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宗教的秘密在于祭祀

金泽,是江浙沪三省交界的一个古镇,复旦大学宗教系的李天纲教授《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书中,这样写道:“2005年的秋天,偶尔到了金泽镇,正逢‘廿八香汛’,发现这里的气氛很是异样,别的地方消失了的宗教生活,这里保存较好。混杂的庙会形式有些可以从儒教、道教、佛教的经典去理解,有的则沾染了现代生活气息。还有,明清以来地方志中记载的神祇、祀典和科仪,在当代老、中、青年的信仰中交错。这样的“活标本”,不是正好可以拿来观察江南和中国的宗教么?从金泽,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宗教生活及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以金泽古镇为个案的这本书,荣获2018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学术圈内有高度的好评。这本书,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首先,发现了中国宗教与西方宗教的差别,不在于信仰,而是祭祀。

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吗?很多人可能觉得不是,不过,在14亿中国人里面,有正式宗教信仰的,也就是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人口,竟然有3亿人左右。那么,为什么给一般人的感觉,中国不像西方、印度和中东人那样,是一个有宗教的民族呢?

中国宗教研究权威学者杨庆堃先生有个经典的观点,西方是制度性宗教,而中国是发散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就是制度性宗教,上帝的事情归上帝管,凯撒的事情归凯撒管,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开始,宗教与世俗就有明确的界限,国王管人间的世俗事务,教会管个人的灵魂得救。教会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组织系统、财产系统和信仰系统,与社会结构中的家庭、社团和政治权力系统泾渭分明。

但是中国的发散性宗教,是指各种民间信仰与宗教,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各种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网络以及国家权力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宗教以一种发散性的形态,镶嵌到社会与政治的结构当中。

这个观点得到了学界的公认,但李天纲教授指出,说中国宗教是发散性宗教,不要真的以为就是一盘散沙,杂乱无章。中国的宗教,是有自己整齐的、等级化的内在秩序的。这个秩序,就是从儒教祠祀系统演变出来的民间祭祀系统。

简单地说,西方宗教是信仰的宗教,中国宗是祭祀的宗教。基督教最重要的是信仰,教徒在精神上对上帝绝对的信赖和忠诚,绝无二心。这叫“因信称义”,因信而成为义人。但你回过头来看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重要的不是你信什么,而是如何信!信什么是对信仰对象的忠诚问题,而如何信是一个信仰本身的方式问题。只要方式对头了,你信什么反而不重要了。这个对头的方式,就是中国宗教有一套完整的、有序的祭祀体系。

中国思想讲究天地人,祭祀的对象从天帝、菩萨、太上老君、地王爷到祖宗、鬼神,还有圣人、豪杰,都是祭祀的对象。北京有天坛、地坛、先农坛,皇帝住的紫禁城,一边是皇室的宗庙,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另一边是社稷坛,今天的中山公园,还有喇嘛教的雍和宫,儒教的孔庙,皇帝都要去祭祀,一个也不能少。

不要说皇上,百姓也是这样。在中国人的想象当中,就是一个多神的世界,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见到庙宇,管它是观音庙,还是道观、妈祖、土地神、都要拜一拜,烧一柱香,各路神仙菩萨,一个也不得罪。

这套从拜天地到祭祖宗的祭祀体系,看起来很杂乱,其实是有内在秩序的。中国的宗教不在乎你祭祀的对象是什么,而是你祭祀的仪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礼仪。这套礼仪,在儒家的经典《礼经》中有详细的规定,如何祭祀天地、祖宗,在祭祀过程当中,什么身份的人,该处什么样的位置,该完成什么样的礼仪,都讲得清清楚楚,你只要按照祖上的规矩,行礼如仪就是了。

中国宗教的重心在祭祀,祭祀体系的源头来自儒教,各种民间信仰、以及后来出现的佛教和道教,虽然各自崇拜的神灵不同,教义也千差万别,但是,儒教也好,佛教、道教也好,千奇百怪的民间信仰也好,它们的祭祀方式都是同构的,都是相通的,没有本质的差异。在中国之所以会出现儒道佛三教合一,合一之处,就是祭祀仪式。

从殷周发源的这套祭祀体系,经过儒家的提炼总结,到了汉代成为了《五经》之一的《礼经》,其中有人文的伦理,也有宗教的祭祀,它形成了儒家的两重性,李天纲教授说:“周代以来的儒家,首先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行为,是有基层民众维持、在民间社会流行的祭祀制度。”

儒家除了人文性之外,还有宗教性。一个大的思想体系,要处理的是两个重要的关系,第一个是人际的伦理关系,第二个是人与神、人与天的关系。杨庆堃教授讲,你不要看佛教与道教在中国影响很大,但一般中国人的伦理价值观念,不是佛教与道教,而是儒家提供的。这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既是一种人生的终极关怀,又是社会的一般伦理系统,完全不一样。

儒家首先是一种人文伦理,这不错,但它也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人如何与天命沟通?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意义、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都来自那个超越的天命。人与天命沟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在超越,另一种是外在超越。

所谓内在超越,就是孔子发现了仁,有了道德自觉的人心,可以直接与天命合一,中国文明的突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过,与天沟通还有另外一种外在超越的方式,这就是本书所着力研究的民间祭祀制度。祭祀制度在夏商周就有了,特别到了西周,周公制定周礼,通过礼乐制度详细规定下来。孔子说的“吾从周”,遵从的就是西周的礼乐制度。不要以为孔子发现了仁,实现了中国文明的内在突破,那套以祭祀为核心的外在超越就从此消失了。事实上,一直到清末明初儒家解体,儒家的祭祀制度一直保持得很完整。儒家除了讲仁之外,还强调礼,除了纲常名教的伦理制度之外,礼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膜拜天地与祖宗的祭祀制度。

你若要了解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国民间祭祀制度,了解中国宗教的秘密,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教九流指那些
微课程:儒教作为一种神圣信仰体系
從文化視角觀照道教之特色
学者:儒教是否是宗教?理解儒家信仰需把握这四点
Acloud·云馆藏 Vol·52 | 儒家是宗教,孔庙是神庙?——近代外国摄影师的“眼光”
中国文化常识(1)【三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