧张又心痛,一位老职工拿烟的手不由自主颤抖着,所有人都哭了。

  陈德胜说,饲养员身上都有野马咬踢留下的伤疤,他的胳膊上就有。孙立成说,大家与野马朝夕相处,摸透了它们的脾气,哪一匹暴烈,哪一匹温柔,全清楚了。

  一九九零年初,野马增加到了二十六匹。再一年,准噶尔二号也产驹了,但是新马驹只存活了一个月,它被公马咬死了。野马存在杀婴习性,当群主发现新生小马驹具有隔壁老王的血统,就会把它残忍杀死。

2009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张赫凡和野马在一起。

  张赫凡

  一九九五年,野马回到准噶尔的第一个十年之年,第一个准三代出生了。这年,野马中心来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女孩,她叫张赫凡,刚从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这个著名的野马女孩在解释干嘛来这里时说,她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一匹黑骏马从天而降。

  两年后,准噶尔十一号群进入大围栏试验半散放。曹杰回忆,当时有八个群,除了六个繁殖群,还有一个光棍群和一个后备母马群。

  高级兽医师恩特马克今年四十二岁,他也是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的,比张赫凡晚到三年,现在是一百五十多匹野马的医生。每天晚饭后他巡圈,观察野马,打发长夜。他走到光棍群围栏时,看到头儿隔着铁门在同隔壁围栏里的母马调情。这个群有几十匹公马。

  恩特马克说,头领拥有靠近铁门的特权,即便是去喝水或者吃草也不允许其它光棍靠近,一旦发现就跑过来赶走不轨者。

  头领只能与母马耳鬓厮磨,饱受铁门阻隔折磨。即使是这样,公马都觊觎着头领之位,春季一到总会跳出挑战者,打得昏天暗地不可开交,恩特马克的手机里就有一段十分钟的打斗视频。

  与恩特马克不同,张赫凡的工作是为野马建立系谱,这些档案是野马成家的依据。她说,档案中记录了五百多匹野马的信息,谁是谁的父母,谁跟谁是兄弟姐妹,不能有丝毫混乱,要最大限度地使它们免于近交。野马系谱一旦混乱,野放工程就前功尽弃了。

  大帅王子布鲁尼,雪豹绿花刀疤脸,张赫凡知道野马们太多的隐私。她同野马完整度过了第二个十年,到二零零五年,她的三十万字 观察日记出版,书名叫:野马:重返卡拉麦里。

  2015年6月23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西拜,“牧马人”艾代在巡视野放的野马。

  大放野

  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夜晚下着大雨,准噶尔一号红花在分娩她的第六个孩子时死于难产。它是野马回家后的第一个新生代。专家解剖后认为,过度肥胖是它死亡的主因,这是长期圈养在狭窄场地导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野放。

  红花之死使得野马中心加快了野放进程。在卡拉麦里北部地区的恰库尔图,一块圈起四平方公里范围的围栏建立起来。时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说,一百年前新疆失去了最后一匹野马,现在是野马自谋生路的时候了。

  二零零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准噶尔十一号大帅率领他的大家庭冲出了围栏。全国至少一百名记者见证了圈养百年的野马被赶出围栏的重要时刻。女记者南香红写道,野马群像箭一样射向大漠深处,只五六秒钟,它们棕黄色的身影就融入了同样是棕黄色的大漠中。

  大帅是红花的胞弟,它的群有二十七个成员,包括七匹健美壮硕的成年母马,十三匹未成年母马和公马,六匹几个月大的马驹。

  一项野马观测记录说,一匹健壮的雄马在三十分钟里同两匹雌马连续交配了八次之多。大帅每年都能使群内所有的母马怀孕,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它的强壮还是不能对付过于庞大的群。

  新疆野马中心主任曹杰说,十五年了,野马还乡计划迈向了归野的终极目标。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认为,食物、水源、天敌、自然灾害,等等,野马需要过六个大关才算实现了野化。

  曹是同野马女孩张赫凡同一年来到野马中心的。

  饲养野马十五年的王振彪担心野马被狼吃了。他和同事用狗做过试验,那只黑贝一冲进马圈,野马群立刻躁动起来,母马围成半圆护着小驹,大帅奋蹄踢踏,最后咬着黑贝的屁股把它扔出了围栏。他认为,野马胜的毕竟是狗,如果遭遇群狼攻击的话肯定难逃劫数。

  野放不久是冬天,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了:野马群失踪了。曹杰带了人四处寻找,数以千计的农民牧民也加入进来,在茫茫雪野拉网式搜索了二十天。野马群最终找到了,但是丢失了包括皇后绿花在内的三匹野马。

  回来没多久,群主死了。野放站站长王臣说,大帅是累死的,它的群太大了,照顾不过来。

  一个野马群的规模通常不超过二十个成员。后来的野放汲取教训缩小了群的规模。

  次年,王子继承胞兄大帅的遗志带领家庭走向了荒原。它和小伙伴们扛住了荒野的严寒酷热,打败了野狼的进攻,找到了水源。

  二零零三年五月,第一匹真正意义上的野马驹诞生了。这年有四匹小马驹诞生成活,它们照亮了野马野化的前程。

  这年八月,野马种群发生了第一次自然分群。曹杰说,这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2007年第二匹野放的野马被撞死,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放站站长王臣在查看野马的伤势。

  灾难年

  二零零七和二零零八两年是野马灾难年,先后有七匹野马被车撞死。新疆野马中心野放站站长王臣说,这是野马放归三十年里最惨痛的损失。

  他是一九八九年开始和野马打交道的,长期在卡拉麦里荒漠戈壁观察野马生活,从采食到饮水,从迁徙到斗殴,他对野马习性了如指掌。

  零七年八月十五日早晨八点半,王臣得知二一六国道上有野马被撞赶紧赶过去,那时已经是第三批野放野马了,他以为情况不会太严重。他一眼认出了躺在路基下的准噶尔五十一号,它艰难地喘着粗气,前蹄在土堆里奋力挣扎,微抬着头,眼睛大睁着,满是泪水。

  两天后,一匹三个月大的幼驹在国道被车撞死。阿勒泰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初红军说,业内多次讨论过野马生存对策,但对车祸却是始料未及的。他认为,事件背后是公路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

  王臣说,野马的眼睛和人的不一样,它看到的公路只是灰白的平面,夜晚在车灯照耀下视线更加模糊。野马穿越道路时群体通过,最后一匹马会不顾一切冲过去,危险在这个时候降临。

  连接乌鲁木齐和阿勒泰的二一六国道横穿卡拉麦里,当时修筑时有过争议之声,不过这种微弱的声音最终被发展淹没了。过去这些年里,保护区被五次减少面积,这块地区发现了石油和煤炭。频繁的减少面积是它不能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的根本原因。不过,第六次减少面积的试图没有成功。

  2007年8月,一匹小马驹在路过216国道时,站在路中间回头舔舐身上的毛,一辆大货车从远处驶来,它全然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尾声

  三十年里有关野马最大的社会事件是野马认养,这个活动是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与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的,各界认养了至少一百匹野马,最有名的认养人一个是影星成龙,一个是新疆野马国际董事长陈志峰。

  来自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数据说,登记在册的野马为五百九十九匹,除了引入的二十四匹,其余都是五代里繁殖的。

  这个中心现在是亚洲最大的野马基地。在中国,生活着野马的地方还有,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四十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十九匹。在蒙古,全国数量超过四百匹,主要集中在中央省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内。

  世界上的普氏野马现在超过了三千匹,主要生活在德英美俄蒙中六国。

  国际野马组织主席瑞哈德一行今年十月考察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马野放区和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赞扬三十年来中国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新疆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史军表示,野马野放真正成功可能还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危险在于:每年冬季二十万家畜进入迫使普氏野马移向条件恶劣的边缘地带;游荡的家马群与野马频繁接触,一旦杂交导致野马血统不再纯正,疾病传播风险亦可能导致野马死亡.

  严重的问题在于,卡拉麦里保护区内的公路铁路水渠建筑,使野马栖息地更破碎。

2009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一大一小两匹野马。
2015年6月20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兽医恩特马克在饲养员的帮助下给一匹刚出生不久的小马驹输液。
2009年3月,即将野放的野马在装箱。陶永善摄
2009年3月,野放的野马从运马的箱子中飞奔而下,跑进原野。陶永善摄
2015年6月,卡拉麦里山乔木西拜野放地的野马水源地。

2007年第二匹野放的野马被撞死,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放站站长王臣在查看野马的伤势。

  灾难年

  二零零七和二零零八两年是野马灾难年,先后有七匹野马被车撞死。新疆野马中心野放站站长王臣说,这是野马放归三十年里最惨痛的损失。

  他是一九八九年开始和野马打交道的,长期在卡拉麦里荒漠戈壁观察野马生活,从采食到饮水,从迁徙到斗殴,他对野马习性了如指掌。

  零七年八月十五日早晨八点半,王臣得知二一六国道上有野马被撞赶紧赶过去,那时已经是第三批野放野马了,他以为情况不会太严重。他一眼认出了躺在路基下的准噶尔五十一号,它艰难地喘着粗气,前蹄在土堆里奋力挣扎,微抬着头,眼睛大睁着,满是泪水。

  两天后,一匹三个月大的幼驹在国道被车撞死。阿勒泰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初红军说,业内多次讨论过野马生存对策,但对车祸却是始料未及的。他认为,事件背后是公路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

  王臣说,野马的眼睛和人的不一样,它看到的公路只是灰白的平面,夜晚在车灯照耀下视线更加模糊。野马穿越道路时群体通过,最后一匹马会不顾一切冲过去,危险在这个时候降临。

  连接乌鲁木齐和阿勒泰的二一六国道横穿卡拉麦里,当时修筑时有过争议之声,不过这种微弱的声音最终被发展淹没了。过去这些年里,保护区被五次减少面积,这块地区发现了石油和煤炭。频繁的减少面积是它不能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的根本原因。不过,第六次减少面积的试图没有成功。

  编者按

  二零一五年是新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年份,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为标志,新疆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伟大出发,必是始于节点之上的冷静回望,天山网推出【年终特稿】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年,究竟有哪些事物,深刻影响着未来的路?

  今天是【年终特稿】系列报道第五篇。

  天山网特稿 文/图 记者马少宾

  2015年6月23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西拜,野放的野马在一个山梁上休息。

  序言

  冰雪覆盖着亚洲腹地广袤的卡拉麦里荒漠,蒙古野驴纵队逶迤而行,鹅喉羚群含辛茹苦,刨寻着雪之下猪毛菜一类的牧草,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奔逃而散了。

  野马屹立在准噶尔朔风中的山坡上,鬃毛闪闪颤动,一如千万年里的风度。

  一八七八年,沙俄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闯进中国新疆,以残酷的追捕获得了一匹野马,动物学家命名为普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它原产于中蒙两国的荒漠草原地带,蒙古野马,亚洲野马,新疆野马,都是它的名字。

  科普一下下,马科动物除了家马,还有各种野驴和斑马。马科动物之间染色体差异极大,普氏野马保存着马的原始基因弥足珍贵。它是地球上最后的野马。野马的品种曾经超过三百种,捕杀之下只剩下这一个品种。

  普氏之后更多欧洲人至少捕获了五十匹野马驹,最终活下来的二十八匹被送到动物园圈养。二战结束时,世界上仅仅布拉格和慕尼黑的动物园残存了二十匹野马,具有繁殖能力的只有三公七母十匹。

  地球上最后的野外普氏野马是一九四七年在蒙古西部捕到的,它的贡献极大,全世界的普氏野马全都是它和那十匹马的后代。长期圈养加上近亲繁殖使得野马严重衰退,面临着灭种危机。

  在故乡中国,最后一个目击报告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个八匹野马群被发现,但那以后野马被认为野外灭绝了。

  三十年前,一个跨洲跨国的野马还乡保种计划开始实施,五个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把欧洲动物园的野马运到中国新疆;第二步,在乌鲁木齐动物园适应性饲养;第三步,栏养繁育;第四步,野外半散放;第五步,完全散放。

  好吧,故事开始了。

2015年6月20日,两匹野马在交配。

  饲养员

  它对人很警惕。

  陈德胜说,第一眼一看,它一点也不像马,个头比马小,头部很大,鬃短而直,毛是红里泛白的浅棕色。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九日,五匹野马从东德运到了乌鲁木齐动物园。这些野马将在这里度过八个月的适应期后,再被送到卡拉麦里的新疆野马饲养繁殖中心。

  饲养员们事先被告知野马比大熊猫还珍贵。吉木萨尔小伙子陈德胜当时二十三岁。他在家乡听长辈说过卡拉麦里野马的传说。三十年过去,现在他五十三岁了。

  野马吃苜蓿、玉米、胡萝卜和麸皮,得到二十四小时照料。陈德胜说,责任心下大家谨小慎微,野马的一个喷嚏也会令人慌恐不安。

  半个月后的八月十七日,从英国又运来了六匹野马。跟上次东德来的不同,它们的肩部都有燕尾标识。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许义轩退休十多年了,他讲起当年半夜被叫去给野马治病的情景:当时想,自己在巴音布鲁克当了十多年兽医,什么样的马病没看过?他承认当时太年轻,不知道野马的重要性,治好了好说,治不好是要追究责任的。

  他用土办法治好了那匹生病的母马,母马叫布鲁尼,布鲁尼后来英雄母亲。

  三十年前设立了一个野马专家组,主要是由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兽医专家组成的,许义轩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当年第一批老专家都故去了,他是唯一的健在者。他说,就连一九八六年以研究生实习生身份进组的姚新奎也年过半百了。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全部十一匹完成过渡期的野马迁到了新疆野马饲养研究中心,这里是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西北的一处戈壁滩。野马回到荒野家园是当年新疆人最关注的一条新闻,内陆来了好多记者。

  饲养员陈德胜说,当时是新疆军区派的军车从乌鲁木齐护送野马过来的,时任自治区副主席毛德华剪的彩。

  第一匹野马驹出生在一九八八年妇女节之夜。新生马驹获得了准噶尔一号的编号,大家给它取名叫红花。许义轩说,这是野马回乡后第一次繁殖。当时大家看到布鲁尼的肚子一天一天大起来,不过都不知道预产期。他是根据配种日期来推算出三月八号生产的,没想到完全准确。

  那年还出生了四匹小母驹,分别叫绿花、黄花、蓝花和紫花。许义轩说,它们是名副其实的五朵金花。每一朵金花的诞生都令人兴奋不已,荒漠中的人们看到了坚守的价值。

  饲养员孙立成回忆,一九八九年发生了母马东德一号猝死的重大事件,上级派了人来调查。大家既紧张又心痛,一位老职工拿烟的手不由自主颤抖着,所有人都哭了。

  陈德胜说,饲养员身上都有野马咬踢留下的伤疤,他的胳膊上就有。孙立成说,大家与野马朝夕相处,摸透了它们的脾气,哪一匹暴烈,哪一匹温柔,全清楚了。

  一九九零年初,野马增加到了二十六匹。再一年,准噶尔二号也产驹了,但是新马驹只存活了一个月,它被公马咬死了。野马存在杀婴习性,当群主发现新生小马驹具有隔壁老王的血统,就会把它残忍杀死。

2009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张赫凡和野马在一起。

  张赫凡

  一九九五年,野马回到准噶尔的第一个十年之年,第一个准三代出生了。这年,野马中心来了一个二十一岁的女孩,她叫张赫凡,刚从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这个著名的野马女孩在解释干嘛来这里时说,她做了一个奇异的梦,一匹黑骏马从天而降。

  两年后,准噶尔十一号群进入大围栏试验半散放。曹杰回忆,当时有八个群,除了六个繁殖群,还有一个光棍群和一个后备母马群。

  高级兽医师恩特马克今年四十二岁,他也是新疆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的,比张赫凡晚到三年,现在是一百五十多匹野马的医生。每天晚饭后他巡圈,观察野马,打发长夜。他走到光棍群围栏时,看到头儿隔着铁门在同隔壁围栏里的母马调情。这个群有几十匹公马。

  恩特马克说,头领拥有靠近铁门的特权,即便是去喝水或者吃草也不允许其它光棍靠近,一旦发现就跑过来赶走不轨者。

  头领只能与母马耳鬓厮磨,饱受铁门阻隔折磨。即使是这样,公马都觊觎着头领之位,春季一到总会跳出挑战者,打得昏天暗地不可开交,恩特马克的手机里就有一段十分钟的打斗视频。

  与恩特马克不同,张赫凡的工作是为野马建立系谱,这些档案是野马成家的依据。她说,档案中记录了五百多匹野马的信息,谁是谁的父母,谁跟谁是兄弟姐妹,不能有丝毫混乱,要最大限度地使它们免于近交。野马系谱一旦混乱,野放工程就前功尽弃了。

  大帅王子布鲁尼,雪豹绿花刀疤脸,张赫凡知道野马们太多的隐私。她同野马完整度过了第二个十年,到二零零五年,她的三十万字 观察日记出版,书名叫:野马:重返卡拉麦里。

  2015年6月23日,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乔木西拜,“牧马人”艾代在巡视野放的野马。

  大放野

  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夜晚下着大雨,准噶尔一号红花在分娩她的第六个孩子时死于难产。它是野马回家后的第一个新生代。专家解剖后认为,过度肥胖是它死亡的主因,这是长期圈养在狭窄场地导致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野放。

  红花之死使得野马中心加快了野放进程。在卡拉麦里北部地区的恰库尔图,一块圈起四平方公里范围的围栏建立起来。时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说,一百年前新疆失去了最后一匹野马,现在是野马自谋生路的时候了。

  二零零一年八月二十八日,准噶尔十一号大帅率领他的大家庭冲出了围栏。全国至少一百名记者见证了圈养百年的野马被赶出围栏的重要时刻。女记者南香红写道,野马群像箭一样射向大漠深处,只五六秒钟,它们棕黄色的身影就融入了同样是棕黄色的大漠中。

  大帅是红花的胞弟,它的群有二十七个成员,包括七匹健美壮硕的成年母马,十三匹未成年母马和公马,六匹几个月大的马驹。

  一项野马观测记录说,一匹健壮的雄马在三十分钟里同两匹雌马连续交配了八次之多。大帅每年都能使群内所有的母马怀孕,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它的强壮还是不能对付过于庞大的群。

  新疆野马中心主任曹杰说,十五年了,野马还乡计划迈向了归野的终极目标。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认为,食物、水源、天敌、自然灾害,等等,野马需要过六个大关才算实现了野化。

  曹是同野马女孩张赫凡同一年来到野马中心的。

  饲养野马十五年的王振彪担心野马被狼吃了。他和同事用狗做过试验,那只黑贝一冲进马圈,野马群立刻躁动起来,母马围成半圆护着小驹,大帅奋蹄踢踏,最后咬着黑贝的屁股把它扔出了围栏。他认为,野马胜的毕竟是狗,如果遭遇群狼攻击的话肯定难逃劫数。

  野放不久是冬天,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了:野马群失踪了。曹杰带了人四处寻找,数以千计的农民牧民也加入进来,在茫茫雪野拉网式搜索了二十天。野马群最终找到了,但是丢失了包括皇后绿花在内的三匹野马。

  回来没多久,群主死了。野放站站长王臣说,大帅是累死的,它的群太大了,照顾不过来。

  一个野马群的规模通常不超过二十个成员。后来的野放汲取教训缩小了群的规模。

  次年,王子继承胞兄大帅的遗志带领家庭走向了荒原。它和小伙伴们扛住了荒野的严寒酷热,打败了野狼的进攻,找到了水源。

  二零零三年五月,第一匹真正意义上的野马驹诞生了。这年有四匹小马驹诞生成活,它们照亮了野马野化的前程。

  这年八月,野马种群发生了第一次自然分群。曹杰说,这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2007年第二匹野放的野马被撞死,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放站站长王臣在查看野马的伤势。

  灾难年

  二零零七和二零零八两年是野马灾难年,先后有七匹野马被车撞死。新疆野马中心野放站站长王臣说,这是野马放归三十年里最惨痛的损失。

  他是一九八九年开始和野马打交道的,长期在卡拉麦里荒漠戈壁观察野马生活,从采食到饮水,从迁徙到斗殴,他对野马习性了如指掌。

  零七年八月十五日早晨八点半,王臣得知二一六国道上有野马被撞赶紧赶过去,那时已经是第三批野放野马了,他以为情况不会太严重。他一眼认出了躺在路基下的准噶尔五十一号,它艰难地喘着粗气,前蹄在土堆里奋力挣扎,微抬着头,眼睛大睁着,满是泪水。

  两天后,一匹三个月大的幼驹在国道被车撞死。阿勒泰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初红军说,业内多次讨论过野马生存对策,但对车祸却是始料未及的。他认为,事件背后是公路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

  王臣说,野马的眼睛和人的不一样,它看到的公路只是灰白的平面,夜晚在车灯照耀下视线更加模糊。野马穿越道路时群体通过,最后一匹马会不顾一切冲过去,危险在这个时候降临。

  连接乌鲁木齐和阿勒泰的二一六国道横穿卡拉麦里,当时修筑时有过争议之声,不过这种微弱的声音最终被发展淹没了。过去这些年里,保护区被五次减少面积,这块地区发现了石油和煤炭。频繁的减少面积是它不能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的根本原因。不过,第六次减少面积的试图没有成功。

  2007年8月,一匹小马驹在路过216国道时,站在路中间回头舔舐身上的毛,一辆大货车从远处驶来,它全然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尾声

  三十年里有关野马最大的社会事件是野马认养,这个活动是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与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的,各界认养了至少一百匹野马,最有名的认养人一个是影星成龙,一个是新疆野马国际董事长陈志峰。

  来自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数据说,登记在册的野马为五百九十九匹,除了引入的二十四匹,其余都是五代里繁殖的。

  这个中心现在是亚洲最大的野马基地。在中国,生活着野马的地方还有,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四十匹,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十九匹。在蒙古,全国数量超过四百匹,主要集中在中央省呼斯泰岭自然保护区内。

  世界上的普氏野马现在超过了三千匹,主要生活在德英美俄蒙中六国。

  国际野马组织主席瑞哈德一行今年十月考察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野马野放区和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赞扬三十年来中国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新疆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史军表示,野马野放真正成功可能还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危险在于:每年冬季二十万家畜进入迫使普氏野马移向条件恶劣的边缘地带;游荡的家马群与野马频繁接触,一旦杂交导致野马血统不再纯正,疾病传播风险亦可能导致野马死亡.

  严重的问题在于,卡拉麦里保护区内的公路铁路水渠建筑,使野马栖息地更破碎。

2009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一大一小两匹野马。
2015年6月20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兽医恩特马克在饲养员的帮助下给一匹刚出生不久的小马驹输液。
2009年3月,即将野放的野马在装箱。陶永善摄
2009年3月,野放的野马从运马的箱子中飞奔而下,跑进原野。陶永善摄
2015年6月,卡拉麦里山乔木西拜野放地的野马水源地。

2009年3月,野放的野马从运马的箱子中飞奔而下,跑进原野。陶永善摄

2009年3月,即将野放的野马在装箱。陶永善摄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卡拉麦里荒漠的精灵
在卡麦里邂逅“普氏野马”
新疆12匹野马外出觅食,受伤公马遭3只饿狼追杀,母马围圈守护它
20年前放归野外的27匹普氏野马,现在的生存状况怎么样了?
曾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野马!比大熊猫还稀有,我国仅有700匹
毫不掩饰侵略目的的文化大盗普氏,立志探险拉萨,至死未能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