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五章 祛风湿药

第十五章 祛风湿药

一、祛风湿止痹痛药

独活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或毛当归的根。多产于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其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重疼痛,外感风寒加湿。用法为内服,煎汤,3~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配伍应用】

(1)配细辛,治风寒波及少阴,而见头痛如劈,痛连齿颊,腰膝寒凉,骨节酸楚。

(2)配大豆,酒浸,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亦治血气痛,劳伤,肾虚。

(3)配生地黄,以酒浸含之,治齿根动痛。

(4)配藁本,治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头顶痛。

(5)配麻黄,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身痛。

(6)配羌活,治外感风寒之身痛或全身性风湿痛。

(7)配生地黄汁、竹沥,治风着人面,引口偏着耳,牙车急,舌不得转。

(8)配桑寄生、秦艽,治风湿性关节炎。

(9)配羌活、松节,用酒煮,治历节风痛。

(10)配石膏、升麻、川芎,治风火牙痛。

(11)配生地黄、牛膝、地骨皮,治风火牙痛属阴虚有热者。

(12)配桑寄生、防风、当归,治风湿关节痛,腰膝酸痛。

(13)配羌活、藁本、蔓荆子,治感冒风寒而夹湿所致的头痛。

(14)配羌活、荆芥穗、川芎,治感冒风寒,头痛。

(15)配桑寄生、防风、牛膝,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

(16)配黄柏炭、川续断炭、桑寄生,治子宫出血。

(17)配桑寄生、秦艽、细辛,治风寒湿痹之偏于身半以下者。

(18)配防风、秦艽、桑寄生、牛膝,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

(19)配羌活、防风、白芷、川芎,治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肢体沉重等表寒夹湿之证。

(20)配藁本、川芎、蔓荆子、白芷,治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头顶痛。

(21)配羌活、柴胡、前胡、川芎,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身重、关节酸痛等症。

(22)配防风、秦艽、桑寄生、杜仲、当归,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等症。

【配方选例】

(1)独活汤 治脚痹:独活12g,当归、防风、茯苓、芍药、黄芪、葛根、人参、甘草各6g,大豆20g,附子1枚,干姜10g。水酒煎,每日1剂,分3次服。(《备急千金要方》)

(2)独活酒 治产后中风:独活32g,桂心10g,秦艽15g。上3味

咀,以酒1.5升,渍3日,饮30mL,稍加至50mL,不能多饮,随性服。(《备急千金要方》)

(3)独活汤 治肝虚受风,卧则魂散而不守,状若惊悸:独活、羌活、防风、人参、前胡、细辛、五味子、沙参、茯苓、半夏曲、炒酸枣仁、炙甘草各30g。上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水煎,不拘时服。(《普济本事方》)

(4)独活汤 治因劳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独活、防风、泽泻、煨大黄、肉桂、羌活各9g,炙甘草6g,当归尾、连翘各15g,酒黄柏、酒汉防己各90g,桃仁30个。上为粗末,每服15g,水、酒煎,去渣热服。(《兰室秘藏》)

(5)独活细辛汤 治外感少阴头痛,痛连胲骨,心疼烦闷: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黄、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若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症因脉治》)

威灵仙

《药谱》

本品又名能消、灵仙、铁脚威灵仙、九草阶。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多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其味辛,性温。归十二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疼痛,诸骨鲠喉。用法为内服,煎汤,3~12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配伍应用】

(1)配桑寄生,治血虚风湿痹痛,肢节不利,周身串痛。

(2)配毛茛,取鲜品捣汁,100mL可加95%乙醇20mL,用以防腐,用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治牙痛(注意不能多搽,避免起泡)。

(3)配羌活,治痹证,关节疼痛,尤以上半身痹痛为多用。

(4)配川牛膝,治风湿阻滞经络,关节疼痛,尤以下半身痹痛为多用。

(5)配砂仁,治鱼骨鲠喉,亦治胃疼。

(6)配鲜铁棒锤,洗净捣烂取汁,用棉签蘸药液擦患处,勿咽下,治牙痛。

(7)本品研末,配鸡蛋搅匀,用油煎后服,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8)配楮实子,煎汤,频频服之,治误食竹木刺及诸骨鲠喉不得下。

(9)配野菊花,加水煎汁,加10%醋酸,再加苯甲酸钠1.2g,防腐,慢慢饮用,治食道异物(经X线钡餐透视或拍片证实异物多属鱼骨,部位大部分在食道上段)。

(10)配白糖(量加倍),用醋一碗煎服,治鸡骨、鱼骨鲠喉。

(11)配当归、桂心,治跌打损伤之疼痛。

(12)配草果、红糖,共煎,加醋少许服之,治鱼骨卡喉。

(13)配秦艽、桑枝,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痛,屈伸不利,手足发麻等症。

(14)配生川乌头、五灵脂,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跌仆伤损,疼不可忍(忌茶)。

(15)配苍术、制草乌,治风湿性关节炎。

(16)配木瓜、牛膝,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痛,屈伸不利,手足发麻等症。

(17)配红花、防风,治手足麻木。

(18)配僵蚕、蝉蜕,治四肢拘挛。

(19)配海桐皮、木瓜,治风湿痛之偏于下肢者。

(20)配桂枝、当归,治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腰痛。

(21)配儿茶、百草霜、砂仁,为末,蛋清调,灌下,治诸骨鲠喉。

(22)配桃仁、红花、赤芍,治跌打损伤之疼痛。

(23)配独活、当归、桑寄生,治风湿,四肢腰背酸痛,关节屈伸不灵活。

(24)配羌活、防风、独活、川芎,治风湿痹痛,肢体疼痛,拘挛不舒及跌打损伤疼痛。

【单味应用】

(1)单味水煎服,治急性胆囊炎。

(2)单味鲜叶,捣烂敷两侧太阳穴,治天行赤眼。

(3)单味研末,醋调,用鸡毛蘸搽患处,治喉蛾。

【配方选例】

(1)威灵通鲠汤 治食道异物梗阻,松弛平滑肌,通鲠,:威灵仙30g,山楂6g,蔗糖15g。将威灵仙、山楂加水400mL,浸泡30分钟,加热煮沸30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250mL,煮沸30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出液,加入白糖,搅匀使溶即得,每日1~2剂,分多次温服,徐徐咽下。本品宜新制,不宜久贮。(《冉氏经验方》)

(2)乳香宣经丸 治体虚,风湿寒暑进袭,半身不遂,手足顽痹,骨节烦疼,足胫浮肿,肝肾不足,四肢挛急,遍身攻疰,或内跌打扑,内伤筋骨,男子疝气,妇人经脉不调等症:威灵仙、乌药、茴香、川楝子、牵牛子、橘皮、萆薢、防风各60g,五灵脂、草乌、乳香各15g。草乌、乌豆1合同煎去皮,上11味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盐汤盐酒任下。妇人醋汤下。(《大同方剂学》)

(3)四蒸木瓜丸 治肝肾脾三经气虚,为风寒湿搏着,流注经络,久治不愈,凡遇六气更变,七情不宁,必至发动,或肿满,或顽痹,憎寒,壮热,呕吐,自汗:威灵仙(苦葶苈同入)、黄芪(续断同入)、苍术(橘皮同入)、乌药(茯神木同入)各15g。以大木瓜4个,切盖去瓤,入上药,用盖簪定,用酒蒸熟,3蒸3晒,取药焙干为末,研瓜为膏,搜和捣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羊肉发药 治杨梅疮初起,皮肤瘙痒,上部多者:威灵仙30g,蝉蜕、川芎、当归(原书缺量),麻黄(春用21g,秋用27g,夏用15g,冬用36g)。先用羊肉1斤,煎汤代水,去羊肉,入诸药更煎,去渣,早、中、晚分3次服完,用羊肉、好酒过口吃尽,盖被取汗,或吐或泻3~4次,以粥补养。(《医宗说约》)

(5)灵砂丹 治破伤风及一切诸风:威灵仙、黑牵牛、何首乌、苍术、香附子、川乌(去尖)、朱砂、没药、乳香、陈皂角。研为细末,皂角打破用酒2.5升,春夏浸3日,秋冬浸7日,取汁打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5丸。(《宣明论方》)

松节

《本草经集注》

本品又名黄松木节、油松节、松郎头。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松干上的结节。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燥湿,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病,筋骨关节疼痛,龋齿牙痛,阴寒腹痛,跌打损伤。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浸酒涂擦。

【配伍应用】

(1)配艾叶,制成松艾酒精,涂抹患处,治水田皮炎。

(2)配桑枝、木瓜,治风湿性关节炎。

(3)配牛膝、木瓜、海桐皮,治膝关节寒湿疼痛。

(4)配羌活、独活、桑枝、川芎,治风湿痹痛,筋骨、关节酸痛。

(5)配苍术、白茄根、虎骨、牛膝,治筋骨、关节疼痛,风湿痹痛。

【单味应用】

(1)单味浸酒服,治风湿痹痛,关节、筋骨酸痛等症。

(2)单味煎水含漱,治风火牙痛。

【配方选例】

(1)治痢后痛风方 治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痢后风系血,脏腑下未尽,复还经络不得行:松节、苍术、紫葳、黄柏、桃仁各30g,乳香3g,甘草15g。生姜,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医学纲目》)

(2)松节酒 治历节风,四肢疼痛由如解落方:松节(细锉水4石煮取1石)、猪椒叶(锉煮如松节法)各960g,上2味澄清,合渍干曲150g,候发,以糯米1600g酿之,依家酝法勿令伤冷热,下后诸药,柏子仁、天雄、萆薢、芎

各15g,防风30g,人参12g,独活45g,秦艽18g,茵芋12g,磁石(末)36g。上10味
咀,内饭中炊之,如常酝法,酝足讫,封头28日呷取清。适量服之,勿至醉吐。(《备急千金要方》)

(3)治大骨节病:松节15斤,蘑菇1.5斤,红花1斤。加水100斤,煎至50斤,过滤,加白酒10斤。每服20mL,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蚕砂

《本草经集注》

本品又名原蚕沙、原蚕屎、晚蚕矢。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多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江苏、湖南等地。其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脚冷痛,皮肤痒疹。用法为内服。煎汤,3~9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1)配皂角子,治湿热内蕴,腹痛,少腹硬满,大便硬结或初硬后溏。

(2)配夜明砂,治肝热血郁之目赤,头晕眼花,目生白翳。

(3)配绿豆粉,醋调外敷,治跌打损伤。

(4)生蚕砂配生黄柏,治遗精白浊,有湿热者。

(5)配巴戟(去皮,用练肉)、马蔺花(去梗),治迎风流泪。

(6)配独活、牛膝,治腰膝痹痛,手足活动不便,属风湿痛。

(7)配吴茱萸、木瓜,治湿邪所致的腹痛、呕吐、腹泻、小腿腓肠肌痉挛。

(8)配白芷、大黄,研末调葱汤外敷,治外感头痛。

(9)配黄芩、木瓜、吴茱萸,治湿浊内阻所致的霍乱吐泻、转筋腹痛。

(10)配防风、独活、木瓜、薏苡仁,治风湿痹痛。

(11)配秦艽、薏苡仁、丝瓜络、地龙,治湿热郁阻,一身尽痛,筋脉拘急。

(12)配松节、白茄根、防风、当归,浸酒服,治风湿痹痛,麻木等症。

【配方选例】

(1)蚕矢汤 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目陷脉伏等症:蚕砂15g,薏苡仁、大豆黄卷各12g,木瓜、姜黄连各9g,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3g,焦栀子4.5g,吴茱萸1g。地浆水或阴阳水煎,徐服。(《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2)立效散 治血崩,及赤白带下:晚蚕砂(醋浸1宿,焙干秤)、当归(汤浸焙干)、女子头发(焙焦)、乌龙尾(以姜自然汁浸焙干)各30g(即久麈灰),旧棕叶(烧存性)60g。上为细末,每服6g,热酒调下。(《经验良方》)

(3)治妇人血崩:蚕砂(炒)30g,灶心土15g,阿胶30g。上为末,空腹温酒调服6~9g。(《济阴纲目》)

(4)治卒暴癥,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刀刺,昼夜啼呼:蚕砂、桑柴灰各1斗。上2味,以水3斗,往复淋之五六度,取生鳖长1尺者,1枚,内灰汁中,煮之烂熟,取出,擘去甲及骨,于砂盆中研令细,更入灰汁中煎熬,候可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20丸。(《太平圣惠方》)

防己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汉防己、白木香。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多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其味苦、辛,性寒。归肺、脾、膀胱经。具有除风湿,止痛,利水之功效。主治肢体疼痛,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用法为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

【配伍应用】

(1)配桂枝,治支饮痞坚,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喘满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

(2)配泽兰,治妇人经期、产后浮肿,或肝硬化腹水证的早期治疗。

(3)配威灵仙,治风湿阻络之关节、肩背疼痛。

(4)配黄芪,治发热恶风,面目、四肢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

(5)配薏苡仁、滑石,治湿聚热郁之肢体疼痛。

(6)配牵牛子、葶苈子,治湿热壅盛,脚气浮肿,风水肿胀,小便不利,涩痛,属实者。

(7)配威灵仙、桑枝,治风湿性关节炎。

(8)配党参、桂枝,治水肿,脉浮,身重,呼吸迫促或喘息。亦治胸腔积液。

(9)配黄芪、白术,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症见食欲不振、心悸、头昏、易倦、苔淡白。

(10)配附子、桂心,治风寒湿痹之关节疼痛。

(11)配木通、泽泻、猪苓,治膀胱湿热,小便不利等症。

(12)配薏苡仁、滑石、蚕砂,治湿热身痛。

(13)配黄芪、白术、甘草,治脾虚所致的水湿停留之水肿胀满、脚气等症。

(14)配葶苈子、大黄、椒目,治水湿停蓄属实证之水肿。

(15)配乌头、桂枝、白术,治寒湿偏胜之风湿性关节疼痛。

(16)配牛膝、木瓜、薏苡仁,治湿热阻滞经络而关节红肿疼痛者。

(17)配知母、黄柏、牛膝,治关节红肿、痛热较明显,发热,口渴较甚,属热痹者。

(18)配麻黄、黄芪、石膏,治急性肾炎诸证。

(19)配黄芪、血余炭、炒韭菜子、桂枝,治慢性肾炎诸证。

(20)配蚕砂、威灵仙、秦艽、薏苡仁,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口渴、心烦,、舌苔黄腻、脉滑数。

(21)配茯苓、桂枝、黄芪、甘草,治四肢浮肿疼痛。

(22)配黄芪、桂枝、白术、茯苓,治风水、皮水之头面、四肢浮肿、水肿、骨节疼痛等症。

【配方选例】

(1)防己黄芪汤 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30g,甘草(炒)15g,白术23g,黄芪(去芦)30.3g。上锉麻豆大,生姜4片,大枣1枚,水1.5盏,煎至8分,去渣。每服10g,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黄10g;胃中不和者加芍药10g;气上冲者加桂枝10g;下有陈寒者加细辛3g。(《金匮要略》)

(2)汉防己散 治妊娠通身浮肿,喘促,小便涩:汉防己、大腹皮各10g,桑根白皮、紫苏茎叶、赤茯苓各30g,木香10g。生姜,水煎,分2次服。(《太平圣惠方》)

(3)防己散 治结癖瘕实,腹满如鼓,食即欲吐,喘息急,脉弦而紧:防己(煮)、诃子(煨,去核)、郁李仁(烫退皮,研如膏)、白术、槟榔各45g,吴茱萸(陈者,淘7遍)10g。上为末,与郁李仁同研令匀,每服21g,水煎,和渣,空腹服。(《圣济总录》)

(4)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治水饮停聚,水走肠间,辘辘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舌干燥,脉沉弦;近代也用于肝硬化腹水,肺源性心脏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属实证者: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各30g。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先食饮服1丸,每日3服,稍增。(《金匮要略》)

秦艽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秦胶、秦纠、秦爪、左扭。为龙胆科植物秦艽或粗茎秦艽的根。多产于甘肃、陕西、山西、四川、云南等地。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退虚热之功效。主治风湿肢节疼痛,筋脉挛急,骨蒸潮热,小儿疳热,黄疸。用法为内服,煎汤,6~12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

【配伍应用】

(1)配鳖甲,治虚劳潮热,骨蒸劳热,肌瘦颊赤,困倦盗汗之风痨病者。

(2)配防己,治腰腿筋肉拘挛疼痛,关节肿胀不利,或兼发热,或兼小便不利,或兼脚气水肿等湿热痹证,及湿热黄疸之湿偏盛者。

(3)配防风,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肢体麻木等症。

(4)配白芷,制成注射液肌注,治风湿腰腿关节痛,头痛,牙痛及神经痛。

(5)配甘草,治小儿骨蒸潮热,食减瘦弱等症。

(6)配马鞭草,治黄疸型肝炎。

(7)配甘草、生姜,治消渴,除烦躁。

(8)配青蒿、鳖甲,治结核潮热。

(9)配知母、地骨皮,治骨蒸痨热,小儿疳热。

(10)配桑枝、威灵仙,治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11)配防风、羌活,治行痹,痛无定处。

(12)配鳖甲、当归,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

(13)配黄芩、苍术,治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14)配茵陈、栀子,治湿热黄疸。

(15)配地骨皮、青蒿,治热病余邪不尽,邪伏阴分、血分或湿热郁伏之骨蒸潮热。

(16)配柴胡、知母、甘草,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不止。

(17)配茵陈、栀子、黄芩,治湿热黄疸。

(18)配当归、白芍、首乌,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血虚及上肢拘挛者。

(19)配独活、桑寄生、威灵仙,治关节风湿痛。

(20)配知母、地骨皮、青蒿,治阴虚火旺,低热不退。

(21)配防风、党参、红花,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肢节拘挛。

(22)配黄精、丹参、萆薢、苍术,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23)配羌活、独活、防风、桑枝,治风湿痹痛,肢节酸痛,挛急不遂。

【单味应用】

单味煎汤,饮服,治蜘蛛咬伤疼痛。

【配方选例】

(1)秦艽酒 治四肢风,手臂不收,髀脚疼弱,或有拘急,挛缩屈指,偏枯痿踅,痟小不仁顽痹者,悉主之方:秦艽、牛膝、附子、桂心、五加皮,天冬各90g,巴戟天、杜仲、石南、细辛各60g,独活150g,薏苡仁30g。上12味

咀,以酒2斗渍之得气味,可服20mL,渐加至30~40mL,日3夜1服。(《备急千金要方》)

(2)秦艽散 治劳黄,心脾热壅,皮肉面目悉黄:秦艽、赤芍药、犀角各15g,黄芩1g,柴胡、茵陈蒿、麦冬各30g,大黄(微炒)60g。上为粗末,每服12g,水煎服,每日3~4次,以利为度。(《太平圣惠方》)

(3)秦艽牛蒡汤 治

瘰痒甚:秦艽4.5g,炒牛蒡子、炒枳壳、炙麻黄、犀角、黄芩、防风、甘草、玄参、升麻各3g。水煎服。(《医宗金鉴》)

(4)秦艽苍术汤 治痔漏,大便秘结疼痛:秦艽、桃仁、皂角子(烧存性)各3g,制苍术、防风各2.1g,黄柏(酒洗)1.5g,当归尾(酒洗)、泽泻各1g,槟榔0.3g,大黄少许。上为粗末,水煎,空腹服。(《兰室秘藏》)

海桐皮

《开宝重定本草》

本品又名刺桐皮、丁皮、接骨药。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多产于广西、云南等地。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病,四肢拘挛,腰膝疼痛,疥癣。用法为内服,煎汤,3~12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1)配秦艽,治风湿阻络,腰腿肌肉酸痛,甚则肢体挛急不遂及小儿麻痹后遗症。

(2)配豨莶草,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骨节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儿麻痹后遗症。

(3)配蛇床子,研末,生油调外搽,治皮癣。

(4)配片姜黄,治风湿性膝关节痛,腰膝酸痛。

(5)配木槿皮,治皮肤疥癣瘙痒。

(6)配红糖,治乳痈初起。

(7)配千斤拔、秽草(落马衣),治风湿骨痛。

(8)配宽筋藤、桂枝,外用热洗,治跌打骨折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肿痛、肌肉挛缩、运动障碍等症。

(9)配牛膝、独活,治风湿性膝关节痛,腰膝酸痛。

(10)配蛇床子、木槿皮,研末以猪油调搽,治风癣湿疮。

(11)配牛膝、薏苡仁、五加皮,治腰疼痛难忍。

(12)配牛膝、羌活、川芎,泡酒饮,治腰腿风湿疼痛。

(13)配木槿皮、蛇床子、羊蹄,泡酒外用,治皮肤疥癣瘙痒。

(14)配白术、当归、赤芍,治气血凝滞、经络不行之痹痛。

(15)配防风、黑豆、附子,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

(16)配蛇床子、土槿皮、大黄,浸酒外搽,治疥癣。

(17)配续断、杜仲、当归、五加皮,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而偏于寒者。

(18)配知母、贝母、乌梅肉、金毛狗脊,治大风疾(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

(19)配牛膝、五加皮、羌活、薏苡仁,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等症。

【单味应用】

(1)单味15g,水煎含服,治虫牙疼痛。

(2)单味切碎,盐水洗,微炒,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治时行赤毒眼疾。

【配方选例】

(1)海桐皮散 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骨节拘挛痛:海桐皮30g,羚羊角屑、薏苡仁各60g,防风、羌活、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30g,槟榔30g。上为散,每服9g,水1盏,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渣,温服。(《脚气治法总要》)

(2)海桐皮散 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30g,山茱萸、补骨脂各15g。上为细末,每服3g,水8分,入葱白2寸,煎至5分,去渣,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3)海桐皮散 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锉)30g,防风(去芦头)60g,黑豆(炒熟)、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6g,每日3~4服,以温酒下。(《太平圣惠方》)

(4)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30g。切碎,盐水洗,微炒,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

菝葜

《名医别录》

本品又名金刚根、山梨儿、铁菱角。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根茎。多产于浙江、江苏等地。其味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背疼痛,疮痈,风癣,痢疾,烧烫伤,癌症。用法为内服,煎汤,12~3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配伍应用】

(1)配葱木根,治乳糜尿。

(2)配肥猪肉,治癌症,颈淋巴结结核。

(3)配土牛膝,治流火。

(4)配虎杖、寻骨风,泡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炎。

(5)配活血龙、山楂根,治风湿关节疼痛。

(6)配木瓜、五加皮,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背疼痛等症。

(7)配腊茶、白梅肉、甘草,治下痢赤白。

(8)配车前子、三白草、冬瓜子,治淋浊,带下等症。

【配方选例】

(1)菝葜饮 治消渴,饮水无休:菝葜(锉,炒)、汤瓶内碱各30g,乌梅(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捣筛,每服6g,水1盏,瓦器煎7分,去渣,稍热细呷。(《普济本事方》)

(2)治下痢赤白:金刚根和好腊茶等份。为末,白梅肉丸,如鸡头大,每服5~7丸,小儿3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赤白痢乌梅甘草汤下。(《履巉岩本草》)

(3)菝葜散 治砂淋:菝葜60g。捣罗为细散,每服2g,米饮调下。服毕用地椒煎汤浴,连腰浸。(《圣济总录》)

(4)治患脚,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屈内紧急者:菝葜净洗,锉之,1斛,以水3斛,煮取9斗,以渍曲及煮去渣,取1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补缺肘后方》)

寻骨风

《植物名实图考》

本品又名清骨风、白面风、黄木香。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多产于江苏、河南、江西等地。其味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损伤疼痛。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配伍应用】

(1)配威灵仙、川芎,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及跌打损伤疼痛。

(2)寻骨风根配南五味根、海螵蛸,共研末服治胃痛。

(3)寻骨风根粗末配甘草粉、滑石粉加淀粉,制成片剂(名曰风湿宁片),治风湿关节痛。

【单味应用】

(1)寻骨风根,水煎服,或将药嚼烂吞服,治胃痛。

(2)单味浸酒,或制成浸膏,治风湿关节痛。

【配方选例】

(1)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全草15g,五加根30g,地榆15g。酒水各半,煎浓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2)治疟疾:寻骨风根长约4寸,剪细,放碗内,加少量水,放饭上蒸出汁,分3次连渣服。每隔4小时服1次,最后1次在疟发前2小时服下。(《江西民间草药》)

(3)治痈肿:寻骨风、车前子各30g,苍耳草6g。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徐州)

二、舒筋活络药

木瓜

《雷公炮炙论》

本品又名宣木瓜、木瓜实、铁脚梨。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贴梗海棠和榠楂的成熟果实。多产于安徽宣城,四川、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其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脚气,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转筋。用法为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配伍应用】

(1)配牛膝,治湿痹筋络,关节不利,脾胃湿盛,霍乱转筋。

(2)配薏苡仁,治夏暑伤湿,吐泻并作,腹痛转筋,或湿滞经络之脚痛筋软,沉重麻木,脚气浮肿,湿痹等症。

(3)配乌梅,治慢性胃病,食欲不振,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4)配木香,治暑湿所致的吐泻并作,腹痛转筋,及急性胃肠炎。

(5)配甘草,煎汤泡脚,治脚气。

(6)配小茴香、吴茱萸,治吐泻所致的腓肠肌痉挛。

(7)配香薷、藿香,治呕吐,腹泻,胸膈痞闷,腹痛转筋,兼有表证者。

(8)配五加皮、松节,治关节疼痛,麻木,脚气肿胀。

(9)配当归、白芍,治贫血、血虚引起的肌肉抽搐。

(10)配虎骨、独活,治由风湿引起的下肢肌肉无力、腰膝痿弱、关节疼痛。

(11)配威灵仙、防己,治风湿痹痛。

(12)配吴茱萸、槟榔、生姜,治脚气肿痛,甚或冲心烦闷。

(13)配虎骨、地龙、当归,治风湿痹痛,脚膝拘挛,筋骨无力,步履艰难。

(14)配乳香、没药、生地黄,治项强筋急,不能转侧。

(15)配吴茱萸、小茴香、生姜,治寒湿引起的腹痛、腹泻。

(16)配吴茱萸、藿香、生姜,治呕吐腹泻,腹痛转筋。

(17)配紫苏叶、吴茱萸、生姜,治寒湿脚气。

(18)配黄柏、薏苡仁、牛膝,治湿热脚气。

(19)配藿香、木香、砂仁,治夏季饮食不慎而引起的剧烈呕吐、腹泻,并有小腿腓肠肌痉挛。

(20)配防己、威灵仙、当归,治关节酸痛,麻木等症。

(21)配藿香、紫苏叶、吴茱萸,治夏天饮食不慎,腹痛、腹泻,腓肠肌痉挛。

(22)配防己、五加皮、牛膝、续断,治湿痹拘挛,腰膝酸痛。

(23)配薏苡仁、蚕砂、黄连、吴茱萸,治吐利较盛,腹痛转筋等症。

(24)配吴茱萸、小茴香、紫苏、生姜、甘草,治吐泻不止,胸脘痞闷,转筋等症。

【单味应用】

单味未熟者,晒干研粉,每早空腹服,治小儿蛔虫症。

【配方选例】

(1)舒筋保安散 治偏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身体不遂,脚腿少力,干湿脚气,及湿滞经络,久不能去:木瓜150g,萆薢、五灵脂、僵蚕、牛膝、续断、乌药、松节、白芍、天麻、威灵仙、黄芪、当归、防风、虎骨各30g。用好酒1升,浸药于瓶中,封口14日,取药焙干,为细末,每服6g,以所浸药酒0.5盏调服,如酒尽,以米饮送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木瓜丸 治脚气,心腹胀满,上气喘促,脚膝浮肿:木瓜、赤茯苓、沉香、陈皮(汤浸,去白)、紫苏茎叶、柴胡、高良姜各30g,木香、赤芍各15g,桂心0.3g,槟榔60g,炒吴茱萸1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30丸,不拘时,温酒送下。(《太平圣惠方》)

(3)木瓜散 治筋脉拘挛缩急,唇青面白手足痛:木瓜(酒浸)23g,虎胫骨(酥炙)1具,五加皮、当归、桑寄生、炒酸枣仁、人参、柏子仁、黄芪(蜜酒炒)各30g,炙甘草15g。上为末,每服15g,加生姜5片,水煎热服。(《张氏医通》)

(4)木瓜煎 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木瓜(取盖去瓤)2个,没药末60g,乳香末0.3g。将药末放入木瓜中,盖严以竹签固定,饭上蒸3~4次,烂研成膏,每服3~5匙,地黄酒(生地黄汁0.5盏,无灰酒2盏)炖暖化下。(《普济本事方》)

伸筋草

《本草拾遗》

本品又名石松、过山龙、狮子毛草、宽筋藤、凤尾伸筋。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全草。多产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各地。其味苦、辛,性温。归肝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跌打损伤。用法为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捣敷。

【配伍应用】

(1)配老鹳草、牛膝,治风湿疼痛。

(2)配木瓜、八角枫,治足转筋。

(3)配连钱草,酢浆草,治跌打损伤。

(4)配桑枝、威灵仙、五加皮,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跌打损伤等症。

(5)配赤芍、红花、苏木,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

(6)配五倍子(与面粉炒熟)、生黄柏、生半夏,为末,醋调外涂,治带状疱疹。

(7)配苏木、土鳖虫、红花,治跌打损伤。

(8)配牛膝、防己、威灵仙、桑枝,治风湿疼痛。

(9)配制川乌、牛膝、鸡矢藤、制草乌,用白酒浸泡24小时后饮用,治风湿性腰腿痛、腰膝软弱、四肢麻木。

【配方选例】

(1)治关节酸痛:石松9g,虎杖根15g,大血藤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水肿:过山龙1.5g(研细末),糠瓢4.5g(火煅存性),槟榔3g。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泄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3)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15g,威灵仙9g,茜草6g,杜蘅1.5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4)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30g,丝瓜络、穿山龙各15g,大血藤9g。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络石藤

《本草拾遗》

本品又名爬山虎、吸壁藤、络石、悬石、领石、鬼系腰。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茎藤。多产于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地。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闭肿塞,痈疽疮肿。用法为内服,煎汤,6~15g,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汁洗。

【配伍应用】

(1)配徐长卿,治腰痛,关节痛。

(2)配忍冬藤,治湿热痹痛,四肢拘急。

(3)配牡丹皮,治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等症。

(4)配蒲公英,治疔疮肿毒,乳痈等症。

(5)配海风藤,治肢体麻木,疼痛及半身不遂诸证。

(6)配射干、桔梗,治痈疽和咽喉疼痛,尤其扁桃腺炎、咽炎等症。

(7)配蒲公英、金银花,治疔疮肿毒,乳痈。

(8)配牡丹皮、鸡血藤、续断,治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等症。

(9)配皂角刺、乳香、没药,治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症。

(10)配皂角刺、瓜蒌根、乳香,治痈疽焮痛。

(11)配桔梗、射干、甘草,治咽喉肿痛。

(12)配鸡血藤、钩藤、威灵仙,治肢体麻木,疼痛及半身不遂等症。

(13)配独活、薏苡仁、威灵仙,治关节、肌肉风湿痛。

(14)配独活、威灵仙、木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

(15)配忍冬藤、地龙、秦艽,治湿热痹痛,四肢拘急。

(16)配木瓜、薏苡仁、独活、威灵仙,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17)配千年健、桂枝、桑寄生、独活,治风湿关节、肌肉痛,特别是伴有四肢拘挛,屈伸不便者。

(18)配木瓜、薏苡仁、海风藤、独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

(19)配皂角刺、乳香、没药、甘草,治痈疽焮痛。

【配方选例】

(1)止痛灵宝散 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络石藤(洗净晒干)、皂角刺(锉,新瓦上炒黄)各30g,瓜蒌(大者,杵,炒,用仁)1个,甘草节1.5g,没药、明乳香各9g(另研)。每服30g,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外科精要》)

(2)治吐血:络石藤叶30g,雪见草、乌韭各15g。水煎服。(《江西草药》)

(3)治肺结核:络石藤、地菍各30g,猪肺120g。同炖,服汤食肺,每日1剂。(《江西草药》)

(4)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30g,牛膝根15g。水煎服,白酒引。(《江西草药》)

海风藤

《本草再新》

本品又名风藤、巴岩香。为胡椒科植物细青蒌藤的藤茎。多产于福建、广东、台湾、浙江等地。其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用法为内服,煎汤,9~12g,或浸酒。

【配伍应用】

(1)配络石藤,治风湿化热,关节肿痛,全身游走性疼痛。

(2)配青风藤,治风寒湿痹,筋脉拘挛。

(3)配救必应,治胃脘寒痛,腹痛泄泻。

(4)配桂枝,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等症。

(5)配秦艽,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等症。

(6)配威灵仙,治风湿痹痛,肢体拘挛,麻木疼痛等症。

(7)配独活、秦艽、桑枝,治风湿关节痛,脚气浮肿,有腰膝无力而偏寒者。

(8)配威灵仙、桂枝、秦艽,治关节肌肉风湿痛。

(9)配鸡血藤、钩藤、威灵仙,治络脉不和,气血循行不畅,肢体麻木,疼痛及半身不遂诸证。

(10)配羌活、独活、当归、川芎,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等症。

(11)配威灵仙、秦艽、桂枝、川芎,治风寒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等症。

【配方选例】

(1)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2)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60g。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mL,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用。(《全展选编》)

(3)祛风骨痛露 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消渴盗汗等:海风藤84.375g,鸡血藤、威灵仙各68.75g,五加皮、防己、豨莶草、苏木各50g,制草乌34.6875g,甘草18.75g。防己、苏木依法渗漉,五加皮一味水蒸气蒸馏,收集馏液,残渣与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尽,去渣,将煎出液分次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馏液与防己、苏木的渗漉液,混合均匀,滤清,使成1000mL。每服1匙,1日3次,温开水冲服。(《浙江省药品标准》)

(4)蠲痹汤 治风湿关节痛,脚气浮肿,有腰膝无力而偏于寒者:海风藤12g,独活、羌活各3g,桂心1.5g,当归9g,川芎2.4g,桑枝9g,乳香、木香各2.4g,炙甘草1.5g。水煎服。(《医学心悟》)

桑枝

《图经本草》

本品又名桑条。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嫩枝。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味苦,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之功效。主治风湿肢节疼痛,四肢拘挛,四肢麻木。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配伍应用】

(1)配桑寄生,治风湿肾虚,腰肢酸痛,屈伸不利,阴虚阳亢,血压高,肢体麻木等症。

(2)嫩桑枝配丝瓜络,治湿热阻痹,关节疼痛,手臂指麻。

(3)嫩桑枝配石决明,治肝风入络,四肢麻木,抽动。

(4)配柽柳,治风湿性关节炎。

(5)配桑叶、茺蔚子,煎汤,在40~50℃水温时泡脚30~40分钟,浴后即寝,治高血压病。

(6)配秦艽、防己,治风湿热痹,四肢拘挛等症。

(7)配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单味应用】

(1)单味水煎,先熏后洗,洗过的药液,下次煮沸后仍可用,可连用3次,治手足麻木。

(2)单味柴灰,加等量白矾,将柴灰煎数沸,过滤浓汁,调入白矾,涂患处,治壁虎咬伤。

【配方选例】

(1)沈氏桑尖汤 治指尖痛麻:嫩桑枝尖15g,汉防己9g,当归身(酒炒)6g,黄芪、茯苓各4.5g,威灵仙、秦艽各3g,川芎、升麻各1.5g(或加人参)。水煎服。(《杂病源流犀烛》)

(2)桑枝煎 治紫癜风:桑枝(锉)500g,益母草(锉)150g。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mL,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太平圣惠方》)

(3)双桑降压汤 治高血压病: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mL,煎至600mL。卧前洗脚30~40分钟后即卧。(《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4)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1000mL,煎至100mL,每日空腹服之。(《圣济总录》)

(5)桑枝苡仁汤 治关节红肿剧痛或关节游走性疼痛不止,伴高热、烦渴者:老桑枝、生薏苡仁各30g,竹茹、丝瓜络各15g,芦根、冬瓜仁各30g,寮刁竹、豨莶草各15g,滑石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

丝瓜络

《本草纲目》

本品又名丝瓜筋、丝瓜网。为葫芦科植物丝瓜老熟果实的纤维。产于我国各地。其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经。具有祛风,通络,行血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胸胁疼痛,乳汁不通。用法为内服,煎汤,4.5~9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1)配威灵仙,治风湿性关节肿痛。

(2)配红花,治胸胁损伤之疼痛。

(3)配莲子,共烧灰存性,为末,绍酒调服,盖被令汗出,治乳汁不通。

(4)配防己、桑枝,治风湿性关节痛,肌肉痛,尤其急性发作,局部肿痛,小便不利,属热痹者。

(5)配冬瓜皮、生薏苡仁,治夏天外感暑湿,四肢困倦,小便短赤。

(6)配蒲公英、瓜蒌,治乳痈初起及痈疮疖肿。

(7)配枳壳、橘络、柴胡,治跌打损伤,肿痛,尤其腰背和胸胁部瘀痛。

(8)配桑枝、薏苡仁、地龙,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9)配瓜蒌皮、枳壳、桔梗,治胸胁疼痛。

(10)配香附、郁金、枳壳,治胸胁部攻串疼痛。

(11)配红花、桃仁、桔梗、片姜黄,治胸胁部跌打损伤之疼痛。

(12)配乳香、没药、荔枝核、元胡,治闪腰岔气疼痛。

(13)配独活、羌活、松节、威灵仙,治风湿性关节炎之关节疼痛。

【单味应用】

(1)单味炒炭,研末内服,治崩漏,大便带血,痔疮出血等症。

(2)单味烧存性,温酒调服,治乳汁不通。

(3)单味煎水去渣,打入鸡蛋令熟,1次服,治乳汁极少。

【配方选例】

(1)通络止痛汤 治跌打损伤,肿痛,尤其腰背和胸胁部瘀痛:丝瓜络9g,橘络、枳壳各6g,白蔻壳1.5g,柴胡6g,白芍9g,乳香炭、没药炭各6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2)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老鹳草

《纲目拾遗》

本品又名五叶草、天罡草、五齿耙、破铜钱。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或老鹳草的地上部分。多产于河北、山东、山西、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其味苦、甘,性平。归肝、大肠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止泻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酸痛,湿热泻痢。用法为内服,煎汤,9~30g;外用熬膏敷。

【配伍应用】

(1)配仙鹤草,治湿热泻痢。

(2)配铁苋菜,治慢性腹泻,痢疾等症。

(3)配茜草,治腰背关节风湿酸痛,肢体麻木。

(4)配苍术,治风湿性关节炎。

(5)配桂枝、当归、红花,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酸痛。

(6)配桂枝、红花、赤芍,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单味应用】

(1)单味水煎服,治疮疖,肠炎,痢疾。

(2)单味煎汤漱口,治咽喉肿痛。

(3)单味浸酒饮用,治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皮肤麻痒等症。

(4)单味制成20%眼药水,每小时点眼1次,同时用1%阿托品散瞳,治疱疹性角膜炎。

【配方选例】

(1)治腰扭伤:老鹳草根30g,苏木15g,煎汤,血余炭9g冲服,每日1剂,口服2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治妇人经行受寒,月经不调,经行发热,腹胀腰痛,不能受胎:五叶草15g,川芎、大戟、白芷各6g。水、酒各1钟,合煎,临卧服,服后避风。(《滇南本草》)

(3)治筋骨瘫痪:老鹳草、筋骨草、舒筋草。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4)治肠炎,痢疾:老鹳草、凤尾草各30g。加水适量,煎至90mL,1日分3次服,连服1~2剂。(《浙江省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5)治风湿性关节炎:老鹳草、透骨草各20斤,独活、威灵仙各5斤,防风8斤,穿山龙10斤,制草乌(先煎)90g。水煎2次,合并滤液浓缩至40斤,加酒40斤,每服15~20mL,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豨莶草

《新修本草》

本品又名豨莶、狗膏、猪膏草、黄花草。为菊科植物豨莶和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地上部分。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其味辛、苦,性微寒。归肝、心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麻痹,筋骨疼痛,中风癖,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

【配伍应用】

(1)配臭梧桐,治中风口眼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及风痹走注疼痛。

(2)配夏枯草,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目眩,脚麻之高血压病。

(3)配威灵仙,治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4)配海桐皮,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及小儿麻痹后遗症。

(5)配生地黄、甘草,治风湿麻痹,筋骨疼痛及中风之证,兼阴虚血燥者。

(6)配乳香、白矾,热酒调下,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

(7)配钩藤、苍耳子,治神经衰弱,失眠。

(8)配千里光、虎杖,煎水外洗,治风疹,湿疹。

(9)配夏枯草、野菊花,治高血压病。

(10)配蒲公英、野菊花,治疮痈。

(11)配白鲜皮、苍耳子,治湿热疮毒,风疹湿痒等症。

(12)配威灵仙、防己,治风湿疼痛。

(13)配牛膝、桑寄生,治高血压及高血压引起的半身麻木。

(14)配臭梧桐、五加皮、苍耳子,治风湿关节疼痛,拘挛,中风四肢麻痹等症。

(15)配苍术、威灵仙、五加皮,治风湿性关节痛,四肢麻痹,筋骨不利。

(16)配羌活、威灵仙、秦艽,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肌肤麻木等症。

(17)配苍术、薏苡仁、桑枝,治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

(18)配山栀子、车前草、广金钱草,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属普通型。

(19)配栀子、地耳草、车前草,治湿热黄疸。

(20)配威灵仙、桂枝、海风藤、桑寄生,治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21)配地耳草、黑栀子、车前草、广金钱草、一点红,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属重型(接近肝坏死)。

【单味应用】

鲜草取叶洗净,加饭粒、食盐各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治阑尾周围脓肿。

【配方选例】

(1)豨莶丸 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1斤,当归、芍药、熟地黄各30g,川乌(黑豆制净)18g,羌活、防风各30g。上为末,蜜丸,每服6g,空腹温酒下。(《张氏医通》)

(2)治中风口眼斜,手足不遂,语言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症:豨莶(酒蒸,晒9次)3斤,蕲蛇2条,人参、黄芪、枸杞子、川萆薢、白术、当归身各240g,苍耳子、川芎、威灵仙、半夏曲各120g(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60g(不见火)。上13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9g,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3)治发背丁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各等份。擂烂,入热酒1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4)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15g,山栀子3g,铁锈钉2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mL,煎成300mL,每日1剂,分2次服。(《全展选编》)

臭梧桐

《本草纲目拾遗》

本品又名海州常山、地梧桐、凤眼子、臭芙蓉、臭牡丹、八角梧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叶及嫩枝。产于我国大多数省、区。其味辛、苦、甘,性凉。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降血压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高血压,臁疮,湿疹,痔疮,鹅掌风。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吞服(6g);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患处。

使用注意:用以降压,须后下,不宜久煎。

【配伍应用】

(1)配豨莶草,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2)配威灵仙,治风湿性关节疼痛。

(3)配钩藤,治肝阳上亢的头晕;亦治高血压病。

(4)配鱼腥草,煎洗,治稻田皮炎。

(5)配川椒,治半边头痛。

(6)配威灵仙、五加皮,治风湿性关节疼痛。

(7)配野菊花、夏枯草,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8)配豨莶草、桑枝,治风湿痹痛。

(9)配菊花、钩藤,治肝阳上亢,头痛头昏。

(10)配瓦松、皮硝,煎汤熏洗,治一切内外痔。

【配方选例】

(1)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2斤,用白蜜1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9g。(《本草纲目拾遗》)

(2)豨桐丸 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1斤,豨莶草(炒,磨末)240g。上2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12g。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60g,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10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养生经验合集》)

(3)治一切内外痔:臭梧桐叶7片,瓦松7枝,皮硝9g。煎汤熏洗。(《本草纲目拾遗》)

(4)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9~30g。煎服;研粉每服3g,每日3次。也可与豨莶草配合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

(5)治高血压病:臭梧桐叶6g,野荞麦根、夏枯草(花穗)、荠菜各30g,玄参、生地黄、火炭母(小晕药)各15g。水煎服,每日3次。若口苦加龙胆草9g;失眠加首乌藤30g,合欢花15g。(《全国中草药汇编》)

路路通

《本草纲目拾遗》

本品又名枫果、

子、狼眼、枫球子、枫木上球。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果实。多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水,下乳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肢节麻木,四肢拘挛,水肿,小便不利,气血壅滞,乳汁不通,风疹瘙痒。用法为内服,煎汤,3~9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

【配伍应用】

(1)配益母草,治闭经。

(2)配猪蹄,炖食,治乳汁缺乏。

(3)配白茅根,治鼻衄。

(4)配红糖、陈酒,治痈肿初起。

(5)配茯苓皮、泽泻,治水肿,小便不利。

(6)配青皮、穿山甲,治气血壅滞,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症。

(7)配苍耳草、山白芷,水煎服,治外感风寒所致急性鼻炎,症见鼻塞不通、流清涕。

(8)配四物汤、蝉蜕、白鲜皮,治荨麻疹,风疹。

(9)配络石藤、秦艽、伸筋草,治风湿痹痛,肢节麻木,四肢拘挛等症。

(10)配苏木、赤芍、红花,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等症。

(11)配鸡血藤、川牛膝、菟丝子,研末,拌蜜冲服,治月经过少。

(12)配刺蒺藜、赤芍、地肤子,治风疹瘙痒。

(13)配苍耳子、辛夷、白芷、防风,治过敏性鼻炎。

(14)配赤芍、丹参、泽兰、苏木,治跌打损伤(内服、外洗均可)。

【配方选例】

(1)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薏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2)治癣:枫木上球(烧,存性)10个,白砒0.15g。共为末,香油搽。(《德胜堂经验方》)

(3)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15g。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4)治脏毒:路路通(烧,存性)1个。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5)过敏性鼻炎汤 治过敏性鼻炎:路路通12g,苍耳子9g,辛夷6g,防风9g,白芷6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穿山龙

《东北药用植物志》

本品又名地龙骨、穿地龙、野山药、火藤根。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产于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其味苦,性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祛除风湿,活血通络,止痛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热痰咳嗽。用法为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配伍应用】

(1)配鲜生地黄,治疖肿。

(2)鲜品配鲜苎麻根,捣烂外敷,治痈肿恶疮。

(3)配大枣、枸杞子,治过敏性紫癜。

(4)配槐花、雪胆,治冠心病。

(5)配川芎、伸筋草,治风湿痹痛,筋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及跌打损伤。

(6)配黄芩、川贝母,用水提取,制成注射液,治慢性支气管炎。

(7)配紫花金牛、瓜蒌皮、黄芩,治热痰咳嗽。

【配方选例】

(1)治急、慢性肺脓疡:穿山龙30g,薏苡仁6g,桔梗、甘草、金银花、连翘各9g,蒲公英12g,大蓟6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风湿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穿山龙30g,骨碎补9g,淫羊藿9g,土茯苓9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大骨节病,腰腿疼痛:穿山龙60g,白酒1斤。浸泡7天,每服30g,每日2次。(《河北中药手册》)

(4)治疟疾:穿山龙9g,鸢尾、野棉花各60g。发病前,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金钱白花蛇

《开宝重定本草》

本品又名白花蛇、百步蛇。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多产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其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络,定惊之功效。主治风湿顽痹,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顽癣,疥癞,痈疽恶疮。用法为内服,煎汤,2.4~4.5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研末一次吞服1~1.5g。

【配伍应用】

(1)配蜈蚣,治小儿惊风,破伤风,项强身直,筋脉拘挛等症。

(2)配蜈蚣、乌梢蛇,治破伤风,小儿惊风等痉挛抽搐、项强身直之证。

(3)配乌梢蛇、雄黄,治麻风病。

(4)配羌活、防风、秦艽,治痹证之手足痿弱,屈伸不便。

(5)配南星、天麻、僵蚕,治中风之半身不遂。

(6)配全蝎、天麻、当归,治中风后口眼斜,半身不遂。

(7)配天麻、荆芥、薄荷,治麻风疥癞。

(8)配乌梢蛇、蝮蛇、雄黄、生大黄,治大风疥癞,皮肤顽癣,瘰疬,痈疽恶疮等症。

(9)配全蝎、天麻、羌活、当归、芍药,治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急及其中风之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症。

【单味应用】

单味炒研细末,黄酒送服,治小儿麻痹瘫痪。

【配方选例】

(1)安脑丸方 治脑脊髓膜炎:金钱白花蛇6条,全蝎9g,白附子4.5g,生川乌6g,天麻9g,明雄黄60g,薄荷、冰片各9g,独活15g,麻黄60g,犀黄4.5g,麝香3g。上药用陈酒熬膏,制丸如绿豆大(如无金钱白花蛇,可以真蕲蛇代之,用量约需18g)。一般小儿服3粒(化服),病重者可酌增。(《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2)白花蛇丸 治大麻风:白花蛇(去皮骨,酒浸炒)1条,川芎、天麻、羌活、炒白附子、当归、蔓荆子、独活、威灵仙、蝉蜕、赤芍、雷丸、苍耳子、枳壳、萆薢、雄黄、石菖蒲、甘草、大风子、防风、何首乌、乌药、白僵蚕、牛膝、苦参、皂角各等份。为末,酒煮米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送下。(《疡医大全》)

(3)白花蛇丸 治风癣疮,皮肤瘙痒,日久不愈:白花蛇(酒浸)9g,苦参60g,麦门冬45g,黄芩、防风、白鲜皮、炙甘草、炒枳壳、栀子仁、赤芍药、大黄、苍耳子、羌活、黄芪、白蒺藜各30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后薄荷、酒送下。(《证治准绳》)

(4)白花蛇散 治紫癜风:白花蛇(酒炙)60g,麻黄、天麻、何首乌、制南星、制白附子、肉桂、萆薢、白鲜皮、羌活、蔓荆子、炒僵蚕、防风、犀角各15g,煅磁石30g,炒蚕蛾0.3g。上为末,每服4g,食前温酒调下。(《圣济总录》)

乌梢蛇

《本草纲目》

本品又名乌蛇、黑风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多产于浙江、江苏、贵州、湖北等地。其味甘,性平。入肝、肺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攻毒,定惊之功效。主治风湿顽痹,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惊厥,顽癣,痈疽恶疮。用法为内服,煎汤,4.5~12g,酒浸或焙干研末入丸、散;外用烧灰调敷。

使用注意:忌铁器。

【配伍应用】

(1)配白花蛇、炙蜈蚣,治破伤风惊痫,抽搐。

(2)配羌活、秦艽,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风寒,游走不定者。

(3)配麻黄、桂枝,治风湿阻络,骨节疼痛,皮肤麻木。

(4)配全蝎、白僵蚕,治小儿惊痫,风痰所致的筋脉痉挛及破伤风抽搐。

(5)配蜈蚣、全蝎,焙干研粉,每用3.75g,首次上、下午各1次,以后上午1次,7日为1疗程,治坐骨神经痛。

(6)配蝉蜕、荆芥,治隐疹,皮肤瘙痒,疥癣。

(7)配蝉蜕、荆芥、赤芍,治慢性湿疹,荨麻疹等。

【单味应用】

(1)单味焙黄研末,吞服或浸酒服,治骨结核。

(2)单味1条,酒浸,每服1~2杯,治骨关节结核及风湿痹痛、麻木,小儿麻痹,麻风,皮疹,疥癣,破伤风等。

【配方选例】

(1)乌蛇丸 治小儿慢惊风:乌梢蛇、炮附子各30g,天浆子(去壳)30个,天麻、炮天南星、白附子、防风、半夏(洗)各15g,全蝎0.3g,牛黄、朱砂、麝香、雄黄各3g。前9味,酒浸7日,焙干为末,再入余药研极细,糯米粥为丸,黄米大,每服10丸,荆芥煎汤送下,不拘时服。(《传信适用方》)

(2)乌蛇散 治妇人风痹,手足顽麻,筋脉抽搐,口眼不正,言语謇涩:乌梢蛇肉(酒拌,炒黄)、炮天南星、炒土蜂儿、天麻、麻黄、薏苡仁、川芎各30g,炒全蝎、炒桑螵蛸、羚羊角、桂心、朱砂各15g,酸枣仁、柏子仁、炒当归各1g,麝香0.3g。上为细末,每服3g,食前温酒调下。(《太平圣惠方》)

(3)乌蛇散 治疬疡风,斑驳如白癜: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微黄)、川芎各90g,秦艽、桂心、防风、人参、栀子仁、白鲜皮、丹参、沙参、玄参、升麻、犀角、通草、枳壳(麸炒)、黄芩、白蒺藜各30g,苦参、羌活各60g。上为细末,每服6g,食后温酒调下。(《太平圣惠方》)

(4)乌蛇汤 治眼外障,痒极难忍:乌梢蛇、藁本、防风、芍药、羌活各30g,川芎、细辛各15g。上为末,每服3g,食后米饮调下。(《秘传眼科龙木论》)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南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及同属若干植物的根皮。多产于四川、河南、广东、河北、山西等地。其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壮筋骨之功效。主治风湿寒痹,腰膝疼痛,筋骨拘挛,水肿,小便不利。用法为内服,煎汤,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配伍应用】

(1)配杜仲,治腰痛,腿痛,足膝疼痛,关节不利,下肢无力及肝肾两虚型高血压病。

(2)配穿山龙、白鲜皮,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

(3)配秦艽、防风,治痹痛初起。

(4)配威灵仙、羌活,治风湿痹痛。

(5)配虎骨、龟甲,治小儿行迟、齿迟,及肝肾虚弱,筋骨不健之腰膝酸痛、步履乏力。

(6)配茯苓皮、大腹皮,治轻症水肿,小便不利。

(7)配木瓜、松节,治风湿痹痛,腰膝酸重肿痛,或筋骨拘挛等症。

(8)配木瓜、怀牛膝,治小儿筋骨痿软,行走较迟。

(9)配白胡椒、葱须,熏洗,治急性软组织损伤。

(10)配牛膝、木瓜、苍术,治小儿脚软行迟。

(11)配牛膝、木瓜、续断,治肝肾不足,下肢痿软。

(12)配木瓜、汉防己、薏苡仁,治湿重之腰膝酸重或肿痛拘急者。

(13)配茯苓、生姜皮、大腹皮,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14)配牛膝、桑寄生、续断,治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弱,行迟。

(15)配羌活、秦艽、威灵仙,治风湿痹痛。

(16)配独活、威灵仙、桑枝、鸡血藤,治四肢关节疼痛拘挛。

(17)配牛膝、杜仲、续断、桑寄生,治肝肾不足之筋骨痿弱。

(18)配茯苓、猪苓、泽泻、桂枝,治心功能不全所致的下肢浮肿。

(19)配黄柏、蛇床子、防风、苦参,煎水外洗,治阴囊湿痒,皮肤湿疹。

【单味应用】

单味浸酒常服,治下肢痹痛,适于老人和久病体弱的患者。

【配方选例】

(1)五加酒 治产后癖瘦,玉门冷:五加皮、枸杞子各32g,干地黄、丹参各60g,杜仲1斤,干姜90g,天冬120g,蛇床子16g。上9味

咀,以绢袋子盛,酒3斤,渍3宿,一服20mL,日再,稍加至40mL佳。(《备急千金要方》)

(2)油煎散 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体困倦,喘满虚烦,呼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五加皮、牡丹皮、赤芍、当归(去芦)各30g。上为末,每服3g,水1盏,将青铜钱1文,蘸油入药,煎至7分,温服,每日3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五加皮汤 治肾劳虚寒,恐虑失志,伤精损髓,嘘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五加皮300g,丹参240g,石斛(酒浸)180g,杜仲(酒浸,炒断丝)、炮附子(去皮脐)各150g,牛膝(酒浸)、秦艽、川芎、防风、桂心、独活、茯苓各120g,麦冬(去心)、地骨皮各90g,薏苡仁30g。上为末,每服12g,加生姜5片,大麻子1摄(研破)。水煎,食前服。(《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4)五皮散 治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头面虚肿,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喘促,腹胁如鼓,绕膝胀闷,有妨饮食,以及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服9g,水煎,不拘时热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骨碎补

《本草拾遗》

本品又名毛姜、申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多产于湖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其味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接骨,活血之功效。主治腰膝痛,肾虚牙痛,耳鸣,久泻,外伤肿痛,骨折。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浸酒搽。

【配伍应用】

(1)配细辛,治肾虚阳浮之牙齿动摇、牙痛。

(2)配白头翁,与猪皮肉同煮,吃肉喝汤,治鼻出血。

(3)配藤黄,同入桐油浸泡,用时取鲜姜片,蘸油,用力擦患处,治斑秃。

(4)配斑蝥,烧酒浸擦患处,治斑秃。

(5)配龟甲、潞党参,水煎服,治佝偻病,小儿囟门不合。

(6)配大血藤、红枣,治阑尾炎。

(7)配红花、赤芍、土鳖虫,治跌打损伤。

(8)配白僵蚕、红花、白芷,制酊外涂患处,治斑秃、脱发。

(9)配怀牛膝、山药、菟丝子,治肾虚牙痛,耳鸣,久泻等症。

(10)配生荷叶、侧柏叶、生皂角,制散剂贴用,治骨折。

(11)配桑寄生、秦艽、豨莶草,治肾虚腰痛,风湿性腰腿痛。

(12)配续断、自然铜、乳香、没药,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肿疼痛。

(13)配当归、赤芍、肉桂、川芎,治妇女气血不和,腰膝疼痛,腹胁拘急等症。

(14)配肉苁蓉、牛膝、威灵仙、地龙,治肝肾不足,风邪入络,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15)配乳香、没药、土鳖虫、木香,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血作痛。

【单味应用】

(1)鲜骨碎补,捣碎敷患处,治骨折。

(2)鲜品与白酒研成糊状,外搽患处,治寻常疣或扁平疣。

(3)单味20g,入70%酒精浸泡,外搽患处,治传染性软疣。

(4)单味研末,入猪肾内煨干为粉,冲服,治肾虚久泻,牙痛,耳鸣等症。

(5)单味开水冲泡,代茶饮,长服,治牙齿松动。

(6)单味捣碎,浸米泔水,徐徐含漱,如有咽下亦无妨,治咽喉痛阻发紫。

【配方选例】

(1)骨碎补散 治妇人阳气虚弱,外寒侵袭,腰脚疼痛,腹胁拘急:骨碎补、萆薢(酒炒)、牛膝(酒炒)、桃仁(去皮尖)、海桐皮、当归(酒拌)、桂心、槟榔各15g,炒赤芍、炮附子、川芎、枳壳(麸炒)各10g。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校注妇人良方》)

(2)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120g,怀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各60g,牡丹皮45g(俱酒炒),泽泻24g(盐水炒)。上为末,炼蜜丸,每服15g,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3)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30g,桂心45g,牛膝(去苗)10g,槟榔60g,补骨脂(微炒)90g,安息香(入胡桃仁捣熟)60g。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20丸。(《太平圣惠方》)

(4)骨碎补散 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甲(涂酥炙微黄)各15g,没药30g。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3g,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1钟盏下之,每日3~4服。(《太平圣惠方》)

续断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川断、山萝卜、接骨、南草。为川续断科植物的根。多产于湖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其味苦、辛、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通利血脉之功效。主治腰膝痛,风湿肢体疼痛,崩漏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外伤疼痛,骨折。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配伍应用】

(1)配黄精,治肝肾不足,腰痛脚弱,诸虚百损。

(2)配桑寄生,治肾虚伴风湿所致的腰膝疼痛、筋骨酸楚、关节不利、肝肾不足、冲任不固、胎动不安等症。

(3)配杜仲,治肝肾不足,腰酸腰痛,下肢软弱无力,风湿腰膝疼痛及妇女崩漏下血,胎动不安,腰痛欲坠等症。

(4)配艾叶,治崩漏及胎动下血。

(5)配牛膝,治老人风冷,转筋骨痛。

(6)配蒲公英,治乳痈初起可消,久患可愈。

(7)配杜仲、桑寄生,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疼痛,乏力及胎动腰痛,下血等症。

(8)配杜仲、牛膝,治腰腿痛,足膝无力或筋骨拘挛。

(9)配桑寄生、女贞子,治先兆流产。

(10)配艾叶、地榆炭,治崩漏及胎动下血。

(11)配杜仲、五加皮、牛膝,治腰背酸痛,风湿性关节炎。

(12)配杜仲、白术、当归,安胎,预防流产。

(13)配熟地黄、地榆炭、小蓟,治子宫功能性出血。

(14)配杜仲、狗脊、菟丝子,治肾虚腰痛。

(15)配牛膝、防己、老鹳草,治风湿性关节痛。

(16)配阿胶、熟地黄、艾叶,治冲任不固之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等症。

(17)配骨碎补、当归、赤芍,治外伤疼痛或骨折等症。

(18)配桑寄生、当归、菟丝子,治腰脊酸痛无力。

(19)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水煎服,治滑胎,肾虚胎元不固。

(20)配艾叶、地榆、当归、北黄芪,治月经过多,崩漏而有腰痛、腹痛者。

(21)配杜仲、牛膝、木瓜、萆薢,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软无力等症。

(22)配乳香、没药、自然铜、

虫,治筋骨折伤。

(23)配当归、杜仲、阿胶、艾叶,治妇女崩漏带下及胎动胎漏等症。

(24)配杜仲、牛膝、狗脊、桑寄生,治肝肾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的腰膝酸痛及风湿肢体疼痛等症。

(25)配杜仲、萆薢、牛膝、木瓜,治肾虚腰背酸痛,足膝无力等症。

(26)配萆薢、牛膝、制川乌、防风,治寒湿痹着,气血不和,脉络失疏,筋骨挛痛等症。

(27)配地鳖虫、骨碎补、当归、乳香,治跌打损伤,疼痛剧烈等症。

(28)配艾叶、熟地黄、当归、阿胶,治崩漏或妊娠下血等症。

(29)配当归、延胡索、土鳖虫、川芎,治跌仆扭闪或压伤后筋骨痛。

(30)配秦艽、桑枝、川牛膝、防风,治风湿痛。

(31)配熟地黄、当归、艾叶、川芎,治月经过多,色淡。

(32)配桑寄生、杜仲、白术、当归,治妊娠二三个月,胎动欲坠者。

(33)配补骨脂、锁阳、狗脊、黄精、赤芍,研末服,治肾阳虚,慢性腰肌劳损。

【配方选例】

(1)续断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便前转后见血,此为近血,或痢下,或不痢,因劳冷而发:续断、当归、桔梗、阿胶(炙)各12g,桂心(炙)9g,干姜、干地黄、芎

各12g,蒲黄3g,甘草(炙)6g。上10味切,以水9升,煮8物,取3.5升,去渣,下阿胶,更烊胶取沸,下蒲黄,分为3服。(《外台秘要》)

(2)续断丸 治风湿四肢浮肿,肌肉麻痹,甚则手足无力,筋脉缓急:续断、萆薢、当归、附子、防风、天麻各30g,乳香、没药各15g,川芎1g。上为末,蜜丸梧子大,加酒饮下。(《本事方》)

(3)续断丸 治肝劳虚寒胁痛,眼昏,挛缩瘛疭:续断(酒浸)、川芎、当归(酒浸)、姜半夏、炮姜各30g,桂心、炙甘草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汤下。(《证治准绳》)

(4)续断丸 治腰痛并脚酸腿软:续断60g,补骨脂、牛膝、木瓜、萆薢、杜仲各30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腹,无灰酒下50~60丸。(《扶寿精方》)

(5)治乳汁不行:川续断15g,当归、川芎各4.5g,麻黄、穿山甲(火煅)各6g,天花粉9g。水2大碗,煎8分,食后服。(《本草汇言》)

桑寄生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桑上寄生、寄生草、茑木。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的枝叶。多产于河北、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及东北等地。其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养血安胎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胎动不安,胎漏崩中。用法为内服,煎汤,9~18g,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配伍应用】

(1)配川续断,治肝肾不足,血脉不利之腰膝酸痛,步履艰难,风湿肢体酸痛,崩漏及妊娠下血。

(2)配当归,治肝肾不足,精血虚损,胎元不固等症。

(3)配独活,治腰背酸痛,转侧不能,足膝痿痹屈伸不利,麻木难行之肾虚伏风痹证。

(4)配桑枝,治风湿腰酸腰痛,关节屈伸不利,筋骨疼痛及高血压病,冠心病。

(5)配草决明,治肝火上壅之头痛。

(6)配臭梧桐、钩藤,治高血压病。

(7)配草决明、夏枯草,治高血压及四肢麻木。

(8)配阿胶、艾叶,治血虚胎动,漏血。

(9)配秦艽、牛膝,治肝肾不足或风寒湿痹之腰膝筋骨疼痛。

(10)配杜仲、牛膝,治风湿性腰腿痛,腰膝痿软。

(11)配续断、阿胶,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动不安、胎漏及崩中等症。

(12)配淫羊藿、牛膝,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13)配鸡蛋、白糖,治血虚血滞所致的皮肤干燥证。

(14)配续断、当归、白芍,治妇女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15)配独活、续断、当归,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膝酸软。

(16)配狗脊、牛膝、杜仲,治腰膝疼痛。

(17)配夏枯草、牛膝、草决明,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18)配续断、阿胶、当归,治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19)配生地黄、赤芍、银花藤,治高血压病。

(20)配黄芩、白术、川续断,治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或腰背疼痛。

(21)配独活、秦艽、当归,治风湿腰腿痛。

(22)配夏枯草、豨莶草、牛膝,治高血压病。

(23)配独活、秦艽、牛膝,治风湿痛。

(24)配续断、白术、阿胶,治血虚不能养胎,胎动不安,漏下等症。

(25)配菟丝子、川续断、阿胶,水煎服,治滑胎,肾虚胎元不固。

(26)配阿胶、续断、白术、黄芩,治妇女妊娠先兆流产。

(27)配熟地黄、黄芩、白术、当归,治血虚胎动不安。

(28)配独活、细辛、秦艽、杜仲,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关节不利,筋骨痿弱等症。

(29)配杜仲、牛膝、白芍、夏枯草,治肝肾不足,头目眩晕。

(30)配独活、熟地黄、防风、党参,治风湿痹痛。

(31)配独活、杜仲、牛膝、当归,治风湿痹痛,兼有肝肾虚损,症见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者。

(32)配独活、当归、杜仲、生地黄,治血不养筋,筋骨痹痛等症。

【配方选例】

(1)治妊娠胎动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45g,艾叶(微炒)15g,阿胶(捣碎,炒令黄燥)30g。上药,锉,以水1.5大盏,煎至1盏,去渣,食前分温3服。(《太平圣惠方》)

(2)治毒痢脓血,六脉微小,并无寒热:桑寄生60g,防风、川芎各7.5g,炙甘草9g。上为末,每服6g,水1盏,煎8分,和渣服。(《杨氏护命方》)

(3)桑寄生丸 治脚气:桑寄生、羌活、防风、白术各90g、杜仲、续断、赤芍、薏苡仁、当归、独活、茯苓各60g,苍术120g,红花15g,川芎24g,木瓜108g。上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9g。(《疡医大全》)

(4)桑寄生散 治胎漏,经血妄行,淋沥不已:桑寄生、当归(酒浸)、川芎、续断(酒浸)、阿胶(蛤粉炒)、炒香附、茯神、白术各3g,人参、炙甘草各1.5g。加生姜5片,水煎服。(《证治准绳》)

(5)桑寄降压汤 治肝肾不足,阴虚阳亢,有头痛,眩晕,耳鸣,心悸等症的高血压病:桑寄生18g,当归12g,川芎6g,赤芍9g,生地黄15g,银花藤、鸡血藤各18g,怀牛膝12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狗脊

《神农本草经》

本品又名金毛狗脊、百枝、狗青、苟脊、金毛狮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根茎。多产于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其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之功效。主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阳痿早泄。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配伍应用】

(1)配功劳叶,治肝肾两虚,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无力,风湿腰背疼痛。

(2)配当归,治病后足肿。

(3)配菟丝子,治肾病腰痛。

(4)配杜仲、牛膝、山茱萸,治肾虚腰背酸痛,足膝无力等症。

(5)配桑寄生、杜仲、牛膝,治肝肾不足,腰痛背强,俯仰不利,足膝无力等症。

(6)配牛膝、续断、杜仲,治体弱老人寒湿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

(7)配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治肾虚尿频。

(8)配制乌头、萆薢、苏木,治寒湿痹痛,诸节疼痛等症。

(9)配木瓜、杜仲、牛膝,治肝肾虚引起的腰痛。

(10)配桂枝、秦艽、续断、牛膝,治风湿痹痛,腰背酸痛。

(11)配杜仲、牛膝、薏苡仁、木瓜,治风湿日久,腰脊酸痛,足膝无力等症。

(12)配海风藤、木瓜、牛膝、当归、熟地黄,治血虚风湿,四肢酸麻等症。

(13)配白术、白蔹、苍术、茯苓、白鸡冠花,治白带。

(14)配补骨脂、锁阳、川续断、黄精、赤芍,研末服,治肾阳虚,慢性腰肌劳损。

(15)配当归炭、白芍、艾炭、生地黄、黄芩,治肝肾不足引起的月经过多。

【单味应用】

狗脊茸毛适量,消毒后敷贴创面,治拔牙创面出血。

【配方选例】

(1)狗脊丸 治五种腰痛,利脚膝:狗脊、萆薢(锉)各60g,菟丝子(酒浸3日,曝干另捣)30g。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服30丸,以新萆薢渍酒14日,取此酒下药。(《太平圣惠方》)

(2)四宝丹 治男女一切风疾:金毛狗脊(盐泥固济,火煅红,去毛用肉,出火气,锉)、萆薢、苏木节、川乌头(生用)各等份。上为细末,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或盐汤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腹服。(《普济本事方》)

(3)治老年尿多:金毛狗脊根茎、大夜关门、蜂糖罐根、小棕根各15g。炖猪肉吃。(《贵州草药》)

(4)固精强骨:金毛狗脊、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等份。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酒服50丸。(《濒湖集简方》)

(5)狗脊饮 治体弱老人寒湿膝痛、腰痛,尤其腰脊僵硬疼痛,屈伸不便者:狗脊、川牛膝、海风藤、宣木瓜各9g,桑枝15g,杜仲9g,秦艽、桂枝各6g,熟地黄12g,当归身9g,虎骨胶(溶化)6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

常春藤

《本草拾遗》

本品又名三角风、追风藤、土鼓藤、上树蜈蚣。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叶。多产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地。其味辛、苦、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痈疮,痒疹,目赤肿痛。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配伍应用】

(1)配野菊花、荆芥、蝉蜕,治目赤肿痛,痈疮,皮肤痒疹等症。

(2)配五加皮、续断、桑寄生,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等症。用于老人、虚人患风湿者更为相宜。

【配方选例】

(1)治关节风痛及腰部酸痛:常春藤(茎及根)9~12g,黄酒、水各半。煎服;并用水煎汁,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口眼斜:三角风、白风藤各15g,钩藤7个。泡酒1斤,每服药酒15g,或蒸酒适量服用。(《贵阳民间药草》)

(3)治肝炎:常春藤、败酱草。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产后感风头痛:常春藤9g,黄酒炒,加枣7个。水煎,饭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脱肛:常春藤60~90g。水煎熏洗。(《江西草药手册》)

虎骨

《本草经集注》

本品又名大虫骨。为猫科动物虎的骨骼。多产于东北及西南地区。其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定痛,强筋健骨之功效。主治关节疼痛,筋骨不利。用法为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盛者忌用。

【配伍应用】

(1)配附子,治风湿痹痛,关节、筋骨疼痛。

(2)配牛膝、龟甲,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等症。

(3)配木瓜、牛膝、桂枝,煎汤或浸酒,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4)配木瓜、川乌、当归、牛膝,治风湿所致的历节疼痛,百节拘挛,屈伸不利及肝肾不足之脚弱痿躄等症。

(5)配龟甲、熟地黄、怀牛膝、锁阳,治肾虚骨痿,腰痛脚弱等症。

(6)配川萆薢、羌活、牛膝、桂心,治腰胯连脚膝疼痛。

【单味应用】

单味浸酒服,治历节疼痛,百节拘挛,屈伸不利等症。

【配方选例】

(1)虎骨散 治倒扑蹴损,筋骨疼痛:虎骨(酥炙别为末)30g,酒、生地黄汁各50mL。上3味,将地黄汁并酒煎沸,入虎骨末同煎数沸。每服1盏,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

(2)预知散 治健忘惊悸: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等份。上为末,生姜汤服,每日3服。(《永类钤方》)

(3)治月蚀疮:虎头骨(碎)60g,浮萍(屑)30g。上2味,以猪脂1斤煎,取骨黄成膏,以涂疮上。(《姚僧坦集验方》)

(4)治白虎风走注疼痛,两膝热肿:虎胫骨(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g。上为末,每服温酒调下4g,日再服。(《经验后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痹证不好治?选对药物是关键!
一种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关节疼痛,风寒湿痹,讲两个关节炎方子,风寒湿痹除,关节不再疼
痹 证——名医屡效方
四十六、痹证
【每周一案】 第85期 • 痹症(寒湿痹阻,脾肾亏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