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炅教授:在协作中完成乳腺癌乳房重建

吴炅教授


肿瘤瞭望: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正不断凸显。中国乳腺癌诊治领域的专家正不懈努力地推广和提高乳腺癌乳房重建技术。2017年10月18~19日,第九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成功举办。《肿瘤瞭望》特邀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对中国乳腺癌乳房重建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建议在wifi下观看)


推动乳房重建团队建设与国际交流

国内的乳房重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技术种类也不是很齐全。很多乳房重建手术是由乳腺外科医生完成的,缺乏完善的专科培训制度。通过“上海乳房重建论坛”等学术会议或学习班,我们邀请了外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的专家学者,将乳房重建的理念和技术进行交流和展示。目前国内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内的多个综合性医院已经形成了紧密协作的手术团队,这种由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参与完成的乳房重建合作模式将逐渐推广应用。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模式,邀请欧美国家的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医生演示一些新的手术方式,介绍新的乳房重建材料等,比如不同的人工合成补片如何与脱细胞真皮结合等。这些新技术的引进将有助于开展更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为制定乳房重建指南或专家共识提供循证学依据,将促进国内乳房重建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化。


建立乳房重建多学科合作模式

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具有全局观念,充分考虑患者的手术策略、辅助治疗计划和乳房重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我们更需要强调进行多学科合作。例如有的病人需要接受新辅助治疗,在条件允许后会安排手术。乳腺外科医生可以和影像科医生讨论切除范围,初步决定进行保乳还是全乳切除。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切缘标记时,又需要和病理科医生讨论。术中也可利用一些影像学方法指导手术区段切除范围。


一些年轻医生也愿意专注于乳房重建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我们科室内就已经吸纳了一位整形外科毕业的年轻医生。我们乳腺中心正在努力构建这样的手术团队,乳腺外科医生可以更专注的切除乳腺肿瘤,乳腺重建技术团队则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乳房重建技术。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的概念。



推进中国乳房重建治疗任重道远

关于普及和推进中国乳腺癌乳房重建,从专业学会的角度看我们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今年7月份,我们已经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等层面,组织中青年专家起草和撰写乳腺癌乳房重建的专家共识。在这份专家共识中将提供相关的专家推荐和建议,并围绕不同推荐级别的建议进行阐述,同时附加重要的参考文献和推荐依据。我们希望能制定一份专业的、全面的临床指导建议,为国内同行掌握和应用乳房重建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此外,我们也在进行中国乳腺癌乳房重建的临床数据统计和调研。通过整合国内样本量较大的乳腺中心数据,了解国内乳房重建比例、手术方式以及乳房重建与其他综合治疗手段结合等各种基础数据。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进行规划和设定目标,以提高和促进国内乳房重建技术。

专家简介

吴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识与争议》第39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百年历史回顾与启示
述评|乳腺癌外科治疗热点问题
80%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其实都没做完!差的那一步其实是?
我,50岁,你以为我只失去一个乳房,我却像失去全世界
2019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共识与争议》第163期 | NCCN临床实践指南: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更新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