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臭臭的。


中国人的一日三餐里,“臭”绝对算得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被排除在五味之外。“酸甜苦辣咸”,当我们谈论“美食”时,没有给臭食留下位置。是因为它太刺激,缺乏宜人的亲和力?可酸、苦、辣不也都很有性格吗?说到底,还是文化上对“臭”的界定:“臭者,秽也。”臭跟污秽、腐败联系在一起,臭食,也一贯被视作下里巴人的口味,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东西。

可人在肚饿嘴馋面对食物的时候,是顾不上什么文化的。所有的阶级、品味、教条,最后都会在“好吃”这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前,变得不再重要。我们一边刻意地忽视着臭,一边又在理所当然兴致勃勃地吃臭,吃得眉飞色舞、精彩纷呈。

所以我总觉得,吃臭是中国人饮食图谱里一条极其重要的暗线,是康庄大道之外的曲径通幽。它通向的,不仅是那些花样百出的食物,还是生活里那些不足与外人道的隐秘情感。


臭到极致,就是香

长沙臭豆腐现在已经成了全国人民的臭豆腐。南北东西,任何一个旅游景点,臭豆腐的摊子屹立不倒。

人们寻味而来,看着黑得发亮的豆腐干子从油锅里膨胀成丰满诱人的形状,趁热咬开,辣酱的辛香,香菜的独特清香,臭豆腐富有层次感的臭香,才下舌头又上心头,足以抚平肠胃的陌生感和旅途的疲劳。

图 | 吃不饱啊啊


臭豆腐可不止长沙豆腐干子这一种,云南建水臭豆腐、浙江绍兴臭豆腐、徽州毛豆腐,都是这个臭味门类里的优秀代表。不过,最让人一言难尽的,可能还得是北京的臭豆腐乳。

跟红腐乳那种鲜亮招摇的色泽不同,它周身都是一种青灰混杂的芥末绿,表面还有一些并不均匀的暗色斑点,第一次见识这种食物,很可能会隔着瓶子一边皱眉头一边琢磨:到底是谁发现这玩意儿能吃的?反正光看外形,怎么都不会相信这是一种食物。

图 | 给脑瓜装一点灵感


即使做了重重心理建设,打开瓶罐,那种一飞冲天、来势汹汹的恶臭,还是会在瞬间击败你的防御体系。

但如果你能强忍臭气,学着老北京人把它抹在炸得焦黄酥脆的馒头片上,再加点辣椒油,咬下去一口,戏剧性的时刻就会发生:之前的臭在此刻,转化为了一种绵软有力、略带酒精感的奇妙味道,如果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香。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嗅觉,在先,香是味觉,在后。臭食的魅力,就在于嗅觉和味觉的反差带来的冲撞感。

这里面,似乎也传递着“物极必反”的哲学辩证:臭到极致,便是香。臭到穷途末路登峰造极的时候,香也就来了。那种柳暗花明一波三折的惊喜感,是四平八稳的食物给不了的。

图 | 巴顿顿巴


臭味相投,真知己

绍兴有道菜:蒸双臭,把臭苋菜跟臭豆腐放一起蒸,也叫“臭味相投”。

江浙是吃臭大户。说来神奇,说着吴侬软语的江南,在吃臭上却是异常执着。比如有名的绍兴三臭:臭豆腐,臭苋菜梗,臭冬瓜。

吃三臭的不止绍兴,汪曾祺说家乡高邮,很多人家都有一个臭坛子,专制臭卤,其中以臭苋菜梗最具代表性:菜梗外皮还保留着硬质的纤维,菜芯已经成了果冻一样的胶冻状,轻轻一吸就可入口,咸鲜中还带点甜,夏天吃极开胃。

图 | 摩羯姐姐


听舟山的同事说,她们那里也是吃臭冬瓜的:台风天快来的季节,屋里闷闷的,奶奶会从坛子里捞出臭冬瓜,淋上芝麻油,清清爽爽,很下饭。那是顶家常的臭味,微凉的刺激,也是忘不掉的童年记忆。

看《浮生六记》,芸娘爱吃臭,最爱的芥卤乳腐和虾卤瓜,沈复却避之不及,后来经过芸娘“入咽当知其美”的劝说,居然爱上了。他对芸娘说: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娘回答: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图 | 肉松丸子


这“虽丑不嫌”,是臭食的另一个妙处。“臭味相投”这样一个贬义词,落到吃饭上,其实是一种奢侈的快乐。

食物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一个人的美食,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臭食,就更是难于分享。你不可能在礼仪周全的宴会饭局上吃臭豆腐,也很难跟一个刚认识的相亲对象约螺蛳粉。

吃臭的地方,好像只能是一个街边小摊或自家厨房,而坐在旁边陪你的,是热恋的男女朋友,是至交,是就算嫌弃也离不开的家人。从这个角度,一起吃臭,实在可以算一种关系深入的证明。

图 | 大食阿妹


不妨食点臭

说起来,吃臭也是一个人口味宽的表现。汪曾祺先生经常说“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什么都尝一尝,生活才有意思。

汪曾祺自己就是个口味极宽的人,说自己是“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为此还受过别人捉弄:汪曾祺本来不吃香菜,觉得香菜有臭虫味,自家开的中药铺,药铺管事给他弄了一大碗凉拌香菜,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吗?”他一咬牙,从此也就吃香菜了。

香菜,韭菜,香椿,这些味道刺激的蔬菜,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也是“臭”的。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聊到韭菜就说:恶之者谓之臭,喜之者谓之香。这句话,放在其他食物上也一样合适:很多时候,我们说“臭”,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味觉惯性被挑战的抗拒。

图 | 小理解


像老北京的豆汁儿,徽州的臭鳜鱼和毛豆腐,云南的臭菜,舟山的三曝鳓鱼,广东佛山的臭屁醋火锅……都是初见让人大呼可怕的存在,却很有可能在日后让人念念不忘。

前段时间去徽州饭馆吃臭鳜鱼,忍着腥臭味把鱼肉放进嘴里,突然就明白了“臭”跟“鲜”之间的关联:腌制过的臭鳜鱼少了水分,反而拥有了新鲜鱼没有的紧实弹性,馥郁的汤汁中间,蒜瓣状的鱼肉泛出淡淡的粉红,那一瞬间,一下子就知道了什么是“桃花流水鳜鱼肥”。

所以我想,我们爱吃臭,其实是爱那种味觉系统被拓宽的体验,那种刺激之后胃口走出舒适区的开阔感。

做人、交朋友不也是一样?一些“臭臭的”特质注定不会人人喜欢,但一旦被喜欢,就是真交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大抵如是。

征稿 | 廿四节令,风物闲美。



主编 | 壹心
微信 | DFMX005
音乐 | 谭宝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德地图
臭豆腐、臭鳜鱼、臭苋菜梗,江南“臭三杰”谁最臭?
中国到底哪里的臭豆腐最香?
挑战中国臭味美食!你吃过几种?
【大厨秘笈】速来投靠,中国最臭的美食都在这里了,你喜欢哪几种?
这些不一般的美食,总有一款与你“臭味相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