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时候让人“上瘾”的杂货铺,如今还在卖些什么

2021.NO.3

生活,本应该从最平常的日用杂货铺开始。

然而在快节奏的城市,日常生活所需可逛购物中心和便利店,或在网络只需一键下单就能送货上门。生活愈便捷,我们的内心却愈不踏实,甚至在城市中穿梭时常常迷失自己。相比装潢考究、光鲜亮丽的时装店、专卖店、独立工作室、超级商场,以“杂”为特征的杂货铺贩卖的是日常物件。时代让它们成为“隐秘角落”,偶尔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它们来。

杂货铺,就像城市迷失者的指南针,既是城中温暖之所,又能为忙碌焦躁的生活注入一剂安慰剂。

很多人喜欢逛杂货铺,大概是贪恋它那种生活感。那些并不精细的物件,是自己或者父辈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品。在这里卸下精致“面具”,慢慢地享受寻找的过程,像是寻找久违的旧时光。

 新宁县北门老街竹艺铺

在腊月的尾牙,湖湘地理走进湘西南边陲新宁县的杂货铺,它们像一个个城市隐者,躲在老街巷里。逛这些老旧的杂货铺比想象中的刺激。它让人在无序无章的杂乱中翻翻找找,一度让人迷惘,却又能在找到心仪物件时瞬间开怀。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起伏是都市大卖场、网络购物难得的体验,正是逛杂货铺的乐趣。

这些需要耐着性子才能翻找物品的杂货铺,很难跟大城市里个性十足的商铺相提并论,它们甚至覆了厚厚一层灰,谈不上美学空间,但它们却是一座城乡时光接驳的缝隙,能回味过去,也能连接现在。

 新宁北门老街的服饰铺子

徜徉在这些老旧的杂货铺里,邂逅一件件有着故事感或岁月气息的物件,一颗探究之心跃跃欲试。当一个个日杂店走过,好不容易找到一件旧时就心仪的物品时,就像遇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般惊喜。其实,人和物件的邂逅就像人和人之间的邂逅一样,有其机缘也有某种必然,都值得庆幸。

在这些铺子里,我找到了久违的老物件,它们让我想起记忆里的故乡。   

 杂货铺里纳鞋底的钻子

➮➮➮为什么要逛杂货铺?

▷ 藏着当地人的生活进化史

在超市尚未盛行的年代,杂货铺购物依然是乡镇人们生活的重点。杂货铺不仅给人便利,继承传统,甚至引领时尚。这里浓缩着一个乡镇人们的生活状态。而不同城市的杂货铺,也都是一座城市生活的浓缩。它们更像一个个容器,装着不同城市人们的“生活简史”。

城市老街是杂货铺聚集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冠之于某某名字的日用日化、五金日杂、鞋服百货、日用批发等,这些大杂烩一般的地方,陈列着普通人生活的日常。它们大多都有斑驳的铺面,种类繁多的物品堆砌,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品牌陈列,老板则从一大堆物件中探出头。但只要置入其中,下决心从这些蒙着灰的物品中扒拉开,便能在这个不起眼的杂货铺里一站式购齐。

 记忆中的杂货铺就是这么“杂”

杂货铺里安放着旧物,但它并不是“守旧”的代名词。在湘西浦市镇,一家卖五金日杂的铺子里,更像一间家用器具陈列馆。各式各样的刀具、锄头、铁器、盆钵等,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外地游客不小心逛进去,还以为误入当地生活展览馆。可只要留心逛店,你会发现,这里真的藏着当地人的生活进化史。从码头讨生活的腰间弯刀再过渡到靠山水生活的腰背柴刀,再到长柄柴刀、简易镰刀等,这些器具和材质的变化是与当地生活与时俱进的。

 五金日杂店里的各类铁锅

杂货铺也浓缩着当地的民间手艺。在湘西南的新宁县,一家卖生活日杂的铺子里,光烤火的器具就陈列了无数种,几乎每个时期更新的烤火炉都能找到。从最原始的装炭铁炉子,到可取出火钵的简易木火桶,再到可以坐人的炭火柜,再更新到现在能当床睡的木质电火柜。在这个小小杂货铺里转一圈,多少能看出这个城市大多数人的审美水平和生活品位。

 五金店里卖各种生活用品

杂货铺就像一个城市的窗口,透过这扇无形的窗户,便能很快地掌握杂货铺辐射的周边人的生存状态、审美品位、生活水平。若还不知道如何融入这座城市,多逛几个杂货铺,就能心中有数了。

 日杂店里玲琅满目的小物件

 每个杂货铺都是有故事的

人们的记忆总需要一个可以寄托的地方,能随时从岁月中抽取。杂货铺里的杂物,就像满载秘密的人,往日的故事随时浮上心头。

旧街里的杂货铺大多没鲜明个性,五金混杂家居,鞋服混合吃食,连吉祥商行都要混着竹艺木艺。有时候你能在一家开了三四十年的竹制品店里找到百年传承的饼药;有时候还能在不起眼的零食店前看到熬制石硫合剂的硫黄;若你想找一个纳布鞋底的钻子,有时又能恰巧在副食店里偶遇;如果想给爷爷买点烟丝,不得不去不起眼的街角旮旯小店;而要买到磨豆腐的石膏,也只能去街头更深处的日杂店……老资历的杂货铺既是商店,又是地标,它承载了一代代人的记忆。

 旧街杂货铺

杂货铺里的“旧时光”有时候并不是杂货铺本身,而是它拥有的小物件。曾经在一条老街巷里见到一个崭新的杂货店,东西摆设跟旧杂货铺并无两样。正要放弃参观时,却被放在角落里的一箱旧磁带吸引。原来这是老板的私藏,他收集了四大天王、邓丽君、蔡琴、苏芮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歌星的专辑。这些磁带不售卖,只分享,不过志同道合之人可以用不同专辑来交换。

 杂货铺里的老式日历

人们选择留住“旧时光”的方式有无数种,但逛杂货铺却是收获意外之喜最多的。当我们恰巧在城市的某条街巷里,邂逅一间装满旧日痕迹的杂货铺,淘到一件件复古的、怀旧的心仪好物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往事历历在目。

 一点都不夸张,逛杂货铺可以解忧。

▷ 15年的杂货铺里藏着纳鞋底的工具

走进新宁县黄龙镇小学门口那家开了15年的杂货铺,有种穿越时光的错觉。这个基本以卖学生用品为主的日杂店,却留存着旧时纳千层鞋底的全套工具。

去这里买钻子、暗扣、松紧带、拉链、针线等,几乎成了小镇人们的日常。那些在别处找不到的小物件,人们也纷纷扎进这个小店里翻找。

文具店里的暗扣、针线、钻子等

这家铺子叫爱好文具店,老板娘说已经有15年了,一直叫这个名字,但最近统一招牌时,她外甥把她的微信名放进招牌,变成“豆豆爱好文具店”。她特意把店子开在进小学入口处,做学生生意。自开店起,她家生意从未淡过。每天一开店门,她就被各种围拢来买东西的学生及家长喊得晕头转向,但她从来都是笑盈盈地回应着。学生们喜欢在上学、放学的空隙一哄而入,挑选中意的文具、玩具。买日杂的则等学生走后,进去翻翻找找。

15年的文具店陈设

逛这样的杂货铺,是可以治愈乡愁的。

日杂店铺子不大,除了店内两边摆架子搭格子外,中间摆放物品的长条凳子一直延伸到店铺外,只有铺子最里边摆放了一个小柜台。老板对物品的摆设很有心得,她通常将最打眼的学生玩具、卡片、贴纸等放在最前面的长条凳上,货柜一侧放各种纸笔本子,另一侧却是小姑娘的装饰品,各种花、围巾、手套、帽子。只有挨着柜台最里边的小货架上才放上各种零散的日用品。老板娘说,15年了,她的杂货随着原材料涨了点价,但涨幅不超过20%。

▽ 杂货铺里的老式木格子盛放各种辣条

 捉泥鳅的选子可能爷爷那代人用过

年过六旬的张利兴放下正在锯的鸡笼脚,瞪大眼睛走出挂满竹制品的大门,见有人对他编织的选子爱不释手,他激动地问:“是买选子捉泥鳅吗?”见人摇头,他又悻悻地走进屋,继续锯那个即将完工的鸡笼脚。

在新宁县北门老街,他的杂货铺有几十年了。除了售卖各种竹制器物,还卖祖传的裕通饼药。这两样近乎失传的民间手艺在同一间铺子里销售,看起来毫不搭,却又异常和谐。买饼药的人们买完饼药还会带上一两件竹艺离开,买竹艺的偶尔也会买一些甜酒、米酒饼药备用。但凡碰见两样都买的,张利兴总会惺惺相惜,他像遇见了知己般拉着人多聊几句,还会走出门外目送别人离开。

张利兴的竹艺铺里有人拿着他做的捉泥鳅选子回忆小时候

还未进店,就被他高悬于门框上的“全城鸡笼最低价”硬纸板招牌吸引。刚想跨进店门,又为头顶上用绳子吊着展示的各式竹器驻足停留。但我感兴趣的不是鸡笼,而是它挂在招牌下的那几样鲜少见过的竹器。老板告诉我那些都跟抓鱼有关:吊在最外面的袖珍型竹器像个竹制花瓶,老板称它为选子,是专门用来抓泥鳅的;紧挨着的大物件非常精美,它的造型就像一只没有触角的大虾,当地人叫虾笆,是干塘时用来捞鱼的,平日里也可以在沟渠和小河里抓虾米用;而吊在最边上的大肚子造型竹器是背在身上或吊在脖子前装鱼虾用的,本地人给它取了个土味的名字——羊笆篓(音译)。这几样竹器在年前最受欢迎,因为各处都在干塘捞鱼,它们刚好派上用场。“最近几年不好卖了,一年也就卖出十来个。”他取下捉泥鳅的选子,重重地叹了口气,“这个15块钱给你要不要?”见没人搭腔,他又挂回原处。作为本地人,我似乎从没有见过选子,张利兴一听来了兴致,又取下选子,讲其功用。“你们可能真没见过,这是老一辈人用来捉泥鳅的。”选子像个花瓶,两头开口稍大,中间鼓胀。他指着其中更小的一处开口说,那是埋进田里的口子,捉泥鳅时需要用烂布条或稻草堵住,防止泥鳅溜走。而那处更大的开口是泥鳅钻入选子的入口,也需要没入田中用泥巴稍作掩饰。“是匝老古董了,大家捉泥鳅都用地笼代劳,已经冇得人问津勒。”

张利兴的铺子

张利兴的竹器现做现卖,铺子里到处都是锯断的竹子和剥好的篾片。“我每年都会去大山里买一批竹子回家。这些竹艺很讲究的,它们都要用长了三到五年的老竹子才能做成。”就在我们聊天的间隙,有人买走了一个羊笆篓,说是过几天干塘装碎鱼虾。

这些纯手工的手作杂货铺,看似简陋,却忠诚地守候着我们的生活。若不是因为没地方可捉泥鳅,真想买走那个袖珍选子。

张利兴的杂货铺既卖竹艺又卖祖传饼药

 杂货铺就像一座民间工艺展览馆

在小县城里逛杂货铺,很难找到有点个性的。新宁白公渡大桥旁边的工艺器物铺子里,摆放着形形色色不同用途的竹编、木艺、棕编、铁艺等,就像一个民间工艺“展览馆”。

竹艺铺里捣胡椒粉的木器

“今天生意好,65块钱一个的鸭笼卖出去6个了。”年过七旬的刘爹坐在铺子对面的火桶上边玩手机边跟隔壁邻居炫耀。他在桥边经营竹艺、木艺铺子已经二十来年了,他时常打趣自己是“二道贩子”。在他的铺子里,几乎囊括了新宁人平常的日用木、竹器物。编织精美的竹篮,造型精巧的虾笆,用来挑东西的农用粪箕,晒东西的簸箕、灰筛,筛东西的米筛、粉筛,收稻谷的撮箕,装家禽的鸡鸭笼等,光叫得上名字的竹艺品就让人数不过来。更何况铺子里还有堆积如山的木制马凳、长凳,放炭火炉的大小烤火桶、烤火箱,用来蒸馏米酒的木桶,蒸饭用的甑。他那间宽敞的铺子根本放不下这些,于是,他每天开店门第一件事就是从中挑出精致器物摆在铺面外招揽生意。

刘嗲的竹木器店里“精品”一般放在铺子对面

碰到有足够吸引人的物件,就直接放到与铺子一条马路之隔的地方,用红色炭笔标明价格。

刘嗲的竹木器店里“精品”一般放在铺子对面

和刘爹一样开竹、木艺铺子的还有两三家,一路逛过去,几乎所有能用到的竹制品、木制品都能在这里找到。除此之外,高粱扫把,棕编扫把、箩索都能在这里淘到。 

刘嗲隔壁的竹木器店里还有棕编绳索、鱼篓

杂货铺里难得一遇的石膏和硫磺

很难想象,在杂货铺里能同时看到硫黄和石膏这对“暴脾气”。而在新宁北门老街的一家日杂铺前,这两样鲜有人问津的东西摆在门口最显眼的木板上,等候需要它们的顾客问价。

杂货铺门前木板上卖的石膏

对很多人来说,硫黄和石膏几乎都与生活无关,但在旧时候,这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石膏是手工豆腐点浆时最重要的一环,石膏的多少好坏直接关系到一锅豆腐是否成型。奶奶在世时,每年豆子收获、过年做猪血丸子时都会磨豆腐,花几块钱买一斤石膏,可以做好12斤豆子的豆腐。石膏放在柴火中烧熟,置入铁瓢中,用特制的椭圆形石头捣碎,一直要捣成粉末状,再加清水拌和,一点点撒在烧开的豆浆里。还记得奶奶撒石膏水时用瓢轻泼,有种绝世高手的潇洒。石膏水点好,豆腐就一点点凝结成块,结果毫无悬念。奶奶不在了,母亲和婶娘偶尔也磨豆腐,但她们总在石膏点浆环节出纰漏,豆腐能否成型全靠运气。现在,越来越少人自己种豆子磨豆腐,也难怪一盆石膏摆出来,几乎没几个年轻人认识。而硫黄是用来消毒杀菌的,在没有种类繁多的针对性农药之前,硫黄和石灰曾经是熬制石硫合剂的材料,经验丰富的农民通常都会自己动手熬制石硫合剂,田间地头的庄稼长虫、生病都可以喷洒石硫合剂。而我记忆中,稻田里禾苗生病、脐橙树长虫、豆子病害,父亲都用自己熬制的石硫合剂来杀菌消毒。这种自制的杀菌药,比其他农药更环保,效果更佳。

杂货铺木板上售卖的硫磺

这间日杂铺有几乎囊括了旧时家用的各种器物,中药的土砂罐,自制白蜡烛,还有信迷信时点青油灯的土灯盏,复古又老迈。在屋外的门板上,还摆着已经销声匿迹的老皇历,旁边则放置两大袋卷烟丝。逛这些看似过时的物品,却能感受时光倒流的乐趣。

杂货铺里的卷烟丝

形形色色的饼药,选择困难症犯了

逛新宁县北门老街各类杂货铺时,收获最多的却是饼药。祖传的、外来的、甜酒、米酒、圆的、粉末状的饼药应有尽有,在选购时,竟硬生生将人逼出“选择困难症”。最后,干脆一股脑儿将它们都买了,回家慢慢试效果。

杂货铺里各种饼药

新宁人将酒曲称之为饼药,这是在芒种之后综合多味药材,用山中酒曲草和大米粉研磨而成的。当地人的手工饼药一般做成草菇状,这种饼药根据放入剂量的多少,既可当甜酒饼药,又可以酿高度米酒。但饼药有好有坏,若没有真正试用过,很难区分好坏来。

饼药最受欢迎的时候莫过于重阳、春节。重阳节时,家家户户稻谷满仓,这时候气候适宜,最适合酿制重阳酒。用好的米酒饼药酿制米酒,可以保存好几年,等到空闲时再架口大锅慢慢蒸馏。而到了春节时,人们最喜欢用甜酒饼药酿甜酒,这是新宁当地的年俗之一。每年腊月中下旬,家人就会开仓碾糯米,准备酿制甜酒。这是亲戚们拜年时必备的招待吃食,喜欢喝米酒的喝米酒,不喝米酒的就吃甜酒煮糍粑或甜酒冲蛋。

杂货铺里来自各地的饼药

走进北门老街那排杂货铺时,各式各样的饼药让我犯了难。那些饼药或放在玻璃缸里,或用报纸一粒粒包着,或者是塑料袋一袋袋装着,有的在店门口垒成一座小山,有的直接用红底白字写上硕大的“饼药”二字,够自信的写上自家手工特制,有品牌直接标出品牌,一时让人看花了眼。

▷ 红薯糖、打糖、油脆、冻米……全是儿时记忆

一见到满大街的现做米花糖,就特别怀念买打糖、红薯糖做手工糖的日子。在北门老街的副食品杂货铺,我惊喜地在这里找到了做糖材料——糖、冻米和油脆。

副食店里的各种做糖材料

副食店在北门老街东风路口,斑驳的墙面配着红白相间的店名,一看就是一家经营多年的老店。最吸引我的是用搪瓷盆装的手工糖原材料。这些怀旧的搪瓷盆里装满了黑白芝麻、瓜子仁、油脆、红薯条、红薯粉、冻米等,其中最打眼的莫过于“芹糖”。“芹糖”是用红薯熬制的,是做手工糖必不可少的材料。

副食店里搪瓷盆装的各种做糖材料

做手工糖也曾是新宁人的年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年货充盈,越来越少人耗精力去做各种手工糖了。记忆中,搪瓷盆里的做糖材料是在不同季节晒制的。红薯在打霜前挖出来,再放置阴凉处风干一个月,切碎熬糖。稍微风干的红薯糖分沉淀更充足,熬糖效果更好。这时候还需要拿出收割的麦子来发芽,用麦芽来熬制红薯糖。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婆熬过红薯糖,她前后准备直到熬出一陶缸红薯糖要用一周时间。打糖是用大米和麦芽熬制的,以前时常有人挑着售卖,边走边敲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当地人就将这种熬糖叫成打糖。红薯糖是棕褐色的,打糖是米白色的。做糖时,都需要将其放进锅内和水一起融化,一直到它能用锅铲提起挂牌时才能和不同原料混合。打糖、红薯糖入锅融化很有讲究,火候不够,糖不成型,火候太过,糖就太老,做的手工糖就会粘牙。新宁人能用红薯糖、打糖做很多种糖,米花糖、沙琪玛、糖霜红薯条、糍粑糖、油脆糖、芝麻糖、花生糖,好像只要有红薯糖和打糖,一切能吃的都能做糖。

用打糖做的冻米糖

副食店里的红薯糖卖5块钱一斤,老板娘说要买三斤才能做好6斤冻米。那天在副食店里,看着一整块还未敲碎的红薯糖和搪瓷盆装的原料,真想全部买回去,重温儿时的甜蜜记忆。

▽ 红薯糖做的芝麻花生糖


+

触摸大地之美

  

往∣期回∣顾

文、图|伍婷婷

逛菜市场


小镇岁时记:双丰永峰

小镇岁时记:新宁崀山

小镇岁时记:汉寿酉港

小镇岁时记:湘西浦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暗扣、选子、烤火桶、木甑、石膏,杂货铺淘的是时光
时令季【红薯丸子 红薯饼】
面食35:教你用红薯做糖饼,不破皮不流糖,松软香甜易消化
面食35:教你用红薯做糖饼,不破皮不流糖,松软香甜易消化!
教你红薯新吃法,你肯定没做过,不加糯米粉却比糖糕糯米饼好吃
红薯做的小糖饼,柔软好吃,孩子吃不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