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德兰海战时德国主力舰的炮术与战术

写在前面:《现代舰船》2015/4B开始连载“激战斯卡格拉克——第一枪炮官亲历的日德兰大海战”,据网友表示该文并未全译原书。在下为推广网友对炮术的关注,特选译有关火控与战术的二、三章如下作为补充。


书名:从基尔到日德兰 【原著为德文,本篇从英译名Kiel and Jutland】。有关书讯请链接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6216-1-1.html

作者: 乔格-封-哈泽中校 【Georg von Hase为一战德国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尔号炮术长】

译者: mathewwu  注释:( )括弧内为原注,【】括弧内为译注

第二章 海军炮术的原理

袭击楼斯托弗镇【位于英格兰东岸的小渔港,1916-4-24遭受德舰炮轰】那天我学到了不少对后来的斯卡格拉克海战【即日德兰海战的德方称呼。斯卡格拉克是丹麦及德国对日德兰半岛北部海域的称呼,】很有帮助的事情,武器本身的故障以及炮手的失误清楚向我显示,只有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炮术表现才可能良好。炮术长手底下的火炮、炮术官、瞄准手和炮手,个个都要发挥最大效用,整个系统才能完美运作。炮手们操作的火炮和炮塔是很复杂的机械,多数使用液压或电机动力,他们要保证火炮的质量,快速的装填弹药,只要开火铃一响,火炮就得发射。保养火炮是很费力的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做,所有电力和机械的部件只要出现一点问题都要立即处理。在此我特别要感谢德弗林格尔号的同袍们无休止的努力。火炮机电保养部门由外号“精灵”的符洛达尔茨克准尉带头,下属9名军士长及20名士兵。“精灵”得到这个绰号是因为他不仅要解决所有问题,更常常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是我的臂膀,出色的协助我达成目标。在斯卡格拉克海战中,德弗林格尔号那些庞大复杂的武器没有因敌人的炮火发生过任何损坏,反而是长时间无止尽的使用下才有一点小失误。系统的庞杂性不是只有火炮本身,还包括所有附属的人力物力。这个系统在建造时就花掉七八百万马克,服役后再花掉几十万马克改良,开战以来又花掉了几十万马克。

在战舰的前部有2座炮塔,每座有2门30.5 cm(12英寸)口径火炮,后部也有相同的2座。这8门火炮构成本舰的主要火力。我们按照字母ABCD的顺序称呼这些炮塔为“安娜Anna”、“珀莎Bertha”、“凯撒Caesar”、“朵拉Dora” 【在其他德国战舰上,AB炮塔较常以男性名的“Anton安东”和“Bruno布努诺”来称呼】,最前方一座是A炮塔,最后方一座是D炮塔。每座炮塔都有一位中校或少校级别的炮塔主官,但战时军官缺员,所以D炮塔的主官是一名准尉。同袍们给B炮塔另外取了一个名字叫“徐兹布尔格”,因为她的主官封-徐兹布尔格男爵上尉特别受到下属爱戴。【下两图即为前后4座炮塔。注意左图最上方十字桁处的小桅盘,即俗称的“乌鸦窝”。】



德弗林格尔号的副炮群由14门15 cm口径速射炮所群成,左右舷各有7门,安装在装甲炮郭内。其他武器还包括仅存的4门8.8 cm口径高炮;本舰原有更多门高炮,后来都拨交给航行在波罗的海的扫雷舰和商船了。

这些火炮的弹药分别储藏在约50处弹药隔舱内,弹药库有镍钢板构成的纵隔壁保护以抵御鱼雷。

我手底下的全部火炮分由3名少校、3名上尉、4名中少尉、4名见习官、6名准尉、以及约700名军士和士兵来管理及操作。德弗林格尔号的全体舰员有1400名。作为炮术长我负责所有的火炮,但作战时我只直接指挥主炮群,副炮及高炮群另有2名军官指挥,我只下达给他们战术性的原则指令。

如果读者想要体会像发生在斯卡格拉克那样的大规模海战是如何进行的,他必须先认识战舰是如何能在风浪中翻滚摇晃和变速转向;但却又能够射击和时不时要命中敌人;甚至摧毁敌人于一瞬间,而且还是在20千米以外。同时读者还要记住,敌人也跟我们一样在进行激烈的机动,尽力的躲避来自致命铁雨的归宿。

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德弗林格尔号的武器在斯卡格拉克海战中是如何运作的,当然其他现代化战列舰的作为也是差不多的。

我们先从火控,也就是我们炮术官是如何指挥火炮开始。战舰上有装甲司令塔,舰长由航海长和通讯长支援,在这里指挥航行和作战。前部火炮指挥所就位在司令塔后部,作战时我的战位也在这里,旁边有3名副炮群的炮术官、1名中少尉官、2名测距手、3名指挥仪【方位盘】军士(指挥仪是一种保密的设备,我随后会说明)以及5名传令兵。在我们站立的铁隔栅地板之下还另有6名传令。“梨舱”(因为司令塔的下半部是梨形的)再往下一层还有作为预备队的1名军士、1名炮术士和2名传令。

所以光是前部指挥所就不少于33名火控人员!我们活动的空间之拥挤可想而知,不过我们都很满意在此服务,因为有350 mm的精钢装甲在战斗时保护着我们这个舱室,即使是近距离的30.5 cm口径火炮直击也没能击穿它,尽管冲击力量把我们撞成一团,好像要把整间屋子掀翻过来,但是除了一些小皮肉伤之外我们全都没事。

作战时舰上另外还有两处火炮指挥所,即后部指挥所和俗称“乌鸦窝”的前桅盘。后部指挥所是副炮术长的战位,他也是接替我职务的预备员。“乌鸦窝”是位在前桅上部的一个铁桶,高度约在水面上35m,里面是1名上尉级别的主炮观测官、1名副炮校射员、1名准尉和2名传令兵的战位。他们负责以高倍率望远镜观察及校射落在敌舰四周的水柱,并通过头戴式电话将弹着相关位置通报给我们炮术官。【下图左即前桅顶部的“乌鸦窝”。图右为测距仪及测距手。】


从炮术观点来看,前部指挥所后方两层甲板下的发令所才是最重要的部门【英译本作transmitting-station, 此处按日语译为发令所,功能是绘图计算】。发令所位在主装甲板之下,低于水线,所以有装甲堡抵御敌人炮火。炮术官的指令通过电话及传声管传达到这几个舱室,经过复杂的机器设备处理过后再从这里传达到各座火炮。

长程海上炮战的第一要务就是精确测定距离。我们舰上装备有7具测距仪,可以在200 hm【hm百米,是hectometer的简写,为德国海军用来表示100 m的距离单位,200 hm = 20000 m】内获得良好距离数据。这些立体视式测距仪是耶拿市的卡尔蔡司公司制造的,我们称之为Bg.(德文Basis Geraet的简写)。每具测距仪都有2名测距手,一名负责目视测距,另一名则负责读取hm数值,并用Bg.发送器以电讯传输到指挥所的平均器【Mittlungs Apparat】。这具仪器就在我的战位旁边,可随时呈现所有测距仪传来的测距离平均值,作战时炮术官也会将平均距离传达给所有火炮。当炮术官决定要射击某艘敌舰时,他会将潜望镜对准这个目标。在现代的战列舰司令塔内,炮术官和舰长都不再手持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观察外部,而是像潜艇军官一样使用潜望镜。潜望镜的目镜在司令塔内,物镜则突出塔顶。这样的好处是作战时司令塔对外观察的窗缝可以用装甲窗板堵上,我们可在完全的防护下指挥作战。炮术官的潜望镜上装备有指挥仪,这个机械对控制火炮相当重要,可以使所有火炮都跟随炮术官的潜望镜动作。尽管前后火炮位置相距一百多米,通过计算调整,它们全都会指向潜望镜瞄准的同一个目标点。所以有了潜望镜指挥仪后,炮侧人员就都不再需要目视搜寻目标了。【下图是德舰戈本号司令塔潜望镜配置,拍摄时间1962年。如是日德兰战后装备的有可能是新式的德式指挥仪的一部分。】


双方遭遇时敌舰可能在你的前方近处或后方远处,可能与你对头疾驶或齐头并进,但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潜望镜盯住目标,同时距离取决适当,那么所有火炮都会指向目标的同一点位置,即使我舰急剧转动也不会有影响。指挥仪潜望镜由一名专业军士操纵,始终紧盯炮术官所指定的目标。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能详述指挥仪的构造【德国海军主力舰在驶向斯卡巴湾留置之前已将全套火控设备拆下,并在战后向美国及其他国家兜售。哈泽中校写作此书也不无借此推销的可能。】我只能说,指挥仪镜当然不会直接转动炮塔,而只是通过电气讯号带动每座炮塔内的表盘,表盘可显示火炮射程和射向上所有的瞄准数值。表盘上有一个代表指挥仪镜动作的指针或度数,炮手转动火炮俯仰旋回时会带动表盘上另一个指针或度数,当代表火炮的指针【追针】亦步亦趋的盯住代表指挥仪的指针【基针】转动【这个过程叫做“随动”】,就表示笨重的炮塔一直在随着指挥仪镜移动【也就是炮口在追踪和瞄准目标,下面借用贴吧jingjingzqs版主的贴图来示意。】


我们已经知道火炮是如何跟随目标转动,现在要进一步知道初始射击距离是如何取得的。火炮炮口高低俯仰,是因为要追随敌我距离远近变动。由于两舰运动或相向或背道,距离变化可达到每分钟数百米,靠炮术官口中连续报数是来不及的,这事就要靠一具精巧的机械来完成:

这套在指挥所内的机械叫做仰角通讯器(eleveation telegraph),可将仰角数值传送到炮侧的仰角瞄准表盘上。当炮手转动火炮【俯仰手轮】将追针对准基针时,也就表示火炮俯仰角度和指挥所要求的角度是一致的。炮手只管随动仰角数值,而不必知道角度所代表的目标距离是多少hm。与仰角通信器结合的还有一具重要的机械叫距离时计(range clock),我们先假设炮术官已求得了敌我之间的距离变化率(计算过程容后说明)是每分钟 – 750 m【负值表示相互接近】,操作员就会遵照他的指令在距离时计上输入 – 7.5【– 750 m = – 7.5 hm】,然后经由仰角通讯器【连续】输出每分钟减少750 m的距离仰角数值给炮侧表盘,这样炮术官就不必一直下达新的距离指令。

通过这种机制,不仅距离仰角可以确实的传送给火炮,火炮的方位角也同样可以随动于指挥所的潜望镜。但由于军舰在海上不断摇摆,船舷这一刻还贴近海面,下一刻就摇上了半空,炮口要是这样摆动是没法开炮的,必须得像放列在平地那样稳定指向才能准确射击。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瞄准手的责任就很巨大了,他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打高摇低炮口】让火炮瞄准镜对准敌人,这一定要有经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做到,而我的弟兄们都能有这种本事。我们当然很看重在公海上的实际射击训练,但我们还有一种聪明的设备,可以让战舰停泊在港口里的时候,也还能够继续进行相当于在风浪中射击的训练。其实原理也简单,就是让小型目标在船边上模拟船体在风浪起伏的动作,真实的船体虽然不动,但船上的火炮却要不断的上下左右移动来瞄准小目标。【英国现代炮术先驱佩西斯科特在1899年开始推广连续瞄准法时,也采用类似原理的简单模拟设备“Dotter”,即如下图那个立在炮口前的长方形支架。德国人这套训练设备没见过图片,但肯定不是他们独创的。】


我们还有一套花费了十年试验的设备,其取得的成果是惊人的,它甚至可以取代炮手的瞄准发射作业。【这套机械击发设备Abfeuerung Geraet是奥地利人von Petravic在1908年公开发表的陀螺控制击发系统,隔年德国取得其技术并持续改进,在日德兰海战后大量配发。英国人在看过Petravic系统后没有采用,转而发展自家的Henderson系统,难免有抄袭之嫌。】这具复杂的装置代表了人类智慧的胜利,在瞄准镜标线通过目标影像时,一门装填完毕的火炮就会自动击发。此外这具装置还会考虑舰只的摇摆姿态,它在横摇快的情况下会比横摇慢时提前发射,这个考虑是必要的,因为火炮从击发到炮弹离开炮口是有时间差的【由于舰只的摇摆是持续的,炮口角度随着摇摆改变;代表射程也会持续改变,如果发射时机完全一样,横摇快时炮弹会比横摇慢时提前一些角度离开炮口,故两者射程会有距离差。】任何人了解舰只的摇摆有多少变化,就会知道我们的技术专家们所面临的问题有多么困难。

我现在提这件事是有点离题了,因为斯卡格拉克海战时我们的战舰还没装备此一设备【据其他来源显示,其时吕措夫号和德弗林格尔号已经安装了Abfeuerung Geraet,但可能是作为试验而非正规,所以原作者不予承认。】要到此役后才配发。我之所以提这个是意在突出此一设备所代表的舰炮火控技术的发展高度。

我们再回头来很快的看一下德弗林格尔号的主炮。前面说过有8门30.5 cm口径主炮安装在4座炮塔内,炮塔的顶部是会旋转的火炮甲板和其外由厚甲包覆的炮室。整个炮塔是由电力驱动的,在炮侧有随着炮室旋转的弹药举扬机,火炮后方放置着中继弹药,每门炮有6发。

主炮的炮弹有穿甲弹和高爆弹两种。穿甲弹漆成蓝黄双色,由最好的镍钢制成,内部盛装的高爆炸药分量较少。穿甲弹的目的是要穿透敌人的厚重装甲并在内部爆炸。当然和穿透厚甲所需的力道比起来,那点炸药的效果相形之下就小多了。

另一方面高爆弹是通体黄色,较薄的钢壳内盛装有大量高爆炸药,它不能穿透厚甲,但击中无装甲及薄装甲目标时会产生巨大的爆炸。

我们的发射药盛装在黄铜药筒内,外表看起来就像一发巨大的霰弹枪子弹,只不过整个药筒都是黄铜制的。这种大型的药筒不容易制造,很笨重也很昂贵。尽管有这些不方便,德国海军还是使用这种药筒在所有大型火炮上。在斯卡格拉克海战中,这种金属药筒使我们免于遭受到如同不倦号、玛丽王后号、无敌号、以及老装巡的瞬间【殉爆】毁灭。当然大口径火炮一次份的发射药【太重太长】没法全放在黄铜药筒里,所以我们将它分一些出来装在双层丝绸药包里。丝绸药包防火自然比不上金属药筒,但我们的敌人却把全部发射药都装在丝绸药包里!此外,我们规定凡是不在炮室或举扬机里的发射药,都必须密封在防火的马口铁【外包装】桶内,而英国人的包装显然有缺陷。【英国人的丝绸发射药包也同样密封在金属外包装桶内。有缺陷的不是英国人的包装,而是为了加大弹药基数及加快弹药输送,他们在炮塔上下堆放了过多发射药桶;以及更糟糕的过早开封取出太多的药包,使其曝露在不防火的环境下。】这种因单一爆炸导致全舰毁灭的例子,德方只发生过两次,一次是1916年6月1日波默恩号在斯卡格拉克海战,另一次是前一年阿达尔贝特亲王号在波罗的海,都是遭潜艇击中。

发射药的储放,尤其是【开封的】药包和药筒,对我们来说照样是危险的工作。为了避免灾难,我们规定每门炮在炮室内只能保有一发炮弹的药筒及药包,炮塔底下各层也一体遵照。

旋转的炮塔坐落在固定的护圈上,两者向下延伸穿过几层楼板,底部直通装甲甲板。炮塔上下也分为好几层,有炮弹库、发射药库、交换机室、中转室,加上炮室一共是五层,全部人员配属70至80人。炮弹库和发射药库与炮室之间并没有直接连通,弹药是由下层举扬机先的送到中转室,然后再由上层举扬机转送到两门火炮。中转室内还可以储备少数量的弹药,起着水库的调节作用。由于上下层举扬机同时在传输弹药,距离又是从弹药库到炮室的一半,所以时间上也节省了二分之一。

因此我们的主炮可以很轻松的达到每30秒1发的射速,如果采取同一炮塔两门炮交互发射的【半齐射】方式,更可以达到每15秒发射1轮。在斯卡格拉克海战中我们曾以每20秒全舰发射4发的速度进行了相当久的时间,这是老旧舰艇上的直通车式弹药举扬机不可能达到的持续射速。

中转室内还有控制火炮俯仰的液压泵、传送弹药设备、以及其他机器。交换机室的交换机管制炮塔内所有电力讯号的进出。弹药库内的输送设备多半是电动的。一枚30.5 cm炮弹约重300 kg,发射药约重150 kg。

每座炮塔有1名炮塔主官,1名炮塔军士长,以及75名军士和士兵。他们的任务分配如下:火炮甲板有4名军士及20名士兵负责操作2门火炮,另外还有几名传令兵和测距手;中转室内有1名军士和12名士兵;交换机室内有炮术机械部门的1名准尉及3名士兵;炮弹库内有1名军士及约18名士兵;发射药库内有1名军士及约14名士兵。作战时这份名单还要再加上12名后备,准备替补伤员。所以整个主炮群总人数高达350员,还不计25名传令。

15 cm副炮群的人员配属相对简单,一座炮郭内需要10个人来手动操作,弹药库另需4至5人,这样14座副炮总共有210员,外加20名传令。

冗长的说明炮术设备可能已使得读者感到乏味,我将在此暂时停止,等到叙述斯卡格拉克海战时我会再介绍一些精良的仪器,这些仪器的发明可以帮助我们的炮术官在敌我高速行进与机动中能较好的(且连续的)计算火控参数。【这些仪器中较重要的是E-U(Entfernung Unterschieds)即德式变距率盘,相当于英国的Dumaresq。由于在下没法读到《现代舰船》的“激战斯卡格拉克——第一枪炮官亲历的日德兰大海战”,不知是否已经译出这一段有关E-U的介绍,若没有请告诉我,我再来补上。】


【本章最后一段是原作者的情怀抒发,就不翻译了。】


【有关第五章末有关E-U部分的介绍翻译如下:】

我呼叫“E-U报告!”,这表示炮术观测官必须立即向炮术长报告敌我每分钟的距离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range or range rate),负值代表相互接近,正值代表彼此远离,这些数值会显现在他的通信表盘上。同时测距官也可以根据测距值【的变化】计算出他的距离变化率【以不同来源及方式提供比对】。前桅盘报告“前桅盘新E-U测算器失灵!”我回答“真要命!立刻从炮术部搞一个来!炮术士某某在完成任务后向我报告。现在前桅盘改用旧测算器!”

我在这里稍稍介绍一下E-U(Entfernung Unterschieds),它是吕措夫号炮术长巴岑中校发明的新式变距率盘,它能同时测量计算距离变量(E-U)以及偏移角(deflection)【deflection即德文的Seiten-Vorhalt,在海军炮术上主要代表目标的角度移动量,在水面炮战时指左右方位角,在防空炮战时还要加上下高低角,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火炮瞄准的“提前角”,所以日文炮术用语分别叫它们“左右瞄头”及“上下瞄头”。其他次要的会影响方位高低变量的还有风偏wind和炮弹自转产生的偏流drift等。这种可测算偏移角的E-U正式名称是EU/SV Anzeiger。】

我在这里不想用如何测定偏移角来打搅读者,这个偏移角通过一具偏移矫正器(deflection-corrector )来补偿炮弹原本射向受到种种内外在影响所需改正的角度,这些因素包括风力、自舰航速、及火炮膛线。除此之外要考虑的改正因素还有敌人的航速。巴岑中校发明的这具精良的、高度完善的仪器能够在敌舰速度与航向测定后立即显示偏移角而无需计算,炮术官只需要改正风力的影响。E-U的主要测算标的是每分钟的距离变化率,使用这具仪器首先要调整自舰航速以及所有前火控组提供的变化值,再来要估测敌舰的航向航速及其他要调整的项目,之后无需更多的计算过程,距离变化率就显示在仪器上了。我们所有的舰只上都配备了这种仪器,然而我得说大部分是旧式的,还不能读取偏移角。如果前桅盘的E-U测算器不能工作了,炮术官仍然可以使用舰上其他的测算器继续计算变化率,即使操作员不能通视目标。作战中炮术官必须要一直对操作员提供最新的敌我航向航速信息,当然这样做是会增加火控难度的。此外炮术官们也有类似的设备,可以查核观测官的报告,以及在与观测官失去联系时自行估测距离变化率。

【具备近似概念与功能的英式变距率盘在1903c年问世,并无实证显示德式的更早出现。我会陆续把这两种仪器的外观及功能贴在这里:

一百年前皇家海军的现代火控设备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3356-1-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 新的技战术(new technical
简介一战时期水面舰艇的炮战方式
齐射、半齐射、全齐射、连续射,战列舰是如何射击的?
生不逢时的美国最强火炮防空巡洋舰——伍斯特级
第75期 | 海军战列舰炮术详解
属性决定一切!她才是5级最强巡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