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慢慢教 摘录4

P500

7.17】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也,当解之薰之;若发汗不彻,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之。不汗,则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更发汗则愈。若其人短气但坐者,以汗出不彻故也。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之也。

本条的临床上的意义是在这个转归的过程里面需要注意的事情

太阳转阳明,不要急着用阳明的方法去处理,要看发汗没有发好表邪去否不确定就就把把脉,如果涩脉就知道这是发汗没有发透,应该再发一下

只有脸红不同于全身发热:代表有表证。用麻黄剂

解析代表抵抗力上冲,如果是真的变成阳明病了,抵抗力应该都凝聚在肠道里面,人就从里到外平均发热,就不会脸红。这个人的血气会冲到头,代表他的抵抗力还是有一个力道拼命要往表面来,代表他还是有太阳表证才会有这样的状况,所以要顺着这个能量去发汗。方法:解麻黄剂之类就可以,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麻黄都是有希望的

若其人短气但坐者呼吸受阻,喜坐

解析因为你已经觉得肺吸不到气了,如果你躺着的话,你的肺的压力会更大,那坐着会比较舒服

汗出不彻的涩脉:涩脉象白纸一样有摩擦力。

解析:如果不是感冒的情况把到涩脉,那这个人可能是津液不足,可能是血虚,就是因为他身体里面干掉所以我说机车要加机油那种感觉

发汗后如果出现涩脉不是津液不足,不是血虚本来你发了汗正气要通畅对不对,脉就要平和了,可是你会发现怎么这个脉把起来好象有一种摩擦感,那代表你的身体的气血在运行的时候,它还是被一些邪气纠缠住,乃至你的正气不能够畅通的走过去,就代表邪气还在那边,所以你的气血不能正常地运行。

7.18】 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也。须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临床意义:

尺中脉微:代表里虚:

因为在伤寒的系统里面我会看得到,心跟肾的阴阳常常是共进退的,所以少阴篇的附子剂可以用来强心。少阴篇这个肾阴不足也会心阴不足,心阴不足心就烧起来,那要用朱鸟汤滋心阴。所以心阴、肾阴、心阳、肾阳是常常同进退的东西因为心肾,上下焦很难这样硬分,张仲景就不讲心虚还是肾虚,不讲上焦虚还是下焦虚,就写“里虚”,其实这个里虚反而是一个最安全的讲法,因为你不能说一定是哪里虚。所以他就说,那尺脉是比较靠近里面的嘛,就是把到尺脉不够代表里虚可以用当归建中汤,喝到尺脉比较有力量了,看他是自己出一身汗冥眩或者再用麻黄汤发汗也可以。

7.19】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弱故也。

意义:当他的血不够的时候不能发汗。

尺中迟:一个人血很不够的时候,脉搏就没什么水流量?跳的时候就让人觉得软塌塌,即使心跳的速度还是一分钟70下,就觉得他的脉好象没什么速度感的那种感觉。那这样子的脉是营气不够,血不够当归建中汤

7.20】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7.21】 脉浮而紧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紧:麻黄汤有禁忌的应对:

当你把到浮脉,即使无汗,你也不觉得它很紧,要心里有一个新的余地就是说,说不定他平常的脉比这个还要弱。运用各种角度去判断一下,他到底是不是可以用麻黄汤怕冷的程度怎么样啊,骨节有没有酸痛啊,如果加几件衣服是不是有汗啊。那如果要用麻黄汤,你再把一下尺脉是不是太微弱,这些都要顾到,这样子你用了发汗法才能用得好,不然就会把人打伤。

脉浮数:宋本的条文提到:病进程剧烈,通常寒邪剧烈而不是风邪。

如果这个脉变得数急,跳动得变快变激烈,那就是这个病在传。代表说他的邪气钻进来的速度很快,那种速度会让人知道不是风邪,因为风邪没有那么不快,寒邪才有那么快。所以虽然还没有形成麻黄汤证,可是那个邪气的种类是属于你要用麻黄汤这个武器去打架的一种邪气。所以宋本的读者解释这个脉浮数的大概用这个角度。所以当你把到脉浮数的时候,也是要想到说,不是桂枝汤的那一种,是麻黄汤。

P509

桂枝汤最基本的药性结构:

桂枝汤的走法很像是从人体的太阴区块去开太阳区块,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当人体从脾胃这边吸收药性它之后,中医认为说脾吸收到的东西呢,会先送到心脏,一个象征性的讲法那桂枝可以从心脏沿着这个动脉的血管走出来注意其实光靠桂枝大概不能走到卫气,不能完成这个东西,必须要有生姜。生姜是一个很会分叉的能量的植物让桂枝的药性能够叉出来走到卫分去祛风大枣入营,生姜出卫完成桂枝跟芍药这个循环之外的一个营卫的循环

7.22】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

卫气的源头

肾脏命门之火蒸腾的水气,当然是抽象的,肾水烧热了,然后从背部这样子上来绕过头顶下来,能够形成一股好像人体的大气层一样,保卫我们不要被风邪所伤

另外一个源头是人的肺,就是胸中大气分布在我们人体的表面保护我们的所以肺主毛皮。

从身体侧面上来的所谓的三焦之气,那三焦之气比较像是沿着我们身体的淋巴系统上来的啦,那三焦之气它也会汇聚到胸中,变成胸中大气的一部分

桂枝汤所走的这个源头,就是从脾出来,太阴到太阳那一条, 脾吸收了营养,吸收了能量,然后会从心脏输布到血管里面,再从血管分到血管外面,也就是从荣气分化成卫气的这个管道。

解析:区别荣卫不和的桂枝汤证和虚脱出汗不止的桂枝加附子汤证

人的卫气如果很虚的时候,我们人体就会很容易出汗看出汗容易不容易停?出汗之后人累不累?荣卫不和的自汗其实这个人的荣气并不虚,所以卫气虚到一个程度之后,荣气还是会被拔出来支援卫气,只是慢了一两个钟头而已,所以到后来荣气还是会出来支援卫气,所以这个人的汗还是会停,但是就是每次在卫气需要荣气的时候,荣气不能在第一时间供应的上,就是这样一个状态。那这个人就会莫名奇妙的流一阵汗,然后流了之后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处理方法“复发其汗则愈”就是再用桂枝汤发一次汗,因为桂枝汤是一个调和荣卫的方,它能够把你从荣气分布到卫气的这个管道把它疏通一次。像人左半边会出汗,右半边不会出汗对不对,就是身体的阴阳不通也是用桂枝汤

P512

7.23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低烧

解析:出汗的很多治法:

阳明病出大汗就知道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晚上睡着了之后会出一身大汗,那个是阴虚的汗

脏无他病的低烧发汗,是他的卫气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能量的状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气太虚的比较左右两只手的寸口的大小补中益气汤血太虚的左手的关脉当归补血汤证

7.24】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解析:寒气入营,鼻血是出口,膀胱经内迎香穴。

7.25】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注意麻黄汤是取汗于营,桂枝汤是取汗于卫如果津液不够,已经在便秘的人,就不一定经得起麻黄汤再伤营血还是用桂枝汤。

7.26】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同样麻黄汤证不可用于第二次发汗的时候,因毛孔未束容易脱阳尺脉有没有虚,有虚要先小建中汤,补好再用桂枝汤发汗。

要有这个基本的观念医疗一个疾病,绝不是说把邪气赶走就好,要紧的是这个人本身的生命能,本身的元气是不是能够保护在一个很好的状态。

7.27】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7.28】大汗之后,复下之,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久久小便必自利。

解析:勿治,不加干涉。

阴阳自和:

脉象:浮中沉,左右手的脉象都有一个共通的调子,好像他身体里面的每一个部位都已经有一种共鸣的感觉代表脏器和谐,身体正常健康的能量运作开始发动。 

人体:嘴巴还有口水,皮肤有一点湿润感,也是一个阴阳自和的象征。

7.29】大下之后,复发汗,其人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解析:内外俱虚,阴阳俱虚的情况,张仲景提出来先救阳再救阴的这个原

我们先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这是最温和的方法。稍微猛一点的可以芍药甘草附子汤(【7.3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如果阴阳两虚的情况连芍药甘草附子汤都太猛的话,四逆汤就不那么适合了。

感冒打点滴相当于下法

P522

3031两条,在讲人体的营卫这两种气的互动关系写的是在营卫之间的这种,种种的这种微细节的变化

7.3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而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炮)1  附子一枚(破八片,炮)3(生附子汉制3两,炮略少,品质差用仍3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脉沉微:陈伯坛认为一般是指少阴病。说明太阳区块的卫气治坏了,(退烧针也好,打点滴也好,都会有同样的效果,就是让身体的阳气忽然冷掉,让邪气内陷。)只剩下少阴的抵抗力。而31条的脉沉迟是指的太阴病。

身无大热:卫气没有能力抵抗邪气发烧,会发烧但是烧不动。说明正气很弱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白天卫气不能抵抗邪气烦躁,夜里卫气入营,安静。

对照“热入血室”解析:

像上文麻黄汤证的鼻衄同理,女人月经期间到了,身体的抵抗机能,趁机把这些邪热之气往月经的血里面丢。身体能够借用从这个太阳区块或阳明区块,把它丢到子宫的这个月经的血里面呢,它可以借少阳区块,就是身体侧边的三焦之气流动的地方病邪转到经血里面去排除,所以女人在月经期间的感冒,常常会转成少阳病的小柴胡汤证。《伤寒论》后面就有这个条文,说女人“昼日明了,暮而讝语,如见鬼状者。”就是她白天会很清醒,晚上象见鬼就不要医她,等MC血流出去就会好。日夜发病的规律刚好跟邪气在卫分相反

P524

干姜附子汤

人的最表一层卫气如果出现破洞了,那就是干姜附子汤它的走法刚好是可以补到卫气的附子力量纯阳比较在于走通你的全身,所以它推送药的速度会很好,但是附子这味药却不一定是热药,附子要热的话,通常要加干姜。

区别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用在表阳不够,虚寒不止,小便不利。因为太阳是得到很多不同层面的能量资源的一个区域脉沉微预示着这里需要来自少阴的支持。而桂枝是透过太阴支援太阳。

甘草干姜汤区别四逆汤(甘附姜)(四多一味甘草)以及干姜附子汤:作用位置

甘草干姜汤是走脾胃然后走肺四逆汤呢,多一个附子的话,它会好像比较是平均的走在四肢干姜附子汤附子重三倍,去甘草,作用很猛,以肾为主肾是少阴区块嘛你要把这个热药丢到少阴,可是你又故意让这个热药很会跑留不住附子走而不守,那它就从少阴冲破屋顶跑到太阳来,所以就会把太阳区块这个卫补起来了。

干姜附子汤治疗皮肤湿的阳维病,修补卫气:

皮肤,摸起来凉凉的,像摸到青蛙还是死掉的鸡的皮这样子人的最表一层卫气如果出现破洞《伤寒杂病论》里面他就写说,奇经八脉里面,有一个脉叫做阳维脉,顾名思义就是维系着人体的阳的部分的一个脉阳维脉如果受伤了,这个人的皮肤会总是湿湿的。如果你要修补阳维脉的话呢,就要调卫,就是要调补人的卫气就是干姜附子汤喝了几次之后啊,再摸他的皮肤,果然就比较干了

四逆汤中甘草的作用:

一是药效会变得比较缓和;第二个是这个药物会变成从中焦作用,比如说我们的脾胃跟肌肉是一体的对不对?你一旦用了甘草,这个药性走出去的时候就会从肌肉这边传过去,所以是手脚很平均地慢慢地暖回来此处需要修复的是表层的卫气,让药快速走到表层。

煮法特点

甘草干姜汤是三碗水煮一碗水,它的时间是很短的,那这个时间代表他要取这个药性最阳最粗的部份。相对而言:桂枝汤七碗水煮成三碗水它煎煮的时间有四碗水这么多,有四个时间单位,四逆汤就是三碗水煮成1.2碗水,只有 1.8 碗的时间单位,后面31条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他是用十二碗水煮成三碗水,就是煮很久很久,让这个药变得比较偏阴柔,像小柴胡汤也是十二碗水煮到三碗水这么久。考虑到附子的毒性,可先煮多煮。

作用特点:

相对于四逆汤,少一味甘草的干姜附子汤作用点,大概也是以肾为主,相当于把四逆汤附子加重三倍,甘草拿掉,暖肾阳的效果突然变得很猛等于你要把这个热药丢到少阴热药很会跑留不住就从少阴冲破屋顶跑到太阳来,所以就会把太阳区块这个卫气的臭氧层破洞把它补起来了。就是把这个药故意丢进少阴,但是丢进一个少阴容不下的药,让它从少阴这样子喷上来

日治法和夜治法:

《石室秘录》日治法

白天病变得比较严重,平常有发寒热或发烧或怎样,是白天烧晚上不烧的,要在天亮以前先喝药,在你的卫气出来的时候,趁机把这东西一起抽干净仲景是用甘草干姜汤,从少阴去开太阳。傅青主则是用柴胡汤系统,从三焦去开太阳

夜治法:

傅青主用滋阴药加祛邪药,例如治疗子宫肌瘤:不用雷公藤、白花蛇舌草等烈药。而用鳖甲跟荸齐去阴分的邪而不伤正。加何首乌、白芥子去邪。本草说荸齐这种药物呢,你跟铜钱一起嚼,铜钱都会烂掉,所以它能够化铁消金,但是吃到人体又害处不大,

P527

7.31】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人参三两 生姜四两(切)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三十一条讲的是从少阴救太阳的治法:

身疼痛的区别:

麻黄汤的身疼痛是因为有寒气钻进来,气血都运行不动的“不通则痛附子汤和新加汤的身疼痛是因为身体寒凉。附子汤是真武汤加生姜、人参,效果相当于灸关元,可治疗人背上发冷。灸关命门火够了阳气上来。同时治疗脉沉体痛。

附子汤和桂枝新加汤常用在产后或者月经来的时候,身疼痛,脉沉迟相比较而言附子汤多一个手足寒。

发汗后的脉沉迟:

汗后脉管水分流逝,营分要供应他卫分这个供应津液的这个能力还没有好好的恢复此时得到迟脉其实是缓脉加涩脉卫分的津液来自营血,营血的津液来自脾胃。所以卫分的津液不够必定求助于脾胃。脾司水,所以这里得脉沉迟是表示说他的营分的营血不足,营分太寒哦或者是这个津液不够

发汗后的体痛:

人的气跟水是很难分开的东西身体经络的气流动是需要水当他的媒介的。所以当营分水不够,孙络的气流动就淤塞不通,不通则痛。治疗的方法就是让营分的津液补充到卫分。动到营分当然是用桂枝汤当底方,仲景的方法是加人参补津。或者西洋参或者东洋参。党参略差,可以用两倍的量。桂枝它能够携带的药性是在营分这样沿着脉管流动加多生姜它才会分叉出去垂直把这津液开到卫分桂林本去芍药是减少芍药往里收的能力,桂枝携水外冲,生姜分叉。芍药收静脉血回肝脏养血,加芍药的版本,很适合用在比如说月经后或产后受风的身疼痛,脉沉迟手脚不冷,手脚冷用附子汤),需要用芍药加强这个人身体养血的效果。

当归四逆汤证与麻黄汤证的体痛的区别P540

少阴病的当归四逆汤证是你啊在床上动来动去的时候觉得你不动不痛,动的时候会扯痛那种痛代表寒在血麻黄汤是动或不动身体都在酸痛

相反情况的泽泻汤:

人体血管里水分太多的眩晕证,可以用泽泻汤把多余的水分拔掉。泽泻去水中之死水。与茯苓猪苓的用阳气导水不通不同。

P530

4.2.1条文7.32麻杏甘石汤及喝水的方法

7.32】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 (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棉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治(外感发作的)喘的其他方剂:小青龙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与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针对的一定是比较干燥的肺部比较干热,舌头发红小青龙面对的是一个湿湿的肺部比较湿冷,舌头水滑小青龙加石膏汤是面对一个水很多又很热的肺

无大热:

肺是一个比热非常低的脏不管肺热到什么程度,其实全身其它地方不一定会很明显的感觉到那个热,会觉得胸口热烘烘的,会觉得人有点燥热。意思是肺在热,产生的热度就不是像这个阳明区块的热那么严重。但是民国初年的时候,麻杏甘石汤在临床上面常常用在白喉这个病上面,那种很严重的发炎的现象的时候,人可能会高烧。所以万一你是有烧的时候呢,麻杏甘石汤还是可以用。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是外面有寒邪束住你的皮肤,里面有肌肉的这个发烧的热,所以要用石膏去清掉肌肉的热,要用麻黄去开掉束住你的寒邪。麻杏甘石汤是邪气在肺里,热气在肺里,所以你用这些药,把这个肺里面的邪气开掉,然后帮肺降温

预后:

麻杏石甘汤因为麻黄不耐受引起的心悸,可以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或者生脉散。大虚用附子救。临床用的时候可以少用慢加。

五虎汤治气管炎:

气管炎咳嗽可以用五虎汤,即麻杏石甘汤加细茶或者桑白皮。桑白皮呢,它是一个比较能够让肺消炎的药能够清肺热

经方不常用,因为桑白皮寒凉镇定会让麻黄不能发干净肺中邪气。使用发放可以先用麻杏石甘汤,,治到7成,还有继续咳嗽,脉有气管炎的状态,可以加桑白皮继续吃到结束。

五虎加二陈汤治老痰

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的清热消炎作用比较偏向温病。姜佐景就说:温病派的银翘散麻杏甘石汤用药的意思一样都是辛凉甘润辛味药有麻黄对荆芥穗、浮萍、薄荷、桑叶、菊花石膏杏仁对滑石竹叶,所以麻杏甘石汤也可以说是一个伤寒跟温病之间的一个有点像是桥梁的一个方剂。

喉咙痛:

意区别温病的喉咙痛和少阴病的喉咙痛:定要立刻把脉,因为这两种喉咙痛的医法是互相是冲突的如果你的脉是比平常更洪或者更滑更有力的,那你会知道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温病的脉少阴病的喉咙痛才是标准的喉咙痛,它是元气不足的阴寒的证脉沉细。

温病是病毒进来以后引发的细菌感染,那细菌感染是发炎,是热性的所以用银翘散、桑菊饮都是所谓的辛凉解表它的好处可以顺便消炎,坏处就是驱赶邪气的力道会弱一些所以用的时候要一天吃个六次。而麻杏石甘汤一天两次就可以。热性的喉咙痛,这两个方都有用

少阴病的喉咙痛多半烂扁朓腺扁桃腺连接少阴肾经,少阴经只要稍微不通,扁朓腺就会开始死掉。古语云“喉证忌表”,就是说少阴证不能用发表的药,少阴病就是不可发汗,发汗必动经啊,或者有的版本说必动血少阴病的喉咙痛,治疗的诀窍是,一痛马上就要吃到药,绝不要拖追着打,大概你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再吃一次,然后呢,你就一面吃,一面感觉你的喉咙有没有越来越不痛!麻黄附子细辛汤。注意要让它有效的话,附子3要比麻黄2、细辛2多才会有效或者用桂林本有一个方附辛芩连汤,就是附子细辛黄苓黄连汤。或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你用2公克的话,你可以挂个0.3的黄芩,0.2的黄连也可以,一方面通少阴经,一方面要消炎。如果追着打打不赢,说明是已经成形的少阴病引起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不会那么有效,这个时候就要用真武汤先把少阴病整个医好,再回头来医喉咙痛。真武汤是去水毒的,用的时候注意,那几天之中要尽量少喝水,就是不渴绝不要喝水,渴了才喝水,一定要喝很接近烫水每次就喝两三口就停否则第一个是没效,第二个会上火。所以真武汤的药性是忌生冷,才比较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

术:清肝毒的药,像有一些污浊之气,光是吃苍朮一味药就可以排得出来

P540

4.2.2麻杏甘石汤总结与麻黄汤医案 42

麻杏石甘汤治疗湿热皮肤病和痔疮,眼角膜炎

关系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人体的各个部分,麻杏甘石汤都还是蛮有用的,

1皮肤如果起疹子发痒又觉得发热的话,麻杏甘石汤加蝉蜕可以用。小孩子的话比较有可能是用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再加蝉蜕,血热的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2这个人如果他大肠肛门忽然又热又肿,麻杏甘石汤消热还是很快的。如果那个人肛门已经发炎了一段时间,里面已经开始有脓了,那麻杏甘石汤消了炎但是不会消那个脓。所以我有遇到过那个人,他是吃了麻杏甘石汤,肛门不是那么红热了,但是变得更痛,痛得不得了,然后一直痛了三天他的脓才找到出口钻出来,然后就,忽然之间就他说什么,忽然扑哧一下,脓血喷出来然后就完全不痛

3结膜炎病毒感染的眼睛这边的那种发炎类的,麻杏甘石汤一样可以排掉它。了。

石膏的包煎,防止药性偏凉。

石膏粉的清热效果是一比十,就是一两石膏煮的汤剂的清热效果,你只要吃一钱的石膏粉就会有那个清热效果。所以如果你石膏不包起来的话,它会有一点问题就是说如果你石膏锤得很粉的话,怕你喝汤的时候喝到石膏粉,那这样子这个药就会太凉了。但是相反来说,你就算不包,你汤煮好以后放一下让他沉淀一下,那这样子喝也就没有问题了

麻黄汤医案

先补后攻

许叔微:虚人尺脉太弱,先用黄芪建中汤待尺脉有力才用麻黄汤发汗

扬手掷足

发汗后,正气的力量太强了,作用在这个人的肉体上呈现出一种非常躁动的反应所以他说病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如果脉变得很大,然后手足乱动,那是病快要好而不是大青龙汤证,所

3衄证

在麻黄汤证的主证架构下有鼻血的话,那还是要先把麻黄汤证治好,然后才能够处理这个鼻血后续的问题啊,这是一个顺序用什么犀角地黄汤之类的止鼻血的药

4吐血证

脉浮紧,陶华吐血是麻黄汤的流鼻血的变革,以如果是吐血,反正就是不管是哪里啊,吐也好鼻血也好,血飚出来了,如果是在麻黄汤的脉证之下,那你就要想这个要先把麻黄汤的这个寒症解掉才是一个正治,这个吐血如果再吐也可以吐在脑里面,就变成脑溢血了嘛是不是

5寒闭。

张仲景的方里面如果要通九窍的寒实,最常用的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如果有个人冬天忽然掉到河里面去,捞起来之后忽然哑掉或者忽然聋掉了,那就是忽然有寒气把九窍塞住了嘛,所以就失去功能。那这种的话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麻黄汤开表,肺部被邪气束住的声音哑掉这是其中一种

6麻杏石甘汤 肺炎的替代灸法

肺部有热郁在那边,这个大肠经跟肺经的穴一定是清热承淡安先生的针法,大家可以拿起艾灸条去灸足三里,是一个很好的消炎穴灸了足三里真的上焦的炎就会退

药证的研究典籍

《本经疏证》和《本草思辨录》都是在讨论这个方跟那个方差这一味药它的症状的差别是什么。像《本草思辨录》根本上就是在讨论说这么多方里面有的桂枝放六两有的放四两、有的放三两,它们的差别在哪里。这些都是一个方证药证的思考,那像这个方证药证的思考,其实现在大陆有一个研究这个的叫黄煌这位学者,他的书就常常在讨论张仲景的方证药证,其实这是一个学张仲景的很重要的部分。

眼科的方剂

麻杏甘石汤治肺火眼角炎,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

肾气丸医白内障,真武汤医眼压高青光眼。



学习笔记,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敬请联系以更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汤类方(三)麻杏石甘汤
(12)《伤寒论》第六十三条解密
病案讲解17 
麻杏石甘汤证
麻杏石甘汤的功效与作用,麻杏甘石汤的组成及医案 | 百草居
【中医】伤寒心法要诀背诵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