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撷英篇】张乃富||闲话“东西”“南北”


东西南北是表示方向的字: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傍晚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早晨面对太阳,右手方向是南,左手方向是北。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中,就是这几个普通的字,经过搭配和演变、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却能产生一些有趣的故事。

1、购物叫“买东西”,不能说“买南北”

人们习惯把去商店、市场购物叫做“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这是为什么呢?其来源有三种说法:

其一——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闻名于世的大都会,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坊市制度”。“坊”类似现在的居住小区,“市”即交易场所,一定数量的“坊”配建一个“市”。这种城市建设和管理制度,有利于治安管理和税收。长安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大街的两边分别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综合市场,叫“东市”和“西市”。人们出门采购物品,大多数人要么去东市,要么去西市。

当时,人们要去市场购物,家里人都要商议,是去东市买呢,还是去西市买,就说“买东市呢?还是买西市”。逐渐地简化为,“买东买西”和“买东西”,把去市场购物叫做“买东西”自此形成,延续至今。


其二——

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两座大都市,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两个商贸中心和大宗物资集散地。洛阳在东,长安在西,商人做买卖生意赚大钱,要嘛到洛阳,要嘛到长安,到洛阳跑买卖就叫“买东”,到长安跑买卖叫买“买西”。后来就合起来说,演变成“买东西”。

其三——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是集儒学之大成者,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教育家。据说,有一次,朱熹正在给童子们上课时,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挎着竹篮从附近走过,孩子就分心走神了。朱熹没有直接批评孩子们,而是问:那姑娘去干什么?大家回答:去买东西。朱熹又问:为什么是去“买东西”,而不是去“买南北”呢?这一下把大家全问住了,只好静心下来思考。


过了一会儿,一个十岁的小孩站起说他知道。小孩说:按方位说对应五行说,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姑娘提的竹篮如买南,就会被火烧掉;如果买北,那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东方的木和西方的金做成的物件,才能放在篮子里。所以,只能说“买东西”,不能说“买南北”。

朱熹既没肯定、也没有否定这个小孩的说法,而继续宣讲他的“格物致知”的学说,即通过对事物接触观察,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道理。故事的主旨是称赞朱熹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教育方法,但也从另一种角度对只能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进行了有趣的诠释和解读。
 
2、骂人“不是个东西”是啥意思

平时,对品德极其恶劣的人,我们就会骂他“真不是个东西!”表示对这个家伙的极端鄙视和厌恶。但为什么要这样骂呢,是啥意思呢?

要讲清楚这句骂人的话呀,要转几个弯才行。在五行方位学说中,与“不是东西”相对应的“就是南北”;而南北在“五行”中对应“火”和“水”;“水、火”在日常用语中可以用来指代人的“尿”和“屎”,比如,一个人内急了,就抱歉地说“水火不留情”,然后就匆匆地去找地方解决了。


转了这两道弯,“水火”就是“屎尿”的代词,而“南北”又是“水火”的代词。省掉中间环节,“南北”就是“屎尿”的意思。骂人不是东西,就是暗指他在道德方面必定是南北(屎尿),肮脏龌龊、臭不可闻、令人讨厌、鄙视、唾弃、憎恨。

3、打仗往东、西、南三方叫“征”,往北叫“伐”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漫长历史形成过程中,战争是民族融合的痛苦而重要方式。中原王朝在对“五方四夷”的战争描述中,对东、西、南用兵一般叫“征”,对北方用兵叫“伐”,这是为什么呢?征和伐有什么区别呢?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伐,击也。”——《说文》;“伐,杀也。”——《广雅》。“征”即征服、征讨,一般是宗主国打藩属国,中央打地方,有上对下的“纠错”“纠偏”,逼迫其“改正”的含义,故,双人旁加个正就是“征”。“伐”则指单纯的击杀、消灭之意,单人旁加个戈就是“伐”。“征”和“伐”的战争目标各异,有着极其微妙的差别。


这是因为在中国大部分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坐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且以农耕为主。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少数民族区域山地、河流多,高山峡谷,不管是农耕还游牧,都不适合长途迁移,中央王朝大军来时,无力抵抗,也没有什么路可跑,只好就地降顺了,被视为藩属。所以,对东、南、西的战争,主要目的是使之屈服、归顺,所以用“征。”

而北方剽悍的游牧民族(特别是匈奴)游荡在广阔无垠的草原、戈壁、沙漠,他们机动性极强,擅长于长途迁徙,一有机会就到中原来抢掠,被打败后,会长距离地逃往漠北遥远的地方,不必归顺,并伺机卷土重来,中央王朝与它们没有形成宗主和藩属的上下关系。因此,对北方的战争,主要目的是消灭和驱逐,所以用“伐。”

“东征、西征、南征”“北伐”的说法在古代文献中就十分常见。语言文字的用法有相对固定的习惯,上面的说法只适用于中国古代,不能套用到近现代史上,比如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就不能套用和按这个用法去解释。而且,古代文献中也有突破这种习惯的例子,不能绝对化和一概而论。平等主体之间的战争,不管方向,不用“征”而用“伐”,春秋战国时的兼并战争,战争目的是为了吞并对方、灭掉对方,都用“伐”而不用“征。”

4、“上厕所,下厨房”的说法与南北相关

人们都习惯于说上厕所,下厨房,为什么不说“下厕所,上厨房”呢?

我国古人根据“五行”“方位”等风水堪舆学说,逐渐总结出一套修建四合院民居的习惯,把厨房修在东南方,把厕所修在东北方。按“左青龙、右白虎,下朱雀、上玄武”的排列法和现代挂地图的方法,北方总在上边。所以人们把向北边走叫“上”,往南边走叫“下”;厕所在北,去厕所就说“上厕所”,厨房在南,去厨房就说“下厨房”,甚至去街上饮食店(有厨房)吃饭,也说“下馆子”,逐渐约定成俗。


后来人们就比较固定地沿习这种“北上南下”的说法,军队往北边挺进,叫“挥师北上”;往南开拔叫“挥师南下”。三国时就有“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之说。

抗日战争时,我们说“北上抗日”,其实无论华北还是东北的海拔都没在西南地区高,但是我们往北走,所以就说北上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解放军先占领了东北和华北,进军大西南时,就说“南下”,随解放军一起入川的干部,被称作“南下干部”。其实大西南比东北、华北的海拔要高得多。

在这里“上”和“下”不是高低之分,而是北南之别。现在城市里的住宅楼建筑设计没有这个规矩了,但语言的惯性却依然顽强保存了下来,“上厕所,下厨房”的说法依旧延续流传。

作者简介

张乃富,汉族,五零后,四川富顺县人。1978年西南师范学院政治系,先后任泸州水电校讲师、副校长;宜宾县二中髙级教师、校长;宜宾县副县长;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7年退休。喜欢阅读,人文历史、宗教文化知识均有涉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问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学生们不解,10岁小孩一语道破
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这个冷历史你得掌握
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8岁神童的回答让朱熹赞不绝口
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
朱熹: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古长安的东市西市与“买东西”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